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金雯;杨梅;罗雪莲;朱治文;查诚;曹立宇
患者女性,65岁.近年偶有腰酸、腰痛伴尿频、尿急、夜尿4~5次,于2017年6月收治我院.入院后B超示左肾中上部混合回声包块,CT示左肾占位,术前考虑肾癌可能.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行腹腔镜下手术切除.病理检查 眼观:肿瘤位于肾中上极,大小3.5 cm×3cm×3 cm,切面多房囊实性,局部钙化,未见坏死出血(图1).镜检:肿瘤以囊性及乳头状生长方式为主,囊性结构约占80%,乳头状结构约占20%.细胞学上肿瘤细胞形态温和,核轻度异型,胞质透明,部分细胞核远离基膜,部分细胞核靠近基底(图2),Fuhrman核分级2级.肾周脂肪、肾门血管切缘及输尿管残端均未见癌.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7(图3)及EMA、vimentin、CA9均呈弥漫阳性,AMACR、CD10(图4)、P504s、WT-1、Pax-8、villin均呈阴性.
作者:张菁;王晨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结核分枝杆菌可侵入机体的各个器官,骨关节结核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侵入骨、关节、滑膜和脊柱引起的,大多发生在脊椎和关节[1].本文收集73例经临床诊断为结核的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骨组织标本(剔除干酪坏死、肉芽组织不需脱钙处理的病灶组织)用不同脱钙时间处理后,采用结核PCR检测,分析阳性率,为寻找合适的病理骨组织脱钙时间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 收集贵州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6年5月~2017年7月存档的骨组织标本73例,经病理诊断为坏死性肉芽肿性炎,临床考虑为结核.患者年龄10~73岁,平均(41.0±18.8)岁,其中男性34例,女性39例.确诊病例人选标准按照新修订的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进行.所有骨组织标本均经10%硝酸脱钙.
作者:涂贵兰;褚明亮;易韦;何常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Tie2、Ang1、Ang2蛋白及mRNA在软组织及椎体血管异常(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血管异常110例,运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Tie2、Ang1和Ang2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中表达的差异,并进一步了解Tie2基因突变是否影响三者mRNA的表达.结果 Tie2、Ang1和Ang2 mRNA在血管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血管畸形(P<0.01);在血管瘤、软组织及椎体血管畸形中Ang2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Ang1 (P <0.05);突变型Tie2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P<0.05),但伴Tie2基因突变的血管畸形Ang1和Ang2 mRNA的表达低于野生型血管畸形(P<0.05).结论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可能为基因学改变不同的两种病变;Tie2基因突变、Ang1和Ang2的表达失衡可能促进血管异常病变进展.
作者:周梅;岳娜;白靖平;王华;毕超;汪芸;王书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癌易感性候选基因2(cancer susceptibility candidate 2,CASC2)属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 coding RNA,lncRNA),位于人类基因组10号染色体上;在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新研究表明,CASC2可作为重要的抑癌因子,其在人类的几种肿瘤中表达均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探讨CASC2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可能对今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现就CASC2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作者:曹金玉;刘繁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B(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B,LRP1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79例PTC、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25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各组低密度LRP1B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TC中低密度LRP1B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低密度LRP1B在PTC中的阳性率(38.0%)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73.3%)及正常甲状腺组织(80.0%,P均<0.01).低密度LRP1B表达在PTC伴淋巴结转移组中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PTC组的低密度LRP1B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P均<0.01),低密度LRP1B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TG-Ab值和TPO-Ab值无关(P均>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PTC组的低密度LRP1B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低密度LRP1B可能参与PTC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提示其有望成为甲状腺肿瘤良恶性诊断和早期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的生物学因子.
作者:杨岳;房辉;张志勇;胡耀杰;赵青梅;周蕾;张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2017年5月《WHO肾上腺肿瘤新分类》正式出版(即第4版,简称新版),对肾上腺内分泌肿瘤进行了完善和更新[1].与2004年第3版《WHO肾上腺肿瘤新分类》有所不同的是,新版对内分泌肿瘤分类基于肾上腺肿瘤的遗传学和生物学行为相关知识进行大量修改,分为肾上腺皮质肿瘤、髓质肿瘤和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两个章节进行阐述.肾上腺皮质肿瘤中增加神经鞘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分类.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数据,肾上腺皮质病变更新主要为肾上腺皮质癌和皮质腺瘤遗传学方面;鉴别肾上腺嗜酸细胞瘤和嗜酸细胞癌的Lin-Weiss-Bisceglia系统被采纳;肾上腺髓质肿瘤和神经母细胞瘤被添加到新分类中.本文现就新版分类中肾上腺肿瘤的主要变化进行解读.
作者:李芳;王进京;邓会岩;张玲玲;丁妍;刘尧;张勐;刘月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发生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检测106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40例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PD-L1和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分析人卵巢癌组织中PD-L1表达与EMT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106例卵巢癌组织中PD-L1的阳性率为65.1%(69/106),E-cadherin的阳性率为58.5%(62/106),vimentin的阳性率为53.8%(57/106),EMT发生率为35.8%(38/106).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有脉管侵犯组及有恶性腹水组中PD-L1表达及EMT发生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脉管侵犯组及无恶性腹水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9例PD-L1阳性卵巢癌组织中有34例EMT表型,PD-L1阳性与EMT表型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300,P=0.002).结论 在人卵巢癌组织中,PD-L1表达与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密切关系,两者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协调作用.
作者:彭勇;龙琼先;谭小勇;罗岳西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例1,男性,63岁,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嘶.入院查体左甲状腺可触及大小5 cm ×6 cm肿块,质偏硬,边界欠清.甲状腺CT示左侧甲状腺占位,恶性可能大.B超示左甲状腺低回声包块伴钙化点.入院后行肿块细针穿刺病理示肉瘤,平滑肌分化;患者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拒绝辅助性放、化疗.例2,女性,74岁,因呕血及黑便l天就诊,右前颈部肿块12个月,近3个月迅速增大.体格检查发现甲状腺右叶直径约6 cm质硬肿块.甲状腺超声显示右叶大小5.5 cm ×4.2 cm低回声肿物,边界清晰.CT检查示气管入口处有一大小6.6 cm×4.6 cm软组织肿物,无明显增强;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未进行辅助性放、化疗.
作者:张冬梅;魏建国;王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喉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spindle cel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EBV、HPV的相关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喉SCSCC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等,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以导流杂交法检测HPV,并选择3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4例喉SCSCC中12例有明确的鳞状细胞癌和肉瘤样成分(双相形态),2例仅有肉瘤样成分(单相形态).9例可见肉瘤样成分与鳞状细胞癌的过渡移形区.鳞状细胞癌区与肉瘤样区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不同.EBER原位杂交及HPV导流检测结果均阴性.透射电镜下,3例肉瘤样区瘤细胞可见上皮分化特征.14例患者术后随访6~99个月,10例存活,4例死亡.结论 喉SCSCC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组织学以双相结构为特征,亦可表现为仅有肉瘤样成分的单相型形态.喉SCSCC与EBV、HPV感染无关,确诊需联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必要时可应用透射电镜检测.
作者:毛美玲;邢莉;杨冬梅;尹鸿雁;万鸿飞;刘红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癌甲状腺转移在细针穿刺标本中的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2例鼻咽癌转移至甲状腺的细针穿刺细胞学的光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丰富的淋巴细胞背景(其中1例伴大量中性粒细胞)内见大量散在、合体状或片状排列的肿瘤细胞,细胞胞质少且边界不清,细胞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可见“鱼群”样排列的梭形细胞,核深染,核型不规则.免疫表型:CK、CK5/6、p63均阳性,原位杂交EBER均阳性.结论 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癌转移至甲状腺的患者临床罕见,其形态与甲状腺原发或其他转移性肿瘤有重叠,采用细针穿刺细胞学结合临床病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可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
作者:刘栋;吴涛;温红;刘雪峰;危桂坚;罗丕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男性,57岁,因腹痛5天入院.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无明显放射痛,无明显加重或缓解因素,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于当地医院行上腹部CT检查示:胆囊占位,建议手术治疗.为进一步诊治遂于我院就诊,门诊拟以胆囊占位收住入院.实验室检查:AFP<1.3 ng/mL,CEA:1.52 ng/mL,CA-199:14.03 U/mL,CA-125:16.1 U/mL.MRI检查:胆囊窝区见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大小74 mm ×74 mm ×91 mm,囊性部分呈长T1和T2信号,实性部分呈稍长T1和T2信号,DWI见高信号,内部见多发线样及条片状长/短T1,短T2信号,肿块和胆囊关系紧密,邻近肝实质受推移改变,肝左右叶胆管及肝门部胆管受推移改变,肝总管局部管腔受压变窄,门静脉左右支推移改变(图1).MRCP示:肝总管局部管腔显示欠清晰,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底部见充盈缺损,胰管未见扩张.诊断提示:胆囊占位,考虑胆囊来源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作者:张峰浩;徐芬;郝华;冯琼;李里香;丁剑午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浆膜弹力纤维层(peritoneal elastic lamina,PEL)在胃癌pTNM分期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7月行全胃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pT3期胃腺癌75例,选择肿瘤浸润深度大且有浆膜存在的蜡块行改良EVG弹力纤维染色,观察PEL识别率及受侵情况;另选同时期pT4a期胃腺癌30例作为生存对照.结果 75例pT3期胃癌中PEL识别率为89.3%(67/75),其中43例(57.3%)肿瘤未突破PEL(pT3a),24例(32.0%)肿瘤突破PEL(pT3b);8例(10.7%)浆膜层未见PEL.pT3b期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个数多于pT3a期胃癌(P=0.02),淋巴脉管侵犯率高于pT3a期胃癌(P=0.04).pT3b期患者总生存率低于pT3a期患者(P<0.05),与pT4a期患者总生存率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是否突破PEL和淋巴脉管侵犯是影响pT3期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N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PEL在胃癌中识别率高,可以帮助判断胃癌肿瘤浸润深度,进而评估肿瘤与浆膜的位置关系;另外,突破PEL是影响p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可用于划分胃癌高危人群,突破PEL的pT3期胃癌可按pT4a期胃癌治疗.
作者:闫恩慧;孟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乙酰化转移酶P300和H3 K56乙酰化(H3 K56 ac)蛋白表达与新辅助化疗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7例乳腺癌组织化疗前、后及30例乳腺纤维腺病组织中P300和H3 K56ac的表达.结果 乳腺纤维腺病中P300和H3 K56 ac高表达率均高于化疗前乳腺癌组织(P<0.05).化疗前P300表达与分子分型和肿瘤大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HER-2阳性乳腺癌中P300高表达率较高(P<0.05),P300低表达时肿瘤直径较大(P<0.05).化疗前P300表达与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300低表达提示预后较差(P<0.05).化疗前后H3 K56 ac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后H3K56ac和P300高表达率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后两者蛋白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化疗前P300低表达时乳腺癌预后较差,可作为评估预后的风险因素.
作者:杨宇石;石玉;郑美娟;冉立;毛大华;陈腾祥;钟愉;徐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膀胱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边缘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4例膀胱MALT淋巴瘤,行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观察.应用原位杂交和基因重排技术检测4例膀胱MALT淋巴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膀胱MALT淋巴瘤中3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0岁,1例男性患者44岁.所有病变均见肿瘤性淋巴样细胞弥漫或结节性浸润,以中心细胞样细胞和单核样B细胞构成为主,其中2例可见残存的增生淋巴滤泡伴滤泡殖入现象.淋巴上皮病变仅累及3例伴腺性膀胱炎患者中的腺样结构,而表面尿路上皮则缺乏.免疫表型:瘤细胞均表达CD20、Pax-5和BCL-2,未见轻链限制性反应.4例膀胱MALT淋巴瘤EBER原位杂交均阴性,其中3例免疫球蛋白基因检测提示单克隆性重排.结论 膀胱MALT淋巴瘤属于罕见的膀胱原发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淋巴上皮病变的发生与腺性膀胱炎存在有关,但并非是病理诊断所必须.在膀胱镜小标本活检时,基因检测B细胞的单克隆性有助于诊断.
作者:施凤;李海;曾铮;丁颖;刘冲;王震;张智弘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29岁,孕2产0,2016年9月1日末次月经.因输卵管因素行IVF-ET助孕,于2016年9月16日移植2枚鲜胚,移植15天后血HCG(+),获单胚妊娠,移植后持续予黄体酮支持保胎治疗至孕3+个月.患者孕12+周因先兆流产我院门诊予地屈孕酮片保胎治疗,症状好转后停药.患者孕早期无早孕反应,孕4+个月有胎动,孕期定期产检.2016年11月28日行产科B超示:NT 1.7 mm,宫内妊娠,单活胎,大小相当于13周2天,胎盘增厚并异常回声,考虑胎盘间叶发育不良可能,未除外部分性葡萄胎.因患者要求,继续妊娠.
作者:丁莉利;牛海艳;杨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IncRNA-SOX2OT在胆管癌组织和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探讨RNA对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对数生长期胆管癌细胞并利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干扰RNA(si-SOX2OT、si-NC).采用qRT-PCR法检测IncRNA-SOX2OT表达量,MTT实验观察培养24、48、72、96h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结果 胆管癌与癌旁组织相比,其SOX2OT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SOX2OT上调表达与患者淋巴结侵犯(P =0.031)、TNM分期(P =0.007)、术后复发(P=0.002)有相关性.胆管癌细胞(RBE,QBC939)与正常胆管细胞(HIBEC)相比,其SOX2OT高表达,且si-SOX2OT转染可有效降低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lncRNA-SOX2OT在胆管癌中高表达,并可有效促进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侵袭,且SOX2OT有望成为胆管癌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李正龙;林轩;周原世;李响;姜兴明;崔云甫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复发和转移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分析3例SPTP的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围绕小血管形成特征性的假乳头状结构,可见少量出血及坏死、黏液样变性及胆固醇沉积等现象;细胞分化较好,异型性不明显,未查见细胞核分裂象.免疫表型:β-catenin、vimentin、CK、CK8、PR、CD56等均呈阳性,Syn、CEA、CgA等呈弱阳性;ER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 SPTP是胰腺外分泌肿瘤的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诊断主要依赖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作者:秦中强;慈红非;周万飞;李红俊;谈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RASSF1A和LSD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ASSFlA和LSD1在80例ESCC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SCC组织中RASSF1A阳性率低于正常组织,LSD1阳性率高于正常组织(P均<0.05).RASSF1A阳性与ES-CC的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有关(P<0.05);LSD1阳性与ESCC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有关(P<0.05).RASSF1A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高于阴性患者(P>0.05);LSD1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TNM分期、浸润程度、肿瘤大小均可作为ESCC独立的预后风险因素.结论 RASSF1A、LSD1在ESCC的发生、发展中表达异常,其与患者的肿瘤进展、转移及预后有关,结合临床病理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杨秀燕;郑国强;鲍双双;刘海芳;曹金雷;马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儿男,7岁,因左面部肿物2周,局部轻触痛,于2017年7月2日来我院就诊.查体:面型两侧不对称,左面部咬肌区明显隆起,可触及一大小3 cm×3 cm×3 cm肿物,界限欠清,表面光滑,质地中等,基底固定,活动度差,轻度压痛.左面部超声示:左面部隆起处皮下囊实性包块,左侧腮腺及颌下腺声像,考虑炎性改变,双侧颈部淋巴结稍大.CT示左侧颌面部肿物,伴邻近下颌骨骨质破坏,考虑肿瘤性病变;两侧颈血管旁、两侧颈后三角、左侧颌下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图1).血常规检查结果未见异常.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左侧颌面部肿物穿刺,进针后感觉质软,抽出淡黄色黏稠物少许,肿物大小较穿刺前无明显变化.
作者:吴娟;王珩;王蕊;张艳;赵银环;吴家宁;纪晓坤;杜芸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