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133和ALD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孙慧元;杨敏;郑茂金;任昭军;柳红

关键词: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CD133, ALDH1, 淋巴结转移, 分化程度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标记物CD133及乙酰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1,ALDH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NSCLC组织中CD133和ALDH1蛋白的表达.结果 (1)CD133和ALDH1在32例NSCLC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均为78.13%,在35例NSCLC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8.57%和51.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均无关(P均>0.05).(2)CD133和ALDH1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89,P<0.05),CD133与ALDH1共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肺癌干细胞标记物CD133和ALDH1可能在NSCLC的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二者共表达可能作为评估转移及进展的观测指标之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肠道间质瘤3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免疫组化表型特点,提高GISTs的诊断准确性;探讨GISTs的危险程度分级与肿瘤大小、核分裂象及Ki-67增殖指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GISTs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结果本组33例中危险程度极低度2例、低度8例、中度4例、高度16例,3例未能分级.免疫表型:CD117阳性27例、CD34阳性27例、NES阳性25例、vimentin阳性33例、S-100阳性5例、desmin阳性4例、HHF35阳性11例、SMA阳性11例、CK(AE1/AE3)阳性0例.结论 GISTs常发生于胃、小肠,其中小肠的恶性度高.联合应用CD117、CD34、NES、S-100等免疫组化标记物可以提高GISTs的诊断准确性.GISTs的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有密切的关系.细胞增殖活性Ki-67增殖指数增高,肿瘤的恶性程度亦增高.

    作者:黄伟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胃窦低分化腺癌伴浆膜胃体腺异位1例

    患者男性,56岁,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持续性钝痛1个月,进食后加剧,伴有暖气、返酸、饱胀感,无恶心呕吐、腹泻、腹胀、黑便及放射痛等伴发症状.查体:T 36.5 ℃,P 76次/min,BR 20次/min,BP 120/80 mmHg.全身皮肤、内脏查体均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粪便隐血实验(+),血常规、凝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片、腹部B超等检查基本正常;腹部CT示胃窦壁局部增厚,余未见明显异常.胃镜示胃窦有1.5 cm×1.2 cm溃疡,边界不清,表面糜烂,无明显出血;活检示胃窦黏膜中少量低分化腺癌浸润,部分为印戒细胞癌.后予行胃癌根治术,手术顺利.

    作者:钱红;牛国梁;曹桂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KISS-1及MMP-9基因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相关性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与MMP-9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脂质体介导将pcDNA3.1-KISS-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胃癌BGC-823细胞,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高表达KISS-1蛋白的细胞系,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证实转染成功,并检测细胞中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探讨KISS-1对胃癌细胞株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ting和RT-PCR结果显示:转基因组BGC-823细胞中KISS-1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转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均<0.05);转基因组BGC-823细胞中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转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组BGC-823细胞的穿膜数与转空质粒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侵袭力抑制率达到25%.结论 pcDNA3.1-KISS-1的有效转染可降低MMP-9的表达并对胃癌细胞BGC-823的侵袭能力具有抑制作用.KISS-1基因对胃癌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MMP-9的功能实现的.

    作者:王洪兴;张洁;宋颖;李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快速石蜡法在胸腹水细胞蜡块制作中应用

    胸腹水检查具有简便、快速、易行等优点,但常规胸腹水涂片的阳性率普遍偏低,涂片上肿瘤细胞量少且不适用于后期的免疫组化鉴别诊断,给肿瘤疾病的鉴别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采用细胞蜡块快速石蜡制作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其阳性结果的准确率,而且缩短了制作时间,并可应用免疫组化行鉴别诊断,其方法如下.

    作者:付海洋;王成勤;赵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2例

    例1女性,59岁,因右鼻塞反复出血3个月余伴右侧头痛2个月入院.五官科检查:右鼻腔新生物,淡红色,表面粗糙,无分泌物.CT示右鼻腔前庭异常软组织影,窦壁周围骨质无明显破坏.术中见肿瘤位于中鼻甲,约花生米大小,鼻中隔黏膜粗糙,探查上颌窦腔未见肿瘤侵犯.行右鼻侧切开肿瘤切除.术后未行放化疗,半年后肿瘤复发再次入院手术,术中见右鼻腔顶部筛窦充满肉芽样新生物.首次术后2年发现右前胸壁无痛性肿块,约核桃大小.例2男性,70岁,反复左侧鼻塞伴流脓涕20年,涕中带血3个月.五官科检查:左侧鼻腔可见新生物,鼻道内有少许脓性分泌物,鼻窦区无压痛.CT示左侧鼻腔、上颌窦高密度致密影.术中见左上颌窦及筛窦充满肿瘤组织,左上颌窦顶内侧壁骨质破坏,前壁部分骨质破坏.

    作者:王瑞芬;黄坊;孙和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原发性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观察乳腺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变化和免疫组化特征,以提高人们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对2例原发于乳腺的LELC的临床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结合免疫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均为中年女性,临床均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肿瘤呈多结节状或弥漫状生长,肿瘤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边形,核空泡状,核仁明显,核膜厚,间质有大量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CK7、CK8/18和E-cadherin,缺乏表达ER、PR和c-erbB-2,原位分子杂交检查示EBV阴性,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约30%.结论发生于乳腺的LELC极其少见,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与普通乳腺浸润性癌类似,病理诊断时需与乳腺发生的髓样癌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进行鉴别.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王磊;印洪林;陆珍凤;余波;周晓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颜色的包埋盒及载玻片在组织制片中应用

    随着医疗服务的日益复杂化,病理标本逐年增多,组织切片的数量也随之逐渐增加.在标本取材、组织制片、石蜡归档等病理工作中,稍一疏忽就会导致编号错误.特别是在科研教学及回顾性研究中,大量的无特殊标记的蜡块和玻片寻找起来很繁琐,影响了工作效率.本文采用在制片过程中用不同颜色的包埋盒和载玻片,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作者:文登虎;杨月红;赵兵;袁静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133和ALD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标记物CD133及乙酰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1,ALDH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NSCLC组织中CD133和ALDH1蛋白的表达.结果 (1)CD133和ALDH1在32例NSCLC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均为78.13%,在35例NSCLC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8.57%和51.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均无关(P均>0.05).(2)CD133和ALDH1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89,P<0.05),CD133与ALDH1共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肺癌干细胞标记物CD133和ALDH1可能在NSCLC的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二者共表达可能作为评估转移及进展的观测指标之一.

    作者:孙慧元;杨敏;郑茂金;任昭军;柳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乳腺癌中郑氏植物蛋白的表达及其与Her-2基因扩增的关系

    目的 检测郑氏植物蛋白片段(Zheng's plant protein segment,ZPP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联系及其与Her-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乳腺癌与23例正常乳腺组织中ZPPS的表达;应用FISH技术检测Her-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乳腺组织中,8例ZPPS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34.78%;乳腺癌组织中,38例ZPPS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4.51%,二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乳腺癌中Her-2基因扩增率为39.22%,ZPPS阳性表达与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呈负相关(P<0.05).ZPPS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 标记ZPPS对乳腺癌的诊断及判定淋巴结转移具有实用价值.因在乳腺癌中ZPPS的表达与Her-2基因扩增呈负相关,所以临床病理工作中可选择ZPPS阴性病例进行FISH检测,从而减少盲目进行FISH基因扩增和Herceptin分子靶向治疗的病例.

    作者:陈琛;何春年;杨仕海;徐明堂;袁艳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中CD123及MPO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CD123和MPO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中的表达及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9例HNL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12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性病变和1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作为对照.结果 CD123在HNL中的阳性率为89.7%,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性病变中的阳性率为33.3%(P<0.01),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的阳性率为16.7%(P<0.01),其CD123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5%;MPO的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88%,两者联合应用,其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96%.结论 CD123和MPO在HNL中均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具有很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是诊断HNL较为理想的免疫标记物.

    作者:宋红杰;刘俊杰;章如松;洪练青;朱芸;吴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乳腺癌组织中着丝粒蛋白CENP-B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着丝粒蛋白CENP-B的表达,探讨CENP-B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分别用RT-PCR、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例乳腺癌活检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ENP-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NP-B在53例乳腺癌石蜡组织切片中的表达,并采用SPSS 10.0软件分析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ENP-B mRNA和蛋白在4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53例乳腺癌组织中CENP-B阳性率为90.6%(48/53),强阳性率为52.8%(28/53),CENP-B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统计分析结果发现CENP-B强阳性与临床分期、T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CENP-B可能成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廖雯婷;翁桂香;冶亚平;丁彦青;王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中HIF-1α、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s,BLBCs)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VEGF在45例BLBCs、25例非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non-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s,non-BLBCs)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IF-1α、VEGF在BLBCs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non-BLBCs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BLBCs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与肿瘤直径、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VEGF的表达与肿瘤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并且两者之间有相关性(P=0.028).结论 HIF-1α、VEGF在BLBCs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是参与BLBCs病程进展的重要分子;HIF-1α、VEGF的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其可作为预测BLBCs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陈红;周炳娟;赵文明;李金梅;张金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宫颈与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差异.方法 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8例宫颈内膜样腺癌和76例宫体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在组织学形态上相似.两组标本的免疫标记物阳性率分别为vimentin(0,95.45%)、CEA(100%,45.45%)、p53(12.50%,31.82%)、ER(0,54.54%)、PR(0,60.61%)、Ki-67(75.0%,12.12%)、HPV16/18(100%,3.03%)、p16(100%,46.97%)、Cam5.2(12.50%,62.12%).两者相比,vimentin、CEA、ER、PR、p16、Ki-67、HPV16/18、PAS、Cam5.2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p5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免疫标记物vimentin、CEA、ER、PR、p16、Ki-67、HPV16/18、PAS、Cam5.2检测是鉴别宫颈和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一种重要的有效方法,p53可作为辅助鉴别的免疫标记物.

    作者:饶金;叶倩;张江宇;郜红艺;吴坤河;李辉斌;赖日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伴输卵管系膜肾上腺皮质异位1例

    患者女性,61岁,因绝经14年后阴道出血6个月入院.妇检:阴道已产式,阴道畅,少许淡红色分泌物,子宫颈轻度糜烂,口闭,无举痛,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硬,活动度可,无压痛.附件:双侧未见包块及压痛.肛查:双侧宫旁无增厚,底韧带无增厚结节感,直肠光滑,指套无染血.B超:子宫大小74 mm×36 mm×48 mm,宫腔内可见21 mm×14 mm×16 mm混合性回声,边界欠清,示宫腔占位.血CA199:377.4 U/ml,CEA:6.92 ng/ml.

    作者:欧阳俊;王明玉;唐正华;强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结直肠癌中相关基因甲基化改变的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致基因表达异常是引发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在结直肠癌中普遍存在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现象.该文主要就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相关的hMLH1、MGMT、RUNX3、β-catenin和CDX2基因甲基化情况做简要介绍.

    作者:方园;王鲁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109例支气管活检肺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观察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09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2011年肺腺癌新分类对109例肺腺癌标本重新进行镜下观察和免疫组化评估.结果肺腺癌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气短及胸痛,CT扫描常表现为实性的结节、毛玻璃样斑块和实性/毛玻璃样斑块.肺腺癌主要组织学类型包括:浸润前病变、微浸润性病变、浸润性病变.免疫表型:肺腺癌组织中CK7阳性率为100%,TTF1阳性率为72.2%,未见CK5/6表达.结论肺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作者:徐建平;吕莉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乳腺癌中Caveolin-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窖蛋白(Caveolin-1,Cav-1)在正常乳腺组织、良性增生性乳腺病及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乳腺组织、15例良性增生性乳腺病和48例乳腺癌组织中Cav-1的表达,分析Cav-1在不同乳腺病变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Cav-1在正常乳腺组织、良性增生性乳腺病及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0%、46%和100%,平均表达强度积分(±s)分别为0.90±0.83、0.93±1.16和6.24±2.18.其在正常乳腺组织与良性增生性乳腺病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乳腺组织、良性增生性乳腺病与乳腺癌之间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在乳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细胞增殖指数(MIB-1/Ki-67)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阳性率和表达强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Cav-1在正常乳腺组织及良性增生性乳腺病中呈低表达,在乳腺癌中呈高表达,表明Cav-1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细胞增殖指数(MIB-1/Ki-67)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李德本;姜骏;管瑜;张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MicroRNA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文献报道显示乳腺原位癌与侵袭癌相关microRNA种类既有相同者,也有相异者.乳腺癌相关microRNA对癌变和(或)转移的调控能力有的兼具二者,有的仅具其一.microRNA对乳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包括调控癌细胞迁徙、侵袭与生存能力,改变微环境与促进血管生成及启动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变.乳腺癌干细胞在microRNA调控下不仅促进乳腺癌发生,也与癌侵袭转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张众;李连宏;Xiao Gray Guishan;石宇;谢丰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性/炎性涂片背景对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背景及其对细胞学诊断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医院病理科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的病例,并与活检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绝大多数宫颈上皮病变背景干净,约8.72%的病例出现重度炎症背景,约3.15%的病例出现血性背景.鳞癌(squmaous carcinoma,SC)和腺癌(adenocarcinoma,AC)(100.00%)组、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32.00%)组和非典型鳞状上皮、不除外高度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组(33.30%)血性/炎性背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典型鳞状上皮、意义不明确(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组(6.30%)和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4.76%).结论血性/炎性背景是导致宫颈上皮病变低诊断甚至漏诊的主要原因.冰醋酸溶液处理可有效清除血性背景,提高涂片质量.

    作者:石新兰;张宁;崔铁莉;李振强;李玉广;贾静;邓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膀胱副神经节瘤1例

    患者女性,50岁,因体检发现膀胱占位入院.查体:BP 80/135 mmHg;双肾及肾上腺未扪及,肾区叩痛(-);膀胱充盈,膀胱区压痛(-);各输尿管体表投影区压痛(-).B超示:膀胱三角区可见等回声突起,大小为1.5 cm×1.5 cm,边界清,基底较宽.CT示: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底部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为1.4 cm×1.5 cm,边界清,边缘不光滑,可见分叶,与膀胱壁相连,呈宽基底.手术所见:膀胱底部见大小为2 cm×2 cm的肿物,隆起于膀胱表面呈柱形,周围黏膜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江瑞康;刘华;王玉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