学术投稿

民办高校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家庭功能关系研究

余小芳;雷良忻

关键词:幸福, 人格, 家庭特征, 学生
摘要:目的测查民办高校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以便为此类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16PF人格测验和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FACES II)对民办高校学生267名进行调查.结果男女生幸福感差异无显著性,主观幸福感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家庭亲密度、恃强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高校学生食堂饮食卫生安全隐患与对策

    我国高校学生多为在校食宿生,人数多且相对集中.高校学生食堂是以从事为高校学生提供饮食消费和服务的场所.制作出安全、美味、营养的饭菜,让大学生放心消费,保证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确保高校正常的教学和校园秩序是其宗旨.但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校食宿学生数量剧增,大多数学生食堂来不及扩建,致使食堂规模相对狭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堂的饭菜质量和学生的就餐环境.另外,食品原料中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的超标,导致高校学生饮食卫生与安全状况令人堪忧.正确审视目前高校学生食堂卫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对于保证高校食堂饮食卫生安全和学生身体健康,维护校园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吉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SARS流行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学生恐惧情绪反应

    目的探讨大学生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期间恐惧情绪反应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采用自编的SARS心理行为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西安交通大学学生1 019名进行调查,使用SPSS统计软件做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恐惧因子得分在均值1个标准差以上的人群占总人数的17.86%,情绪稳定性是影响恐惧因子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大学生中有近1/5对SARS感到明显恐惧,其中情绪不稳定者的个体认知建构系统存在缺陷,要继续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

    作者:高延;马延生;杨玉凤;姚凯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学习成绩不良初中生心理卫生的干预研究

    目的研究学习成绩不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太原市某中学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358名为研究对象,以学习成绩不良学生为目标人群,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实验.用自拟心理健康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对家庭和父母的感受、对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得分和心理健康问卷总分接近中等组和/或优生组,且该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感受问卷得分及心理健康问卷总得分干预前后变化不显著,而2个对照组干预后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干预后学习成绩提高显著.结论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成绩.

    作者:高秀君;王芳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南京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及流行分布特征,以便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南京市4 067名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学生过去1 a中发生的伤害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41.4%,前3位伤害依次是体育活动伤(39.4%)、跌伤(31.1%)、刀割伤(30.4%);高中生伤害发生率高(58.7%);伤害的发生与学生的性别、活动行为、父母职业等因素有关联.结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需针对原因加强安全教育.

    作者:萧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武汉市大学生对SARS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目的了解武汉市大学生对SARS的认知、行为、态度及心理变化,探索大学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为今后在大学生中进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国家每天公布SARS疫情后的第2周初和第3周末,先后2次对武汉市1 090名大学生进行有关SARS认知、态度、行为和心理状况等问卷调查.结果 97.9%的大学生关注SARS,对SARS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了解程度较高.97.5%的学生采取了预防措施,91.9%的学生因SARS而取消了旅游计划;87.1%的学生表现出战胜SARS的信心,但具有恐惧心理的占12.5%.从前后2次调查结果比较来看,在国家每天公布疫情后第3周末,大学生的关注程度和认知程度明显高于第2周初(P<0.05).在第3周末,虽然还有8.1%的大学生感到恐惧,但显著低于第2周初(P<0.05);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宣传教育对大学生SARS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抗击SARS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贺莉萍;郭毅;冯赟;李十月;刘晴;陈湘宜;左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职业高中学生性行为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职业高中学生性态度及相关行为现况,为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成都市某职业高中二年级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大部分职业高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等问题持中立态度,学生中有过边缘性行为及性行为经历者分别占45.63%和13.88%.对学生性行为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等11个因素与学生是否发生性行为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有边缘性行为经历、年龄较大、对性教育态度积极是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而性态度正确、父母婚姻和睦、父亲文化程度高则是学生发生性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学校应高度重视高中生的性态度及相关行为问题,尽早开展性健康教育,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性态度,以预防学生过早发生边缘性行为及性行为.

    作者:孙莉;晁黎明;王钰;魏嗣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江南大学近5届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江南大学新生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为制定高校学生结核病爆发流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南大学1998~2002年本科新生共16 556人进行PPD试验,阴性者接种卡介苗,强阳性者登记随访,不采取预防性服药方法.结果被调查学生中PPD试验阳性率为67.68%,其中强阳性率为1.38%.强阳性者中有结核病史者占33.77%,有过敏史者占17.54%,高于普通人群.新生入学后2~3 a是结核病的高发期.结论 PPD试验是在高校新生中发现结核病的必要辅助诊断方法.根据试验结果对学生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结核病在高校的传播和流行.

    作者:单平;王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民办高校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家庭功能关系研究

    目的测查民办高校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以便为此类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16PF人格测验和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FACES II)对民办高校学生267名进行调查.结果男女生幸福感差异无显著性,主观幸福感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家庭亲密度、恃强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作者:余小芳;雷良忻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三门峡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

    为了解危害中小学生健康、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疾病的发生状况及流行趋势,并为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99~2002年三门峡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巧云;马振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合肥市高一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合肥市高中一年级学生的吸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城、郊随机抽取6 670名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总吸烟检出率为19.7%,不同性别及不同地区学生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周围人群(同学、朋友、父母、教师等)吸烟、对吸烟行为的错误认识(认为吸烟有风度、时髦、是消遣手段等)等因素可能是促发学生吸烟行为的因素;而能正确认识吸烟的危害、生活态度积极乐观、父母文化水平高等因素有利于学生避免吸烟.结论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吸烟的危害,树立健康的人生观等,对降低学生的吸烟率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朱继民;叶冬青;李白坤;凌文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桂林市城区0~6岁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

    为了解桂林市0~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笔者于2001年5~10月对桂林市象山区、秀峰区和七星区0~6岁儿童进行了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测评.

    作者:王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晕动片治疗痛经疗效观察

    晕动片为镇静催眠及抗胆碱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一般用于预防旅行途中受车船颠动而发生的眩晕和呕吐等.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晕动片在治疗痛经方面有一定疗效.2 a多时间,笔者收治痛经患者25例,年龄小13岁,大19岁,平均年龄16岁;高中生9人,初中生16人,并坚持月访观察.现结合1例病例就晕动片治疗痛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振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北京市东城区部分中小学教职工高血压检出情况

    高血压是人群常见病,其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职业以及不同年龄组人群中均呈现不同的比率.为了解中小学教职工高血压患病情况,笔者对2002年度北京市东城区正常

    作者:王广胜;万左红;田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学校卫生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学校卫生资料的统计工作一般分三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作者:徐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在学生餐卫生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系统,提高学生营养盒饭的卫生质量.方法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文件推荐的原理与程序,参照我国相关卫生规范,以上海市徐汇区日供学生盒饭量为20 000份,8 000份,1 000~3 000份的7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生产、运输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结果通过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为:食品采购、食品加热烹调、熟食容器餐盒清洗消毒、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与洗手、学生盒饭出锅至食用间隔时间.针对关键环节提出相关干预措施.结论 3家执行干预措施的公司所供盒饭均符合卫生要求,未执行干预措施的公司存在着发生食物中毒的隐患.

    作者:于晓宇;华荣秋;杨龙彪;孙冬梅;颜萍;倪晓岚;姜洪;王维娟;刘长青;李科;王树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情况与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河南省高校1 10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集体测查和分析.结果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在性别、年级和城乡之间,学生干部与非干部之间,不同身体健康状况和专业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多项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EPQ人格P和N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人格E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培养中,要重视学生良好社会网络的建立与利用.

    作者:李慧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马鞍山市初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的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4所初中学校所有在校学生进行呼吸系统健康状况和家庭问卷调查,采用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就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对其他因素进行控制以后,污染区学校学生各种呼吸系统症状的出现均高于相对清洁区学校学生;室内空气污染因素中平时不开或很少开窗通风、家里使用地毯、饲养猫狗等宠物、与别人共用卧室、冬季取暖、家人有吸烟等因素对中学生呼吸系统不同症状的出现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与性别、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有一定的统计学关联.结论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室内外空气污染、儿童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等均可能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余向东;查日胜;钮丽;范亚平;孙业桓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医科大学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与相关影响因素量表对大学生1 040名进行问卷调查,在SPSS支持下进行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评分与负性生活事件量表、特质焦虑问卷、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间具有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社交自尊、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特质焦虑被引入回归方程.结论应加强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及社会交往能力和技巧的指导.

    作者:梁执群;卢莉;籍继颖;朱素娟;虞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体力活动和钙摄入对青春期骨骼发育的影响

    骨骼发育在儿童、青少年时期为关键,成人骨量的50%是在青春快速增长期获得的.虽然遗传对骨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体力活动和饮食行为因其可调节性,对青春期骨骼发育具有潜在的影响,可以促进骨矿物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增加,保证获得遗传范围内的佳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PBM).儿童和成人的BMD减少1个标准差,发生骨折的危害性增加1倍;PBM每增加5%,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降低40%.显然,在儿童青少年期达到佳的骨矿物增长率,对预防成年后的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比到中年或老年再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更可取.因此,儿童青少年期建立健康的饮食和锻炼行为对促进骨骼健康尤为重要,而且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延续下去,使其终生受益.

    作者:张春燕;马冠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大学生情绪状态分析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等人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及自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表对云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634名的情绪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的测试分值均明显低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测试分值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作者:董玉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