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山;孙宁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常规检查是临床检验学的重要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对及时、准确地诊断及鉴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出血性等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国内大多数实验室仍采用手工方法进行脑脊液细胞计数。1992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NCCLS)推荐手工计数方法作为脑脊液计数的标准方法,但实际工作中对操作者技能要求高、操作耗时长,结果重复性、精密性较难保证,难以适应急诊病例的需要。因此以自动化仪器代替手工操作是脑脊液细胞计数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使用 XT-4000i 细胞分析仪和 UF-1000i尿流式细胞分析仪对251份脑脊标本进行细胞计数,探讨自动化细胞分析仪进行脑脊液细胞计数的可行性。
作者:宋蓓;张国军;康熙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臀、膝等部位皮疹、斑丘疹,一般3到7天痊愈,少数重症患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合并心肌损伤和神经系统损伤者常伴有较高的死亡率[1,2]。本研究通过检测 HFMD 患儿 WBC、hs-CRP 及心肌酶谱与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探讨其变化在 HFMD 的诊断和心肌损伤的预防与控制方面的临床意义。
作者:孟卫东;范存士;初瑞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中 IL-6及 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168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按是否应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治疗组和非他汀治疗组,另取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非他汀治疗组(102例)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他汀治疗组(66例)加用他汀类药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 IL-6及 IL-10水平变化,并统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感染后致 SIRS 患者入院时三种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两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两治疗组治疗后4 d 及7 d 血清 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05),但他汀治疗组较非他汀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两治疗组治疗后4 d 血清 IL-10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 <0.05),治疗后7 d 血清 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 <0.05),他汀治疗组较非他汀治疗组上升更为明显(P <0.05);他汀治疗组发生 MODS 为16例(24.2%),非他汀治疗组发生 MODS 为25例(2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 =0.969>0.05);他汀治疗组病死为17例(25.8%),非他汀治疗组病死为43例(4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694,P =0.030<0.05)。结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能促进 IL-6水平下降和 IL-10水平升高,进一步改善全身炎症反应,但仍需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作者:张静;张素艳;耿晓妍;王爱田;高景利;李晓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的外周血未染色大细胞(LUC)检测与外周血涂片镜检结果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12例已确诊为血液病的患者的外周血标本,以190例非血液病住院患者为对照组。使用 ADVIA212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LUC,并制备血涂片进行显微镜检查。用 u 检验评价血液病患者与对照组的 LUC 差异;用 Kappa 系数评价LUC 与血涂片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病例组 LUC 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前者的 LUC 高于后者(P <0.05)。血液病患者中髓细胞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 LUC 阳性率较高,分别为60.87%、69.64%;而在贫血及其他血液疾病中 LUC 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5.15%、16.67%。与骨髓涂片检查相比较,其敏感性为78.9%,特异性为84.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为0.833。病例组 LUC 与血涂片结果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0.567,P<0.05)。结论LUC 对血液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LUC 可以用于评价疾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作者:王柏山;孙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骨创伤往往会造成周围软组织损伤、骨筋膜室综合症及感染等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清刨、换药、固定及修复等,不仅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患者痛苦多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负压闭式引流技术(VSD)自1992年由德国医生 Fleischmann 首刨,以其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已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后慢性和急性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中。笔者通过对22例骨创伤感染的患者采用负压闭式引流技术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春力;周成亮;白玉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对健康的主要危害是致畸致残,累及主要脏器或并发感染时可危及生命。在 RA 患者的身体中存在各种自身抗体,除了类风湿因子外,近些年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受到较多关注。国内的一些研究表明 GPI 抗原在部分 RA 患者尤其是活动的 RA 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具有诊断和评估疾病的意义[1]。因此,我们在临床中对拟诊早期 RA 患者进行了GPI、抗 CCP 抗体、RF 等检测,进行分析和总结。
作者:陈琳;姜国平;王晓红;吕英春;李慧颖;付堃;陈晶;韩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慢性咽炎患者耐药基因分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门诊收治的慢性咽炎患者360例,采集患者咽后壁分泌物,提取质粒 DNA 并进行 Solexa 高通量测序,通过比对在 NCBI 质粒基因组数据库进行物种鉴定,通过与 ARDB 数据库进行比对进行耐药基因鉴定。结果本研究共鉴定出307个质粒,分属25种病原菌,所占比例高的为α-溶血性链球菌(12.87%),其次为副流感嗜血菌(9.86%)。通过与 ARDB 中已知的380种 ARG 比对,共有4015条序列与已知耐药基因序列一致。其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及四环素类耐药基因占较高的比例。同时我们也检测到一个多重耐药基因 lsa。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高效、准确地检测慢性咽炎患者中咽部细菌的耐药基因,为临床慢性咽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汪常伟;魏妍慧;李彦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神经鞘瘤是外周神经的常见肿瘤,是一种有包膜的良性周围神经鞘膜肿瘤,好发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屈侧面,其中颈部神经鞘瘤约占全身神经鞘瘤的15%左右,发生在头颈部的神经鞘瘤中,以交感和迷走神经居多,其次为臂丛神经或颈丛[1]。本文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探讨其超声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学表现的关系,旨在提高对颈部神经鞘瘤超声声像图特征的认识,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法、方式提供较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佟凌霞;齐娜;王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了解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男性不育与染色体核型异常关系,对124例确诊为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男性不育行染色体核型检查,统计染色体核型异常状况分析如下。
作者:邓国生;张炬光;何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血流感染发病率高,在院内获得性感染中,原发血流感染列第三位,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1]。原发血流感染目前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增加病死率,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花费增加,是临床比较棘手的感染性疾病[2]。能够快速诊断,及时控制,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探讨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三者在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希涛;王俊香;谢一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 SP70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经临床明确诊断为良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各90例,采集患者胸腔积液标本,检测 SP70、CEA、Cyfra21-1和 NSE 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 SP70、CEA、CYFRA21-1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2.2%、58.9%和53.3%,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的10.0%、13.3%和22.2%(P <0.05);恶性胸腔积液组NSE 阳性率(31.1%)与良性胸腔积液组(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胸腔积液组 SP70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72.2%、89.2%和81.6%,CEA 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58.9%、84.9%和74.2%,Cy-fra21-1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53.3%、67.1%和58.4%,NSE 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31.1%、78.0%和50.2%。两组患者血清 SP70检测率分别为5.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胸腔积液 SP70检测率分别为10.0%、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P70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具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潜在的辅助作用,可为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作者:邓石雄;刘映云;李尔凡;白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发展到晚期时,可导致孕妇的肾功能受损,严重的可导致患者死亡。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有助于提高母婴安全。在对肾功能相关指标检测中,发现血清胱抑素是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本文选择我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妇女,观察血清胱抑素 C 水平在此类患者中的检测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调查近3年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2010年痰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菌株,所有菌株分离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第三版要求操作,采用 VITEK2 COMPACT 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送检痰标本共21201份,检出致病菌8516株,检出率为40.17%,革兰阴性菌6345株,检出率为29.93%,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198株,构成比为25.81%,大肠埃希菌1417株,构成比为16.64%,铜绿假单胞菌602株,构成比为7.07%。抗菌药物活性高的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霉素(均达90%以上),碳青霉烯类、头孢替坦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率均在90%以上,氨苄西林几乎对这三类细菌完全耐药,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一和第三代头胞菌素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率较低;3年来 ESBLs 阳性率:大肠埃希菌分别为53.68%、49.09%、49.89%,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49.19%、41.48%、38.80%。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痰标本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情况并未出现较大的变迁,呈波动性变化。
作者:王红梅;黄宝兴;赖建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显著增多,糖尿病肾病(DN)是 DM 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第二位病因[1]。2010年2月国际权威的美国肾脏病杂志发表了由世界各国肾脏病理学家共同完成的 DN 的病理诊断标准(包括病理分型标准及肾小管间质血管评分标准)[2]。以期为临床对 DN 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赵令君;刘玉峰;吴淋淋;刘树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肠癌是一种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大肠腺瘤是一种具有癌变潜能的良性病变,发病率较高,而且是大肠癌主要的癌前病变[1],是发展成癌的首要危险因素。但对其癌变机制的研究很少,且其癌变机制尚不明确。
作者:赵振亚;姚冬颖;齐蕾;刘晓丽;李元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化疗是卵巢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晚期和复发性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控制腹水和预防复发的同时也会对机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骨髓及免疫功能抑制等,影响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本文通过观察43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首次化疗期间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从免疫角度为卵巢癌患者化疗提供一个疗效评估的方法,希望减轻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损伤。
作者:杨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GN)又称肾炎,是儿童泌尿系统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特征,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1]。在我国,引起尿毒症的病因常见的是肾小球疾病,约占54.2%[2],而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70.56%。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 GBM 抗体)是早用于检测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PS)的特异性抗体,近年来,发现人类肾小球基底膜(GBM)存在许多抗原成份,一些学者也发现在部分以往被认为是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可存在与抗 GP(Goodpasture)抗体不同的GBM 抗体,即非 GPS 抗 GBM 抗体[3]也具有一定的致肾炎性,是各类肾小球疾病易复发因素之一[4]。对此,我们对诊断为肾小球肾炎患儿进行抗 GBM抗体检测,探讨发病机制、分析病情、评估预后。
作者:司宇君;季红;魏岚;赵学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细菌性肝脓肿为临床常见疾病。感染主要来自门静脉系统、胆道疾病、阑尾炎或周围感染病灶的直接曼延,腹腔感染时细菌易侵入肝脏。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且高血糖又能促进细菌生长。近年来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增加,细菌性肝脓肿发病率逐年上升[1],据报道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iabetes companied with pyogenic hepatic abscess,DPHA )发病率为462%[2]。细菌性肝脓肿伴糖尿病患者早期症状多不典型,若不及时有效诊断治疗,脓肿可穿破临近脏器及组织结构,引起膈下脓肿、脓胸、支气管胸膜瘘等,也可能出现迁徙性病灶引起肺脓肿、肾周脓肿、脑脓肿等全身脏器感染,继而引起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据报道死亡率可达19%-49%。本文主要通过对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郭辉;田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2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符合率及诊断价值,同时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特点。结果①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组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组(P <0.05);②ROC 分析显示,两组均对子宫腺肌病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 =0.0290,P =0.0411),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组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0.6551)显著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组(曲线下面积0.6351);③比较超声准确诊断为子宫腺肌病两组病例的动脉搏动指数和动脉阻力指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及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于子宫腺肌病均有较高诊断价值,同时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经腹部超声检查更优。
作者:李元成;许映斌;丁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06月至2012年05月脑梗死患者205例及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共228例。分别为脑梗塞组和正常对照组,检测收集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收集脑梗塞组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相应指标。结果脑梗塞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高血糖或肝、肾功能损伤有相关性。ALT、GGT、性别是脑梗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因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塞发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血糖或肝、肾功能异常及性别可影响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预报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于秀娟;欧超伟;于海华;毕继红;吕晓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