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添;陈瑜;吴薇紫;劳景茂;陈虹;沈晓梅
目的 探讨分泌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分泌型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24~68岁;临床表现以乳腺单发肿块为主.镜下见4例肿瘤细胞排列成3种类型:实性、微囊和小管,每例肿瘤这3种结构的比例不同,另外1例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免疫表型:5例ER、PR和HER-2均阴性,5例S-100均弥漫强阳性.腔内分泌物PAS阳性.结论 分泌型乳腺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均可发病,三阴型乳腺癌多见,总体预后较好,但有远处转移风险,应长期随访.
作者:常玉清;葛荣;朴正华;陈海仁;丁祺;朱贤勇;何德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CLIC4蛋白表达及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乙醇回流法提取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标准曲线法测定其含量,AB-8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然后作用于胃癌细胞株BGC-823,Western blot法检测CLIC4蛋白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5例胃癌组织中CLIC4蛋白表达.结果 95例胃癌组织中,CLIC4在肿瘤间质阳性69例,阳性率为72.6%,肿瘤实质阳性49例,阳性率为51.6%,同时阳性者23例,阳性率为24.2%.肿瘤间质CLIC4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实质阳性率(x2=8.945,P=0.003),肿瘤间质阳性病例主要为低分化及黏液腺癌,肿瘤实质阳性病例主要为高~中分化腺癌.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LIC4间质阳性率增加.对照组胃癌细胞株BGC-823 CLIC4蛋白的相对含量为0.282±0.047,实验组9.375μg/ml白花蛇舌草总黄酮作用于胃癌BGC-823细胞24h及48 h,CLIC4蛋白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205±0.022和0.164±0.03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01,P=0.000);实验组24 h CLIC4蛋白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48 h(P=0.000).结论 CLIC4可能与恶性肿瘤间质的形成有关,促进胃癌的演进;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可能通过抑制CLIC4的表达,减少恶性肿瘤间质的形成,阻止肿瘤的浸润与转移.
作者:王秋兰;薛永杰;韩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侵袭性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侵袭性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嗜酸细胞腺瘤中1例侵及肾被膜纤维囊,1例侵透肾被膜纤维囊,2例侵及肾周脂肪;侵透肾被膜纤维囊者局部区域肿瘤细胞核异型明显.患者均行肾部分切除术,随访3个月~6年,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肾嗜酸细胞腺瘤虽然是一种良性肿瘤,但部分具有侵袭性的组织学特征,属于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由于部分病例具有局部异型性及侵袭性组织学特征,容易误诊为肾细胞癌而被过度治疗.因此正确评估肾嗜酸细胞腺瘤的预后,有助于对组织学特征的全面分析.
作者:姬文莉;岳娜;陈海霞;张焕;王翠翠;梁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ANCA)相关性肾炎(ANCA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ANCA-GN)合并IgG4小管间质性肾炎(IgG4-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IgG4-TI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ANCA-GN合并IgG4-TIN肾穿刺组织的光镜、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病理改变,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 光镜:肾皮质区被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伴肾小管重度萎缩及间质纤维化;髓质炎症较轻,肾小管萎缩不明显,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节段纤维素样坏死伴局灶细胞性新月体.免疫表型:肾皮质硬化区有大量IgG+及IgG4+浆细胞浸润,其中IgG为234个/HPF,IgG4为187个/HPF,κ链及λ链染色显示浆细胞呈多克隆表达;肾小球纤维素样坏死处及新月体呈Fib强阳性.电镜:仅见1个肾小球呈轻微病变,无免疫沉积物;肾间质中有较多浆细胞浸润.结论 ANCA-GN与IgG4-TIN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肾病,但二者可合并出现;由于二者治疗方案及预后差异较大,及时、准确的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转归和预后甚为重要.
作者:罗丹;程莉;苏虹梅;曾德华;郑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男性,36岁,因头晕、头痛2年,加重伴全身间断浮肿半年入院.患者自述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当地确诊为高血压病,未服用任何药物治疗,半年前出现眼睑浮肿,晨起时加重,当地医院以“肾病综合征”收入院,病程中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既往有2年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查体:双下肢中度浮肿,余未见明显异常.乙肝六项:HBsAg、HBeAb和HBcAb均(+);尿常规:尿隐血2+,尿蛋白3+,白蛋白1+.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肾穿刺活检术,分别送光镜和电镜标本至本院.
作者:王明月;曾德华;谢飞来;郑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睾丸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PT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PT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患者年龄37~81岁,中位年龄69岁;以睾丸无痛性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位于左侧6例,右侧10例,双侧1例;肿块大径2~6 cm.组织学分型:17例PTL中16例(94%)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1例(6%)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免疫表型提示16例DLBCL中14例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non-GCB)型,2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型;c-myc与BCL-2 或BCL-6抗体共同阳性表达者(c-myc阳性率30%以上且BCL-2阳性率70%以上者)10例.对10例共表达病例行FISH检测,发现仅1例有MYC基因重排,未发现双重打击淋巴瘤(double-hit lymphoma,DHL).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除1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为阳性外均为阴性.Ann Arbor临床分期:Ⅰ+Ⅱ期15例(88%),Ⅲ+Ⅳ期2例(12%).17例患者均行患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8例DLBCL患者行CHOP或R-CHOP方案化疗.结论 PTL发病率低,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DLBCL,以non-GCB型伴c-myc与BCL-2/BCL-6共表达为主,患者预后差.PTL中很少发现伴随MYC和BCL-2同时基因重排的DHL.PTL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学检查等.
作者:刘娟;王晓卿;徐钢;唐白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肾穿刺活检涉及的病理学技术多而复杂,包括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等几大方面,技术要求高[1].为提高肾穿刺活检标本的制片质量,作者结合2009~ 2015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700余例肾穿刺活检标本的制片工作经验进行介绍并讨论.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2009~2015年肾穿刺活检标本706例,所有标本均由肾内科医师在B超引导下穿刺获得.免疫荧光抗体FITC-IgA、FITC-IgM、FITC-IgG、FITC-C1 q、FITC-C3和FITC-C4均购自上海长岛公司;PAS染色液(高碘酸-无色品红法)、Masson三色染色液和PASM染色液(六胺银染色法)购自珠海贝索公司.
作者:王弦;江冬瑞;秦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ar3蛋白对子宫颈癌SiHa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过表达和RNA干扰技术分别上调和下调子宫颈癌SiHa细胞中PARD3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ARD3 mRNA和Par3蛋白水平变化.Transwell小室体外实验检测其对SiHa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对SiHa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SiHa细胞转染基因PARD3过表达质粒后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ARD3 siRNA干扰SiHa细胞后PARD3 mRNA和Par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ranswell小室体外实验表明Par3过表达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降低,而经干扰组蛋白表达下调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增强;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ARD3基因被干扰后细胞被阻滞在S期,干扰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然而,上调PARD3的表达后细胞被阻滞在Go/G1期,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Par3蛋白参与子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以及凋亡的过程,PARD3基因的异常低表达很可能对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起促进作用.
作者:郑建贺;焦淑娟;李娜;马子花;阿仙姑·哈斯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与K-ras基因突变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FISH和焦磷酸测序技术对67例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HER-2基因扩增与K-ras基因的突变率进行了检测.结果 HER-2蛋白阳性率为40.3%(27/67),其中HER-2蛋白3+者9.0%(6/67),HER-2蛋白2+者13.4%(9/67),HER-2蛋白1+者17.9% (12/67).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率为18.5% (5/27),HER-2基因拷贝数增加和基因扩增者共48.1% (13/27).K-ras基因突变定量检测为7.5% (5/67),均为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突变,其中低于10%低丰度突变2例,高于10%高丰度突变3例(突变数值分别为:17、29、30).除1例为GGT→GAT突变型外,其它均为GGT→GTT突变型.本组K-ras基因突变5例中除1例既有K-ras基因突变,又有HER-2基因扩增,另外4例HER-2基因均无扩增.结论 检测胃癌中HER-2扩增时选用抗肿瘤药物治疗的靶点曲妥珠单抗,同时可选用K-ras基因突变的抗肿瘤药物治疗的靶点西妥昔单抗;联合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和K-ras基因突变为靶向抗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受益提供参考指标.
作者:杨斌凤;王仰坤;王苏南;李滢滢;贠田;李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叶酸-壳聚糖-碳纳米管-顺铂(cisplatin-carbon nanotube-chitosan-folic acid,DDP-SWCNT-CHI-FA)复合物对人卵巢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制备DDP-SWCNT-CHI-FA复合物,测定复合物中顺铂的药载浓度;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卵巢癌细胞的作用;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KOV3/DDP细胞中铜转运蛋白-1(human copper transporter-1,hCTR-1)的表达.结果 SWCNT-CHI-FA和FA-CHI携载顺铂的载药率分别为125.7%和46.08%;顺铂和DDP-SWCNT-CHI-FA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IC50分别为(8.27±0.39) μg/μl和(5.18±0.83) μg/ μl,对其耐药株SKOV3/DDP的IC50分别为(37.43±1.24)μg/μl和(28.23±1.17)μg/μl;SKOVs/DDP细胞中DDP-SWCNT-CHI-FA组的hCTR-1蛋白表达水平较顺铂组低.结论 制备的DDP-SWCNT-CHI-FA复合物具有高载药率;可以增强顺铂对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田佳;刘思思;黎雁英;叶元;金美华;周英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而术前的各种辅助检查仍不能完全判断肿瘤的性质,术中一般均要求行快速冷冻病理诊断.由此可见制作一张优质的甲状腺冷冻切片对临床的意义重大,然而影响甲状腺冷冻切片质量的因素众多,其中固定液的选择至关重要.下面选取5种不同的固定液来进行比较实验,通过HE染色观察各自固定液的固定效果,从而筛选出一种甲状腺冷冻切片的佳固定液.
作者:董芸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外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结外RDD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慢性炎症细胞背景中可见由交替分布的组织细胞淡染带和混合性炎症细胞组成的深染带,伴有特征性的窦组织细胞(Rosai-Dorfman细胞)增生和淋巴细胞伸入;免疫表型:组织细胞均弥漫强阳性表达S-100蛋白.结论 结外RDD有较典型的病理学特征,组织学上应与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纤维组织细胞肿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炎性假瘤等进行鉴别.
作者:杜晓华;徐骞;王智园;罗碧怡;杨海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Versican在胃癌肿瘤细胞及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与胃癌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胃癌中Versican的表达.结果 Versican在胃癌肿瘤细胞中的阳性率为20.8% (25/120),在间质细胞中的阳性率为45%(54/120).Versican在间质中的表达与肿瘤浆膜浸润、神经累犯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Versican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肿瘤细胞Versican阳性者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均高于阴性者(P<0.05).肿瘤间质细胞Versican阳性及阴性者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胃癌肿瘤细胞Versican的表达和患者预后相关.
作者:蔡宜玲;钱萍;周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环指蛋白43(ring finger protein 43,RNF43)是Wnt信号通路中重要的负向调控因子之一.RNF43的异常表达、突变等改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该文对RNF43的结构、功能及各项研究进展作一概述,描述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作者:徐星宇;来茂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病因[1,2],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协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有效的治疗方案及对患者的病情转归给予初步的判定[3],故快速准确定位肾小球成为肾穿刺活检的关键环节.本实验室总结2年来1 800例肾穿刺活检电镜检查标本定位经验,将大体检测与光镜学检测相结合,快速准确地进行肾小球定位,有效提高临床标本的利用率,节约制片成本及工作量.现将肾穿刺活检组织标本肾小球定位技术的应用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远洁;孟春梅;莫肖敏;李卫东;成晓静;郑华;王明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至右颈部多形性未分化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至右颈部多形性未分化肉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80岁,2年前发现右颈部、锁骨上窝包块,近1个月生长迅速.颈部增强CT示:右颈部团块状软组织影,相互融合,突出右颈部.术后病理示:病变由两种成分组成,肿瘤主要表现为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形态,部分区域可见甲状腺乳头状癌成分.免疫表型:乳头状癌成分CK19、TTF-1、Galectin-3和TG均(+);梭形细胞成分vimentin、CD68和p53均(+),desmin、CD117、CD34、DOG1、SMA、CK、CK19、CK8/18、CK7、CK20和EMA均(-),Ki-67增殖指数30%.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至右颈部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尚未见报道,临床病理医师需提高认识其罕见的肿瘤转移至肿瘤的现象.
作者:王玲玲;周全;张颖;赵宏禹;昌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标志物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 3,GPC3)、谷氨酰胺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和正醛酮还原酶家族中单分子醛糖还原酶(aldo-keto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B10,AKR1B10)在肝脏高度异型增生结节(high-grade dysplastic nodule,HGDN)和高分化小肝细胞癌(well-differentiated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WD-SHCC)中的表达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单结节型HGDN和32例WD-SHCC进行HSP70、GPC3、GS和AKR1B1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4项标志物在HGDN与WD-SHCC组织中均可表达,单项标志物中,HSP70在HGDN与WD-SHCC中阳性率高(31.25%,81.25%,P<0.001);GPC3在HGDN与WD-SHCC中阳性率低(12.50%,25.00%,P<0.460).HSP70+ GPC3+ GS及HSP70+ AKR1B10+ GS诊断组合均在3项标志物中至少2项阳性时,获取佳诊断效果,此时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为62.50%、81.25%和70.83%、83.33%,特异性均为87.50%.结论 HSP70、GPC3和GS经典免疫组化诊断谱对HGDN和WD-SHCC组织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然而,GPC3在WD-SHCC中阳性率较低,表达水平与HGDN无明显差异,制约该谱的整体诊断效果.AKR1B10替代GPC3后,在维持较高特异性一致的同时,可明显提高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
作者:冯龙海;董辉;朱玉瑶;丛文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随着病理技术的快速发展,诸多病理制片程序由机器代替手工操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然而,有些操作步骤目前仍不能用机器取代,如包埋,如何快速提高包埋速度尤其是提高日益增长的消化道内窥镜活检小标本组织的包埋速度,是包埋技术上的一大难题.作者进行反复试验,采用金属接触铜片制作冷冻小台的方法,既能有效地缩短包埋时间,同时又能提高包埋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顾维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SCC)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细胞形态,总结鉴别二者有意义的细胞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81例转移性SCC和65例NHL细胞学涂片,由两名高年资细胞学医师随机复阅,总结鉴别两者有意义的细胞学特征,分析这些特征与SCC、NHL的相关性.结果 除人为挤压外,单个肿瘤细胞的比例、淋巴结小体、核碎片、核旁蓝色融合物、铸型核、细颗粒状染色质以及细胞簇的组成形式(单形态与多形态)均为鉴别SCC与NHL有意义的细胞学特征.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CC与NHL相比,细颗粒状染色质、核旁蓝色融合物及核碎片与其高度相关(P<0.001).结论 正确识别细颗粒状染色质、核旁蓝色融合物及核碎片,是细胞学层面准确区分SCC与NHL的关键.
作者:张玲;沈昊;刘静;郭华雄;龚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在传统常规病理技术中,大量应用到甲醛、二甲苯、氧化汞等有毒有害物质,虽然技术成熟,成本低廉,但对实验室环境、城市水系以及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均产生了严重的危害.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要求使用单位对甲醛、二甲苯等有毒有害化学品进行专业性回收和无害化处理,除导致成本太高外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害问题.同时医务人员也越来越注重自身健康和工作环境的改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于2014年开始使用新型病理系列环保试剂(以下简称JZBL环保试剂)替代传统病理试剂,并与传统试剂制片和染色结果进行了比较,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