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玲;乔峰;徐维;许敏;刘秀芝;王晓燕;韦立新
患者男性,49岁.10年前发现腹膜后肿物,可活动、有轻度压痛.在外院行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腹膜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术后行放、化疗,复查未见复发.本次因头痛及右侧肢体乏力1个月余入院,平素常出现恶心呕吐,右下肢感觉异常,跛行.MRI检查示左顶叶类圆形占位,周围脑组织明显水肿.术中见肿块位于硬膜下,左侧顶叶中央后皮层下脑内,顶部矢状窦旁脑膜已破坏,1.5 cm×1.5 cm×1.0cm大小,质韧,血供丰富.
作者:王彩霞;王建军;余波;李杰;马恒辉;陆珍凤;石群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间质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计数与癌细胞表达CXC家族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4,CXCR4)蛋白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标本均为手术切除后经常规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150例乳腺癌和5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TAMs计数和CXCR4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TAMs平均浸润密度为105.0个/HPF,中位数为87.4个/HPF.CXCR4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AMs计数和CXCR4表达呈正相关(r=0.152,P=0.045).结论 TAMs浸润和CXCR4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TAMs浸润密度与CXCR4联合检测可作为乳腺癌临床诊断、辅助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朱敬凤;吴正升;聂静;吴强;王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正常肝组织与肝纤维化中ERP57、GRP78、GRP94、TAP2、β2-MG、HSP90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肝纤维化S1、10例肝硬化和12例肝血管瘤石蜡包埋肝组织中ERP57、GRP78、GRF94、TAP2、β2-MG、HSP90蛋白的表达.结果 ERP57在肝硬化组中的表达高于血管瘤组,低于肝纤维化组(P<0.05);TAP2在肝纤维化组与肝硬化组的表达均低于血管瘤组(P<0.05),β2-MG在肝硬化组的表达低于血管瘤组(P<0.05),且TAP2、β2-MG在肝纤维化组的表达均高于肝硬化组(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β2-MG与HSP90表达在对照组肝血管瘤组织中呈负相关(r=-0.704,P=0.011).结论 肝脏发生纤维化损伤时ERP:57表达增强,TAP2、β2-MG表达显著降低,并且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ERP57、TAP2、β2-MG表达降低,提示ERP57、TAP2、β2-MG通过影响MHC-Ⅰ类分子抗原处理及提呈过程,对肝纤维化的演变有一定作用.
作者:海力曼·衣拉洪;贾索尔·肖克热提;阿力木·伊力亚斯;阿力甫江·海力力;海米提·阿布都力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蛋白(milk fat globule EGF factor 8,MFG-E8)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乳腺癌和癌旁乳腺组织中MFG-E8和ER的表达水平,并对二者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FG-E8、ER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均高于其在癌旁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4例乳腺癌中,MFG-E8与ER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00,P=0.002).MFG-E8和E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24,P=0.001).结论 MFG-E8和ER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展有关,联合检测MFG-E8、ER的表达可为乳腺癌预后的判断及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姚华宁;邹积骏;张家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检测肿瘤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助于揭示肿瘤的发生、分子机制和寻找相关分子标志物.转录水平上可利用RT-PCR或cDNA芯片技术检测基因表达、转录组改变以及克隆肿瘤相关基因.蛋白水平上可利用Western blot法、2D电泳和飞行质谱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蛋白表达和蛋白质学改变.这对提高检测敏感度和增加结果可信性,获得高质量RNA或蛋白样品十分关键.本组实验比较手动冻结破碎器具SK-100和普通电泳旋转匀质器在蛋白提取方面的差别,结果发现手动冷冻粉碎法更方便有效[1].
作者:赵爽;勾文峰;杨雪峰;宋来;郑华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室管膜瘤颅外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间变性室管膜瘤发生腮腺及颈淋巴结转移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该例颅内手术后8个月发生腮腺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前后经历4次手术,术后16个月因全身多发转移死亡.复习文献报道的7例幕上室管膜瘤颅外转移病例,为经1至多次手术后发生的颅外转移.结论 室管膜瘤发生颅外转移绝大多数可能与手术相关,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房爱菊;于琼;李丽;孟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D34表达在新版肺腺癌多学科分类中对判别肺贴壁型腺癌的病理类型及浸润的病理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8例贴壁型腺癌和53例对照组病例中CD34的表达,53例对照组病例包括非贴壁型腺癌29例和非肿瘤组织24例(其中17例为存在不同程度肺间质纤维化,肺泡萎陷伴Ⅱ型肺泡上皮不同程度增生区域的支气管扩张病例),分析CD34表达模式差异及贴壁型腺癌浸润区域CD34间质表达情况.结果 (1)CD34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0%(7/7),在贴壁型腺癌非浸润区域的阳性率为100%(68/68),着色模式呈特征性均匀网格“蜂窝”状;非贴壁型腺癌阳性率为13.8%(4/29),着色模式乳头型腺癌为“不均匀线状”结构,腺泡型腺癌与实性型腺癌表达缺失.贴壁型腺癌与非贴壁型腺癌中CD34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1).(2)支气管扩张病例间质中CD34阳性率为64.7% (11/17),贴壁型腺癌浸润区域间质中CD34阳性率为29.6%(17/54),表达模式分三种:瘢痕丧失型、肺泡腺泡型、边缘小腺泡型;两组病例中CD34间质表达差异有显著性(0.01 <P <0.05).结论 CD34对肺贴壁型腺癌结构类型判断,尤其对于出现肺泡萎陷的疑难病例有重要的病理鉴别价值,同时CD34间质表达缺失或不同程度的丧失是腺癌存在浸润的一种强有力的提示.
作者:蔡霖;刘加夫;陈丽珠;王行富;林旭;吴联平;黄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根据WHO(2012)乳腺肿瘤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中原位实性乳头状癌7例、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2例.肿瘤细胞呈多结节状生长,结节呈圆形、类圆形,边缘光滑,可见神经及脂肪组织内浸润.结节内瘤细胞常见假菊形团及细胞核围绕脉管轴心呈栅栏状排列,7例见较明显黏液产生.9例癌组织巢内细胞CK8、ER均弥漫阳性,巢周及巢内肌上皮SMA、p63、CD10均阴性.8例Syn阳性,3例CgA阳性.2例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浸润成分类似浸润性导管癌,但细胞形态类似原位癌,且免疫组化标记Syn阳性.结论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呈结节状生长,可见结节浸润神经及脂肪组织内,癌巢周围肌上皮SMA、p63、CD10均阴性.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可能是呈推挤性生长的浸润性癌.
作者:杨苗苗;翁海燕;孟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性调节和病理性改变,在肿瘤浸润转移中起关键作用,深入研究EMT信号转导通路调节机制有利于对肿瘤浸润转移调控的了解,为设计新的抗肿瘤转移治疗策略提供依据.现将近年来EMT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姜晓玲;乔峰;徐维;许敏;刘秀芝;王晓燕;韦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发生在肩胛骨的巨大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肩胛骨巨大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穿刺活检及大体切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临床治疗及预后.结果 肿块大小15.0 cm×11.0 cm×6.0 cm.镜下见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部分区域细胞呈栅栏样排列,细胞低密度区与高密度区域相互交错,细胞核呈波纹状,少部分区域细胞核增大并具有多形性,偶见核分裂象,局部伴出血及退变.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100阳性,SMA、desmin、CD117、CD34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2%.结论 发生于肩胛骨的神经鞘瘤十分罕见,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玉旺;张立英;许春伟;蔺会云;刘志钦;张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肾管状囊性癌(tubulocystic carcinoma,T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TCC标本行HE和免疫组化SP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影像学示左肾囊性肿物.术中见左侧肾脏下极囊肿,囊肿内大量血凝块,囊壁可见多处新生物,肾窦内可见一鱼肉状肿瘤.大体可见肾切面一囊性肿块,直径3.5 cm,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无包膜.切面囊实性,坏死不明显.镜下见肿瘤由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TCC组成.术后30个月复查,左肾区、左侧腰大肌外侧多发占位;肝内多发占位;椎体占位.活检瘤组织呈乳头状结构.免疫表型:TCC区域和乳头状区域瘤细胞均表达CK18、CK19、P504s、PAX-2、vimentin、WT1、CKH、CKL,不表达CD10,透明细胞癌区域瘤细胞和普通的透明细胞癌相同,瘤细胞表达CKL、vimentin.结论 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TCC在临床和病理学上均具有独特性,与复发转移和伴随成分有关,在治疗上应关注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成分.
作者:王长松;吕学霞;王平;印剑;原旭涛;蒙念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患者44岁,因子宫增大伴疼痛、右侧盆腔多发性肿物入院.入院行B超检查见子宫体积略大,肌层内有结节强回声,肌壁弥漫增厚.右侧盆腔见一直径11 cm圆形肿物,结节状,包膜完整,在盆腔腹膜上又见多个大小不等肿物,直径1 ~3 cm不等,均光滑,有包膜,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占位,临床遂以: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盆腔多发肿物性质待查,行手术切除.
作者:郭培民;袁淑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病理诊断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病理诊断的质量控制管理是病理科的工作重点.在《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O15189)中明确指出“医学实验室的服务是对患者医疗保健的基础,应满足所有患者及负责患者医疗保健的临床人员的需求.这些服务包括受理申请、患者准备、患者识别、样品采集、运送、保存、临床样品的处理和检验以及结果的确认、解释、报告和提出建议”[1].分析后质量控制是为分析前和分析中所产生的错误进行后纠正,是全程质量管理的后关口,是质量保证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病理检查服务于临床的延伸,具体包括以下6个方面内容.
作者:司明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心死亡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肾零点穿刺与相应受者程序性活检结果的对照,观察DCD供肾的病理改变及移植后转归,探讨其应用于移植的病理学标准.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月解放军303医院开展的DCD案例中选取5例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较重的中国Ⅲ型(C-Ⅲ)供肾进行零点穿刺.分别于移植后3、6个月进行程序性活检,观察病理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5例供肾灌注后呈灰白灰红、暗红色,质韧,质地均匀,无或轻微肿胀,被膜完整.光镜下见肾小球结构大致正常,30% ~ 50%的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和脱落.10例受者中8例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其中6例接受术后3个月活检,另2例接受术后3个月及6个月活检.术后3个月7例活检未见明显肾小管坏死,1例仍有≤20%区域无明显改善.8例近曲小管上皮均不同程度空泡变性,提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GNI)中毒.术后6个月非同源供肾活检2例,镜下分别表现为CNI中毒及慢性排斥反应.结论 DCD供肾IRI损伤多导致近曲小管病变且可逆,对其余结构影响小,肾功能可不同程度恢复,C-Ⅲ型供肾的应用较为安全,但损伤重者供肾功能恢复较慢,恢复程度欠佳,远期存活尚需观察.近曲小管坏死50%、其余结构无明显损伤,可作为移植的应用标准供进一步证实和修订.
作者:杨建均;黄志成;孙煦勇;卢青华;廖丹瑜;何昌桓;董建辉;苏庆东;聂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三阳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3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R、PR、HER-2及Ki-67的免疫表型将浸润性乳腺癌分为腔面A型、腔面B型、三阳型、三阴型和HER-2过表达型.结果 三阳型乳腺癌共56例(12.9%),其与腔面A型乳腺癌患者相比年龄偏小,组织学分级高,淋巴管浸润的机率较大,淋巴结转移率亦较高(P均<0.05),其与腔面B型乳腺癌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淋巴管浸润和分子分型(主要为三阳型乳腺癌)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三阳型乳腺癌患者容易同时出现2个以上部位转移.腔面A型乳腺癌患者预后好,其次是腔面B型,三阳型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明显低于腔面A型(P =0.004,P=0.024).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乳腺癌患者预后差,三阳型乳腺癌患者的OS虽然高于HER-2过表达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结论 三阳型乳腺癌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可能是腔面型乳腺癌中差的,内分泌治疗也难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周晓蝶;王健;孟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患者,59岁,因阴道少量出血2次入院.查体: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全腹扣诊呈鼓音.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子宫颈光滑,无接触性出血;子宫稍大,质中,无压痛;双侧附件未扪及异常.B超示子宫增大,质地不均匀,子宫实质性占位.诊刮送病理检查:子宫内膜囊性萎缩性改变,于全麻下行子宫切除术,术中冷冻检查示:子宫黏膜下良性肿瘤,考虑脂肪平滑肌瘤.
作者:邹亮;周建洪;张芸;许丽萍;高慧淳;欧阳莉;朱敏媛;刘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LESS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随访资料.结果 7例LESS患者临床表现均为不规则阴道流血,3例病变突入宫腔生长,2例突向浆膜下,1例位于宫颈管内口,1例位于子宫肌壁间.镜下见肿瘤组织均呈巢团样,并向周围组织间浸润,局部可见脉管受累,肿瘤细胞由类似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的间质细胞构成,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或短梭形,肿瘤间质伴有丰富的螺旋小动脉.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10、vimentin均呈弥漫性阳性,PR阳性,其中4例LESS伴平滑肌分化,平滑肌分化区Caldesmon阳性.本组7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时间39个月.结论 LESS为子宫间叶肿瘤,具有多分化潜能,易误诊、漏诊,病理诊断主要依靠HE染色及免疫表型;诊断时应与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平滑肌瘤、低分化子宫内膜腺癌等肿瘤相鉴别.
作者:汪勤;刘辉;赵彩霞;张和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埃兹蛋白(Ezrin)蛋白表达与卵巢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卵巢癌、1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10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Ezrin的表达.结果 (1)Ezrin在卵巢癌中的阳性率为89.29%,明显高于正常卵巢上皮(60%)及良性卵巢肿瘤(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伴淋巴结转移组Ezrin蛋白阳性率高于无淋巴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zrin的表达程度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及分级无关(P>0.05);(3)Ezrin的胞膜阳性率在转移组较无转移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zrin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并且其从胞质到胞膜表达的变化可能在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Ezrin在卵巢癌浸润转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作为卵巢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燕霞;燕锋;孙红;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本例读片资料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B3-16.患者女性,45岁,发现左乳包块5年余.临床查体:左乳右下象限距乳头1 cm处扪及一大小4 cm ×3 cm×3 cm质硬包块,边界清楚,活动度好,无压痛.乳腺彩超示:左乳实性占位.遂行左乳包块切除术.眼观:分叶状组织1个,大小4cm×3.5 cm×2.5cm,无明显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偏硬,似有黏液变.
作者:杨雯娟;魏兵;步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特异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抗体结合免疫组化Labvision染色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EGFR突变的可行性,并与罗氏454下一代测序法比较其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 随机选择68例NSCLC,通过特异性突变抗体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和罗氏454下一代测序系统检测EGFR的突变状态.结果 EGFR突变蛋白阳性定位于肿瘤细胞质和(或)胞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NSCLC中EGFR突变阳性率为36.76%(25/68),其中鳞癌的突变率为9.52% (2/21),腺癌的突变率为48.94% (23/4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罗氏454下一代测序法检测NSCLC中EGFR突变阳性率为39.71% (27/68),其中鳞癌的突变率为9.52% (2/21),腺癌的突变率为53.19% (25/4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染色与罗氏454下一代测序法检测EGFR突变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76,P<0.001).结论 EGFR突变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是一种可在NSCLC中进行EGFR突变筛查,并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快速反应的方法,检测费用较低、耗时较短且结果易于判读,可以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EGFR突变在肺腺癌中更为常见.
作者:成志强;王晓玫;贺黎升;彭全洲;胡锦涛;唐娜;陈洪雷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