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亭;杨瑾;姚翰林
为了解农村中学生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帮助膳食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学生膳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笔者于2002年10月对河南省遂平县山查岈山乡在校中学生进行了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作者:王梅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视力低下、龋齿、沙眼是中小学生常见的3种疾病,了解和掌握患病情况,可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双鸭山市1998~2002年监测点校中小学生的疾病检出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冀晓辉;翁瑾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营养教育对合肥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以便为制定幼儿营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合肥市选取8所幼儿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组幼儿园定期举办家长营养知识培训班,并将编写的幼儿营养知识手册分发给家长学习.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干预前、干预中期和终期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进行调查.结果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每周吃1~2次及以上水果、牛奶、鱼类的人数增加.自身对照研究显示,通过营养教育,干预组家长每周吃1~2次及以上杂粮、牛奶、水产品、海带和紫菜的人数增加,而吃畜肉、街头小吃、西餐的人数减少.无论是干预组还是对照组,家长对接受营养知识均持积极的态度.结论营养教育对家长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有积极的影响,可通过书籍、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专家义务讲座等途径进行.
作者:叶青;高永清;李李;方东生;王素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感染者HBV-DNA及乙肝二对半结果,以便为研究乙肝二对半的不同模式与病毒复制、传染性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提供依据.方法分析采用ELIS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定乙肝二对半及HBV-DNA.结果被试者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及HBsAg阳性+抗HBc阳性的HBV-DNA的阳性率与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及抗HBs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HBeAg与HBV-DNA的存在呈正相关.HBeAg阴性不代表没有乙肝病毒的复制.抗HBs阳性的少数个体,仍存在乙肝病毒复制的可能性.
作者:贾绍春;岳伟彬;刘蕊;郑晓丽;阚耀东;纪凤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毕业生554名的就业心理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影响医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因素主要有就业市场不完善、扩招后毕业生人数增加、交际能力弱等,大部分影响因素与SCL-90各因子分有显著相关.结论影响医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因素很多,应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齐玉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评价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时期各种宣传教育的效果,了解教师这一特定人群对SARS的认知和行为态度,笔者于2003年6月上旬对福州市晋安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
作者:沈波;郑碧英;张铭汉;李月平;王邱陈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学生生长发育长期变化趋势,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湘西2000年和1985年土家族、苗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对2个民族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15 a间,湘西土家族、苗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发育速度多数未步入快速增长阶段,苗族学生生长发育增长速度快于土家族学生.发育过程多数出现提前,身体发育的充实度和匀称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件.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不断改善该地区学生生长发育状况.
作者:张天成;张福兰;徐建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编辑同志:自眼保健操推广以来,中小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时间一直被规定在上课之前,既是为了避免老师挤占眼保健操时间,也是为了便于学校管理.然而,这个规定不符合保健调理的科学规律,不是从视力保健的实际需要及效果出发,所以有必要进行改革.
作者:李美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全面了解新民市小学教师身体健康状况,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情况,为今后小学教师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新民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于2002年暑期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了体格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延安市不同地区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现状,以便为不同地区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对延安市小学二年级学生391名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延安市区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总正确率为51.33%,县区小学生为46.56%,乡村小学生为36.46%(P=0.001);市区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总正确率为42.99%,县区小学生为31.25%,乡村小学生为30.10%(P=0.001).结论应采取口腔健康教育措施,提高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水平,并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作者:李刚;杭大磊;宋超峰;李洁;丁小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肺活量是反映人体肺机能状况的一项重要生理指标,为了解青少年肺活量的性别、年龄特点和规律,笔者于2002年9月对黄村一中学生的肺活量进行调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彭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调查与评价是儿少卫生学、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是观察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营养、体育锻炼等诸因素对生长发育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价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指标.为此,笔者对1985~2000年青岛市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作者:李泽民;陈柬;段海平;常春;纪锋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了解陕西省中小学生1985~2000年生长发育的变化,笔者将该省2000年和1985年7~18岁中小学生体质调研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作者:王凤亭;杨瑾;姚翰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基础,人格特征影响人对外界的认知过程、调节机制和行为方式.对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研究表明,各类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存在差异[1-5].为全面了解高等职业学院(校)学生人格特征,笔者对浙江省4所高职高专学校学生1620名进行了调查.
作者:邵晓顺;马伟娜;王华;倪杭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医科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和效果,为我国今后制定科学的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某医科大学整群选取223名大学生为干预组,259名学生为内对照组,将2002年3月对该校在校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作为前对照组,共1323人.通过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并由他们对干预组学生实施同伴干预,干预结束后1个月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经同伴教育后,干预组学生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35.02±5.70)分,态度平均得分为(0.896±0.316)分,较前对照组和内对照组均有大幅度提高.干预组中有63.23%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不可取,更多的学生(73.09%)对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持同情和帮助的态度.结论将同伴教育方法运用于医学生的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中,方法可行,效果良好.
作者:徐刚;叶冬青;王德斌;曹洪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中学生眼镜卫生质量的物理因素,以便为建立眼镜行业卫生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日本产CL-1500型查片机等设备,对丹东市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戴眼镜学生各100名进行检测,测试项目有眼镜片度数、散光轴位、镜片光学中心、两镜片光学中心距离及光学中心水平和垂直移位与移位方向、两眼镜架几何光学中心距离、双眼散瞳后屈光度、散光轴位及瞳孔距离.结果在187副眼镜有效调查样本中,眼镜合格率仅为17.96%.其中,眼镜度数与眼的屈光度有54.42%基本符合要求;有38.34%为低矫;有7.24%为过矫.光学中心合格率为17.71%,偏离中心大为10 mm,有73.29%的学生所戴眼镜镜架超标准.结论中学生眼镜卫生质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应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眼镜市场,提高眼镜行业的整体水平.
作者:尤凤翔;黄黎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常用量和小剂量乳酸亚铁治疗青少年轻度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以84例患轻度缺铁性贫血的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血红蛋白(Hb)值相近的原则分为常用量组(41人)和小剂量组(43人),比较不同剂量下2组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和81%,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副作用出现率常用量组为39%,小剂量组为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常用量组有2人因胃肠反应中途退出治疗.结论小剂量乳酸亚铁治疗青少年轻度缺铁性贫血疗效满意,副作用小,患者乐意接受.
作者:张德甫;陈姜;胡巧云;娄晓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铅的环境污染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已成为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儿童长期接触低浓度铅会导致行为功能改变,如注意力下降、多动、冲动.为了解武穴市小学生铅吸收情况,根据<全国学生健康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笔者于2003年4月对武穴市城区小学生铅吸收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作者:王应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成瘾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大学生网络成瘾这种伴随着科技发展而出现的心理疾病,对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成瘾造成的学业荒废、人格发展不健全、社会交往能力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高校心理咨询和治疗的重申噗内容.
作者:吴杰;王岩;杨秀峰;夏翠霞;祁延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变化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实施高校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分析法对268名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心理健康状况进行2 a的追踪调查,并进行常模比较和自身比较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入学时,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普遍低于常模,SCL-90各因子均分高于国内常模;二年级结束时,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SCL-90各因子均分普遍低于入学时;体质健康标准与SCL-90各因子得分间均呈不同程度负相关.结论适当的体育锻炼是提高女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作者:马申;杨欣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