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强国;邹慧;马强;李健;王晓华;程庆砾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或情感性障碍,情绪低落,易疲劳是典型的症状.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障碍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严重的疾病负担,随着我围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和压力加大,各种原因导致的抑郁症发病率较以往明显提高,对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
作者:黄泉智;许成勇;王发渭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健康观与生命观的更新,人们对亚健康的重视和军队对疗养T作的重视为疗养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将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引入到军队疗养院工作中,对拓宽疗养院职能和加强疗养院建设十分有益.
作者:冯肖;王冬;陆鸣 刊期: 2011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发现左侧阴囊无痛性肿物10天.无发热、尿路刺激症状、睾丸外伤史.于左侧阴囊内触及一约5.0×4.0×6.0 cm大小肿物,质硬,表面尚光滑,无明显触痛,附睾未触及,透光试验阴性.右侧睾丸及附睾精索均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各项化验报告及肿瘤标志物均正常.
作者:陶颖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感兴趣区(ROI)、基于体素的图像分析技术(VBA)研究高血压患者的脑白质损伤.方法 对受试者进行临床和神经心理评估、头颅MRI平扫.13例受试者(高血压组7例、对照组6例)接受DTI扫描,所得DTI影像数据经与标准模板配准后,行全脑全体素分析及ROI,从而确定两组各向异性分数(FA)有差异的脑区.结果 高血压组右侧顶叶自质、左侧枕叶白质、右侧枕叶白质FA值显著低干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与MRI平扫T<,2>加权成像及ROI比较,DTI联合VBA技术可以更敏感、更准确的发现高血压相关的脑白质损伤.
作者:管锦群;张熙;蒋田仔;安宁豫;王鲁宁;王奇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改良的血栓弹力图技术研究高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南楼临床部住院的高龄非透析CKD患者32例为CKD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高龄非CKD患者38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栓弹力图及常规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KD组患者K 显著减少(1.38±0.29 vs 1.94±0.50 min),MA 综合凝血指数、Angle 、MA 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显著增加(64.40±4.46 vs 58.53±4.15 mm)、(7.47±0.81vs6.68±0.84)、(62.95±6.29 vs54.60±8.00 deg)、(20.57±10.89 vs 11.15±4.50 mm)、(3.87±0.99 vs 3.24±0.6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龄CKD患者存在高凝状态,CKD是综合凝血指数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敖强国;邹慧;马强;李健;王晓华;程庆砾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010年住院治疗.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DVT的13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3例老年DVT患者的年龄为65~96(75.8±7.6)岁,其中男83例(62.41%),女50例(37.59%).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主要累及下肢(84.96%),其中以左下肢为常见占48.12%,上肢及颈内静脉血栓占15.04%.高血压、动脉硬化及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前3位并发疾病.112例患者(84.21%)应用抗凝治疗,19例(14.29%)接受了溶栓治疗,2例(1.50%)实施了手术取栓术,15例(11.28%)植入了下腔静脉滤器.133例患者共发生肺栓塞16例(12.03%),死亡19例(14.2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及感染是住院老年患者DVT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DVT主要发生在下肢,但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有增多趋势,增龄及感染是老年患者DVT死亡的高危因素.
作者:杜辉;袁军;凌晓晨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特征与原发性肝癌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其中肝细胞肝癌48例、胆管细胞癌14例,分析肝癌的强化模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动脉期肝细胞肝癌等-高增强率97.9%(47/48)、低增强率2.1%(1/48),胆管细胞癌等-高增强率21.4%(3/14)、低增强率78.6%(11/14),延迟期肝细胞肝癌等-低增强率93.8%(45/48)、高增强率6.3%(3/48),胆管细胞癌等-低增强率35.7%(5/14)、高增强率64.3%(9/14).增强特征在动脉期肝细胞肝癌与胆管细胞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静脉期肝细胞肝癌与胆管细胞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84,P>0.05),延迟期肝细胞肝癌与胆管细胞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001,P<0.01).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细胞肝癌,开始增强时间和峰值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784和2.982,P>0.05),而增强开始消退至低回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431,P<0.01).结论 超声造影特征与原发性肝癌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相关.
作者:王凹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临终关怀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事业,广义的说就是使逝者走的身心安宁,生者得到大的安慰.干休所是一个老年人集中的地方,每年死亡人数递增,据统计我所2006年老干部死亡4名,家属1名;2007年老干部死亡3名,家属3名;2008年老干部死亡2名,家属2名;2009年老干部死亡6名,家属2名.
作者:孙民;石国利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居住在干休所中75岁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的预防效果.方法 2007年9~11 月选取干休所接种流感疫苗的 162 例 75 岁以上老年人为接种组;同时按照年龄、性别、合并慢性疾病情况匹配,选取未接种流感疫苗的 157例 75 岁以上老年人为对照组.调查分析流感疫苗接种后 1 年内两组老年人流感样疾病发病及就诊情况,以及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发病(复发)及就诊情况.结果 接种组流感样疾病患病率 22.22%,就诊率19.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病率 33.12%,就诊率 31.21%,(P<0.05).接种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屎病(复发)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诊率 62.96%明显低于对照组 78.98%(P<0.01).接种组接种疫苗后 26 例(16.05%)出现局部或全身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减少 75 岁以上老年人流感样疾病的发生,并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就诊率.
作者:杨媛;黄建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大灾难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状况及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 在汶川5.12大地震爆发后65 d左右对102名执行不同救援任务的人员进行半结构性访谈.结果 救援人员在早期普遍出现了闯入性回忆、回避和恐惧症状,但多数在1~3周内消失.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的是回避、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差;救援人员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团体内部,包括战友和直接领导,较少来自家庭和亲属;救援人员所采取的应对方式较为单一,以说服和鼓励自己、回避为主.结论 救援人员在救援早期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症状多数在1~3周内消失,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普通人群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崔红;牛晟;顾克胜;孔越;傅小玲;郭渝成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低钠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通常表现为营养性低钠血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和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等类型,治疗方法各不相同,甚至相反.2003年1月~2009年1月,我们共收治1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衡;胡彤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全球哮喘疾病防治的深入研究,吸入性药物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一线用药.吸入性药物就是通过适当的装置和吸气动作能够达到气管、支气管及肺泡而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与其它途径给药相比,具有作用于局部、起效快、剂量小、全身吸收少、避免了首过代谢、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较理想的给药方法.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分析泰安地区部队离休干部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明量表(WHOQOL-BREF)对泰安地区5所部队干休所92名离休干部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离休干部生活质量自评3.67±0.87分,健康状况自评3.34±0.93分,生理领域12.57±2.72分,心理领域13.96±2.65分,社会领域13.86±2.77分,环境领域14.91±2.57分.离休干部97.83%患有慢性病,60.87%每周锻炼时间少于10 h,29.35%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离休干部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每周锻炼时间、慢性病、文化程度(P均<0.05).结论 离休干部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应针对离休干部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采取进一步措施,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赵建刚;贺加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高龄(≥80岁)高血压人群是高血压患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非高龄患者相比,高龄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除更高,是其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然而对高龄老年人群高血压的干预措施、效果尚不明确,使高龄高血压的治疗存在诸多疑问.
作者:谢骏;朱福;胡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驻京部队干休所居家痴呆照料者负担及心理状况.方法 2009年1月~2009年4月,以驻京部队干休所81例临床诊断痴呆患者和76例非痴呆患者的主要照料者为调查对象,采用照料者负担问卷、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等进行评估,所有数据使用SPSS 13.0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痴呆患者照料者较非痴呆患者照料者的负担更重,负担总分18.91±11.47 VS 8.50±8.56(P<0.001),压力更大,焦虑(20.98%v8 7.98%)、抑郁(23.46%vs 13.16%)情绪更明显,但情况好于普通社区(P<0.0001).结论 痴呆照料者无论在照料负担还是负性情绪方面都不容乐观.部队干休所较好的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有助于减轻痴呆照料者的负担.
作者:谭纪萍;姬萍;刘佳;王鲁宁;肖顺贞;孙玉梅;张玉兰;马腾宵;刘少妮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2例老年MDS患者进行13年的诊治、随访,分析其发病年龄、疾病分型、合并其它脏器疾病、生存时间等.结果 MDS发病年龄集中在80~89岁(59.38%),其中以难治性贫血(43.75%)及中低危组(87.50%)常见.患者5年生存率为56.25%,大部分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影响其治疗的耐受性.结论 老年MDS患者预后差,MDS相关病死率达50%,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冉海红;包尔宁;朱宏丽;卢学春;范辉;李素霞;张然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单用依沙吖啶和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对妊娠中期,因胎儿畸形等需要终止妊娠者进行引产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引产者单用依沙吖啶(对照组)和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观察组)进行引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组(66例)使用依沙吖啶100 mg羊膜腔注射,同时口服米非司酮100 mg;对照组(66例)单纯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100 mg.观察两组羊膜腔内注药到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宫缩开始时间较早(29.55±7.33比38.55±11.57 h,P<0.001),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缩短(5.07±1.36比6.81±2.88 h,P<0.05),住院时间短(4.89±2.22比5.79±2.50 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盘娩出时间(7.61±8.88比8.17±8.12.P=0.268)和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进行引产是终止中期妊娠安全、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李洁;高志英;卢彦平;杨怡卓;付晓宇;闫志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在多种认知功能的逐渐减退,终进展为全面性痴呆.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AD与正常老年人之间的一个临床阶段.常被认为是AD的高危因素.
作者:戴海涛;张熙 刊期: 2011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1岁.主因左面部疼痛7 d,红斑、小水疱1 d就诊.主因7 d前无明显诱因下唇、左颞部局部刺痛,影响睡眠,未予特殊处理.1 d 前下口唇、口腔内、左颞部红斑增多,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密集性的小水疱,继而左耳周及左外耳道亦出现相同皮损,并有淡黄色液体流出,同时伴有剧烈疼痛.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病史;否认结核、肝炎等其他传染病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皮肤科专科情况:下口唇、口腔内、左颞部可见水肿性红斑,其表面见密集小水疱,部分破溃、渗液;左侧面部红肿,左口角向左下偏斜;左耳周可见片状红斑,密集性水疱,部分破溃渗液;左外耳道可见红斑水疱,部分破溃,可见淡黄色液体流出.诊断:Ramsay-hunt 综合征.治疗:给予阿昔洛韦500 mg,静脉滴注,3次/d.阿昔洛韦滴眼液滴注外耳道,皮损处莫匹罗星软膏外用.1周后患者皮损明显好转,逐渐干涸、结痂,但疼痛仍明显,左侧面瘫症状改变不明显.
作者:王志刚;周俊杉;李莉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复方夏天无片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组患者共 125 例,男 41 例,女 84 例,给予复方夏天无片 2 片,3次/d,连续口服 1 个月,观察头痛次数、头痛强度、头痛指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 1 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头痛次数、头痛强度、头痛指数指标(2.47±2.31 vs15.21±9.64,0.68±0.59 vs 2.09±0.62,19.02±11.28 vs 151.72±9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 86.4%,不良反应少.对 92 例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测定,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下降(67%±8%降至 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血小板聚集与偏头痛密切相关.结论 复方夏天无片治疗偏头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和预防偏头痛的理想药物.
作者:穆军山;夏向南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