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梭形细胞癌1例

任雷;秦艳;齐晓薇

关键词:乳腺肿瘤, 梭形细胞癌, 病例报道
摘要:患者女性,72岁,发现左乳肿块半年,于2017年9月2日收住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上方有一肿块,约鸽蛋大小,无肿胀、疼痛,无乳头溢液,未予重视.近半年来感肿块逐渐增大,B超提示:左乳上方低回声团块BI-RADS 5级.体格检查:双乳对称,大小相当,无皮肤红肿渗出,无乳头内陷溢液,双乳未见橘皮样改变及酒窝征.左乳外上触及一大小6 cm×5 cm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较差,双侧腋下及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临床诊断为左乳癌,行左乳肿块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诊断:送检组织部分区见增生的梭形细胞,伴胶原变性,散在少量腺管,间质大量炎症细胞及淋巴滤泡形成,待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明确.再行左乳腺单纯切除术,脉管、神经未见侵犯;手术残腔未见癌累及,乳头、皮肤、基底未见癌累及;前哨淋巴结(0/5)未见癌转移.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类似性索-间质肿瘤的子宫内膜样癌1例

    患者女性,64岁,下腹胀3个月余,于2017年7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不伴恶心、呕吐,无阴道异常流血、排液等症状.B超检查:发现盆腔内见囊实性包块,大小15.5 cm×12.2 cm ×6.9 c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见厚薄不均分隔,见不均质高回声团.术中见右侧卵巢直径约20 cm的囊实性肿物,与膀胱致密粘连,右输卵管外观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户燕姣;林东亮;管静静;赵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乳腺血管肉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依据WHO (2012)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回顾性分析8例乳腺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乳腺血管肉瘤中6例为原发性血管肉瘤(primary breast angiosarcoma,PBA),均以乳腺无痛性肿物为首发症状;2例为继发性血管肉瘤(secondary breast angiosarcoma,SBA),其中1例为乳腺癌根治术并放疗后胸壁和皮肤血管肉瘤,另1例为乳腺癌根治术并放疗后继发淋巴水肿的上肢和胸壁皮肤血管肉瘤.组织学分级: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3例.肿瘤不同区域分化程度不同,可呈多样性改变.免疫表型:8例肿瘤细胞表达CD31和CD34,7例表达FⅧRAg,6例表达Fli-1,均不表达CKpan、ER和PR.FISH检测2例SBA MYC基因见异常扩增,免疫组化标记cmyc核强阳性;3例PBA MYC基因未见异常扩增,免疫组化标记c-myc阴性.结论 乳腺血管肉瘤罕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组织学可有多样性改变,应充分取材,在与形态相似的乳腺肿瘤鉴别时血管内皮相关抗原呈阳性有助于血管肉瘤的诊断.

    作者:胡维维;石慧娟;吕晋;石海燕;刘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7日~2018年6月7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结节手术的病例911例,术前行FNAB者248例(超声引导下181例,触摸法67例),术后病理良性者80例(超声引导下69例,触摸法11例),恶性者168例(超声引导下112例,触摸法56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术前行FNAB的诊断符合率,比较US-FNAB与触摸法FNAB分别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符合率,进一步比较US-FNAB对甲状腺结节直径<10 mm组和≥10 mm组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前行FNAB 248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190例,诊断符合率为76.61%.FNAB 248例中,US-FNAB 181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164例,诊断符合率90.61%;触摸法FNAB 67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26例,诊断符合率38.81%.US-FNAB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触摸法FNAB(P <0.001).US-FNAB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6%、88.41%、92.79%、87.14%;US-FNAB对于甲状腺结节直径<10 mm组和≥10 mm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S-FNAB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一种高效方法,其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触摸法FNAB.US-FNAB对不同直径大小的甲状腺结节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杜丹丹;陈婷婷;官伟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原发性鼻腔鼻窦非肠型腺癌及其肾细胞癌样腺癌亚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8例原发性鼻腔鼻窦非肠型腺癌,包括1例肾细胞癌样腺癌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8例原发性鼻腔鼻窦非肠型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8例原发性鼻腔鼻窦非肠型腺癌中低级别非肠型腺癌5例(包括1例肾细胞癌样腺癌),高级别非肠型腺癌3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鼻阻伴出血、流涕等,鼻内镜检查见息肉状或菜花状新生物阻塞鼻道.镜下非肠型腺癌呈浸润性生长,不同程度累及黏膜、固有腺或骨质.其中低级别腺癌主要排列为腺管状、筛状及少部分乳头状结构,其中肾细胞癌样腺癌细胞胞质均匀透明;高级别腺癌显示广泛侵袭性生长.免疫组化标记CK(AE1/AE3)、CK7阳性,CK20、T1T-1阴性;其中肾细胞癌样腺癌CA-Ⅸ阳性,CD10及PAX8阴性.6例患者随访时间2~ 55个月,其中3例低级别患者均存活,3例高级别患者中1例死亡,2例复发.结论 原发性鼻腔鼻窦非肠型腺癌的发生率低,其中肾细胞癌样腺癌罕见,高级别腺癌预后差.该肿瘤具有较特异的临床病理特征,应注意与涎腺型及转移性腺癌相鉴别.

    作者:杨旭丹;傅静;唐白杰;刘娟;刘翔;马志跃;徐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子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4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intraepithelial lesion,SMIL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4例SMILE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4例SMILE均为女性,年龄32~49岁.病变组织在镜下均见异型增生的复层上皮细胞,核深染;可见明显的黏液细胞,胞质空泡状;核分裂象及凋亡小体常见.其中3例伴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或子宫颈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1例为单纯性SMILE.免疫表型:4例肿瘤细胞p16胞核与胞质阳性,CAM5.2胞质弥漫阳性,2例IMP3阴性、2例IMP3阳性,4例p63、p40均为部分肿瘤巢基底部上皮细胞表达,Ki-67增殖指数20%~ 60%.2例获得细胞学随访,均未见复发;2例失访.结论 SMILE不同于HSIL或AIS,有其独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需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腺上皮病变及未成熟鳞状化生等鉴别.

    作者:闵琴琴;徐华;黄忠华;李振国;余学问;梁莹莹;徐洲稳;王家传;邵牧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HSPG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HSPGs)蛋白家族成员HSPG2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过表达及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H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SPG2、CD34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SPG2蛋白的表达;收集30例原发性HCC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HSPG2的水平,采用贝克曼UniCel DxI8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标本中AFP水平.结果 HSPG2蛋白在高、中、低分化HCC组中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值分别为22.6、25.3、29.7,均高于相应癌旁组织(14.7、14.3、14.6) (P <0.05);平均光密度值(mean optical density,MOD)值分别为0.540、0.983、2.068,均高于相应癌旁组织(0.102、0.100、0.094) (P <0.01).这些数值与CD34标记的MVD与MOD值变化相一致.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HSPG2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血清中HSPG2平均表达水平为1 078 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536.3 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AFP平均表达水平为441.0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32 ng/mL) (P <0.01).结论 HSPG2表达升高与HCC恶化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发展,且在肝癌患者血清中显著增加,有作为肿瘤标志物的价值.

    作者:蒋鹏;杨浩然;张青鵾;王宏志;杨武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乳腺梭形细胞癌1例

    患者女性,72岁,发现左乳肿块半年,于2017年9月2日收住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上方有一肿块,约鸽蛋大小,无肿胀、疼痛,无乳头溢液,未予重视.近半年来感肿块逐渐增大,B超提示:左乳上方低回声团块BI-RADS 5级.体格检查:双乳对称,大小相当,无皮肤红肿渗出,无乳头内陷溢液,双乳未见橘皮样改变及酒窝征.左乳外上触及一大小6 cm×5 cm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较差,双侧腋下及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临床诊断为左乳癌,行左乳肿块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诊断:送检组织部分区见增生的梭形细胞,伴胶原变性,散在少量腺管,间质大量炎症细胞及淋巴滤泡形成,待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明确.再行左乳腺单纯切除术,脉管、神经未见侵犯;手术残腔未见癌累及,乳头、皮肤、基底未见癌累及;前哨淋巴结(0/5)未见癌转移.

    作者:任雷;秦艳;齐晓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肺大泡合并鳞状细胞癌1例

    患者男性,61岁 因就诊3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有侧胸闷不适,伴阵发性呼吸困难,偶有右侧胸痛,进行性加重,当地医院胸部X线示:右侧气胸.吸烟史40年,20支/天,已戒烟1年.1年前因右侧自发性气胸于当地医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现考虑自发性气胸复发入住我院.我院胸部CT示:右肺下叶可见含气腔隙影,壁薄,内壁可见多发局限性高密度凸起凸进腔隙内(图1),外壁光滑,周围肺组织受压.右肺下叶可见少许斑片状稍高密度影,边界不清.考虑右肺肺大泡、炎性病变.遂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肺大泡位于肺实质内,直径约8 cm,体积大于下叶的60%,其内可见少量陈旧血块、广泛与细小支气管相通、小片状肺面糜烂.

    作者:李胜水;许华;张凤梅;李双标;李云;张树茂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PKM2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糖酵解及ROS水平影响

    目的 探讨PKM2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糖酵解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影响.方法 检测鼻咽上皮细胞(NP69)和鼻咽癌细胞(CNE-1、5-8F、HONE-1)中PKM2的表达水平.HONE-1细胞转染PKM2 siRNA1、PKM2siRNA2,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效果.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水平,同时检测细胞ROS水平、HK活性、ATP含量和培养液上清中乳酸含量.结果 鼻咽癌细胞中PKM2表达水平高于NP69细胞,且HONE-1细胞中PKM2 mRNA和蛋白水平高,选用HONE-1细胞继续研究.转染PKM2 siRNA1、PKM2 siRNA2后均能够下调HONE-1细胞中PKM2水平,且PKM2 siRNA2下调效果较好.转染PKM2 siRNA2后的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水平、Cleaved Caspase-9水平、ROS水平明显升高,而细胞增殖活性、HK活性、ATP含量和上清液中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下调鼻咽癌细胞中PKM2表达可以抑制鼻咽癌细胞糖酵解和增殖,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

    作者:成永忠;姜慧琳;金红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胃原发性血管肉瘤1例

    患者男性,79岁,自2011年起胃胀、胃痛,2012年11月上消化道出血、便血,胃镜检查示胃体黏膜面见多个糜烂,小者范围0.5 cm ×0.5 cm、大者范围2 cm×1 cm.2013年2月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眼观:近端胃切除标本,小弯长4 cm,大弯长11 cm,胃黏膜后壁近大弯侧可见多处糜烂,其中大者范围2cm×1 cm,小者范围0.5 cm ×0.5 cm.另见游离胃组织1块,大小3.5 cm×3 cm×2cm,切面见暗红色区域,范围为2 cm×1 cm.镜检:肿瘤组织由不规则的肿瘤性血管组成,管腔大小不一,相互吻合,相互连接,构成分支成网的血管脉络(图1).血管腔衬覆异型性明显的肿瘤细胞(图2).肿瘤主要破坏黏膜及黏膜下层,局部侵及浅肌层,瘤组织呈结节状分布,可见灶状出血及坏死.免疫表型:血管内皮源性标志物CD31(图3)、CD34(图4)均阳性.

    作者:胡营营;马亚琪;宋欣;刘爱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ARID1A和CEACAM6基因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尤为多见.胃癌易发生转移,临床预后差,5年生存率约20%.胃癌是多种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幽门螺杆菌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为常见的致病因子,同时胃癌的发生、发展与一种或多种基因突变相关,基因的改变可能影响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在基因改变方面,ARID 1A突变和CEACAM6基因扩增在胃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较为突出.该文现就ARID1A基因和CEACAM6基因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欢;谈顺;李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肺黏液性微乳头型腺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肺黏液性微乳头型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切除的黏液性微乳头型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结果,并应用免疫组化、ARMS法和FISH检测EGFR、KRAS、EML4-ALK、BRAF等主要驱动基因.结果 7例患者平均年龄57.4岁,男女比为4:3,3例有吸烟史,5例获得随访的病例中4例死亡.组织学方面,所有病例主要由微乳头构成并含有丰富的细胞内/外黏液,表现为彼此游离的黏液性微乳头和实性细胞团“漂浮”在黏液池中.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异型性明显,有时含有黏液柱状细胞和印戒细胞.部分病例肺泡壁的结构保持完整,肺泡腔内充满黏液及肿瘤性微乳头.所有病例弥漫性表达CK7 (7/7),不同程度表达TTF-1 (4/7)、Napsin A (2/7)、p53(4/7)、MUC5 B(4/7)、MUC5AC(3/7)和ROS1 (2/7),1例表达ALK(D5F3),不表达p63、CK5/6、GATA3、CK20、CDX2和PAX8.2例有KRAS突变,1例表达ALK(D5F3)的病例经FISH证实阳性,未检测出EGFR、BRAF(V600E)和ROS1突变.结论 肺黏液性微乳头型腺癌罕见,在组织和细胞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常见驱动基因改变方面与经典的微乳头型腺癌有不同之处,该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较差.

    作者:刘标;吴楠;沈勤;余波;张莎莎;张瑜;饶秋;周晓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骰骨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于骰骨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49岁,因左足疼痛5个月余,加重1个月入院.影像学检查示骰骨溶骨性破坏,局部皮质变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病灶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骨小梁之间可见多量组织细胞混合不同数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织细胞胞质嗜酸性,胞质内吞噬数量不等、形态完整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免疫表型:CD163、S-100、溶菌酶(Lysozyme)、α1-抗胰凝乳蛋白酶(α1-antichymotrypsin,AACT)均阳性,CD1a及Langerin均阴性,结合临床及免疫表型,考虑为RDD.后患者再次入院行病灶刮除植骨,术中冷冻及其剩余组织均支持RDD诊断.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未见病变复发.结论 RDD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生于骨的RDD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结核、肿瘤等,病理诊断是目前唯一能够确诊RDD的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骨RDD以手术切除为主,应适当扩大手术范围,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以预防复发.

    作者:赵紫琴;徐瑾;王瑞琳;董淑慧;熊光宜;杨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RNAscope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PD-1、PD-L1表达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RNAscope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PD-1、PD-L1表达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与RNA-scope技术分别检测PD-1、PD-L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PD-1、PD-L1的阳性率分别为54.7%和28.1%,RNAscope方法检测PD-1、PD-L1的阳性率分别为40.6%和35.9%,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检测PD-1的Kappa值为0.171,一致性差;PD-L1的Kappa值为0.608,一致性一般.结论 RNAscope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来证实其应用价值.

    作者:王珊;董丽儒;任会强;熊艳杰;刘爱东;唐慧;宋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RT-qPCR法定量检测乳腺癌FFPE样本ER、 PR、 HER2、Ki-67表达的初步分析

    目的 初步探索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乳腺癌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 fixed and paraffin embedded,FFPE)样本ER、PR、HER2、Ki-67的一致性及评估RT-qPCR法的应用前景.方法 纳入术前穿刺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资料完整、肿瘤成分大于20%的FFPE样本73例.RT-qPCR采用人乳腺癌分子分型定量检测试剂盒(MammaTyper)检测.结果 RT-qPCR法与IHC法一致率ER、PR、HER2、Ki-67分别为90.41%、87.67%、84.93%、94.52%;一致性分析Kappa值分别为0.777 5、0.752 2、0.701 2、0.800 8.结论 RT-qPCR法与IHC法检测ER、PR、HER2、Ki-67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在检测ER、PR和HER2时应注意导管原位癌和残存乳腺组织的可能影响,并进一步扩大检测样本量,不断优化RT-qPCR的截断值.与ER、PR和HER2相比,RT-qPCR法检测Ki-67可能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韦晓霞;姜瑞瑞;雷婷;叶丰;步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胃孤立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目的 探讨胃孤立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胃体大弯黏膜隆起性病灶活检组织石蜡包埋HE切片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进行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胃体大弯黏膜隆起性病灶,胃壁固有层和黏膜下层可见单一、无特别组织结构的细胞聚集.细胞体积比较大,胞质淡红色;核椭圆形,高倍镜下核呈咖啡豆样,有一条纵向核沟,免疫组化标记CD1a、S-100均阳性;背景炎症反应明显,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一些嗜伊红细胞.结论 LCH的诊断主要依赖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胃孤立性LCH预后显著好于系统性病变.

    作者:陈红梅;叶林;朱良俊;陶凌怡;夏成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iR-181d靶向LCRG1调控喉癌细胞Hep2增殖与迁移的机制

    目的 探讨miR-181d对LCRG1的调控作用及miR-181d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和RT-PCR技术检测miR-181d在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生物信息学预测喉癌候选抑瘤基因LCRG1的靶标miRNAs;构建LCRG1 3'UTR荧光素酶载体,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测定其荧光素酶活性;将miR-181d mimic和miR-181d inhibitor瞬转入Hep2细胞,RT-PCR结果验证miR-181d的表达后,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中LCRG1蛋白的表达;采用MTT实验、迁移、侵袭及流式细胞术等实验,观察转染组与对照组细胞的增殖.结果 miR-181d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P=0.046 5);miR-181d可能靶向结合LCRG1,且LCRG1蛋白表达与miR-181d表达呈负相关;下调miR-181d能降低Hep2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并使细胞周期主要阻滞于G1期.结论 在Hep2细胞中miR-181d可以结合LCRG1 3'UTR,负性调控LCRG1的表达并使Hep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

    作者:赵娟霞;龚勇;杨淑梅;伍甜田;夏昱琴;谢海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XCL5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CXCL5属于趋化因子CXC家族中的一员,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属于炎性中介,可以识别并与G蛋白偶联受体CXCR2结合通过细胞自分泌或非自分泌途径行使许多细胞功能,包括黏附、侵袭和扩散,从而可影响肿瘤的生长、增殖、转移和侵袭.该文针对CXCL5在肿瘤中的表达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韩斐;王纾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盐霉素通过下调miR-221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实验观察

    目的 探讨盐霉素抑制乳腺癌细胞和乳腺癌干细胞增殖与microRNA-221(miR-221)及其调控的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脂质体转染miR-221模拟物至乳腺癌MCF-7细胞,盐霉素(1μmol/L)处理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乳腺球形成能力.筛选miR-221稳转MCF-7细胞,构建裸鼠荷瘤模型,给予盐霉素腹腔注射治疗.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细胞和皮下瘤组织中miR-221和PTE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p-Akt以及AL-DH1蛋白表达.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盐霉素(1μmol/L)可明显降低MCF-7细胞中内源性miR-221表达水平(P<0.05).与miR-221组相比,Sal-miR-221组乳腺球体积明显变小,数量明显减少(117±9.4 vs 180±15.6,P<0.05);RT-qPCR显示miR-22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TEN mRNA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TEN蛋白表达增高,p-Akt和ALDH1蛋白表达降低.Sal-miR-221组裸鼠异体移植瘤体积呈明显减小趋势;瘤组织内miR-22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TEN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TEN蛋白表达亦明显升高,p-Akt和ALDH1蛋白则降低.结论 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盐霉素抑制乳腺癌细胞和乳腺癌干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下调miR-221促进PTEN表达,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作者:韩晓翠;李百隆;于立辉;卢颖;毛俊;王波;沈洁;毛利民;宋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肾上腺畸胎瘤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肾上腺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对3例肾上腺畸胎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行CK、WT-1、S-100、Syn、CgA、CD56、CD99、MyoD1、desmin、CD34、Ki-67免疫组化标记并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3例,均为孕产检查中发现肾上腺肿瘤.肿物切面囊实性,镜下肿瘤实性,表面被覆复层上皮,其内见较多软骨及钙化成分,偶见淋巴细胞及少许神经纤维.其中1例镜下另见幼稚的软骨、横纹肌、神经上皮和原始神经管.成熟性畸胎瘤WT-1、Syn、CK、CgA、MyoDl、desmin、CD34血管呈阳性,CD56、S-100、CD99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5%,未成熟性畸胎瘤Ki-67增殖指数70%.结论 肾上腺畸胎瘤是一种罕见肿瘤.

    作者:饶金;霍雷军;康小玲;李辉斌;吴坤河;赖日权;叶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