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南县2009-2013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陆云

关键词:广南县, 乙型肝炎, 流行病学, 特征
摘要:目的:分析广南县2009-2013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点,以期作为乙肝防治工作的参考。方法分析广南县2009-2013年的乙肝病相关资料,总结广南县近几年乙肝流行学特征。结果广南县2009-2013年发病率位居前三的分别为2012年的0.132%、2013年的0.125%、2011年的0.083%﹔各乡镇发病率位居前三的分别为莲城镇0.73%、者太乡0.63%、底圩乡0.59%﹔各月份发病率位居前三的分别为3月份9.21%、7月份9.10%、6月份9.07%。广南县2009-2013年乙肝发病率在年份及乡镇方面,对比有差异(P<0.05)。在季节性方面,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应根据广南县近几年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降低乙肝发病率。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超声雾化治疗急性结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超声雾化治疗急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并诊断为急性结膜炎患者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人,24只眼睛。观察组以西药治疗为主,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药超声雾化治疗。观察不同用药时间两组治愈率的异同。结果治疗组在3 d后有效率为58.33%,观察组为25%,治疗组治愈率方面优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6 d及9 d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与观察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6 d、9 d时的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95.83%,观察组分别为66.67%、83.33%,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治痊愈及好转数高于观察组。结论西药结合中药超声雾化治疗急性结膜炎,能够在缩短治疗时间加强治愈效果,提高治愈效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李秀杰;秦立国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艾滋病皮肤瘙痒误诊2例原因分析

    目的:减少临床医生对艾滋病引起的全身瘙痒性皮肤患者的误诊。方法介绍2例皮肤瘙痒疾患为首要症状的艾滋病病人之就诊过程,并就长时间多次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对临床诊断为“痒疹”、“神经性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使用抗组胺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难以奏效的瘙痒性皮肤病,又不能用一般疾病来解释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和行相关实验室检查,避免误诊。结论临床医生应警惕对久治未愈全身瘙痒性皮肤为艾滋病引起的防治意识。

    作者:韦贞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前列地尔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前列地尔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静脉推注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血糖、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80%(P<0.05)﹔心电图改变、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的发展。

    作者:刁力;于进堂;于高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辽源市2009-2013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析

    目的:了解和掌握辽源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死因构成,为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预防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死因报告信息系统中2009-2013年辽源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3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呈逐年显著递增趋势,均在同年死因顺位构成中居首位。随年龄增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显著增高,70岁达到死亡率的高峰。结论加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宣传力度,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控制,应成为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苑海英;刘旭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究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18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集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两组血液标本做不同处理,使其具有不同的采集部位、送检时间、溶血状态等性质,针对此做分析对比,比较不同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的不同。结果采集部位、送检时间以及溶血状态的不同均对生化检验结果有影响,其中于输液同侧上肢采集的血液标本中的血糖(231.10%)、氯(-37.57%)、钠(32.85%)尿酸(159.48%)、肌酐(-20.27%)、钾(-30.69%)等成分均有显著变化﹔送检时间长的标本准确率低如肌酸激酶同工酶(24.71%)显著升高﹔溶血标本中的血清浓度较红细胞内物质浓度低,如溶血标本中胆红素变化率高达123.89%,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补肾法联合钙剂和维生素D可有效治疗炎症性肠病性骨质疏松,临床效果显著。选择恰当的采集部位,及时迅速的将血液标本送检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可以大程度的保障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作者:韩爱国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在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骨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骨外科住院的患者共计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间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2.9±6.4)分,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为(80.4±5.4)分,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为(83.9±6.7)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3±7.2)分,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为(92.6±6.3)分,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为(96.2±5.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外科病房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慧艳;新静;张丽艳;范桂红;赵旭伟;张亚男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COPD所致重度呼吸衰竭应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解痉平喘、肾上腺皮质激素、纠正酸碱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6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值为(72.9±7.3)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8±5.1)mmHg,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BiPAP无创通气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并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卫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经皮动脉化疗灌注和栓塞介入治疗宫颈癌的护理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行经皮动脉化疗灌注与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宫颈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动脉化疗灌注与栓塞介入治疗,给予本组患者精心护理后,观察其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9例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8例病情稳定,5例病情进展,治疗总有效率为67.5%﹔并发症发生率:本组患者见3例恶心呕吐,2例食欲不振,1例白细胞水平下降,并发症发生率为15.0%﹔护理满意度:24例非常满意,12例满意,3例一般,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0%。结论宫颈癌患者行经皮动脉化疗灌注与栓塞介入治疗后,给予其精心护理,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缩短患者康复进程,效果显著。

    作者:宋艳品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不同方法在ICU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中应用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不同方法在ICU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0例。 A组患者采取常规置管,B组进行气囊放气,C组进行牵拉气管。对比分析三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总置管成功率低,B组其次,C组高,A,B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恶心、呕吐、呛咳以及鼻咽部粘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次为B组,A组高。 A,B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气管插管患者采取镇静状况下牵拉气管并且置入胃管的方法效果显著,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总置管成功率均很高,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文英花;金莲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介入技术在妇产科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和研究妇产科疾病治疗中介入疗法的疗效和作用。方法在该医院妇产科中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发现其中有55例都出现了较大量的急性出血现象,有29例出现子宫肌瘤现象,有16例出现了恶性肿瘤现象。对其全部使用介入疗法,然后再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进而对介入疗法的效果进行总结。结果100例患者在治疗之后都有严重的并发症出现,且急性大出血病症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100%,另外子宫肌瘤、恶性肿瘤患者在其治疗之后的半年随访时得出结果为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1%和87.5%。结论在妇科疾病治疗中,介入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田颖;于龙飞;崔舜瑀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关于医院物资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

    针对于医院而言,在医疗成本中,物资消耗成本占了很大的比重,而物流成本的控制空间相对其他医疗成本而言又较大,因此加强物资消耗成本控制,杜绝流失和浪费,是控制医疗成本的一个重点。本文针对医院物资管理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讨,以期为改进相应的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徐昇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CT扫描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CT常规扫描的成像特点进行总结探讨,评估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笔者从92例腰椎间盘CT检查的患者中,共搜集了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结合影像资料对搜集病例进行分析。根据该病的CT平扫和部分手术术后结果,进一步回顾分析总结。结果笔者通过这74例病例进行总结,CT检查结果如下:以L4-5、L5-S1间盘为多发,且可累及多个间盘。结论CT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其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段云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新生儿脓疱病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目的:对新生儿脓疱病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生儿脓疱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6~8月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新生儿脓疱病的感染率进行调查分析,将其作为对照组,分析导致新生儿脓疱病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在对实施相关预防控制措施之后的2013年10~12月间的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结果导致出现新生儿脓疱病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多种多样,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病区的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母婴同室的管理工作、新生儿的管理、室内环境、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都会对新生儿脓疱病的医院感染暴发产生一定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之后,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与控制之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致新生儿脓疱病医院感染暴发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医院在新生儿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有效预防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张羽;武胜涛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造口袋在腹腔引流管口渗漏护理中的使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造口袋在腹腔引流管口渗漏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科进行普外科手术后发生腹腔引流管口渗漏的28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13例和实验组1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及时换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造口袋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在平均愈合时间、平均每天换药次数、皮肤损伤、舒适度、更换衣物次数及治疗费用等方面分别为17.9 d、4.2次、11例、2例、3.8次及90元/d﹔而实验组分别为12.4 d、0.2次、0例、14例、1次及11元/d,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一件式泌尿造口袋处理引流管周围渗液,方法简单易学,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潘静;庾雪琴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了解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脂血症(TG)、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内皮舒张功能(FMD)等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LDL-C、TG、TC、hs-CRP水平及LVEF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及FMD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97.30%)明显优于对照组(81.08%),且不良反应发生率(5.40%)显著低于对照组(24.3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传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髓底穿通修补17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髓底穿通修补术的临床方法以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7例行髓底穿通修补术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第一组10例患者,第二组7例患者,第一组采用常规的氢氧化钙修补传统部位再进行牙髓治疗和牙冠修复,第二组则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穿通部位,并进行牙髓治疗和牙冠修复,针对17例患者的手术基本资料、手术效果等进行研究。结果经本院的分组治疗,随访6~24个月之后,其在不同的阶段其恢复效果不同,治疗6个月之后患者牙齿恢复咀嚼功能占14例,占总例数的82.35%,治疗12个月之后,患者治疗成功例数为13例,占总例数的76.47%,治疗24个月之后,患者的成功例数为12例,占总例数的70.59%。结论髓室底穿通的磨牙在进行修补的时候需选取合适的材料针对髓底穿通部位进行修补,并且还需添加完善的根管治疗,确保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保存患牙,使得患者能够恢复咀嚼功能。

    作者:李剑锋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职业损伤在医学检验工作中的发生和防护

    目的:通过了解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的原因、发生概率及防护措施的情况,针对容易发生职业损伤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采取对近年来科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损伤的统计分析。结果自我防护意识与发生职业损伤的概率密切相关,防护意识强者发生率低,防护意识差者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医学检验工作者必须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加强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培训,熟练掌握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大限度避免职业损伤的发生,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发顺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硫酸镁湿热敷治疗静脉输注可达龙所致血栓性静脉炎的效果及护理观察

    目的:评价硫酸镁湿热敷对预防静脉输注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输注可达龙的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次输注可达龙即用硫酸镁湿热敷,对照组48例,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0例患者出现静脉炎,对照组0级静脉炎15(31.3%)例,1级静脉炎12(25.0%)例,2级静脉炎10(20.8%)例,3级静脉炎8(16.75)例,4级静脉炎3(6.3%)例,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湿敷对预防静脉输注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预防患者出现静脉炎,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刘海霞;杨德英;贵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新形势下地市级公立医院发展战略的选择及实施策略分析

    地市级医院作为我国医改的主力军之一,其发展战略的选择对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德阳市人民医院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SWOT分析,构建SWOT战略分析矩阵,探讨了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路径,终提出实施策略。希望对其他地市级医院的发展战略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费杨华;韩嘉;黄成光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早期休克患儿42例的诊治经验总结

    目的:分析小儿早期休克的诊治经验和治疗要点,为小儿早期休克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休克患儿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休克代偿期患儿42例作为早期休克组,休克失代偿期患儿28例作为中晚期休克组。分析两组补液量、稳定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早期休克组补液量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为85.71%,中晚期休克组总有效率42.86%,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晚期休克组(P<0.05)。早期休克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两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液体复苏是治疗小儿休克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并给以及时的液体复苏可以有效改善休克患儿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荣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