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洪棉;朱世龙;李辛辛;李春玲
患者,59岁,因阴道少量出血2次入院.查体: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全腹扣诊呈鼓音.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子宫颈光滑,无接触性出血;子宫稍大,质中,无压痛;双侧附件未扪及异常.B超示子宫增大,质地不均匀,子宫实质性占位.诊刮送病理检查:子宫内膜囊性萎缩性改变,于全麻下行子宫切除术,术中冷冻检查示:子宫黏膜下良性肿瘤,考虑脂肪平滑肌瘤.
作者:邹亮;周建洪;张芸;许丽萍;高慧淳;欧阳莉;朱敏媛;刘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 肿瘤异质性概述异质性是哺乳类动物在体内生长与体外培养细胞群表现的普遍特征.小鼠和人类胚胎干细胞群在佳培养条件下,由多能性与部分定向性细胞组成.成体器官干细胞含有多种不同再生能力的细胞亚群.干细胞的分化后代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发育的可塑性[1].可见,胚胎干细胞与成体干细胞既具自我更新及繁殖分化后代的共同干性,也在一定条件下表达干细胞的多能性与分化后代的可塑性,从而形成异质性的细胞群体.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与其分化后代也保有相应正常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作者:张众;王华新;谢丰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正常子宫颈上皮、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以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组织中Klotho和Wnt10b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lotho及Wnt10b在正常子宫颈上皮、CIN及CS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Klotho在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CIN及CSCC组织,其表达与子宫颈癌患者的年龄无关,与子宫颈癌FIGO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nt10b在CS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上皮组织及CIN组织,其表达与分化程度、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otho与Wnt10b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6,P<0.01).结论 Klotho和Wnt10b可能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子宫颈癌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成慧;宋明芮;张晓云;张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心死亡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肾零点穿刺与相应受者程序性活检结果的对照,观察DCD供肾的病理改变及移植后转归,探讨其应用于移植的病理学标准.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月解放军303医院开展的DCD案例中选取5例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较重的中国Ⅲ型(C-Ⅲ)供肾进行零点穿刺.分别于移植后3、6个月进行程序性活检,观察病理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5例供肾灌注后呈灰白灰红、暗红色,质韧,质地均匀,无或轻微肿胀,被膜完整.光镜下见肾小球结构大致正常,30% ~ 50%的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和脱落.10例受者中8例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其中6例接受术后3个月活检,另2例接受术后3个月及6个月活检.术后3个月7例活检未见明显肾小管坏死,1例仍有≤20%区域无明显改善.8例近曲小管上皮均不同程度空泡变性,提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GNI)中毒.术后6个月非同源供肾活检2例,镜下分别表现为CNI中毒及慢性排斥反应.结论 DCD供肾IRI损伤多导致近曲小管病变且可逆,对其余结构影响小,肾功能可不同程度恢复,C-Ⅲ型供肾的应用较为安全,但损伤重者供肾功能恢复较慢,恢复程度欠佳,远期存活尚需观察.近曲小管坏死50%、其余结构无明显损伤,可作为移植的应用标准供进一步证实和修订.
作者:杨建均;黄志成;孙煦勇;卢青华;廖丹瑜;何昌桓;董建辉;苏庆东;聂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fibrosarcomtous dematofibrosarcom protuberans,FS-DFS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FS-DFSP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 8例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2岁,中位年龄44岁,年龄27~55岁.肿瘤部位:2例位于腰背部,2例位于肩部,2例位于大腿,前额部、枕部各1例.临床表现与经典型DFSP相似,表现为皮下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其中4例短期内生长迅速.8例中7例为原发性,1例为复发性.肿瘤直径2.0~7.5cm,平均4.3 cm.镜检:肿瘤境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组织除查见经典型DFSP区域外,还可见FS区域.免疫表型:所有病例经典型DFSP区域瘤细胞均表达CD34,FS区域瘤细胞表达CD34明显减弱.随访结果:8例中5例局部复发.结论 FS-DFSP是DFSP常见亚型之一,FS-DFSP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行为均与经典型DFSP明显不同,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转移率.
作者:蒋洪棉;朱世龙;李辛辛;李春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患者女性,55岁.一月前因胸部不适行CT检查发现后纵隔占位.CT检查示:后纵隔脊柱左侧(胸8~10平面)软组织影,大4.8cm×3.8 cm(图1),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遂入院诊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5 g/L(正常参考值120~160g/L).贫血四项检查其中两项异常:促红细胞生成激素31.20 IU/ml(正常参考值4.3~29IU/ml)、铁蛋白175 ng/ml(正常参考值35 ~55 ng/ml).
作者:唐雪峰;郭乔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本例读片资料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B3-16.患者女性,45岁,发现左乳包块5年余.临床查体:左乳右下象限距乳头1 cm处扪及一大小4 cm ×3 cm×3 cm质硬包块,边界清楚,活动度好,无压痛.乳腺彩超示:左乳实性占位.遂行左乳包块切除术.眼观:分叶状组织1个,大小4cm×3.5 cm×2.5cm,无明显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偏硬,似有黏液变.
作者:杨雯娟;魏兵;步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收集123例DLBCL和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 hyperplasia,RH)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DLBCL进行免疫分型,并检测良恶性淋巴组织中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DLBCL组织中MHCⅡ类分子阳性率(49.5%,61/123)显著低于RH淋巴组织(86.7%,26/30);活化B细胞(activated B-cell-like,ABC)型DLBCL中MHCⅡ阳性率(38%,27/71)显著低于生发中心型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 (65.3%,34/52).DLBCL中MHCⅡ类分子的低表达与患者结外病灶受累多、体能状态评分高和国际预后指数评分高危组有关(P均<0.05).在ABC型DLBCL患者中,MHCⅡ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MHCⅡ高表达组患者.ABC型DLBCL中MHCⅡ类分子表达与MUM1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MHCⅡ类分子在DLBCL中存在低表达,其异常表达可能在DLBCL发生和浸润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丢失提示DLBCL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王昭晖;张瑰红;丁凯阳;涂义姚;杨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LESS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随访资料.结果 7例LESS患者临床表现均为不规则阴道流血,3例病变突入宫腔生长,2例突向浆膜下,1例位于宫颈管内口,1例位于子宫肌壁间.镜下见肿瘤组织均呈巢团样,并向周围组织间浸润,局部可见脉管受累,肿瘤细胞由类似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的间质细胞构成,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或短梭形,肿瘤间质伴有丰富的螺旋小动脉.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10、vimentin均呈弥漫性阳性,PR阳性,其中4例LESS伴平滑肌分化,平滑肌分化区Caldesmon阳性.本组7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时间39个月.结论 LESS为子宫间叶肿瘤,具有多分化潜能,易误诊、漏诊,病理诊断主要依靠HE染色及免疫表型;诊断时应与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平滑肌瘤、低分化子宫内膜腺癌等肿瘤相鉴别.
作者:汪勤;刘辉;赵彩霞;张和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性调节和病理性改变,在肿瘤浸润转移中起关键作用,深入研究EMT信号转导通路调节机制有利于对肿瘤浸润转移调控的了解,为设计新的抗肿瘤转移治疗策略提供依据.现将近年来EMT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姜晓玲;乔峰;徐维;许敏;刘秀芝;王晓燕;韦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涂片在病理细胞学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阳性率高,是临床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1,2],尤其是在临床无明显症状、影像学不能明确诊断及无法获取病理组织时,弥补了CT、MRI、X线等检查的不足,因此如何制作染色优良的刷片尤为重要.在病理技术工作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使用润滑剂而致刷片被污染,其结果往往出现刷片在染液中不易着色、镜下核质对比不鲜明、核仁模糊不清、背景不够清晰等问题.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对染色方法作部分改进,先将刷片用二甲苯浸泡去除石蜡油,固定后HE染色.此方法操作简单,染色背景清晰、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卫珍;陈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特异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抗体结合免疫组化Labvision染色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EGFR突变的可行性,并与罗氏454下一代测序法比较其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 随机选择68例NSCLC,通过特异性突变抗体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和罗氏454下一代测序系统检测EGFR的突变状态.结果 EGFR突变蛋白阳性定位于肿瘤细胞质和(或)胞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NSCLC中EGFR突变阳性率为36.76%(25/68),其中鳞癌的突变率为9.52% (2/21),腺癌的突变率为48.94% (23/4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罗氏454下一代测序法检测NSCLC中EGFR突变阳性率为39.71% (27/68),其中鳞癌的突变率为9.52% (2/21),腺癌的突变率为53.19% (25/4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染色与罗氏454下一代测序法检测EGFR突变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76,P<0.001).结论 EGFR突变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是一种可在NSCLC中进行EGFR突变筛查,并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快速反应的方法,检测费用较低、耗时较短且结果易于判读,可以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EGFR突变在肺腺癌中更为常见.
作者:成志强;王晓玫;贺黎升;彭全洲;胡锦涛;唐娜;陈洪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根据WHO(2012)乳腺肿瘤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中原位实性乳头状癌7例、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2例.肿瘤细胞呈多结节状生长,结节呈圆形、类圆形,边缘光滑,可见神经及脂肪组织内浸润.结节内瘤细胞常见假菊形团及细胞核围绕脉管轴心呈栅栏状排列,7例见较明显黏液产生.9例癌组织巢内细胞CK8、ER均弥漫阳性,巢周及巢内肌上皮SMA、p63、CD10均阴性.8例Syn阳性,3例CgA阳性.2例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浸润成分类似浸润性导管癌,但细胞形态类似原位癌,且免疫组化标记Syn阳性.结论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呈结节状生长,可见结节浸润神经及脂肪组织内,癌巢周围肌上皮SMA、p63、CD10均阴性.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可能是呈推挤性生长的浸润性癌.
作者:杨苗苗;翁海燕;孟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三阳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3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R、PR、HER-2及Ki-67的免疫表型将浸润性乳腺癌分为腔面A型、腔面B型、三阳型、三阴型和HER-2过表达型.结果 三阳型乳腺癌共56例(12.9%),其与腔面A型乳腺癌患者相比年龄偏小,组织学分级高,淋巴管浸润的机率较大,淋巴结转移率亦较高(P均<0.05),其与腔面B型乳腺癌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淋巴管浸润和分子分型(主要为三阳型乳腺癌)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三阳型乳腺癌患者容易同时出现2个以上部位转移.腔面A型乳腺癌患者预后好,其次是腔面B型,三阳型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明显低于腔面A型(P =0.004,P=0.024).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乳腺癌患者预后差,三阳型乳腺癌患者的OS虽然高于HER-2过表达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结论 三阳型乳腺癌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可能是腔面型乳腺癌中差的,内分泌治疗也难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周晓蝶;王健;孟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肾管状囊性癌(tubulocystic carcinoma,T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TCC标本行HE和免疫组化SP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影像学示左肾囊性肿物.术中见左侧肾脏下极囊肿,囊肿内大量血凝块,囊壁可见多处新生物,肾窦内可见一鱼肉状肿瘤.大体可见肾切面一囊性肿块,直径3.5 cm,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无包膜.切面囊实性,坏死不明显.镜下见肿瘤由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TCC组成.术后30个月复查,左肾区、左侧腰大肌外侧多发占位;肝内多发占位;椎体占位.活检瘤组织呈乳头状结构.免疫表型:TCC区域和乳头状区域瘤细胞均表达CK18、CK19、P504s、PAX-2、vimentin、WT1、CKH、CKL,不表达CD10,透明细胞癌区域瘤细胞和普通的透明细胞癌相同,瘤细胞表达CKL、vimentin.结论 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TCC在临床和病理学上均具有独特性,与复发转移和伴随成分有关,在治疗上应关注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成分.
作者:王长松;吕学霞;王平;印剑;原旭涛;蒙念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性索样肿瘤(uterine sex cord-like tumors,USCLT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复习3例USCLTs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3例均为成年女性,肿瘤组织呈巢状、梁索状排列,也可呈小腺泡状或微小乳头状结构,其中1例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轻度异型性,核分裂罕见.免疫表型:通常瘤细胞表达2种性索肿瘤标志物,也可表达上皮、平滑肌或间叶组织标志物.结论 USCLTs是一种罕见的、含性索结构的多表型肿瘤,具有不确定恶性潜能,术后应密切随访观察.
作者:吕艳婷;吴楠;余波;夏春;章如松;王建东;石群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患者男性,49岁.10年前发现腹膜后肿物,可活动、有轻度压痛.在外院行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腹膜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术后行放、化疗,复查未见复发.本次因头痛及右侧肢体乏力1个月余入院,平素常出现恶心呕吐,右下肢感觉异常,跛行.MRI检查示左顶叶类圆形占位,周围脑组织明显水肿.术中见肿块位于硬膜下,左侧顶叶中央后皮层下脑内,顶部矢状窦旁脑膜已破坏,1.5 cm×1.5 cm×1.0cm大小,质韧,血供丰富.
作者:王彩霞;王建军;余波;李杰;马恒辉;陆珍凤;石群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SGT(small glutamine-ric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SGT基因敲除小鼠及野生型对照鼠进行下腔静脉结扎建立DVT模型,观察建模后两种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情况,测定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栓重量及长度.HE染色观察血栓形成的病理形态特点,ELISA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表达.结果 与野生型对照鼠相比,SGT基因敲除小鼠在建模48 h后,裸血栓重量长度比明显减小,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均显著延长,形成的血栓中纤维蛋白所占比例较小;SGT基因敲除小鼠血清中sICAM-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鼠,IL-6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GT基因敲除能有效抑制DVT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小板功能受影响及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改变有关.
作者:顾取良;黄韧;胡曦文;勾红菊;周晓明;郑凌云;王丽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下组织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表达及分布状况,探讨二者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2例RA、10例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下组织中IFN-γ IL-4的表达.结果 IFN-γ在RA、OA组阳性率分别为93.0%和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在RA、OA组阳性率分别为66.7%和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表达具有相关性(rs=-0.688,P<0.05).结论 IFN-γ和IL-4在RA滑膜组织的表达均升高,且二者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提示其在RA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申健;王瑞琳;徐瑾;周大兵;徐丽娜;熊光宜;尹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患者男性,60岁,因20天前劳动时出现上腹疼痛,至当地医院就诊,经抗炎治疗后好转,于2012年6月15日入我院检查.患者肿瘤指标及免疫指标均正常,上腹部CT平扫示:上腹部中线区占位性病变.肝胆胰彩超示:肝左叶探及92mm×100 mmm×68 mm大小实质性偏高回声.体检示剑突下触及一直径约10 cm的包块,边界尚清,活动度可.临床考虑肝左外侧叶胆管细胞癌可能,间质瘤不排除.随后行肝肿瘤切除术.
作者:台令华;于东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