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具有基底细胞样表型的乳腺导管原位癌

关键词:基底细胞, 表型
摘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组织芯片研究clusterin在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clusterin表达在淋巴瘤诊断分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lusterin在8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17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及18例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lusterin在193例淋巴瘤中有25例呈阳性表达, 其中,18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ia large cell lymphoma,ALCL)中有13例呈阳性表达(72.2%),83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有12例呈阳性表达(14.5%);clusterin在HL、其他类型NHL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均未见表达.结论 clusterin可能成为ALCL诊断的新指标,对ALC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沈艳;林汉良;谢丹;周伟;孙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细胞凋亡相关新基因Apr-3转录剪接体的克隆、测序及亚细胞定位

    目的克隆Apr-3基因的一个转录剪接体,并对其进行测序及亚细胞定位.方法培养HL-60细胞,提取HL-60细胞总RNA,应用RT-PCR获取Apr-3的转录剪接体的编码区cDNA序列,将该cDNA与质粒pcDNA3.1/myc-His(-)B连接,构建克隆载体,将其转化E.coli DH5α,进行测序,与GenBank中登录序列比对结果正确后将该cDNA与质粒pEGFP-C3连接,并将其转染COS-7细胞.结果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 与GenBank中登录的Apr-3编码区完全一致.pEGFP -Apr-3基因表达产物定位于COS-7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结论对Apr-3基因的一个转录剪接体进行克隆,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首次发现Apr-3的该转录剪接体主要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表达,为后期对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张静;王文亮;晏伟;郭双平;张志培;李擒龙;王丽;严晓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人非小细胞肺癌中KGF mRN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mRNA的表达,及其在NSCLC发生过程中肿瘤细胞与间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KGF mRNA与Ki-67在50例NSCLC的表达,并与正常组织对照.结果 KGF mRNA的表达除在NSCLC某些实质细胞内观察到外,主要见于NSCLC的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胞质.肿瘤组织KGF mRNA表达的阳性率86%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的24% (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比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更强,且与肺癌的分化相关,分化程度越低,KGF mRNA表达越强.在50例肺癌中Ki-67表达的分布与KGF mRNA相似.结论 NSCLC存在KGF mRNA高表达.KGF可通过旁分泌、自分泌两种方式发挥作用.KGF可能与NSCLC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笪冀平;杨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伴浆细胞分化的滤泡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伴浆细胞分化的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s with plasmacytic differentiation,FLPD)的病理、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方法观察1例FLPD,并复习文献. 结果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大小不等的结节或滤泡样排列,部分区域弥漫分布.结节或滤泡部分由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组成,其余大部分区域是由核偏位,胞质丰富的浆细胞或浆样细胞组成,核内包涵体(Dutcher小体)易见,胞质内包涵体(Russell小体)也可见.免疫组化:CD20,CD43,CD79α,CD138,bcl-6,bcl-2+,CD10-,CD30-,cyclin D1-,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40%.IgH基因重排.随访15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FLPD的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特征同一般的FL,需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其他类型淋巴瘤鉴别.

    作者:何杰;郑声琴;石群立;姚青;郭庆明;魏晓莹;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38例儿童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儿童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38例儿童LCH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18例做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38例儿童LCH中,单发为30例(占78.9%),多发为8例(占21.1%).病变发生于骨组织34例(占89.5%)(其中1例伴有皮肤病变),发生于皮肤组织3例,发生于淋巴结1例.镜下病变主要由Langerhans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组成.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angerhans细胞阳性表达CD1a为100%(13/13),S-100蛋白为88.2%(15/17),vimentin为90.0%(9/10),CD68为81.8%(9/11),Mac387为30.0%(3/10),lysozyme为40.0%(4/10),CK、EMA、CD45均阴性.结论儿童LCH多发生于骨组织,在病理学上具有特殊的形态学表现以及免疫组化表型.疾病的预后与病理分型及临床分级有关.

    作者:谢小志;张忠德;奚政君;吴湘如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DNA甲基化、组蛋白去乙酰化与基因表达抑制

    DNA甲基化是指由S-腺苷甲硫氨酸(SAM)提供甲基基团,在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 DNMTs)的作用下,将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C)甲基化为5-甲基化胞嘧啶(5-mC)的一种化学反应.DNA甲基化是调节基因转录表达的一种重要的表遗传的修饰方式.一些抑癌基因由于启动子的甲基化而使该基因表达失活从而导致肿瘤发生的理论已经被广泛认可[1].已有研究发现,选择性地结合于甲基化DNA的特异性的转录抑制子MeCP2(methyl-CpG binding protein 2),即甲基化CpG结合蛋白(methyl-CpG binding proteins),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在细胞中共存于一个复合物中[2].因而有理由认为DNA甲基化调节基因表达与组蛋白去乙酰化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林洁;来茂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食管癌中Src蛋白与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c-Src为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Src家族的成员之一,在众多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一些上皮和非上皮恶性肿瘤过度表达和活性异常.我们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c-Src、MCM2、NOS2、VEGF和E-cadherin在食管鳞癌上的表达,探讨c-Src与这些蛋白的相关性以及对食管癌的分化、分期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杜芸;左连富;王小玲;王永军;杨会钗;吴国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荧光原位杂交在软组织肿瘤石蜡包埋组织中的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作为一种染色体或基因评价的有力工具,可将基因缺失、扩增、异位等异常与组织形态学结合起来,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尤其对一些具有遗传学异常而组织形态不典型的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我们采用FISH的方法检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中8号染色体的数目异常,探讨软组织肿瘤石蜡包埋组织FISH检测的可行性、方法优化及其应用.

    作者:杨吉龙;周晓燕;王坚;李小秋;朱雄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柠檬酸盐和EDTA缓冲液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Ki-67和bcl-2抗原修复的比较

    目的探讨柠檬酸盐和EDTA缓冲液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DLBCL)中Ki-67和bcl-2抗原修复的比较.方法运用高压锅热抗原修复法,选择柠檬酸盐和EDTA两种缓冲液同时进行抗原修复,比较了7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Ki-67和43例DLBCL bcl-2的免疫组化染色应用效果.结果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DTA与柠檬酸盐缓冲液相比,Ki-67指数78例中有76例明显提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染色43例中有13例表达明显提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实际免疫组化染色中,EDTA缓冲液较柠檬酸盐缓冲液能极大地提高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Ki-67和bcl-2抗原的表达.

    作者:李丹;李甘地;刘卫平;李俸媛;潘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细胞性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细胞性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elluar 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cBFH)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要点.方法对1例cBFH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鼻背部,呈灰白、鱼肉样,镜下突出的特征是密集的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胞质嗜酸性,核分裂象4/10 HPF,累及真皮网状层.免疫组化vimentin和CD68阳性.结论该瘤临床复发率高达26%,组织学特征为高度富于细胞、束状结构、有较多的核分裂象,需要与平滑肌肉瘤及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鉴别.

    作者:宋林红;李科;徐玉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SCI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6例SCID合并全身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尸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例SCID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个月.主要表现发热、咳嗽、腹泻、抽搐,实验室生化及免疫学检查均异常.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降低,平均(0.5±0.16)×109/L,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均明显降低.尸检发现共同特点是胸腺体积、重量极小,平均1.5 g.镜下胸腺皮髓质分界不清,淋巴细胞稀少或缺如,无胸腺小体形成;脾、阑尾、回肠淋巴组织稀少,浆细胞少见;合并全身性CMV感染侵犯几乎所有内脏器官.患儿因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致死.结论 SCID早期确诊困难,多因严重、反复感染死亡.合并的CMV感染具有脏器累及广泛、常合并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易感性等特点.

    作者:王凤华;张美德;夏健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细胞角蛋白在115例腹膜后神经鞘瘤和22例外周神经鞘瘤中的表达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CXCL13:一个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新的诊断标记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H-caldesmon:一个诊断上皮样型胸膜恶性间皮瘤的阳性标记物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间叶性软骨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是软骨肉瘤的特殊类型,主要成分为未分化的间叶细胞和高分化的软骨细胞.发生于骨组织时,其临床和X线表现与内生性软骨瘤及软骨肉瘤无明显区别;发生于骨和软组织,临床少见,确诊需靠病理诊断.我们报道3例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鉴别诊断、细胞遗传学特点和预后.

    作者:陈虹;张声;黄培生;陈余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梅毒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学诊断

    目的分析梅毒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学表现,探讨该病相对特征性的组织病理改变.方法对4例梅毒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与临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4例均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淋巴结直径2~3.5 cm,平均2.8 cm.组织病理主要基本病变是:①淋巴滤泡增生,滤泡间和副皮质区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②血管闭塞性内膜炎,内皮细胞增生肿胀,管壁增厚并浆细胞浸润,管腔狭窄;③血管周围炎;④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伴有肉芽肿改变,可见多核巨细胞;⑤被膜及淋巴结周围组织以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导致被膜显著增厚;⑥散在小灶性坏死.结论梅毒性淋巴结炎的组织病理表现仅具有相对特征性,非特异性改变多种多样,极易误诊为非特异性慢性淋巴结炎或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其终诊断仍需结合梅毒血清实验室检查.病理医师应提高对梅毒性淋巴结炎的认识,减少漏诊.

    作者:刘志艳;周庚寅;张庆慧;张廷国;侯建新;甄军晖;李盛梅;周祖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子宫颈腺癌中HPV16/18感染对p16Ink4a、Rb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DNA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16Ink4a、Rb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HPV16/18感染对p16Ink4a、R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标记检测HPV16/18DNA和p16Ink4a、Rb蛋白在86例子宫颈腺癌、15例子宫颈腺上皮异型增生及24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子宫颈腺癌组和子宫颈腺上皮异型增生组HPV16/18D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和46.7%,均明显高于慢性子宫颈炎组8.3%(P<0.01);p16Ink4a蛋白在子宫颈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4.4%,显著高于慢性子宫颈炎组33.4%(P<0.01).Rb蛋白在子宫颈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33.7%,低于慢性子宫颈炎组45.8%,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HPV16/18感染与子宫颈腺癌的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无关,但与p16Ink4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p16Ink4a与Rb蛋白表达与子宫颈腺癌的病理分级有关,G2、G3组p16Ink4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G1组(P<0.05), G3组Rb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G1组(P<0.05).p16Ink4a表达与子宫颈腺癌组织学类型有明显相关性,子宫内膜样腺癌p16Ink4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透明细胞腺癌(P<0.05).结论子宫颈腺癌的发生与HPV16/18感染有关,HPV16/18感染可能影响p16Ink4a、Rb蛋白表达,使子宫颈腺上皮发生癌变并促进恶性发展.

    作者:王喜梅;刘逢吉;湛丽;孙雷;郑仁恕;张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子宫颈绒毛状腺性肿瘤1例

    患者,45岁,因阴道流液淋漓不断2个月余入院.曾在大连市长海县医院就诊,发现宫颈后唇7点处赘生物2.5 cm×2 cm×1 cm,广基,菜花样,灰红色,质韧,接触易出血,取小块组织病理检查.后到大连市妇产医院做赘生物及其基底少量宫颈组织局部切除术,继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B超示肝、脾、双肾无异常.术后随访1年,患者情况良好.

    作者:湛丽;王兴东;张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胃癌组织中bcl-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癌细胞浸润、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术后复发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阐明bcl-2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中的作用,检测60例胃癌bcl-2表达情况,探讨与胃癌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祁晓莉;戴洁;任平;刘洪波;王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

    目的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SEF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SEF主要以上皮样细胞伴大量胶原纤维为特征,瘤细胞胞质透亮,似上皮细胞,排列呈条索状,间质中大量胶原纤维发生透明变性,形成硬化性基质.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cytokeratin和 actin 阴性.结论 SEF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应注意与一些具有上皮样形态和硬化性间质的肿瘤相鉴别.

    作者:黄艳;潘在轩;周慕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