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咖啡因对体外培养U251人胶质瘤细胞的影响

范耀东;边慧;瞿家桂;余化霖;陈芸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 咖啡因, 凋亡, 细胞存活
摘要:目的 观察咖啡因对体外培养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和Annexin V/PI流式细胞法观察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咖啡因对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影响.结果 (1)咖啡因在体外可以抑制U251人胶质瘤细胞的存活;(2)咖啡因在体外使U251细胞早期凋亡发生的时间较晚,且在1~ 10 mmol/L浓度范围内,出现浓度依赖性瘤细胞早期凋亡增加,大于10 mmol/L时,瘤细胞迅速出现大量坏死.结论 实验初步证明了咖啡因在体外可以抑制U251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 10 mmol/L)可促使其凋亡,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及新药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恶性潜能未定性平滑肌肿瘤98例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子宫恶性潜能未定性平滑肌肿瘤(smooth muscle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98例初诊为STUMP(16例)和留有备注的子宫平滑肌肿瘤,以确诊的2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及40例富于细胞平滑肌瘤(cellular leiomyoma,CLM)作为对照,结合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对98例的细胞密度、核分裂象、细胞异型性、坏死等重新观察、分类诊断.分析LMS、CLM及STUMP组肿瘤p53、p16、Ki-67表达特点及差异性、间质血管特征,探讨良恶性鉴别诊断综合指标.结果 经重新诊断,98例分别归为LMS 2例、STUMP 7例、CLM 62例、平滑肌瘤(leiomyoma,LM)21例,非典型平滑肌瘤(atypical leiomyoma,ALM)3例和核分裂活跃的平滑肌瘤(mitotically active leiomyoma,MAL)3例.除外CLM与LM之间,p53表达在LMS、CLM、STUMP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16表达在LMS、CLM、STUMP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Ki-67增殖指数在LMS、STUMP、CLM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在CLM、STUMP、LM内无统计学意义.肿瘤间质内有厚壁血管丛状(≥3个)生长在LMS、CLMS、TUMP、LM组分别占0(0/30)、74.5%(76/102)、42.86%(3/7))和80.95%(17/21).结论 STUMP临床较罕见,把握好三个主要诊断标准,结合是否浸润、间质血管特点及p53、p16和Ki-67的表达等,有助于正确诊断.

    作者:鲍天辉;王岳君;韩彪;方威;孟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乳腺皮脂腺癌1例

    患者女性,62岁,发现右侧乳腺肿物8个月,因近2周生长加快入院.体检:右侧乳腺外上象限触及一直径4 cm的包块,触疼明显,活动欠佳.患者一般情况好,右侧腋窝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其余检查均正常.临床考虑乳腺癌,行术中病理检查备乳癌改良根治术.病理检查眼观:灰白、灰黄色不整形组织一块,大小5.5 cm×5.0 cm×4.0 cm,切面见一肿物,大小4.3 cm ×3.5cm×3.5 cm,肿物切面灰白色及暗红色,质硬,边界不清.

    作者:岳振营;张龙云;魏建国;徐滨;李文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卵巢交界性肿瘤病理及进展

    卵巢肿瘤种类繁多、形态复杂、名称不一,其中上皮细胞-间质肿瘤约占2/3,占卵巢恶性肿瘤的90%,故历来是研究的重点.卵巢上皮细胞-间质肿瘤明确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个范畴,其中关于交界性肿瘤的概念、术语、病理诊断标准和生物学行为争议较多,至今尚未有统一标准,现将有关观点概括如下.

    作者:杨幼萍;朱杨丽;张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姜黄素抑制STAT3磷酸化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Hsp90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Hsp90α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乳腺癌细胞株MCF-7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0、5、10、15、20 μmol/L)处理细胞36 h,或以10 μmol/L姜黄素分别处理细胞12、24、36、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sp90α mRNA、Hsp90α及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姜黄素处理MCF-7细胞后,总STAT3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STAT3表达明显下调;同时,姜黄素处理组MCF-7细胞代谢MTT的能力降低,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明显上升,Hsp90α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下调,且该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STAT3信号途径,调控Hsp90α的表达,进而干预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曹洪;罗洁;刘国文;王佑权;封海岗;黄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舌癌标本大切片的制作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总称,其中舌癌的发病率及恶性程度均较高,因其部位的特殊性给患者带来饮食困难、语言障碍及相应的心理困扰.因此,舌癌的精确诊断和全面评估对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常规石蜡切片的组织块较小,因此对镜下组织结构的观察带来一定的局限性.舌癌根治标本大切片技术则能全面完整的反映整个切除组织全貌,病理医师可更直观的观察癌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演变关系、浸润方式等;增加发现微小残留癌灶可能性;并能客观真实的明确肿瘤的切缘状况,其优势明显.大组织切片制作周期较长,切面较大,本文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制作高质量舌癌大组织切片的方法,为病理医师更准确和全面地观察舌癌病灶、综合性评价及临床治疗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盛;杨艳;黄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MMP-2、TIMP-2和PPARγ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MMP-2、TIMP-2和PPARγ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妊娠晚期、轻度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痫前期各30例患者胎盘底板中间型滋养细胞MMP-2、TIMP-2及PPARγ的表达.结果 MMP-2在正常妊娠晚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表达强度呈减弱趋势,在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晚期组及轻度子痫前期组(P <0.05);TIMP-2、PPARγ在正常妊娠晚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表达强度呈增强趋势,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痫前期组患者胎盘组织中MMP-2、TIMP-2及PPARγ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子痫前期组患者胎盘组织中MMP-2表达下调,TIMP-2、PPARγ表达上调,提示MMP-2、TIMP-2和PPARγ的表达异常可能在滋养细胞的浸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MMP-2、TIMP-2及PPARγ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三者可能在滋养细胞浸润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

    作者:邹娜;姜丹;刘远远;于水;张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臀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复发并恶变1例

    患者男性,40岁,2012年1月初无意间发现右臀部有一包块,大小6cm×3cm×3 cm,边界欠清,逐渐增大,无疼痛,在外院行包块活检术,送我院会诊.我院诊断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行扩大切除并行会阴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四周切缘未见累及,另送腹股沟淋巴结13枚,均未见肿瘤转移.行单药异环磷酰胺2.0g和单药表阿霉素120 mg化疗,并行右侧臀部病灶适形放疗,后定期复查提示病情稳定.2015年1月初因右下肢疼痛来我院就诊.臀部MRI:右侧臀部呈术后改变,右侧盆底及臀部软组织异常信号,大者大小9.1 cm×4.1 cm×4.1 cm,部分境界较清楚,T1W1呈低信号、T2W1呈高低浑杂信号.影像学诊断:右臀部软组织肿瘤术后改变,肿瘤复发可能性大.术中见瘤体和坐骨神经交错缠绕,暗红色,血运丰富,向盆底侵入.

    作者:王铁延;李妞妞;汤显斌;李红华;蹇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乳腺髓样癌9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 探讨乳腺髓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9例乳腺髓样癌的大体和镜下形态,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激素和增殖水平的指标.结果 乳腺髓样癌肿块直径1 ~5.5 cm,质硬,大部分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镜下形态均为大量淋巴细胞背景中散在或呈片分布的合体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ER(0/9)、PR(0/9)、p53(6/9);HER-2(2+)(4/9);Ki-67增殖指数30%~90%.结论 乳腺髓样癌进行病理诊断时需仔细观察形态学特征,必要时辅以免疫组化,并与其他疾病鉴别,避免误诊.

    作者:夏琛;吴义启;王晖;金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子宫颈病变中HPV检测的研究进展

    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因素,其分子机制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均证实HPV感染的早期检测和治疗是预防子宫颈癌的主要方法.针对HPV的检测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相关的研究论文也与日俱增,子宫颈癌的筛查策略也在不断进行修订.该文从相关因素、检测方法和流行病学三方面分析子宫颈病变中HPV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子宫颈癌的筛查提供相关依据.

    作者:程凯;林凯璇;石群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抑制自噬对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的逆转作用

    目的 探讨自噬在乳腺癌阿霉素耐药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剂量阿霉素间歇诱导MCF-7细胞;应用MTT法检测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M的耐药指数;通过qRT-PCR、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表达;选用自噬抑制剂3-Methyladenine(3-MA)抑制细胞自噬,并检测MCF-7/ADM细胞株耐药性的逆转情况.结果 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M成功建立,MCF-7/ADM细胞对ADM有明显的耐药性,阿霉素抑制MCF-7和MCF-7/ADM细胞存活的IC50值分别为1.0 971 μg/ml和175.8 921 μg/ml,耐药倍数为160(P <0.01),且MCF-7/ADM细胞自噬表达升高,加入3-MA的实验组细胞耐药逆转倍数为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制自噬可部分逆转MCF-7/ADM细胞耐药.

    作者:陈平;吴正升;吴强;闫红;汪树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涎腺类乳腺分泌性癌:对25例标准RT-PCR法未能检出ETV6-NTRK3融合基因病例的进一步分子分析:4例存在ETV6-X融合基因

    ETV6基因异常在肿瘤病理学已有完整描述,据文献报道不同的上皮性肿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检出多种ETV6融合基因伴侣.在涎腺肿瘤病理中,ETV6-NTRK3易位被认为是乳腺分泌性癌的特异性改变,而在其他类型的涎腺肿瘤中均未见报道.作者分析25例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证实的经典乳腺分泌性癌病例,这些病例经FISH检查均显示ETV6重排,但通过标准的RT-PCR方法均未能检测出ETV6-NTRK3融合基因.因此,作者拟通过更为敏感的巢式RT-PCR进一步分析ETV6-NTRK3融合基因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作者:SkálováA;VanecekT;SimpsonRH;胡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穿刺标本与配对的手术标本HER-2受体蛋白表达的比较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穿刺标本与对应的手术标本HER-2受体蛋白表达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既有穿刺标本又有手术标本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6例,对每例标本进行HER-2受体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并比较二者的一致性.结果 46例配对标本中,40例穿刺标本与手术标本HER-2受体蛋白的表达一致率为87.0%.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穿刺标本与手术标本HER-2受体蛋白表达,具有极高的一致性.

    作者:赵华;王爱娇;楼淑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外耳部皮肤原位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3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外耳皮肤原位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外耳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0例外耳cSCC患者男女比为4∶1,平均年龄66.9岁,中位年龄71岁.23例耳廓cSCC,7例外耳道cSCC.镜检:22例(73.3%)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SCC);8例(26.7%)为原位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situ,SCCIS),其中2例可疑浸润.浸润癌中,19例为混合型cSCC,伴一种或多种特殊组织学亚型,其中10例伴棘层松解;8例伴梭形细胞区域;3例伴透明细胞区域;2例伴淋巴上皮瘤样癌特点;7例伴角化棘皮瘤样特点;1例与毛囊相关.外耳cSCC的首次活检确诊率约80.1%,外耳道cSCC的确诊率仅为57.1%.切缘阳性病例的局部复发率为66.7%(2/3),切缘阴性者局部复发率为10%(2/20).20例随访病例中,2例(10%)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5%)肺转移,5例(25%)死亡.结论 外耳cSCC的组织学形态多样,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确诊需密切联系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外耳cSCC预后不良的因素主要包括肿瘤直径≥2 cm、浸润软骨、累及颅骨、分期较晚和切缘阳性等.

    作者:黄思夏;柳剑英;苏静;梅放;高菲;郑杰;廖松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咖啡因对体外培养U251人胶质瘤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咖啡因对体外培养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和Annexin V/PI流式细胞法观察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咖啡因对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影响.结果 (1)咖啡因在体外可以抑制U251人胶质瘤细胞的存活;(2)咖啡因在体外使U251细胞早期凋亡发生的时间较晚,且在1~ 10 mmol/L浓度范围内,出现浓度依赖性瘤细胞早期凋亡增加,大于10 mmol/L时,瘤细胞迅速出现大量坏死.结论 实验初步证明了咖啡因在体外可以抑制U251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 10 mmol/L)可促使其凋亡,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及新药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范耀东;边慧;瞿家桂;余化霖;陈芸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下调Snail基因对子宫内膜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下调Snail基因对子宫内膜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株,构建Snail-shR-NA表达载体,建立下调Snail基因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用CCK-8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的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结合基质胶(Matrigel)法比较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与相应的瞬时转染细胞株在细胞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 通过下调Snail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体外观察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能力空白对照组高于细胞转染组;迁移与侵袭能力空白对照组高于细胞转染组.结论 Snail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下调;与抑制子宫内膜癌的增殖和侵袭转移相关,其可能机制与逆转肿瘤的上皮细胞-间质转化过程和共同抑制下游转移靶基因相关.

    作者:朱清;吴礼高;冯振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乳腺癌和导管增生病变与1p染色体不稳定的关系

    目的 检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tal hyperplasia,UDH)、乳腺不典型增生(atypical dutal hyperplasia,ADH)、乳腺导管原位癌(du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tal carcinoma,IDC)中染色体1p微卫星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改变规律,探讨乳腺导管增生病变进展为IDC的遗传学改变特征.方法 应用PCR法检测20例UDH、7例ADH、25例DCIS、25例IDC石蜡包埋组织,8%尿素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检测染色体1p区间微卫星位点D1 S193、D1S463、D1S2881、D1 S2885、D1 S234、D1S252的LOH/MSI.结果 染色体1p的每个位点均发生LOH/MSI,其发生的频率UDH为55.0%、ADH为42.9%、DCIS为64.0%、IDC为72.0%,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微卫星位点D1 S193、D1S2881、D1 S2885、D1 S252、D1S234在各组中LOH/MSI的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D1 S463的频率在UDH组为5.0%、ADH组为0、DCIS组为45.0%、IDC组为40.0%,其中UDH组与ADH组明显低于DCIS组、IDC组(P <0.008).结论 1p染色体遗传学不稳定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D1 S463位点的改变可能在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进展为乳腺癌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冯玲;徐澍;赵娜;杨宇石;方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TP1B在ER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

    目的 探讨PTP1B在ER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与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179例乳腺癌标本中PTP1B蛋白的表达,分析PTP1B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ER阳性乳腺癌中,PTP1B表达水平与T分期(P =0.038)、淋巴结转移(P =0.021)、肿瘤分期相关(P=0.008).Kaplan-Meier检测结果显示,与PTP1B低表达组相比,PTP1B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更低(P =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和PTP1B表达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R阳性乳腺癌中PTP1B的表达与肿瘤进展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TP1B可能是ER阳性乳腺癌预后不良评估的指标之一.

    作者:赵瑞君;谢春伟;陈戈;龚宇;董洪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细胞DNA定量分析结合液基细胞学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17例标本各制成2张薄层细胞片,分别行HE染色和Feulgen染色.统计117例患者肺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胸水沉渣检查情况.结果 (1)在肺癌的诊断中细胞DNA定量分析法(阳性率86.7%)优于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率50%).(2)DNA定量分析法检测不能区分肺癌的组织学类型.(3)两者联合使用(灵敏度为96.67%,特异度为83.91%)优于单一的检测方法.结论 细胞DNA定量分析法较液基细胞学检查在肺癌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可弥补常规形态学的不足,二者联合使用,更有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朱燕燕;怀建国;蒋艳;杨小苗;申成香;徐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惰性柱状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

    患者女性,61岁.因头晕行走不稳2年,阵性心悸胸闷2周于2013年8月15日人住我院,患者原有右侧基底节区腔梗、冠心病、房颤、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等病史.入院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游离T4(23.98 pmol/L)及总T4(194.20 nmol/L)高于正常,其余三项(TSH、游离T3、总T3)指标均正常.B超:左侧甲状腺大小5.5 cm ×2.5 cm ×1.9cm,内见一低回声,边界尚清,大小为2.9 cm× 1.4 cm,内回声欠均匀,内见暗区,内部及周边见点状及条状血流信号.

    作者:宋红杰;马琳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SATB2表达模式有助于卵巢转移性结直肠或阑尾肿瘤与卵巢原发性黏液性或子宫内膜样肿瘤的鉴别

    由于部分卵巢外的转移性肿瘤可显示出相似的显微镜下特点及免疫表型特征,给卵巢黏液性肿瘤的确诊带来困难,如原发于结直肠、阑尾、胃、胰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转移可与卵巢原发性黏液性囊腺瘤、交界性黏液性肿瘤及黏液腺癌相似.

    作者:MohM;KringsG;AtesD;许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