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校肺结核疫情的预防与控制

李可欣;陈英杰;刘迎迎

关键词:结核, 肺, 预防和控制,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2002年10月~2003年6月,德州市第一中学某班先后有3名学生被确诊为肺结核病.为控制疫情发展,阻断传播,笔者配合德州市结核病防治所对该班学生、任课教师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了预防和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淮南地区学生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目的了解淮南地区学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情况,为防治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淮南地区不同教育层次学生血清抗H.pylori-IgG水平.结果共采集学生血清标本1 091份,H.pylori-IgG阳性率为46.0%;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阳性率依次为28.3%,38.7%,52.6%,59.0%,差异有显著性(P<0.01);矿区、城、乡学生血清抗H.pylori-IgG阳性率分别为64.3%,32.8%,45.6%,差异有显著性(P<0.01);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以无症状为主,仅少数出现腹痛、腹胀、反酸及呕吐等症状.结论H.pylori感染在该地区学生中较为多见,且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矿区、农村较城市多见.

    作者:汪雪峰;王克霞;李朝品;万成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为寻找人格障碍与环境的因果联系提供线索.方法使用一般情况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人格诊断问卷调查武汉市某重点大学一年级学生共2 205人,对人格诊断问卷阳性者进一步用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IPDE)评定并按ICD-10诊断系统进行临床诊断.对确诊的55名病例按1:4配比,确定220名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检出率为2.77%.与人格障碍形成有关的危险因素有父母拒绝、单亲家庭、父母关系不和睦、家庭经济收入低、独生子女,父母过度保护、父母偏爱、父母情感温暖、父母文化程度、民族与人格障碍之间无显著关联.结论父母应改变不良的养育方式,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子女形成健康的人格.

    作者:万方华;向寒英;程日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军校大学生生活应激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目的了解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生活应激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对军校大学生13102名进行测试.结果不同的学生群体在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应激源和做出的应激反应有很大差异,学生生活应激问卷中的绝大多数因子分与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军校大学生在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应激源和产生的应激反应是影响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作者:梅清海;李俊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北京市1 190名初中学生错(牙合)畸形矫治状况及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错(牙合)畸形矫治情况,以便为中学生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海淀区1 190名中学生为对象,以个别正常(牙合)为标准,调查错(牙合)畸形患病率、未矫治率及未进行矫治的原因.结果1 190名中学生错(牙合)患病率为61.3%,错(牙合)未矫治率为80.80%.未进行矫治的主要原因是对错(牙合)的病患意识较弱.结论北京海淀区中学生错(牙合)患病率高,矫治率低,对错(牙合)畸形的病息意识有待提高.

    作者:续美如;龚丽云;张力;王淑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宁夏2003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食品安全涉及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食物中毒事件的集中发生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秩序.为加强饮食行为食品卫生管理工作,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现将2003年宁夏自治区发生的食物中毒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惠玲;邹建民;魏凤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山东省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

    目的了解山东省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山东省部分大中专院校学生2 500名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学生艾滋病知识综合知晓率为78.79%,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达92%以上,但对非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较低,且对艾滋病的其他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的高低与文化程度和所学专业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结论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人防范意识.

    作者:康殿民;刘学真;黄涛;傅继华;王国永;毕振强;王洁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南通市3~12岁儿童厌食的分布特征

    目的了解儿童厌食的发生情况以及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分析厌食的影响因素和防治厌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2 598名3~12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进食习惯、家庭情况、疾病因素、精神因素、围产期及婴儿期保健等5个方面.结果南通市3~12岁儿童厌食的检出率为14.2%,其中男性15.3%,女性12.9%.不良的进食习惯、父母强制进食、训斥、父母存在挑食等行为方式、消化道疾病、精神状况、围产期及婴儿期保健等因素在厌食儿童中较为多见.结论饮食习惯、家庭因素、疾病情况、精神状况、围产期及婴儿期保健等因素显著影响厌食儿童的分布.

    作者:刘思浚;徐济达;龚燕霞;莫宝庆;敖淑清;王洁;何源;何云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

    目的了解小学生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及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提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自行设计的家庭环境调查表,对沈阳市2所普通小学一~六年级小学生1 060名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75%,男生行为问题检出率(13.35%)高于女生(7.99%),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等有关;男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有关,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亲子关系等有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环境影响,其中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迪;白春玉;刘番;周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杭州市西湖区2003年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监测结果

    视力低下是学生常见病中患病率高的疾病之一.为了解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患病情况,以便为保护中小学生视力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3年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小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HACCP在学生饮用豆浆生产中的应用

    豆浆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由于其营养丰富,制作工艺简单,目前荣成市的许多学校都选用豆浆作为学生的课间营养饮品.为指导各学校做好学生课间饮用豆浆的卫生管理,确保学生课间饮用豆浆的安全卫生,笔者于2003年1~5月在某校办豆浆加工厂中进行了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的应用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明胜;刘仁昌;王文强;杨英华;连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云南省中缅边境小学生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

    目的了解云南省中缅边境小学生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边境贫困地区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调查问卷>,整群抽取云南省澜沧县4所乡村小学部分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卫生知识总知晓率为44.4%,五、六年级学生知晓率为47.5%,三、四年级学生知晓率为40.5%,差异无显著性(P>0.05);卫生习惯总形成率为23.7%,五、六年级学生形成率为27.1%,高于三、四年级学生的19.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边境小学生卫生知识缺乏,卫生习惯较差.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

    作者:张晓琳;贾金海;刘勖;尹秋雨;王立军;蔡建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着力构建学校卫生保健体系全面提升专业机构工作水平--沈阳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创建25年来工作简介

    25年前,辽宁省沈阳市在全国创造了第1个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开辟了我国中小学卫生保健事业的先河.25年来,他们在着力构建学校卫生保健体系,全面提升专业机构工作水平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如下.

    作者:张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暨阳实验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介绍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发展社会化的关键阶段,人的许多心理素质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小学阶段就要重视起来.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始终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建立了多渠道渗透、全方位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心理卫生监护系统,初步探索出了以班主任为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使该校素质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作者:陈静;高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沧州市初中生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关系,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GT)等对河北省沧州市城乡12~16岁初中生67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问题行为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P<0.05),父母教养方式许多因子与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倾向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初中生问题行为倾向受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尤其是母亲的过度保护和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子女的问题行为倾向.

    作者:刘毅玮;封文波;韩宏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包头师范学院学生干部艾滋病知识培训效果评价

    目前,全世界50%以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都在25岁以下.在艾滋病防治问题上,需要对青年人给予特殊的关注.笔者于2003年对包头师范学院大学一年级学生干部进行了艾滋病预防知识培训,目的是通过培训使青年学生了解艾滋病,提高他们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树立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使命感,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在学校及今后教师工作中预防艾滋病的作用.

    作者:王彦超;贾文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宜昌市1960~2003年学校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学校供餐部门是学生集体用餐的生产加工和经营者.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学生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时有发生,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为探索学校食物中毒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学生饮食卫生安全,笔者对宜昌市中小学校1960~2003年食物中毒案例进行整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文中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单纯性肥胖女童血清瘦素与雌二醇水平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含量对雌二醇(E2)分泌的影响,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8~15岁单纯性肥胖和正常女生各60名进行血清瘦素、雌二醇含量测定.同时调查月经初潮时间.将肥胖组与正常组按年龄划分为8~10岁、11~13岁和14~15岁3个年龄段.结果肥胖组女生血清瘦素水平为(34.20±5.06)ng/mL,显著高于正常组女生[(9.00±3.06)ng/mL](P<0.01);肥胖组女生月经初潮时间为(11.78±0.78)岁,早于正常组女生[(12.93±0.96)岁](P<0.01);肥胖组女生雌二醇水平为(61.08±36.21)pg/mL,低于正常组女生[(75.94±41.76)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瘦素与雌二醇呈负相关(r=-0.54,P<0.01).结论血清瘦素浓度过高可能会抑制卵巢分泌雌二醇的功能.

    作者:耿敏学;陈姜;陈琴;张德甫;胡巧云;张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营养教育对广州市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

    目的了解和提高小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培养小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方法抽取广州市城区8所小学10~12岁小学生共1600名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对其中4所小学的800名小学生在调查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营养知识教育(教育组),以其余4所小学的学生800名为对照组,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营养教育后,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教育组知道蛋白质、碘、铁、钙的食物来源及蔬菜水果提供的主要营养素的学生比对照组分别高21.3%,14.1%,13.7%,9.0%,26.5%(P<0.05);学生食物选择及消费趋于合理,教育组学生早餐食物选择中牛奶、鸡蛋所占比例分别比对照组高9.8%,15.6%(P<0.05);学生挑食、偏食、零食行为改善.结论营养教育能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其营养醒为.营养知识进入课堂是受学生欢迎的营养教育形式.

    作者:苏宜香;王玲;陈超刚;冯翔;郭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学新生适应状况的定性研究

    目的了解定性研究方法在大学新生适应状况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和特点,为开展新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定性研究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对某高校新生适应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普遍能接受专题小组讨论的调查形式;定性研究显示,大学新生存在适应问题,学生的适应状况可能与专业、性别及人格特点有关;新生有愿望从学校获得帮助以解决适应问题和缩短适应期.结论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适用于探讨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可以为深入研究提供线索.

    作者:郭琦;黄悦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太原市重工业区新生儿血铅及神经发育状况

    目的探讨和评价太原市重工业区新生儿脐血铅水平与神经行为发育现状,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脐带血,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血铅水平.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价指数(NBNA指数)评价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状况.结果重工业区的新生儿血铅水平比市区新生儿高0.966 μmol/L;NBNA指数比市区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重工业区的新生儿血铅平均水平高于0.483μmol/L,且高于市区水平,并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有影响.

    作者:戴伏英;范淑兰;岳晓燕;成要平;邢玉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