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KM2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糖酵解及ROS水平影响

成永忠;姜慧琳;金红艳

关键词:鼻咽肿瘤, 增殖, 凋亡, 糖酵解, PKM2
摘要:目的 探讨PKM2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糖酵解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影响.方法 检测鼻咽上皮细胞(NP69)和鼻咽癌细胞(CNE-1、5-8F、HONE-1)中PKM2的表达水平.HONE-1细胞转染PKM2 siRNA1、PKM2siRNA2,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效果.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水平,同时检测细胞ROS水平、HK活性、ATP含量和培养液上清中乳酸含量.结果 鼻咽癌细胞中PKM2表达水平高于NP69细胞,且HONE-1细胞中PKM2 mRNA和蛋白水平高,选用HONE-1细胞继续研究.转染PKM2 siRNA1、PKM2 siRNA2后均能够下调HONE-1细胞中PKM2水平,且PKM2 siRNA2下调效果较好.转染PKM2 siRNA2后的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水平、Cleaved Caspase-9水平、ROS水平明显升高,而细胞增殖活性、HK活性、ATP含量和上清液中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下调鼻咽癌细胞中PKM2表达可以抑制鼻咽癌细胞糖酵解和增殖,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MMP-9、TIMP-1、TGFβ1和Endoglin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MMP-9、TIMP-1、转化生长因子3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Endoglin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妊娠晚期(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各30例患者胎盘组织中MMP-9、TIMP-1、TGFβ1和Endoglin的表达.结果 MMP-9在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中的表达呈逐渐减弱趋势,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TGFp1、TIMP-1在重度子痫前期组中的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ndoglin在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的表达呈逐渐增强趋势,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MMP-9、TIMP-1、Endoglin和TGFβ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滋养细胞浸润障碍有关,且共同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

    作者:姜丹;于晶功;于水;邹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诊断上的困惑及其对策

    临床病理实践中,常见类型的乳腺纤维腺瘤诊断通常简单明了.但在多数情况下,准确诊断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PT)可能具有一定困惑,常见的困惑主要是细胞性纤维腺瘤和PT的鉴别诊断以及PT的正确分级.这种诊断上的困惑很大程度上归结于组织学特征的重叠和评估组织学参数的主观性以及缺乏明确的客观指标等.

    作者:郑唯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儿童胰母细胞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儿童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stoma,PBL)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PBL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患儿进行电话随访,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7例PBL中,男性2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4岁(2~6岁);患儿均以触及腹部包块就诊.光镜下,5例具有明确的腺泡分化,可见鳞状小体散在其中;2例瘤细胞呈实性巢状分布,细胞异型明显,鳞状小体不易辨别.6例PBL行免疫组化标记,AAT均阳性(6/6),CK(AE1/AE3)阳性(5/6),Syn阳性(3/6),CgA灶阳性(2/5),CD56阳性(2/6),AFP灶阳性(1/3),Ki-67增殖指数均>30%.6例患儿术后辅助化疗.6例患儿获随访(2~ 49个月不等),2例死亡.结论 PBL是一种少见的发生在胰腺的恶性上皮性肿瘤,由形态一致的上皮细胞排列成实性的片状和巢状,混有分化良好的腺泡结构,常见特征性的鳞状小体,诊断时应与其他胰腺肿瘤鉴别.完整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青杰;高汉青;黄培;赵香田;马怡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原发性肺脑膜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脑膜瘤(primary pulmonary meningioma,PP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PPM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4岁(51~61岁),2例表现为咳嗽,2例为体检发现肺结节.术后均未予特殊治疗,随访4~6年,均无复发或转移.镜下肿瘤细胞由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构成,排列呈漩涡状,无核分裂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EMA及vimentin均阳性,1例PR阳性,CK、S-100、HMB-45、Syn、CgA、NSE、CD34、SMA均阴性.结论 PPM是极其罕见的肿瘤,根据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不难诊断,应该首先排除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瘤的转移并对其进行鉴别诊断.PPM大多数为良性,只需外科手术切除后随访.

    作者:张慧芝;沈晓涵;王素英;王淑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plexform fiborhistiocytic tumor,PFH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PFH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FHT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好发于肢体真皮深层及皮下,表现为丛状分布的多结节状肿物,镜下包含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单核组织细胞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等三种成分.组织细胞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表达CD68,梭形细胞表达SMA.结论 PFHT是一种罕见的中间交界性肿瘤,可复发和转移,结合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多分化潜能单核细胞可能与PFHT的发生相关.

    作者:谢乐;毛荣军;杨克菲;李少君;韩福兰;徐园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骨肉瘤中Wnt5a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Wnt5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骨肉瘤组织及15例骨软骨瘤组织中Wnt5a和CD34的表达,根据CD34染色结果进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数,并分析Wnt5a表达和MVD计数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骨肉瘤组织中Wnt5a和CD3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0%和71.1%)明显高于骨软骨瘤(阳性率分别为13.3%和20.0%)(P均<0.05).在骨肉瘤中,Wnt5a表达和MVD计数与Enneking分期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等无关.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Wnt5a蛋白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 =0.380,P=0.010).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Wnt5a和MVD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患者(P均<0.05).结论 骨肉瘤中Wnt5a呈高表达,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Wnt5a有望成为骨肉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中新靶向分子.

    作者:马兵;王兴文;安江东;杨勇;蒲彦川;汪静;康学文;王栓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原发性鼻腔鼻窦非肠型腺癌及其肾细胞癌样腺癌亚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8例原发性鼻腔鼻窦非肠型腺癌,包括1例肾细胞癌样腺癌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8例原发性鼻腔鼻窦非肠型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8例原发性鼻腔鼻窦非肠型腺癌中低级别非肠型腺癌5例(包括1例肾细胞癌样腺癌),高级别非肠型腺癌3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鼻阻伴出血、流涕等,鼻内镜检查见息肉状或菜花状新生物阻塞鼻道.镜下非肠型腺癌呈浸润性生长,不同程度累及黏膜、固有腺或骨质.其中低级别腺癌主要排列为腺管状、筛状及少部分乳头状结构,其中肾细胞癌样腺癌细胞胞质均匀透明;高级别腺癌显示广泛侵袭性生长.免疫组化标记CK(AE1/AE3)、CK7阳性,CK20、T1T-1阴性;其中肾细胞癌样腺癌CA-Ⅸ阳性,CD10及PAX8阴性.6例患者随访时间2~ 55个月,其中3例低级别患者均存活,3例高级别患者中1例死亡,2例复发.结论 原发性鼻腔鼻窦非肠型腺癌的发生率低,其中肾细胞癌样腺癌罕见,高级别腺癌预后差.该肿瘤具有较特异的临床病理特征,应注意与涎腺型及转移性腺癌相鉴别.

    作者:杨旭丹;傅静;唐白杰;刘娟;刘翔;马志跃;徐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多组织羊膜卷蜡块在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对照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意义重大,要想准确地进行病理诊断及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前提是必须有稳定和高质量的染色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过程的影响因素很多[2],不论是手工染色还是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染色,任何不当的操作步骤均会影响染色结果,从而影响病理诊断,因此免疫组化染色中设立阳性对照至关重要.随着各个单位对免疫组化质量控制的日益重视,2015年国际特设专家委员推荐了1 8种病理诊断常用抗体对照组织及其染色结果判断标准[3].目前各单位设置免疫质控片的方法不同,本实验现介绍一种制作多组织羊膜卷蜡块的方法,并探讨多组织蜡块作为常用抗体的免疫组化质控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作者:高丽丽;刘春样;朱长乐;王景美;章宜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盐霉素通过下调miR-221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实验观察

    目的 探讨盐霉素抑制乳腺癌细胞和乳腺癌干细胞增殖与microRNA-221(miR-221)及其调控的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脂质体转染miR-221模拟物至乳腺癌MCF-7细胞,盐霉素(1μmol/L)处理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乳腺球形成能力.筛选miR-221稳转MCF-7细胞,构建裸鼠荷瘤模型,给予盐霉素腹腔注射治疗.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细胞和皮下瘤组织中miR-221和PTE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p-Akt以及AL-DH1蛋白表达.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盐霉素(1μmol/L)可明显降低MCF-7细胞中内源性miR-221表达水平(P<0.05).与miR-221组相比,Sal-miR-221组乳腺球体积明显变小,数量明显减少(117±9.4 vs 180±15.6,P<0.05);RT-qPCR显示miR-22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TEN mRNA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TEN蛋白表达增高,p-Akt和ALDH1蛋白表达降低.Sal-miR-221组裸鼠异体移植瘤体积呈明显减小趋势;瘤组织内miR-22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TEN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TEN蛋白表达亦明显升高,p-Akt和ALDH1蛋白则降低.结论 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盐霉素抑制乳腺癌细胞和乳腺癌干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下调miR-221促进PTEN表达,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作者:韩晓翠;李百隆;于立辉;卢颖;毛俊;王波;沈洁;毛利民;宋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肺黏液性微乳头型腺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肺黏液性微乳头型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切除的黏液性微乳头型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结果,并应用免疫组化、ARMS法和FISH检测EGFR、KRAS、EML4-ALK、BRAF等主要驱动基因.结果 7例患者平均年龄57.4岁,男女比为4:3,3例有吸烟史,5例获得随访的病例中4例死亡.组织学方面,所有病例主要由微乳头构成并含有丰富的细胞内/外黏液,表现为彼此游离的黏液性微乳头和实性细胞团“漂浮”在黏液池中.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异型性明显,有时含有黏液柱状细胞和印戒细胞.部分病例肺泡壁的结构保持完整,肺泡腔内充满黏液及肿瘤性微乳头.所有病例弥漫性表达CK7 (7/7),不同程度表达TTF-1 (4/7)、Napsin A (2/7)、p53(4/7)、MUC5 B(4/7)、MUC5AC(3/7)和ROS1 (2/7),1例表达ALK(D5F3),不表达p63、CK5/6、GATA3、CK20、CDX2和PAX8.2例有KRAS突变,1例表达ALK(D5F3)的病例经FISH证实阳性,未检测出EGFR、BRAF(V600E)和ROS1突变.结论 肺黏液性微乳头型腺癌罕见,在组织和细胞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常见驱动基因改变方面与经典的微乳头型腺癌有不同之处,该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较差.

    作者:刘标;吴楠;沈勤;余波;张莎莎;张瑜;饶秋;周晓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iR-181d靶向LCRG1调控喉癌细胞Hep2增殖与迁移的机制

    目的 探讨miR-181d对LCRG1的调控作用及miR-181d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和RT-PCR技术检测miR-181d在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生物信息学预测喉癌候选抑瘤基因LCRG1的靶标miRNAs;构建LCRG1 3'UTR荧光素酶载体,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测定其荧光素酶活性;将miR-181d mimic和miR-181d inhibitor瞬转入Hep2细胞,RT-PCR结果验证miR-181d的表达后,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中LCRG1蛋白的表达;采用MTT实验、迁移、侵袭及流式细胞术等实验,观察转染组与对照组细胞的增殖.结果 miR-181d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P=0.046 5);miR-181d可能靶向结合LCRG1,且LCRG1蛋白表达与miR-181d表达呈负相关;下调miR-181d能降低Hep2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并使细胞周期主要阻滞于G1期.结论 在Hep2细胞中miR-181d可以结合LCRG1 3'UTR,负性调控LCRG1的表达并使Hep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

    作者:赵娟霞;龚勇;杨淑梅;伍甜田;夏昱琴;谢海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骰骨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于骰骨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49岁,因左足疼痛5个月余,加重1个月入院.影像学检查示骰骨溶骨性破坏,局部皮质变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病灶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骨小梁之间可见多量组织细胞混合不同数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织细胞胞质嗜酸性,胞质内吞噬数量不等、形态完整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免疫表型:CD163、S-100、溶菌酶(Lysozyme)、α1-抗胰凝乳蛋白酶(α1-antichymotrypsin,AACT)均阳性,CD1a及Langerin均阴性,结合临床及免疫表型,考虑为RDD.后患者再次入院行病灶刮除植骨,术中冷冻及其剩余组织均支持RDD诊断.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未见病变复发.结论 RDD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生于骨的RDD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结核、肿瘤等,病理诊断是目前唯一能够确诊RDD的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骨RDD以手术切除为主,应适当扩大手术范围,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以预防复发.

    作者:赵紫琴;徐瑾;王瑞琳;董淑慧;熊光宜;杨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是一种起病隐匿、侵袭性强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因确诊时临床分期晚,多处于病变进展阶段,长期生存率低,能快速对MCL做出精准的诊断显得至关重要.以下主要从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展开综述.

    作者:柯晓康;敖启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姜黄素联合LY294002对鼠卵巢癌转基因细胞系T1、T2、T3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姜黄素与PI3K抑制剂LY294002及两者联合用药对鼠卵巢癌转基因细胞系T1、T2、T3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鼠卵巢癌转基因细胞系T1、T2、T3,0~80 μmol/L姜黄素与相同浓度LY294002单独及联合用药分别作用12、24、48 h,MTT方法检测T1、T2、T3细胞的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姜黄素能显著抑制T1、T2、T3细胞增殖,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其中对T2、T3抑制作用更明显;姜黄素明显降低T2、T3细胞内p-Akt蛋白的表达,对Akt蛋白表达改变不明显;姜黄素与LY294002联合用药明显加强姜黄素对T2、T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论 姜黄素能显著抑制Akt转基因型细胞系T2和T3的生长;小剂量PI3K抑制剂LY294002即能明显增强其对Akt转基因型细胞系T2、T3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Akt通路下调p-Akt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曹程程;夏光;高英卓;吕庆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ARID1A和CEACAM6基因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尤为多见.胃癌易发生转移,临床预后差,5年生存率约20%.胃癌是多种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幽门螺杆菌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为常见的致病因子,同时胃癌的发生、发展与一种或多种基因突变相关,基因的改变可能影响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在基因改变方面,ARID 1A突变和CEACAM6基因扩增在胃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较为突出.该文现就ARID1A基因和CEACAM6基因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欢;谈顺;李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乳腺梭形细胞癌1例

    患者女性,72岁,发现左乳肿块半年,于2017年9月2日收住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上方有一肿块,约鸽蛋大小,无肿胀、疼痛,无乳头溢液,未予重视.近半年来感肿块逐渐增大,B超提示:左乳上方低回声团块BI-RADS 5级.体格检查:双乳对称,大小相当,无皮肤红肿渗出,无乳头内陷溢液,双乳未见橘皮样改变及酒窝征.左乳外上触及一大小6 cm×5 cm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较差,双侧腋下及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临床诊断为左乳癌,行左乳肿块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诊断:送检组织部分区见增生的梭形细胞,伴胶原变性,散在少量腺管,间质大量炎症细胞及淋巴滤泡形成,待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明确.再行左乳腺单纯切除术,脉管、神经未见侵犯;手术残腔未见癌累及,乳头、皮肤、基底未见癌累及;前哨淋巴结(0/5)未见癌转移.

    作者:任雷;秦艳;齐晓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输卵管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

    患者女性,6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胀伴间断性下腹隐痛1个月余.入院行彩超检查发现子宫后方有一大小11.3cm×4.4 cm以液性区为主的囊实性混合性低回声包块将子宫包绕,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下腹部CT考虑宫腔积液或积脓;右侧输卵管扩张、积水并管壁增厚,多系感染性病变,其远端结节状强化,感染或肿瘤.体检:下腹扪及直径为10.0cm的包块,无压痛.术中所见:子宫正常大小,表面光滑,右侧附件区见一大小10.0cm×7.0cm囊性包块,与右侧盆壁及乙状结肠侧壁粘连,于囊肿表面电凝放出黄色脓性液体.左侧附件无囊性改变.

    作者:谭娜;郑洪;王进京;黄佳佳;杨晓荣;张苏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INHBA基因表达上调与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初步探讨左、右半结肠癌基因转录水平的分子差异,及其差异表达基因INHBA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肠癌标本,分析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同时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的结肠癌数据,筛选左、右半结肠癌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分析差异表达基因INHBA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公共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左、右半结肠癌转录组水平差异表达基因在TGF-β、NF-κB等信号通路中显著富集,TGF-β通路中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INHBA在右半结肠癌组织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P<0.05),并且INHBA高表达与右半结肠癌的脉管浸润、远处转移及不良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 INHBA基因在右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并且其表达与患者的恶性进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INHBA表达上调可能在右半结肠癌的发生和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周薇;毕嘉欣;冶亚平;丁彦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恶性卵巢甲状腺肿2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恶性卵巢甲状腺肿(malignant struma ovarii,MSO)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MSO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年龄分别为54、22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或腹胀.2例肿瘤组织学类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细胞呈乳头状、小梁状、实性片状排列,肿瘤细胞拥挤、毛玻璃样细胞核,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核分裂象< 5/10 HPF.免疫表型:2例肿瘤细胞CK(AE1/AE3)、CK19、TG、TTF-1、Pax-8均阳性,Syn、CgA、CD10、ER、PR、WT-1、Inhibin-α、Calretinin、CD99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2%~5%.例1行双侧附件切除,例2行单侧附件切除及对侧卵巢活检,术后未行其他治疗,术后随访16、9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 MSO属于罕见卵巢肿瘤,临床特征无特异性,组织学特征类似原发性甲状腺癌,其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术后需长期随访.

    作者:张和平;陈勇;赵彩霞;唐曼;张卫琴;刘婷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RNAscope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PD-1、PD-L1表达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RNAscope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PD-1、PD-L1表达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与RNA-scope技术分别检测PD-1、PD-L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PD-1、PD-L1的阳性率分别为54.7%和28.1%,RNAscope方法检测PD-1、PD-L1的阳性率分别为40.6%和35.9%,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检测PD-1的Kappa值为0.171,一致性差;PD-L1的Kappa值为0.608,一致性一般.结论 RNAscope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来证实其应用价值.

    作者:王珊;董丽儒;任会强;熊艳杰;刘爱东;唐慧;宋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