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娟
目的:探讨ERCC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4例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ERCC1基因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ER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而与性别有关。 ERCC1高表达病例3年生存率33.3%(8/24),ERCC1低表达病例3年生存率60.0%(12/20),ERCC1低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更高,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结论 ERCC1与胃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提示ERCC1与肿瘤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无关。 ERCC1基因在胃癌中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作者:李紫燕;张翼;张士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一些新技术新手段有必要引入到幼儿园的相关业务管理中,例如幼儿园学籍管理、财务管理等,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能提升家长对幼儿管理的满意度,解决诸多幼儿园管理难题。
作者:由宝剑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采用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动脉旁路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腔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患肢畅通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0.6)h、住院时间(9.3±2.5)d及术后ABI指数(0.54±0.1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3.2±0.7)h,(16.0±8.2)d,(0.47±0.1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腔内介入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术后患肢血运,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吕忠俊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广南县2009-2013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点,以期作为乙肝防治工作的参考。方法分析广南县2009-2013年的乙肝病相关资料,总结广南县近几年乙肝流行学特征。结果广南县2009-2013年发病率位居前三的分别为2012年的0.132%、2013年的0.125%、2011年的0.083%﹔各乡镇发病率位居前三的分别为莲城镇0.73%、者太乡0.63%、底圩乡0.59%﹔各月份发病率位居前三的分别为3月份9.21%、7月份9.10%、6月份9.07%。广南县2009-2013年乙肝发病率在年份及乡镇方面,对比有差异(P<0.05)。在季节性方面,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应根据广南县近几年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降低乙肝发病率。
作者:陆云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两种分娩方式适用性。方法选择笔者医院162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剖宫产分娩组(n=83)和阴道分娩组(n=79)。比较剖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和发热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和发热发生率显著低于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和感染率与剖宫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可降低瘢痕子宫产妇的并发症,但选择前必须综合分析产妇和胎儿情况。
作者:朱丽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用于晚孕引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摘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0例晚期妊娠引产患者,做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00例患者采用阴道放置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对照组200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缩宫素进行引产,对两组引产有效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产后出血、临产时间、软产道损伤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引产有效率为88.00%(1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0%(121),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临产时间、软产道破裂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对晚孕患者进行引产,促宫颈成熟,较缩宫素引产成功率高,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彤洁;杨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了解实时动态荧光定量PCR(FQ-PCR)监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的方法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痰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作DNA(TB-DNA)定量监测,同时对非肺结核患者的痰作DNA(TB-DNA)定量监测。结果继发型肺结核147例,痰涂片阳性率为21.09%,痰TB-DNA阳性例次率为36.73%﹔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例次率为15.04%﹔在痰涂片TB阳性34例次中,痰菌TB-DNA阳性例次率为23.53%。在痰涂TB阴性的192例次中,TB-DNA阳性例次率为39.06%。结核性膜炎胸水检查TB-DNA108例次,阳性例次率为12.03%﹔非肺结核患者112例。假阴性率为70.21%,假阳性率为9.60%,灵敏度为29.8%,特异度为90.3%。结论荧光定量PCR(FQ-PCR)TB-DNA监测结果与国内报到不一致,其假阴性高,假阳性亦高,灵敏度低,特异度亦不高,且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病人的痰TB-DNA阳性例次率亦低,对临床诊断帮助不大,不作为疑似肺结核病人的常规检查。
作者:韦毅;支成斌;孙桂兰;匡中国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6月-2013年6月间来我院进行内窥镜治疗鼻窦手术治疗的224例患者资料,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24例进行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患者有1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80%,主要并发症有眶纸板损伤、眶周皮下淤血、上颌窦口狭窄和术腔粘连。结论因鼻窦解剖结构异常、术后处理不当、手术造成创伤等而造成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有效的手术围术期处理,高超的手术操作及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避免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会怡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分析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解痉平喘、肾上腺皮质激素、纠正酸碱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6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值为(72.9±7.3)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8±5.1)mmHg,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BiPAP无创通气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并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卫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PICC置管患者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者患者以循证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在循证护理条件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起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及6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法可有效减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武晓 刊期: 2014年第28期
采血护士在为献血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经常和献血者进行沟通、交流,因此,只有合理运用护理美学这个手段和工具,将其中的真、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为无偿献血者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颜新红 刊期: 2014年第28期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具有高尚医德医风的临床检验人员,修改实验教学计划与大纲、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作者:许会静;张磊;郝峰;刘磊;郭健;李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了解和掌握辽源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死因构成,为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预防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死因报告信息系统中2009-2013年辽源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3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呈逐年显著递增趋势,均在同年死因顺位构成中居首位。随年龄增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显著增高,70岁达到死亡率的高峰。结论加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宣传力度,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控制,应成为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苑海英;刘旭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减少临床医生对艾滋病引起的全身瘙痒性皮肤患者的误诊。方法介绍2例皮肤瘙痒疾患为首要症状的艾滋病病人之就诊过程,并就长时间多次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对临床诊断为“痒疹”、“神经性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使用抗组胺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难以奏效的瘙痒性皮肤病,又不能用一般疾病来解释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和行相关实验室检查,避免误诊。结论临床医生应警惕对久治未愈全身瘙痒性皮肤为艾滋病引起的防治意识。
作者:韦贞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本文主要从采供血角度概述了临床充足供血的影响因素及有关应对策略,并从落实“四个转移一个延伸”保障临床充足用血﹔完善无偿献血的激励机制﹔“开源”和“节流”工作﹔科学合理用血,充分发挥血站供血部门的专业作用等方面保障临床供血进行了探讨。
作者:汤武成;何秉洪;陈平;卢涛;余祥妙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CT常规扫描的成像特点进行总结探讨,评估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笔者从92例腰椎间盘CT检查的患者中,共搜集了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结合影像资料对搜集病例进行分析。根据该病的CT平扫和部分手术术后结果,进一步回顾分析总结。结果笔者通过这74例病例进行总结,CT检查结果如下:以L4-5、L5-S1间盘为多发,且可累及多个间盘。结论CT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其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段云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在食品卫生法中,食品卫生标准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卫生监督管理法制化的必要手段和基本依据。然而随着食品卫生标准的发展和完善,其在卫生监督管理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主要论述食品卫生标准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食品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便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借鉴参考。
作者:张天辉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胸壁以及腋窝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4月入我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患者11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甲组与乙组。甲乙两组均采用适行或传统放射治疗技术,甲组58例患者照射胸壁,乙组60例患者照射胸壁加锁腋野。两组患者照射剂量46~56GY,治疗时间为5~6周。在完成放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复发率。结果乙组与甲组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近期总体缓解率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复发率和乙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组患者进行腋窝照射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研究未得出乳腺癌根治术后采用适行或传统放射治疗照射胸壁或胸壁加锁腋野有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复发率,但是照射胸壁加锁腋野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在实施时需要加以考虑。胸壁放射治疗的价值及术后放射治疗靶区的个体化确定需要更多的随机研究来证实。
作者:刘向阳;夏小春 刊期: 2014年第28期
针对于医院而言,在医疗成本中,物资消耗成本占了很大的比重,而物流成本的控制空间相对其他医疗成本而言又较大,因此加强物资消耗成本控制,杜绝流失和浪费,是控制医疗成本的一个重点。本文针对医院物资管理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讨,以期为改进相应的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徐昇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家庭同步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方式的影响,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3年12月接收的21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60岁)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08)和观察组(n=109)。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同步健康教育。运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SAS、SDS标准分,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生活方式各维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糖改善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SAS、SDS标准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528、P1=0.209,t2=0.493、P2=0.272)﹔健康教育后,观察组SAS、SDS标准分明显下降,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t1=8.64、P1=0.000,t2=7.19、P2=0.001)。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自我实现、健康职责、体育运动及营养各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004、P1=0.529,χ22=0.037、P2=0.480,χ23=0.146、P3=0.406,χ24=0.111、P4=0.423)﹔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各优良率明显升高,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6.4、P1=0.000,χ22=31.4、P2=0.000,χ23=18.6、P3=0.000,χ24=16.6、P4=0.000)。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FBG、2hPBG 、HbA1c等各血糖指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217、P1=0.451,t2=0.096、P2=0.924,t3=0.345、P2=0.396),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各临床指征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t1=4.05、P1=0.005,t2=3.29、P2=0.007,t3=1.74、P2=0.011)。结论家庭同步健康教育可以从精神上帮助患者减轻各种心理负担,建立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达到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冯丽萍 刊期: 2014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