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体鸡尾酒p504s/p63标记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李科;杨红;董丹丹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抗体, 染色与标记, 鸡尾酒
摘要: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增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别是对高分化肿瘤的判断,显得越来越重要.为辅助形态病理诊断,我们将抗体鸡尾酒p504s/p63标记应用于前列腺癌标本的鉴别诊断上,增加了结果判断的准确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SCI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6例SCID合并全身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尸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例SCID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个月.主要表现发热、咳嗽、腹泻、抽搐,实验室生化及免疫学检查均异常.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降低,平均(0.5±0.16)×109/L,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均明显降低.尸检发现共同特点是胸腺体积、重量极小,平均1.5 g.镜下胸腺皮髓质分界不清,淋巴细胞稀少或缺如,无胸腺小体形成;脾、阑尾、回肠淋巴组织稀少,浆细胞少见;合并全身性CMV感染侵犯几乎所有内脏器官.患儿因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致死.结论 SCID早期确诊困难,多因严重、反复感染死亡.合并的CMV感染具有脏器累及广泛、常合并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易感性等特点.

    作者:王凤华;张美德;夏健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多囊性肾细胞癌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S-100蛋白与肿瘤

    1 S-100的命名及分类S-100蛋白初是从牛脑中分离出的一种可溶性酸性蛋白(Moore,1965),因其能溶于100%硫酸铵溶液而得名.位于1q21的S-100基因簇的S-100基因以S-100A开头,后缀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位于其它染色体上的S-100则是在S-100的后面缀一个英文字母.只有CALB3是个特例,未以S-100命名.S-100家族中无功能的假基因在S-100后缀以字母P;与已知的基因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功能不详的基因则在相应基因的名称后缀以字母L.

    作者:孟云霄;陈杰;卢朝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抗体鸡尾酒p504s/p63标记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增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别是对高分化肿瘤的判断,显得越来越重要.为辅助形态病理诊断,我们将抗体鸡尾酒p504s/p63标记应用于前列腺癌标本的鉴别诊断上,增加了结果判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科;杨红;董丹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人非小细胞肺癌中KGF mRN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mRNA的表达,及其在NSCLC发生过程中肿瘤细胞与间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KGF mRNA与Ki-67在50例NSCLC的表达,并与正常组织对照.结果 KGF mRNA的表达除在NSCLC某些实质细胞内观察到外,主要见于NSCLC的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胞质.肿瘤组织KGF mRNA表达的阳性率86%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的24% (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比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更强,且与肺癌的分化相关,分化程度越低,KGF mRNA表达越强.在50例肺癌中Ki-67表达的分布与KGF mRNA相似.结论 NSCLC存在KGF mRNA高表达.KGF可通过旁分泌、自分泌两种方式发挥作用.KGF可能与NSCLC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笪冀平;杨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6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bladder)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复习60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HE及SP法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分析.结果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好发于男性,男女发病之比为5 ∶ 1~7 ∶ 1,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全部病例组织学分型为:小梁型47例,腺体型13例.48例随访0.5~8年,无1例复发.40例行免疫组化染色:① p53(-)34例,(+)5例,()1例;② PCNA(+)22例,()13例,()5例.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预后好、复发少的良性肿瘤,确诊须排除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瘤、尿路上皮癌和内翻性生长的尿路上皮癌.

    作者:童凤军;任国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10例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光镜下见淋巴结部分结构保存,部分间质胶原化,内见厚壁血管及小血管增生,外周为不规则增生的平滑肌束,层次多少不等,平滑肌细胞分化良好,未见核分裂象和坏死.免疫表型显示平滑肌细胞SMA、desmin阳性,HMB45、ER、PR均阴性.结论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较为罕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依据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可作出明确诊断.

    作者:欧玉荣;刘德纯;李涤臣;谢群;承泽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骨髓活检改良GMA包埋组织中血管标记的佳方法

    塑料包埋在骨髓活检组织中运用广泛,为临床血液病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手段,其中常用的包埋剂为甲基丙烯酸乙基酯(GMA).因常规的塑料包埋明显抑制抗原抗体反应,无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观察与分析,为此我们采用Burgio等[1]改良的GMA包埋法摸索塑料包埋组织中血管标记的佳条件和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鸿雁;张启国;谢品浩;陈震章;杨永公;欧阳建;孟凡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Nordy对人腺泡型横纹肌肉瘤细胞系PLA-802的诱导分化作用

    目的观察Nordy对人腺泡型横纹肌肉瘤细胞系PLA-802细胞的体内和体外诱导分化作用.方法用终浓度100 μmol/L Nordy处理体外培养细胞,于处理后第24、48、72和96 h时相点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右腋皮下接种了PLA-802细胞的裸鼠于接种后第7天开始按27 mg/kg Nordy隔日1次经腹腔注射给药,共给药10次,于接种后第26天杀鼠摘取移植瘤.细胞和移植瘤组织经HE、电镜和myosin免疫组化染色,光镜、电镜观察及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结果用Nordy处理体内外生长的PLA-802细胞后,瘤细胞核质比降低;细胞形态变椭圆形或梭形,核变小呈椭圆形,核仁变小,核分裂象减少;免疫组化显示胞质内myosin蛋白表达增强;电镜见胞质中肌(微)丝明显增多,甚至有横纹肌肌原纤维形成.结论 Nordy对体内外生长的PLA-802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刘斌;米粲;卞修武;陈代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中EBV-LMP-1、Fas/Fas-L的表达

    目的探讨EB病毒、Fas/Fas-L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HNL和1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中的CD8、EB病毒编码的隐伏膜蛋白(EBV-LMP-1)、Fas、Fas-L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LMP-1、Fas/Fas-L在HNL的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EBV-LMP-1的表达与Fas/Fas-L呈正相关(P<0.05).结论 EB病毒是HNL的发病原因之一, Fas/Fas-L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为引起EB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赵晓红;纪祥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梅毒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学诊断

    目的分析梅毒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学表现,探讨该病相对特征性的组织病理改变.方法对4例梅毒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与临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4例均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淋巴结直径2~3.5 cm,平均2.8 cm.组织病理主要基本病变是:①淋巴滤泡增生,滤泡间和副皮质区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②血管闭塞性内膜炎,内皮细胞增生肿胀,管壁增厚并浆细胞浸润,管腔狭窄;③血管周围炎;④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伴有肉芽肿改变,可见多核巨细胞;⑤被膜及淋巴结周围组织以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导致被膜显著增厚;⑥散在小灶性坏死.结论梅毒性淋巴结炎的组织病理表现仅具有相对特征性,非特异性改变多种多样,极易误诊为非特异性慢性淋巴结炎或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其终诊断仍需结合梅毒血清实验室检查.病理医师应提高对梅毒性淋巴结炎的认识,减少漏诊.

    作者:刘志艳;周庚寅;张庆慧;张廷国;侯建新;甄军晖;李盛梅;周祖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胃癌组织中bcl-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癌细胞浸润、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术后复发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阐明bcl-2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中的作用,检测60例胃癌bcl-2表达情况,探讨与胃癌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祁晓莉;戴洁;任平;刘洪波;王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在鉴别腹膜间皮瘤和浆液性癌中的应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24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比较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和子宫内膜样癌(uterine endometrioid carcinoma,UEC)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表达,以了解两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方法对24例UPSC和54例UEC进行组织学复查和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的p53蛋白、ER和PR的表达.结果 24例UPSC占子宫内膜癌的3.77%,平均年龄UPSC组为60岁,UEC组为51.7岁(P<0.01),晚期癌(FIGO Ⅲ-Ⅳ)UPSC组占62.5%,UEC组占35.1%(P<0.025).p53蛋白的表达UPSC 组16例阳性(66.7%),UEC组10例阳性(18.5%),两组比较(P<0.01).ER阳性表达UPSC组(8.3%), UEC 组(42.5%),PR阳性表达UPSC组(12.5%), UEC 组(35.2%),两组比较:ER(P<0.01),PR(P<0.05),差异有显著性.UPSC组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及肌层浸润无明显关系,而UEC组Ⅲ~Ⅳ期肿瘤的p53蛋白的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0.005).UPSC 的5年生存率为25%,UEC组5年生存率为80.9%(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UPSC 为p53高表达,而缺乏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为高度恶性的肿瘤.它的生物学行为不同于UEC,因而强调诊断时需和其他类型的子宫内膜癌相区别.

    作者:秦贇娜;钟传庆;于晓红;魏宝秀;付秋风;孙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具有基底细胞样表型的乳腺导管原位癌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甲状腺肿瘤p63、p16基因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抑癌基因功能的丧失和癌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周期的调节失控等导致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细胞增殖过度,分化不足,终发展为肿瘤.为了探索p63、p16蛋白与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63、p16蛋白及Ki-67抗原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探讨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基因产物间的关系.

    作者:黄平;杨宇明;李德祥;李丽娟;张梅;张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食管癌中Src蛋白与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c-Src为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Src家族的成员之一,在众多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一些上皮和非上皮恶性肿瘤过度表达和活性异常.我们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c-Src、MCM2、NOS2、VEGF和E-cadherin在食管鳞癌上的表达,探讨c-Src与这些蛋白的相关性以及对食管癌的分化、分期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杜芸;左连富;王小玲;王永军;杨会钗;吴国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应用组织芯片研究clusterin在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clusterin表达在淋巴瘤诊断分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lusterin在8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17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及18例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lusterin在193例淋巴瘤中有25例呈阳性表达, 其中,18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ia large cell lymphoma,ALCL)中有13例呈阳性表达(72.2%),83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有12例呈阳性表达(14.5%);clusterin在HL、其他类型NHL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均未见表达.结论 clusterin可能成为ALCL诊断的新指标,对ALC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沈艳;林汉良;谢丹;周伟;孙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组织芯片技术应用新进展

    组织芯片又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 TMA),它是将数十个乃至数以千计不同来源的组织样品粘贴到同一张固相载体如玻璃片或硅片上,形成组织微阵列.在同一反应条件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FISH和原位PCR等以了解病变组织与相应正常组织内靶基因或蛋白质的细胞来源、分布特征和表达差异等.它的大便利之处在于可以对大量组织标本同时进行检测,缩短了检测时间,减少了不同染色玻片间人为造成的差异,使得各组织或穿刺标本间对某一生物分子的测定更具有可比性.TMA技术克服了传统形态学方法(如无法同步大规模筛选靶基因或蛋白质表达、组织切片费时及染色试剂消耗量大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如无法确定生物组织内靶基因或蛋白质的细胞来源及组织分布等)和基因芯片技术(如需用新鲜组织和细胞制备cDNA、芯片检测费用昂贵等)单一使用所存在的某些技术缺陷,能够有效地利用一些珍贵的病变组织或穿刺标本来研究特定基因及其相应蛋白质的表达规律以及与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对于核酸和/或蛋白质表达的研究,对疾病的分子诊断、治疗靶点的定位、预后指标的筛选、治疗效果的预测、新药的开发与筛选以及形态学教学工作等诸多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杜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塑料包埋非脱钙骨技术在骨组织学与图像分析中的应用

    骨是一种坚硬的结缔组织,细胞间质含大量的矿物质、有机盐和无机盐.为获得高质量的骨组织学图像和准确的骨组织计量学参数,我们对非脱钙切片、染色和图像处理做了一些工作,现总结如下.1 方法1.1 塑料包埋材料准备与方法参见文献[4]的方法,不同之处是将抽真空时间延长为4~6 h,因抽真空时间延长可减少塑料块内的气泡.聚合由原法37 ℃改为60 ℃水溶锅内聚合,根据要求切片.

    作者:吕荣;王军;徐新智;吴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