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同步检测甲、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的研究

曲萌;毕胜利;董志恒

关键词:胶体金, 免疫层析, IgM-抗HAV, IgM-抗HEV
摘要:目的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同步检测血清中的甲、戊型肝炎病毒的IgM抗体的方法.方法采用胶体金标记鼠抗人IgM单克隆抗体,制成免疫层析测试条.血清中甲、戊型肝炎的特异性抗体与测试条上金标抗体结合后沿着硝酸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固相包被的抗原(HAAg、HEAg)、抗体(羊抗鼠IgM)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线条.结果自制的GICA试条与EIA对比检测血清标本188份,各单项指标IgM-抗HAV、IgM-抗HEV两法总符合率依次为97.9%、98.4%,检测灵敏度可达2 ng/ml.结论用于同步检测血清中的甲、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抗体的GICA 试条的制备条件已基本建立;其检测结果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方法简便快捷且无需特殊仪器设备.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587例女性性病患者阴道念珠菌带菌情况分析

    女性性病患者常伴发念珠菌感染,为了解女性性病患者阴道念珠菌的带菌及合并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情况,我们对587例女性性病患者作阴道念珠菌、宫颈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衣原体(CT)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玉兰;黄书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液多项特种蛋白、尿酶及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价值

    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多项特种蛋白、尿酶及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及其相关性分析,多层次、多角度地探讨尿蛋白的类型,从而判断肾脏损伤部位,为SLE 累及肾脏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指标.

    作者:吴佳学;季海生;邢薇;杨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死胎胸腺组织中HBVDNA表达的初步探讨

    目的观察死胎胸腺组织中HBVDNA表达的情况,探讨通过产妇传播到死胎胸腺组织中的HBV是否存在复制.方法采集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常规尸检,取胸腺组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其中的HBVDNA;回访产妇产前静脉血HBVM的检测结果.结果死胎胸腺组织中HBVDNA的检出率为27/40(68%)例.产妇产前静脉血HBV呈高、低和无复制状态时,胸腺组织中HB 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2/4(50%)例、11/20(55%)例和14/16(88%)例;高、低、无复制者之间相互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HBVDNA颗粒分布在胸腺细胞浆内、细胞间和毛细血管内,少数分布在胸腺细胞核上.结论死胎胸腺组织中有HBV 复制;死胎胸腺组织中HBVDNA表达与产妇血清中HBV复制状态无关.

    作者:赵伟;刘伟;罗婵;刘兰侠;王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体液中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提取回收率的研究

    目的探讨溶剂类型和pH选择对动物体液中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提取回收率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连续2d每日注射苯二氮卓类药物2mg/kg, 2d后每日采其血液和尿液,选择不同的试剂,缓冲溶液和pH用UV法测定其体液中药物浓度和计算回收率.结果实验一组和二组、三组大鼠体液中安定、利眠宁和硝基安定以乙醚溶剂和用pH8为缓冲溶液的提取回收率高.结论动物体液中苯二氮卓类药物提取回收率决定于提取溶剂的类型和提取时缓冲溶液的pH的选择.

    作者:卢英强;宣兆艳;崔佰君;徐晶华;刘莉;祁柏宇;胥耘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尿液内发现罕见蠊缨滴虫1例报道

    蠊缨滴虫属于超鞭毛目,缨滴虫亚目,缨滴虫属,是寄生于白蚁、蟑螂肠道的单细胞原虫,尚未见寄生于人体,引起泌尿道感染的病例,本部学员体检时发现1例, 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翠娥;刘德贵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半定量PCR检测致龋性变形链球菌的技术及应用

    目的创建一种临床半定量检测致龋性变形链球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采用靶基因与参照基因同步扩增法,根据变形链球菌葡聚糖酶(dexA)基因序列,作者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pET23b质粒DNA为参照基因.对196名儿童的唾液样品进行半定量PCR检测并进行常规培养法的对比研究.结果 196份唾液样品半定量PCR检测致龋性变形链球菌大于等于105 CFU/ml(每毫升菌落形成单位)唾液的检出率为91.3%.与常规培养计量法的对比符合率为94.9%.结论变形链球菌PCR半定量检测是一种早期发现龋病活性的新方法,具有快速可靠,特异性强,符合率高等特点,故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肖白;刘敬忠;王建秋;李昌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同步检测甲、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的研究

    目的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同步检测血清中的甲、戊型肝炎病毒的IgM抗体的方法.方法采用胶体金标记鼠抗人IgM单克隆抗体,制成免疫层析测试条.血清中甲、戊型肝炎的特异性抗体与测试条上金标抗体结合后沿着硝酸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固相包被的抗原(HAAg、HEAg)、抗体(羊抗鼠IgM)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线条.结果自制的GICA试条与EIA对比检测血清标本188份,各单项指标IgM-抗HAV、IgM-抗HEV两法总符合率依次为97.9%、98.4%,检测灵敏度可达2 ng/ml.结论用于同步检测血清中的甲、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抗体的GICA 试条的制备条件已基本建立;其检测结果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方法简便快捷且无需特殊仪器设备.

    作者:曲萌;毕胜利;董志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白血病和骨髓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二种恶性血液病白血病和骨髓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PTM)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PTM.结果白血病和骨髓瘤PTM均显著升高(P<0.01),AL化疗缓解后PTM明显下降(P<0.05),复发时又复升高.AL的PTM与外周血白细胞,原幼细胞及骨髓原始细胞呈正相关,骨髓瘤的PTM与骨髓瘤细胞呈正相关.结论 PTM可作为白血病和骨髓瘤病情监测及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罗方;黄连生;卢兴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对心肌细胞膜流动性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应用心肌细胞膜流动性评价间断冷晶体灌注、持续微温血灌注及微温不停跳直视手术技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我科30例先心病患者,随机分成持续微温血灌注组(CT组)、微温心不停跳组(OB组)、间断冷晶体灌注组(IC组),于开放升主动脉前取心肌标本,对照组(C组) 取自前三组中随机10例转流前心肌标本. 测每组的心肌细胞膜流动性, 将测得结果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结果冷晶体组细胞膜流动性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值均小于0.001);温血组与不停跳组无差别(P>0.05);温血组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不停跳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微温血灌注组的心肌细胞膜保护效果为满意,微温不停跳组次之,二者均明显优于冷晶体技术.

    作者:林柏松;赵洪序;张秀和;陈立波;张柏民;姜亦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利用毛细管电泳测定血清中维生素K的含量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定量检测血清中维生素K1和K2的方法.方法利用固相萃取方法提纯血清中维生素K,将20 mmol/L的四硼酸钠、10 mmol/L的SDS加入到含有80%甲醇、10%去离子水、10%乙腈的溶液中配置成缓冲液,在254 nm波长条件下对样本进行分离.结果利用这种方法对血清中维生素K1和K2进行了有效的分离,该方法的线性低于病理状态下血清中维生素K的浓度,回收率为97%~103%,日内精密度(CVs)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7.16%~8.03%和10.08%~11.3%.结论毛细管电泳方法测定血清中维生素K1和K2,具有快速、灵敏、定量检测等优点,可能成为测定人类血清中维生素K状态的有效检测方法.

    作者:梁红艳;温洁;姜晓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人参皂甙对兴奋毒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对兴奋毒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在体外建立的谷氨酸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兴奋毒的损伤模型和Fura-2/AM检测海马神经细胞胞内游离Ca2+浓度的方法,来探讨人参皂甙对兴奋毒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人参皂甙可明显降低谷氨酸引起神经细胞乳酸脱氢酶泄漏率的升高 (P<0.01),可以选择性降低大剂量谷氨酸引起的神经细胞胞内Ca2+浓度异常升高 (P<0.01).结论人参皂甙可通过降低神经细胞胞内Ca2+浓度来对抗谷氨酸的神经性兴奋毒作用,进而保护神经细胞.

    作者:咸云淑;熊文;程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癫痫大鼠脑组织中NO2-与MDA含量的测定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NO与癫痫的关系.方法选用SD大鼠56只,采用硫代氨基脲腹腔注射制作癫痫模型,分别取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三个脑区的脑组织制成1:10(重量体积比)的组织匀浆.采用比色法及硫代巴比妥法检测上述各脑组织匀浆不同时点的亚硝酸根(NO2 )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癫痫初发、再发组中各脑区组织匀浆NO2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癫痫致死组中NO2 含量降至正常水平 (P>0.05);在癫痫初发组中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癫痫再发、致死组中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NG位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干预组NO2 及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与相对应时点比较含量显著下降(P<0.01) 结论 NO参与了癫痫发作的起动、传播和继发性脑损害的过程.

    作者:吴浪龙;李祖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剂量60Co γ照射加深低温保存对大鼠同种带瓣主动脉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鼠同种带瓣主动脉内皮细胞活性与60Co γ照射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300、600、900和1200 Gy四种剂量对大鼠同种带瓣主动脉进行照射及在液氮中深低温保存三个月,观察不同剂量照射后同种带瓣主动脉的病理变化和内皮细胞活性.结果大鼠同种带瓣主动脉内皮细胞活动度与照射剂量有关.在接受300和600Gy照射时内皮细胞活动度分别为(85.67±2.58)% 和(83.55±2.75)%,但它们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接受900和1 200Gy照射时内皮细胞活动度分别为(72.29±1.96)% 和(32.57±3.48)%,它们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鼠同种带瓣主动脉内皮细胞活动度与60Co γ照射剂量有关,600Gy可作为参考剂量用于降低同种带瓣主动脉免疫原性的研究.

    作者:袁茂昆;赵洪序;张秀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腹水中α1-酸性糖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测定腹水中α1-酸性糖蛋白(AAG)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80例渗出性腹水(良性腹水48例, 癌性腹水32例)和38例漏出性腹水进行血清和腹水AAG测定.结果血清AAG:渗出液组(140.74±67.39)mg/dl,其中良性腹水组(124.3±72.08)mg/dl,癌性腹水组(165.4±51.47)mg/dl;漏出液组(86.3±42.52)mg/dl; 渗出液组与漏出液组间及良性腹水组与癌性腹水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腹水AAG:渗出液组(70.46±35.15)mg/dl,其中良性腹水组(57.3±32.42)mg/dl,癌性腹水组(90.2±29.75)mg/dl;漏出液组(20.8±22.48)mg/dl; 渗出液组与漏出液组间及良性腹水组与癌性腹水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腹水AAG测定不仅能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而且有助于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

    作者:王烜;欧阳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Graves'病患者不同病程中白介素18水平分析

    Graves'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由于甲状腺损伤释放出甲状腺成分刺激机体产生促甲状腺受体抗体(TRAb)和甲状腺素受体刺激抗体 (TSI),或病毒、细菌感染后产生的抗体与甲状腺组织成分发生交叉反应而引起发病,在其中,细胞因子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 .IL-1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Th1相关性细胞因子,本文探讨了其在Graves'病患者不同病程中的表达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晋;俞伟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袖带式血压测量若干问题探讨

    尽管现代采用动脉插管直接测量血压已非难事,但目前国内外常用于人体血压测量的方法仍是无创性袖带式血压测量法.这种方法为间接测压法,易受患者情况及测量方法的影响,使结果不够准确.在临床实践中,各地测血压的方法、操作技术也存在很大差异.有关袖带宽度、不同体位及血压计高度等的变化对血压测量的影响已有报道[1~3].本文仅就上臂位置及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对血压的影响作初步探讨.

    作者:刘德铭;扬秋平;刘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脑内小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

    目的探讨脑内小脓肿的诊断和佳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近5年来诊治的52例脑内直径2.0 cm以下小脓肿资料,对病史特征、CT及MRI表现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无感染史,45例以癫痫发作起病并为主要症状,通常没有局部神经受损体征.单纯抗菌疗法治愈50例,手术治疗2例,其中1例术后留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脑内小脓肿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癫痫发作,CT和MRI是诊断的关键手段,治疗上应首选非手术疗法,仅个别对抗菌疗法不敏感者才可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李秀臣;赵丛海;姜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烧伤病房感染菌调查及耐药性检测

    目的探讨烧伤病房感染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揭示医院感染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方法对烧伤病房7年来660例医院感染阳性标本进行分析. 结果 660例阳性标本共检出感染菌762株,其中G-菌442株,占58 .0%,G+菌276株,占36.2%,真菌44株,占5.8%.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位居感染菌的前3位,分别占感染菌的20.9%、15.4%、9.1%.药敏分析显示,多种感染菌对常用抗生素呈现显著耐药. 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烧伤感染的主要感染菌.烧伤患者皮肤粘膜损伤、抵抗力下降是造成烧伤感染的主要原因,而环境等因素为医院感染创造了条件.多数感染菌耐药情况严重.

    作者:苏维奇;乔刚;陈华波;王照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可溶性受体对狼疮活动的价值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的价值. 方法分别采用狼疮活动标准记分(LACC)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判断狼疮活动和活动程度,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35例活动、25例稳定SLE和20例对照血浆TNFα、sTNFR1和sTNFR2水平. 结果 SLE患者血浆sTNF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狼疮活动、稳定及对照sTNFR水平差异显著;SLE活动期sTNFR1、sTNFR2升高者显著多于稳定期.sTNFR2水平与SLEDAI显著正相关(r=0.40,P<0.01);sTNFR1与sTNFR2显著正相关(r=0.62,P<0.001). 结论 SLE患者血浆sTNFR1与sTNFR1显著正相关(r=0.62,P<0.001).结论 SLE患者血浆sTNFR1、sTNFR2均升高,狼疮活动时sTNFR1、sTNFR2升高的患者明显增多,可作为判断狼疮活动的指标.

    作者:汪国生;李向培;厉小梅;单曙光;钱龙;王玮;张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

    壶腹周围癌是一组起源于瓦特氏壶腹,胰头部胰管上皮,胰头部胆总管以及覆盖于胆总管乳头上十二指肠黏膜或其腺体的肿瘤,其中前三者较常见.本文着重讨论前三种肿瘤,因其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且解剖部位毗邻,鉴别时困难,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清晰地显示各种肿瘤特征性CT表现,大大提高了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毛淑华;张丽蓉;赵素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