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永琴;吴海聪;李东良;朱育连;郑智勇
SPRY4-IT1是转录自SPRY4基因的长度为708个核苷酸的转录产物,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其密切相关,如黑色素瘤.在这些肿瘤中,SPRY4-IT1表达量大致增高,主要通过染色体甲基化、细胞周期蛋白调控以及脂质蛋白表达途径对于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凋亡等过程进行调节,在转移过程中主要通过上皮细胞-间质化途径引导.同时,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其未来有望成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戴超;刘芳腾;张发鹏;周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网状纤维染色和P504S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TP)和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neoplasm,PEN)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网状纤维Gomofi法对10例SPTP和6例PEN进行染色;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P504S、CD10、PR、vimentin、CgA、CD56、Syn在二者中的表达.结果 SPTP组网状纤维染色显示假乳头纤维血管轴心阳性,勾勒出管腔扩张的小血管形态;PEN组网状纤维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巢周围血窦分割阳性,勾勒出相互吻合的毛细血管网.P504S、vimentin、CD10、PR、CgA、CD56、Syn诊断SPTP的敏感性分别为60%、100%、80%、90%、20%、80%、80%;特异性分别为100%、83.3%、83.3%、66.7%、33.3%、16.67%、16.67%.P504S、vimentin、CD10、PR在SPTP组中的阳性率均高于PEN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P504S、vimentin、CD10、PR在SPTP组阳性率亦显著高于PEN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gA、CD56、Syn在二者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网状纤维染色可以直观简便的鉴别两组肿瘤;联合检测P504S、vimentin、CD10、PR也可以有效的鉴别SPTP和PEN,且P504S诊断SPTP的特异性高.
作者:聂艳红;王红霞;刘慧;陈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中Hedgehog信号通路成员Shh和Ptch1基因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9例鼻咽癌及15例正常鼻咽黏膜中Shh、Ptch1蛋白表达,分析Shh、Ptch1蛋白表达水平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中Shh及Ptch1蛋白呈高表达分别为53.6%、37.68%,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二者均为6.7%)(P均<0.05).Shh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侵袭、远处转移、患者年龄及性别等均无关(P>0.05);Ptch1蛋白表达水平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hh与Ptch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56,P<0.01).结论 Shh和Ptch1蛋白高表达,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沈冰;夏含笑;朱凌霄;邓恋;屈元姣;彭丽芳;刘陶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患者男性,36岁,乏力伴皮肤、巩膜黄染15天,门诊以急性肝衰竭收住人院.该患者在皮革厂从事人造革工作2个月余,工作环境中有腥臭味气体,但未行防护措施;近日出现皮肤黄染、腹胀、四肢乏力、小便色黄.临床排除急慢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查体:巩膜重度黄染,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多处散在皮下出血点、淤斑;肝区有压痛及叩击痛,叩击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白蛋白24.7 g/L、丙氨酸转氨酶589 U/L、谷草转氨酶559 U/L、碱性磷酸酶200 U/L、总胆红素411.4 μmol/L、直接胆红素273.6 μmol/L、乳酸脱氢酶336 U/L、胆碱酯酶2 146 U/L、凝血酶原时间37 s、纤维蛋白原0.83 g/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70.1 s、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18.5%;AFP、CEA均正常,梅毒、艾滋病及乙肝病毒均阴性.CT:肝脏体积缩小,密度降低,右叶见大小不一的多个稍高密度结节影(图1).结合病史临床诊断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毒物性肝损伤.B超引导下经皮肝脏右叶穿刺活检,送病理检查.
作者:延永琴;吴海聪;李东良;朱育连;郑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peritoneal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PP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4例PPSC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及HPV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PPSC均为女性,年龄23~ 62岁,平均51岁.临床表现多为无特异性的腹部不适,CA125升高,影像学表现为腹腔肿块.镜下肿瘤细胞形成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乳头状结构;肿瘤细胞为低柱状,核质比大,核圆形,核仁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腺体及间质内可见砂砾体.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A125、WT1、CK7、p53、CEA、p16均呈阳性,部分肿瘤细胞表达CK5/6、ER、PR;不表达GCDFP-15、CR、D2-40、CK20、Villin、CDX2、TTF1;HPV检测阴性.结论 PPSC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腹膜的恶性肿瘤,临床误诊率高,依据其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作者:袁静萍;高利昆;成红豆;阎红琳;袁修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免疫组化EnVision法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analysis,HRM)法在测定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中的优缺点,为临床IDH1基因突变的检测提供策略.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HRM法检测279例人胶质瘤及胶质神经元混合性肿瘤中IDH1基因突变.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279例中有81例发生IDH1基因突变;HRM检测结果:275例中77例存在IDH1基因突变,4例因为DNA质量不佳导致检测无结果.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HRM法检测IDH1基因突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差异无显著性(P =0.375).结论 IDH1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WHOⅡ~Ⅳ级的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以及星形-少突胶质细胞瘤中;中国人IDH1基因突变率较国外低,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IDH1-R132H抗体免疫组化检测IDH1基因突变的结果与HRM法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临床IDH1-R132检测首推免疫组化法,IDH1突变分子检测适用于免疫组化检测突变阴性的病例.
作者:黎相照;薛小磊;张中满;张颖芬;丁彦青;韩慧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黏蛋白1(mucin 1,MUC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在胸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按照WHO(2015)胸腺肿瘤分类标准对胸腺上皮性肿瘤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类,选取其中的B3型胸腺瘤及胸腺癌标本70例,除去其中标本较少的27例穿刺标本,终以43例手术切除的B3型胸腺瘤及胸腺癌作为分析对象.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MUC1、GLUT1、CKpan、CD5、CD117、TDT的表达,重点观察MUC1和GLUT1在肿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43例肿瘤包括21例B3型胸腺瘤和22例胸腺癌,其中胸腺癌中有18例鳞状细胞癌,1例基底细胞样癌,1例淋巴上皮癌,1例低分化腺癌及1例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年龄18 ~73岁,平均51岁,男性25例,女性18例.按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13例、Ⅲ期13例和Ⅳ期10例,另有1例无明确分期.MUC1在B3型胸腺瘤中的阳性率为9.52% (2/21),在胸腺癌中的阳性率为77.27% (17/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LUT1在B3型胸腺瘤中的阳性率为42.86%(9/21),在胸腺癌中的阳性率为100%(22/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UC1、GLUT1在胸腺癌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胸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B3型胸腺瘤,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联合使用二者有利于B3型胸腺瘤与胸腺癌的鉴别.
作者:杜军;印洪林;陆珍凤;王璇;何燕;周晓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基底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特异性miRNAs和靶基因及生物学功能.方法 提取细胞总RNA和蛋白,荧光素酶实验验证靶基因;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分析miRNA和靶基因表达;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 荧光素酶实验示miR-205靶向调控KLF12(P =0.001 6).qRT-PCR检测结果示MAD-MB-468细胞中miR-205表达下调(P=0.007),KLF12表达升高(P=0.039);转染miR-205 mimics过表达miR-205,miR-205表达显著升高(P=0.000),KLF12表达减少(P =0.038).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miR-205过表达,MDAMB-468细胞KLF12表达显著升高(P=0.007 9).CCK8实验示miR-205未参与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示过表达miR-205显著抑制细胞侵袭能力(P =0.001).结论 miR-205是BLBC特异性的miRNA,通过负性靶向调控原癌基因KLF12和抑制侵袭具有抑癌基因的功能.miR-205和KLF12为BLB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和新思路.
作者:官兵;李青;李晓红;周晓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HPV DNA和E6/E7 mRNA在各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SC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反向杂交法和支链DNA技术对210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20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及240例CSCC进行HPV DNA及E6/E7 mRNA的检测.结果 HSIL、CSCC中,HPV DNA百分率分别为100.00%、89.58%,呈递减趋势(P <0.001);E6/E7 mRNA百分率分别为52.50%、95.83%,呈递增趋势(P <0.001);HPV DNA +/mRNA+的百分率分别为52.50% 、87.50%,呈递增趋势(P <0.001);HPV DNA-/mRNA-的百分率分别为0、6.25%,呈递增趋势(P<0.001).LSIL、HSIL中,HPV DNA百分率均大于E6/E7 mRNA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SCC中HPV DNA百分率均小于E6/E7 mRNA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结论 HPV DNA在LSIL、HSIL中的表达较E6/E7 mR-NA高;CSCC中HPV DNA表达较E6/E7 mRNA低,因此HPV DNA标志物可能与CSCC的发生过程关系较为紧密;E6/E7 mR-NA标志物可能与CSCC的发展相关性更高.
作者:吕秀芳;宋晓霞;贺慧;徐继跃;孔令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患者男性,17岁,因征兵体检发现左下肺占位1天入住我院.既往体健,入院专科体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1次/分,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胸部CT检查:左肺下叶见一肿块,边缘光滑,大小33 mm×25mm,边缘强化显著,内部见线状/结节状强化(图1).患者在全麻下行左下肺切除术并送病理检查.
作者:崔红霞;刘瑶;侯燕;吴明霞;陈光强;张永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细胞蜡块(cell block,CB)技术在乳腺肿块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7例乳腺肿块患者行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lgy,FNAC)检查,并制作CB,与术后组织学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组织病理学对照,FNAC诊断敏感度为95.96%,特异度为96.12%,假阳性率为3.88%,假阴性率为4.04%,阳性预示值为97.44%,阴性预示值为93.94%,诊断准确率为96.02%.CB联合FNAC诊断敏感度为97.98%,特异度为98.45%,假阳性率为1.55%,假阴性率为2.02%,阳性预示值为98.98%,阴性预示值为96.95%,诊断准确率为98.17%.结论 CB可以弥补FNAC的不足,CB联合FNAC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
作者:何诚;黄榕芳;朱伟峰;陈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erine tumor resembling ovarian sex cord tumor,UTROS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会诊为UTROSCT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肿瘤细胞呈相互吻合的条索状、小巢状、小管状排列,瘤细胞胞质少,呈嗜酸性,核大小一致,形态规则,核分裂象少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CD99.结论 发生于子宫的UTROSCT临床罕见,具有低度恶性潜能,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不明确,终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
作者:景红霞;李世兰;张智弘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以胸腺组织为主的扁桃体畸胎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光镜、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1例以胸腺组织为主的扁桃体畸胎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由纤维、脂肪、软骨及淋巴组织组成,淋巴组织中可见胸腺小体.淋巴细胞免疫表型:CD4、CD8、CD99、TDT、CD3均阳性,CD20、Pax-5少数细胞阳性,且Ki-67增殖指数>75%.结论 以胸腺组织为主的畸胎瘤极其罕见,诊断时易误诊为淋巴瘤,需结合临床病史、手术所见及形态学特征综合分析.
作者:柯丽琴;黄娟;黄敏捷;夏嘉辉;滕利;刘黎黎;张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CD14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 6000法检测97例RCC和30例正常肾组织中CD147和VEGF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R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D147和VEGF在RCC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均<0.01);CD147和VEGF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浸润性生长和转移之间呈显著相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伴肉瘤样分化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RCC组织中CD147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s =0.631,P <0.01).41例获得随访结果,随访时间6~ 144个月,其中死亡7例,11例发生肺、肝、骨、脑、对侧肾、肾上腺、皮肤和卵巢等部位远处转移.结论 联合检测RCC中CD147和VEGF的表达,有助于综合探讨RCC的发病机制.CD147和VEGF可以作为新的预测RCC浸润、转移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因子,并为临床基因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蒋艳霞;周璇;于文娟;邹玉玮;闫伟华;李玉军;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单中心107例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107例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中男性65例,女性42例,其中70例普通血管瘤,19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3例血管肉瘤,2例Kaposi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上皮样血管瘤,1例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Gorhams病.患者年龄3~80岁(平均39岁),接近50%血管源性肿瘤位于中轴骨及骨盆,18例为多发.影像学表现以溶骨性改变为主,可以伴不同程度的周围硬化.普通血管瘤由于形态学特点可以直接诊断,部分非普通血管瘤病例需做免疫组化证实.92%病例CD31呈阳性(33/36)和83%病例CD34呈阳性(30/36).结论 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在中国人群中发病率与西方国家相似,血管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和血管肉瘤是其主要亚型.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有利于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诊断.
作者:丁宜;Bui Marilyn;孙晶;董荣芳;李远;宫丽华;孟淑琴;黄啸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患者男性,3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反复间断性疼痛1年余,以上腹部为甚,无放射痛,不能自行缓解,2个月前出现下腹压痛.CT示胃十二指肠间隙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右侧腹股沟密度结节,盆腔少量积液(图1).钡餐示胃窦部局部轮廓不整齐,胃壁柔软,余胃腔蠕动对称,未见明显扩张或狭窄,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及龛影,黏膜纹光滑规则,未见明显增粗或紊乱,十二指肠肠圈降部见反3字征压迹可疑.遂行胃大部及囊肿切除术.
作者:李庆;郝华;彭鸿;李里香;张文昌;戴华;苏晓燕;雷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病理科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小标本,如内镜活检及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标本制作.由于标本体积小,经过脱水处理后体积更小,易遗漏给后期病理标本制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取材时多采用小标本伊红滴染法,使组织在包埋过程中易于识别,提高包埋速度和质量[1].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水溶性和醇溶性伊红滴染小标本脱水后仍出现着色过淡现象,这给小组织包埋和后续切片带来一定的影响.作者参照胥维勇等[2]方法,配置盐酸化伊红溶液滴染小组织,获得理想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莉;王礼鑫;曹颖;褚明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Proteus综合征(Proteus syndrome,P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具有脑回状纤维组织增生特征的PS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均自幼发病,随年龄增长进行性加重,例1表现为双侧手指和足趾甲床不对称性脑回状纤维组织增生以及多发性色素痣,例2表现为左侧下肢骨骼、左足、左足趾及软组织不对称性过度增生肥大,足趾软组织脑回状纤维组织增生,左下肢及足背血管畸形.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真皮内大量胶原纤维增生、成纤维细胞稀疏、弹力纤维缺乏等病理学特点.结论 P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错构瘤,具有多变的畸形特征,其正确诊断需与临床表现密切结合,并与其表现相似的先天性综合征鉴别.
作者:果海娜;李良;何江耀;王娜;陈昌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DLX4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100例乳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细胞系中DLX4与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DLX4和vimentin阳性率(68.0%和53.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2.0%和28.0%)(P<0.05),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率(32.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76.0%)(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在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系中DLX4、vimentin均呈高表达,E-cadherin呈低表达;DLX4、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中DLX4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s=-0.505,P=0.000),DLX4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s =0.165,P=0.016).结论 乳腺癌中转录因子DLX4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可能存在调控关系,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
作者:张连美;仲纪祥;孙苏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患者男性,45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于2014年7月接受异体肾移植术,术后规律服用普乐可复、骁息、尤金三联抗排斥治疗,一般情况尚可,常规体检于2014年10月入院.体检:血肌酐284 μmol/L,明显升高,CT检查提示肾实质内见多个占位,皮髓质分界不清,考虑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由于对本病缺乏经验及患者自身原因并未进一步检查.12月彩超提示移植肾结构紊乱,肾实质结构不清,实质内可见多个低回声光团,部分突出表面,大的位于上极,大小58 mm×83 mm,性质待定.实验室检查:白细胞高达161.53×109/L,血肌酐800 μmol/L,移植肾基本丧失功能,综合考虑,行手术切除移植肾.
作者:吴秀;李鑫;康举龄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