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素;刘颖;狄英波
目的观察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L-Ⅰ(白细胞介素-Ⅰ)、IL-6(白细胞介素-6)变化,分析其对骨吸收、骨形成的影响.方法检测136例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血清E2(雌二醇)及IL-Ⅰ、IL-6水平,检测BMD(骨密度).结果骨质疏松组E2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IL-Ⅰ、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Ⅰ型骨质疏松患者IL-Ⅰ、IL-6的升高影响体内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动态平衡.
作者:张萌萌;吴乃宝;郭忠;张彩杰;唐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实验室反映肝功能的酶学指标在肝病的诊断治疗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一些酶学指标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成为许多医院检验科常规检验项目.我们共收集102例肝病患者和80例正常人的血清,分别检测丙氨酸氨基肽酶(AAP),单胺氧化酶(MAO),腺苷脱氨酶(ADA),探讨3种酶活性在肝脏疾病中的改变和应用价值.
作者:周泽云;崔健丽;王照敏;朱秀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角膜屈光力与角膜表面对称性的相关关系.方法对近视患者眼1472只(其中男性眼715只,女性眼757只)、行PRK手术后1年的患者眼161只和行LASIK手术后1年的患者眼158只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角膜平均屈光力(ACP)与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AI)的相关关系.结果ACP与SAI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分别为0.120、0.108,P<0.01),PRK术后1年,ACP与SAI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偏相关系数为-0.110,P=0.165);LASIK术后1年,ACP与SAI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066,P=0.413).结论近视患者角膜屈光力与角膜表面对称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准分子激光屈光性手术可以改变这种相关性.
作者:吴荒;周跃理;岳志强;宋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提高血儿茶酚胺检测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性检测中的有效性.方法对27例经手术治疗的肾上腺肿瘤(其中嗜铬细胞瘤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血儿茶酚胺的检测,根据2003年度结果调整血儿茶酚胺检测的时机,再进行2004年1季度的血儿茶酚胺的检测.结果2003年度血儿茶酚胺检测敏感性为40%,特异性为40%;2004年1季度血儿茶酚胺检测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结论严格控制的血儿茶酚胺检测有助于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性检测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金国;常喜华;孔祥波;王伟华;那万里;马庆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检查在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归纳、分析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的经颅多普勒检查资料.结果33例患者中,有15例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痉挛症状,比较有、无症状患者MCA和eICA流速变化,发现有症状性血管痉挛的患者,MCA血流速度增加值明显大于无症状组.结论经颅多普勒可以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以前,早期发现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增高,指导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造成严重并发症.
作者:杨绍峰;赵丛海;刘德华;张金男;李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5例良性卵巢肿瘤,45例上皮性卵巢癌对照进行检测,阳性程度用半定量法评价.结果在45例卵巢癌中p27表达阳性反应(57.8%),其中强阳性6例(13.3%),在15例良性卵巢肿瘤中11例呈阳性反应(73.3%),强阳性7例(46.7%),p27表达在良性卵巢肿瘤及恶性卵巢癌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p27与卵巢癌发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对临床综合治疗有意义.
作者:张永莉;田雪红;荆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检测了初发的DM1,DM2,LADA患者体内GAD-Ab,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TNF-α,SIL-2R,NO)的变化情况,旨在探讨免疫因素在各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DM1组GAD-Ab,CD4+T淋巴细胞,CD4+与CD8+T淋巴细胞之比,以及TNF-α,NO,SIR-2D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ADA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有相同的趋势.而DM2组则无上述变化.在DM1组及LADA组,GAD-Ab,与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TNF-α的水平正相关,NO与TNF-α水平正相关,而DM2组及正常对照组无上述变化.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DM1及LADA的发病均有自身免疫机制的参与,而DM2的发病与自身免疫不密切:GAD抗原的暴露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重要的启动因素,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GAD-Ab来帮助糖尿病分型,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林永丽;石琳琳;邵红;吴晓萍;曹桂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胰腺胰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临床特点,MRI影像表现并和ERCP比较.方法自1998年至2001年25例(主胰管型6例,分枝型19例)手术证明的胰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患者.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了MRI和ERCP检查,回顾分析了临床特点,MRI和ERCP影像学表现.结果MRI上主胰管型表现为弥漫/节段扩张的主胰管,5例伴有壁结节;分枝型表现为葡萄串状或单发的囊状肿瘤,14例内有壁结节,增强后壁结节明显强化.MRCP可清楚地显示19例分枝型IPMT和主胰管之间的交通.MRI和ERCP对肿瘤的显示率分别是100%,52%.结论与ERCP相比,MRI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有效地诊断胰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方法.MRCP(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分枝型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惠茅;杨淑琴;杨海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过去诊断ALD常用的生化指标如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缺乏特异性.近来国内外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的研究较多.本研究用免疫抑制法对ALT患者血清中m-AST进行了检测,并与GGT、AST、ALT、TBA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评价其对ALD的诊断价值.
作者:荆成宝;赵斌;沈锋;程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二者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SP法,检测60例子宫肌瘤及肌瘤周围正常组织,正常子宫组织中PR及VEGFR1的表达,并用图象分析法测定二者的表达强度.结果60例子宫肌瘤组织中PR及VEG-FR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33%及75%,其表达均高于相应的瘤旁正常组织及正常子宫组织(P<0.01),相关性分析PR及VEGFR1表达之间存在明显关联性(P<0.01).结论子宫肌瘤组织中PR及VEGFR1均高表达,说明二者均参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二者表达呈正相关,说明孕激素(P)与肌瘤内高浓度的孕激素受体(PR)结合可能通过诱导VEGF-R1的合成增加,使肌瘤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敏感性增强,促进肌瘤中血管生长,增加肌瘤血运,从而促进肌瘤生长并产生肌瘤的各种临床症状.
作者:王慧香;岳瑛;周新;吴丽馨;孙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一个遗传性蛋白S(PS)缺陷症家系的表型诊断及基因特征.方法PS活性(PS:A)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S抗原(PS:Ag)用ELISA方法测定.用PCR扩增PS基因各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突变点.结果先证者的PS:Ag和PS:A分别为8.3 mg/L和29%,均低于正常.基因检测发现在14号外显子Gln522(CAG)→Stop(TAG).结论本家系PS基因在14号外显子Gln522(GAG)→Stop(TAG),为国内首次报道的一个新的基因突变.
作者:黄斌伦;金佩佩;张浩;余银妹;徐瑞龙;王敏;王学锋;丁秋兰;戴菁;王鸿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多发性硬化(Multipie Sclarosis)简称MS,是原发获得性脱髓鞘疾病中常见也是有代表性的一类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患者的病程为缓解与复发交替发生,并不断进展.本文欲通过对MS的影象学分析,探讨MRI在MS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我们共分析34例MS患者.
作者:马旭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53、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43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P53、VEGF表达与微血管数目(MVC)进行研究.结果VEGF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p53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细胞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P53表达阳性或VEGF表达阳性的胃癌组织中的MVC明显高于P53表达阴性或VEGF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1.胃癌组织中P53、VEGF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2.在胃癌组织中,P53、VEGF表达与肿瘤新生微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
作者:马波;赵吉生;丁大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SW480(人结肠癌细胞)细胞株诱导分化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诱导分化后的亚细胞结构.结果姜黄素对SW480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G1期细胞堆积、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亚细胞结构、细胞空化、核仁不规则、染色质趋边凝集.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SW480细胞增殖,阻止G1期细胞向S期转化的进程,促进SW480细胞凋亡.
作者:孙立群;于庭;孙飞;包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妊娠期合并贫血较为常见.WHO资料表明50%以上孕妇合并贫血,国内资料显示,妊娠合并贫血发生率30%以上.妊娠合并贫血以缺铁性贫血常见,约占68%,其次为巨幼细胞贫血、混合性贫血,而再生障碍性贫血则少见[1].为了解不同孕期妇女的贫血发生情况,以利指导其及时合理的用药,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我们对500名妊娠妇女孕早、中、晚期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红细胞直方图(HRD)作了动态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海素;刘颖;狄英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贫血是孕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缺铁性贫血又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约占孕妇贫血患者的60%~70%,临产孕妇患有缺铁性贫血,对母婴均有不良影响.且与妊高症发病明显相关,因妊娠的生理影响,孕妇IDA的诊断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虽然方法很多,但存在敏感性和有创(如骨髓铁染色)等问题,为此为了正确选择诊断指标,我们检测130例37~42周临产孕妇的血清铁(SI),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TRF)及Hb,MCV,MCH,MCHC,RDW进行方法学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婉红;陈文举;王乐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Survivin是1997年耶鲁大学Altieri实验室利用EPR-1cDNA筛选人类基因组文库获得的IAP[1].它是迄今为止已经鉴定的八个IAPs家族成员(X-IAP、c-IAP-1、c-IAP-2、NAIP、ILP-2、ML-IAP/Livin、apollon、survivin)中分子量(16.5 kD)小和有基础与临床意义因而备受关注的明星分子[2,3].本文就生存素的结构及生物学特点、生存素的功能、生存素与细胞凋亡及分裂的关系、生存素在不同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琨;蒋春晓;高峰;隋自洁;崔贞玉;宋昕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宫颈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及生命,患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35~39岁和60~64岁.[1]目前宫颈癌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引起了妇科肿瘤界的重视.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住院治疗的≤35岁年轻妇女子宫颈癌患者55例,分析如下.
作者:范桂颖;张炜阳;刘晓军;张文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为了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选择素(CD62P)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改变及其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治疗前后测P-选择素作对比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测外周血P-选择素与健康对照组作对比.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2.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非奥扎格雷钠组(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在急性出血及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选择素可以做为选择药物治疗的一项可靠指标.奥扎格雷钠具有减少血小板活化.
作者:葛华;王立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梗死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心梗24 h后心肌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心梗后心肌通过增加TGF-β1、Ⅰ型胶原的表达参与心室重构.
作者:吕民;王越晖;张秀和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