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检测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李婉霞;霍顺萍;周少雄;李卫

关键词:超广谱β, 内酰胺酶类, 细菌, 检测, 耐药问题,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不合理使用, 住院患者, 药敏试验, 送检标本, 耐药菌株, 抗生素, 应用, 报告
摘要:由于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使用,耐药菌株迅速增加,尤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引起的耐药问题更为严重.为了解本院ESBLs细菌的检出及耐药情况,我们对从住院患者的细菌送检标本中分离得到的152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了ESBLs检测,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膜炎及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乳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液乳酸与机体乏氧、酸碱平衡失调等代谢紊乱有关,脑脊液乳酸(CSF-LA)与血液乳酸相关性不大,在脑膜炎及颅脑损伤时与疾病的病理转归密切相关,测定脑脊液乳酸含量有重要意义[3].我们对143例脑膜炎及颅脑损伤患者进行CSF-LA测定,报告如下.

    作者:马清光;谷廷富;关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脑卒中患者血浆ET及CGRP含量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与疾病治疗前后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分别对51例脑梗塞患者和60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血浆,作ET和CGRP水平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浆ET含量,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有所下降,血浆CGRP含量在疾病的急性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恢复期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在脑卒中的急性期,血浆ET及CGRP均升高,治疗后逐渐下降,与脑损伤程度相关,提示神经肽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温怀凯;倪莉;应斌宇;王志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作人乳头瘤病毒新亚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新亚型(注册号:AF276910)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PCR-微孔板杂交检测泌尿生殖道标本、宫颈癌石蜡包埋组织、胃癌组织中HPV新亚型,结合临床特征了解其致病特点.结果 202例经HPV通用引物筛查阳性的泌尿生殖道标本中,2例HPV新亚型阳性,占0.1%;51例宫颈癌石蜡包埋组织中,3例HPV新亚型阳性,占5.9%;15例胃癌组织,未测到HPV新亚型.结论早在5年前本地区HPV新亚型就已存在;HPV新亚型在宫颈癌组织中被测到,可能提示其有致癌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董学君;张国荣;蔡红光;徐国强;叶飞;詹乾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外周血UroplakinⅡ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CC)患者外周血中UPⅡmRNA进行检测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和组织中的UPⅡmRNA.结果前列腺癌、肾癌、结肠癌、乳腺癌组织及1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未见UPⅡmRNA的表达;正常膀胱移行上皮及癌组织中UPⅡmRNA表达率100%;41例TCC肿瘤患者外周血中14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4.1%.UPⅡ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关系为:Tis-1期10%(1/10)、T2期16.7%(2/12)、T3期50%(4/8)、T4期63.6%(7/11);其中T3、T4期与Tis-1、T2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UPⅡmRNA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可以作为诊断TCC血行转移的良好标志物,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

    作者:冯强;李毅;刘树延;宋明山;杜君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肥胖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氧饱和度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定义为口鼻气流消失超过10 s,同时伴明显的胸腹呼吸运动或食道内压波动.以气道完全塌陷,气流消失但胸膜呼吸运动仍存在为基本特点.以睡眠呼吸暂停、夜间觉醒、白天困倦不可抑制性嗜睡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近年来发病率高、患者同时患肥胖疾患且可引起心脏病、高血压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30例肥胖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及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流变及血氧饱和度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文秀;王芳;亓同钢;李晓静;苏维娜;王晓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严重烧伤患者IL-1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感染的关系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后血清 IL-18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感染的关系,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烧伤患者血中IL-18的水平.结果烧伤后患者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感染组患者IL-18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0.01~0.05);伤后第1天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烧伤总面积(TBS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烧伤能增强机体表达IL-18,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感染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陈晓东;王顺宾;吴伯瑜;江琼;黄明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以新的水溶性吡啶偶氮染料5-Br-PADCAP为显色剂双试剂自动分析法测定血清锌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的双试剂自动化分析法测定血清锌.方法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用2-(5-溴-2-吡啶偶氮)-5-[(N,N-二羧基甲基)氨基]苯酚(5-Br-PADCAP)为显色剂测定血清锌.结果该法线性范围0~80 μmol/L,平均回收率为100.0%,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020、0.026,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 =1.008 7X-0.194 4,r=0.991 7.75例健康人血清锌含量为8.63~22.07 μmol/L(±2s).结论用5-Br-PADCAP双试剂自动化分析法测定血清锌方法简便、灵敏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连国军;潘利琴;孟东娅;胡晓芳;李宝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临床医师和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课时少、内容多,每一章讲解很多的化验项目,正常值、临床意义繁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抓不住重点,有的一带而过,不易理解掌握,学生厌学;另一方面,有很多同学对实验诊断学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将来要从事临床工作,片面的理解实验诊断是检验人员的事,所以学起来热情不高.特别是实验课,更是如此.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大胆地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文海;韩春平;汤文莉;腾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现代医学中实验诊断学前景的设想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与国际各先进国家的医学交流日益增强,对我国医学发展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使我国绝大多数省区级医院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管理、现代化设备、科目齐全的现代化医院,对疾病诊断手段齐全,治疗措施先进,有利于疾病的早日诊断和患者早日康复.面对医学现代化发展,如何培养出能适应现代化医学、具有扎实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及能熟练掌握、运用诊断学知识的合格学生是医学院校当前的迫切任务.

    作者:梁文瑛;道彩梅;谢晓园;杨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

    血清蛋白电泳虽然是一个传统的检验项目,但目前在临床上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如对肝病、肾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血清蛋白电泳就是根据血清中各组分蛋白质分子量的不同,将各组分蛋白质分离开,分子大的泳动慢、分子小的泳动快,依次分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有时可出现前β-球蛋白带区属正常)和γ-球蛋白5个带区(或6个带区)[1,2].常见几种疾病的蛋白电泳变化见表1.

    作者:苏洁平;张晓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肝炎患者PT、HPT、FⅦ:C和TAT检测的比较

    目的探讨PT、HPT、FⅦ:C、TAT 4项指标在急性肝炎患者测定中的临床意义及方法学评价.方法急性肝炎住院患者26例,同步检测PT、HPT、FⅦ:C、TAT 4项指标,并分别与90例正常人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急性肝炎患者 4项指标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0.001);4项指标的灵敏度依次为19%、27%、38%,77%;TAT均值高出正常组4倍,其特异性为97%、阳性预期值为87%、阴性预期值为94%,均高于PT、HPT和FⅦ:C 3项指标.结论 4项指标均有助于临床判断急性肝炎的严重程度.TAT异常出现得早,敏感性好,发病早期诊断优.

    作者:陈慧芬;陈权;李稻;王鸿利;巫善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美罗培南对387株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分析

    美罗培南(商品名:美平)系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组新型β-内酰胺抗生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革兰阴性、革兰阳性需氧及厌氧菌皆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细菌产生的青霉素酶、大多数β-内酰胺酶、尤其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高度稳定[1].为了解美平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敏感性,我们对临床分离的387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用K-B纸片扩散法做了美平的药敏试验,并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商品名:泰能)做了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淑勉;李珍大;张小卫;邵海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国人胃癌蛋白质组分析中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建立及优化

    目的初步建立、优化用于胃癌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提高其分辨率及重复性,得到一种分析胃癌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新方法.方法提取胃癌组织中蛋白质,对以固相pH梯度为第一向双向电泳的关键因素与环节,如样品处理、电泳参数和凝胶浓度进行一系列优化.进一步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胃癌组和正常组总蛋白质,银染显色、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电泳图谱.结果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同组样品在3次不同实验中所得蛋白质斑点数目相对标准差(变异系数平均值%):胃癌组和正常组分别为23.00±10.11、20.33±9.90.变异系数范围(%):胃癌组和正常组分别为3.80~60.10、2.70~56.89.同一蛋白质斑点在3次实验中等电点、分子量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8.76%±5.14%,13.00%±4.22%和10.84%±9.16%.获得了较好的分辨率和重复性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论蛋白质组双向电泳的建立及优化表明适合于胃癌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研究.

    作者:赵吉生;房学东;冯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相关冠状病毒

    自从2002年11月从中国广东省出现首例SARS病例以来,全世界已有31个国家报告有SARS病例.SARS是一种由新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2003年3月下旬,香港大学、亚特兰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及其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相继报告从SARS病人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新冠状病毒是SARS的病原体.已知的冠状病毒可引起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本文将就冠状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SARS病原体的确定及SARS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周密;李凡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面神经炎与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通过比较面神经炎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的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滴度的差异以及面神经炎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的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滴度变化,探讨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与面神经炎之间的关联.方法用酶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SPA)染色法对11例面神经炎患者及26例正常人血清中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抗体进行检测,还对其中6名患者进行了发病早期及2周后的血清抗VZV抗体检测.结果面神经炎患者组的抗VZV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6例患者的不同疾病阶段测得的抗体滴度中,3例患者在发病2周后抗体滴度比发病初期增加4倍以上,1例增加2倍,2例无改变.结论抗VZV抗体滴度与面神经炎的发病相关,提示VZV感染可能是面神经炎的致病因素之一.

    作者:许蕾;王增;郑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检测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由于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使用,耐药菌株迅速增加,尤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引起的耐药问题更为严重.为了解本院ESBLs细菌的检出及耐药情况,我们对从住院患者的细菌送检标本中分离得到的152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了ESBLs检测,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婉霞;霍顺萍;周少雄;李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脑血栓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A)、D-二聚体(D-D)的水平与脑血栓的关系.方法以ELISA方法检测45例脑血栓患者血清ACLA及血浆D-D水平,同时检测4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脑血栓患者血浆D-D水平为(2.40±0.610)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D-D水平(0.42±0.03)mg/L,t=12.976,P<0.01,血清ACLA的平均结合指数(B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IgG =5.953,tIgM =6.532,tIgA =9.090,P均小于0.01),且与血浆D-D的水平呈明显正相关性(rIgG =0.600, rIgM =0.552,rIgA =0.472,P均小于0.01).脑血栓患者IgG-ACLA的阳性率达75.6%,IgM-ACLA的阳性率达68.9%,具有一型以上阳性者的比率为64.4%,而正常对照者却仅一例阳性,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ACLA水平的升高与脑血栓形成关系密切,ACLA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引发脑血栓的重要原因,而D-D水平的升高说明脑血栓患者的继发纤溶功能亢进,在凝血系统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也被激活.

    作者:姜忠信;刘成玉;孙皓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苏州地区plt和MPV个体变化的调查

    目的调查苏州地区106例健康成人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在不同时间内的变化情况.方法用自动Beckman Coulter inc.的Model STKS计数仪和与仪器匹配试剂由专人检测.结果 2002年5月份的plt为(172±48)×109/L,9月份为(145±47)×109/L(P<0.0001).两次检查plt的平均值,9月份比5月份降低了14%;但从个体的变化情况看,减少率大为62%(5月份为165×109/L,9月份为62×109/L),增加率大为40%(5月份为99×109/L,9月份为139×109/L).此外,MPV值也有变化.观察plt呈低值的血液涂片标本,巨大血小板或大型血小板的出现频率增高.结论苏州地区健康成人plt和MPV值有个体变化.

    作者:冈田德弘;本射滋己;近藤民章;王笠;吴昀;阮长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瘦素(leptin)是由成熟脂肪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分子量为160 kD的蛋白质,它可将体脂沉积的信号传向中枢,通过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和抑制脂肪合成,以调节脂肪代谢.为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水平以及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同时观察瘦素与体重指数、血糖水平、血脂等的关系,本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瘦素、24 h尿蛋白定量、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血糖、血脂等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张滨;孟令伟;郭宜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肌梗死患者及其同胞者血脂水平和ApoE基因分析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MI)者及其同胞的血脂水平和ApoE基因多态性,评价他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对MI患者65例,MI患者的健康同胞141例,健康对照者47例,分别检测其血脂(TC、LDL-C、HDL-C和TG)水平及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TC、TG、LDL-C和TC/HDL-C水平MI组及同胞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则MI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以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与血脂异常相关的ApoE基因3种基因型中以E3/3型多见,但ApoE基因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4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很低,但MI组中其携带者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E4等位基因携带者早发MI频率的为非E4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倍;③非条件Logistic回归建立的血脂及ApoE危险因素指标与MI的相关性为:TC>5.2 mmol/L、TG>2.26 mmol/L、LDL-C>3.4 mmol/L、TC/HDL-C>5.0为MI危险因素,HDL-C>0.9 mmol/L为MI的保护因素.结论血脂代谢紊乱是冠心病和MI的重要易患因素,MI及其同胞者血脂水平升高,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促使冠心病和MI发生的遗传因素.

    作者:陈燕;赵明;刘允桂;白小娟;张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