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宝岚;李珊珊;张红燕;闫爱华;任秀花
在前列腺活检中,经常会碰到组织学类似于前列腺癌(PA)的病变,有时靠HE切片难以诊断.PA的标记物p504s具有较佳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尤其是与34βE12联合标记,对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有很大帮助.
作者:李昌水;钟国平;赵丹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EN)是一种以形态学改变为特征的上皮性病变,包括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学改变,伴随细胞增殖动力学和细胞分化的异常.这种病变有基因的克隆性性改变,并有进展为浸润性病变的倾向.目前大多数学者将上皮内瘤变视为异型增生的同义词,但两者在所及的范围和传统定义上略有差异.可以根据程度的不同将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作者:来茂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SEF进行细胞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观察.结果 患者年龄60~64岁,其中女性2例,男性1例.临床表现为病程不等(2~15年)的软组织深部肿物,1例肿物明显增大,1例有疼痛.肿瘤分别位于大腿、前臂及臀部,累及骨骼肌,大直径分别为3、9、10 cm.肿瘤境界清楚,分叶状或多结节状,切面灰白色,质地坚硬.1例伴有钙化.细胞学印片显示肿瘤细胞散在,主要由小至中等大的上皮样细胞组成,圆形或卵圆形,有不等量的嗜酸性胞质,单个核,染色质稍深染,核仁不清,未见核分裂象及瘤巨细胞.冷冻切片检查:肿瘤细胞主要由小至中等大的上皮样细胞组成,多呈单个、单行或索状排列,夹杂分布于大量嗜伊红色、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中,类似于分化差的转移癌.石蜡切片显示在硬化的胶原性间质背景中上皮样肿瘤细胞呈单个、巢状、索状或腺泡状排列,形态相对均匀,细胞质稀少、透明或嗜酸,细胞核大小一致,椭圆形、圆形和多角形,染色质呈泡状或细点状,可见小嗜碱性核仁,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活性低(1~2/10 HPF).1例伴有局灶凝固性坏死.3例肿瘤的局部区域均有典型的纤维肉瘤形态.免疫表型:3例肿瘤均弥漫性表达vimentin,部分不同程度表达bcl-2(1/3)、p53(1/3)、EMA(1/3)、S-100蛋白(1/3)、CD34(2/3).所有肿瘤均不表达细胞角蛋白、HMB-45、CD45、CD68、desmin和CD99等.增值指数MIB-1为0~5%.3例术后随访6~30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纤维肉瘤,诊断需与一些具有上皮样细胞形态和硬化性间质的良恶性肿瘤鉴别.
作者:郑锦阳;郭滟;金晓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ndgkin's lymphoma,NHL)中survivin、bcl-2、bax和p53指标表达的情况,比较它们在B-NHL和T-NHL中的差异,探讨它们在临床病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原位凋亡检测及组织芯片技术对190例NHL进行检测.结果 ①survivin、bcl-2、bax、p53在75例B-NHL中表达的总阳性率分别为70.67%、57.33%、46.67%和36.00%,在115例T-NHL中表达的总阳性率分别为81.74%、44.35%、46.09%和40.00%,其中bcl-2表达在B-NHL和T-NHL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45);②随着B-NHL生物侵袭性的增强,survivin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升高(P=0.001),bcl-2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下降(P=0.018);③在低中度侵袭组中,随着NHL生物侵袭性的增强,突变型p53表达率升高;在高侵袭组中p53的表达率反而降低;④随着NHL生物侵袭性的增强,Ki-67表达升高(P=0.014和P=0.002).结论 ①survivin是判断NHL恶性及侵袭性有意义的指标,联合检测survivin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对判断B-NHL的侵袭性可能有互补作用;②p53表达可用于评价低中度侵袭性NHL的生物学行为;③Ki-67蛋白表达强度是评估NHL肿瘤细胞增殖的良好指标,它对NHL侵袭性的分级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马怡晖;林汉良;朱有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KAI1蛋白和EphA2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150例正常黏膜中KAI1和EphA2蛋白的表达.结果 KAI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正常黏膜(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KAI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 EphA2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正常黏膜(P<0.05),在深层浸润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浅层浸润组(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EphA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KAI1蛋白和EphA2蛋白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有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KAI1蛋白的低表达和EphA2蛋白的高表达与食管癌的癌变及转移的发生有关,两者对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作者:郝宝岚;李珊珊;张红燕;闫爱华;任秀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对8例阴囊Paget病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对其中1例做电镜检查.结果 8例Paget病变均局限于表皮层或真皮浅层,病变部位的深部组织及身体其他部位均无肿瘤存在.光镜下肿瘤细胞分别呈印戒样(2例)、大汗腺样(3例)、皮脂腺样(1例)及不规则形(2例)4种形态.肿瘤细胞分别表达CK8 (8例)、mucin-1(3例)、AR(5例),3例大汗腺样细胞共同表达GCDFP-15和AR.1例透射电镜下肿瘤细胞有分泌小管及半桥粒结构.结论 阴囊Paget病为原发于表皮的腺癌,可能起源于向大汗腺、皮脂腺及黏液细胞方向或向表皮成角质细胞分化的皮肤多潜能干细胞;阴囊Paget病肿瘤细胞学分型可能有助于探讨Paget病复发、转移的规律以及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
作者:邵牧民;孟刚;龚西騟;潘美华;闻祥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腺瘤(HA)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克隆构成特征及其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2例女性HA标本和发生于3位女性患者的4个FNH标本均经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后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分离病变及病变周围肝实质,提取基因组DNA, 经甲基化敏感的Hpa Ⅱ或Hha Ⅰ消化,巢式PCR扩增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和雄激素受体(AR)基因.通过Bst XI消化和琼脂糖电泳显示PGK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应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AR基因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选取4例高分化肝细胞癌(HCC)作为对照.结果 2例HA光镜下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厚约2层,局部伴有脂肪变性及糖原贮积.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大小和形态与周围肝细胞相似,未见核分裂象.克隆性分析结果显示,2例HA病变及4例HCC均显示出X染色体失活嵌合性丢失,证明为肿瘤性病变.4个FNH病变均缺乏特征性的中央瘢痕,整个病变显示多克隆性细胞组成.结论 HA属于单克隆性, 诊断中需要与FNH及高分化HCC鉴别,除组织学观察外,克隆性分析在肝细胞腺瘤与结构不典型的FNH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巩丽;苏勤;张宏图;张伟;刘杉;李爱宁;李刚;冯英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卵巢癌的发生是多基因联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细胞间信息交流基因的改变等.本实验旨在分析上述基因和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探讨肿瘤发生过程中不同分子的联合作用.
作者:廖冰;薛玲;车丽洪;吴惠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996年Burks[1]报道在卵巢浆液性交界瘤内有一类微乳头状交界瘤,肿瘤虽无明显卵巢间质浸润,但常伴有浸润性腹膜种植,病变多进行性发展为浸润性肿瘤.Burks称其为卵巢微乳头浆液性癌(micro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 MPSC).此后许多学者[2~4]对MPSC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Deavers[5]认为MPSC常伴浸润性种植,复发率高,但其总生存率和浆液性交界瘤相当,因而将它保留在交界的范围内是正确的.我们复查了近10年来诊断为卵巢浆液性交界瘤和卵巢浆液性癌的病例,发现符合MPSC的诊断标准有4例,本文称之为微乳头浆液性交界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s, MSBTs),现将其临床病理学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付秋风;秦赟娜;钟传庆;罗兵;魏宝秀;彭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在病理尸体解剖及实验动物病理研究中,心肌梗塞早期的组织学诊断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发生心肌梗塞后大约12 h之内,在HE染色的切片上很难观察到早期心肌的变化,需要肉眼判断心肌梗塞和脑组织早期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组织损伤面积范围,这是病理诊断中的难题.尸检时,往往可以在一小片新鲜的心肌组织中发现较早期的病变;也可采用新鲜组织的冷冻切片观察,即梗塞的肌纤维发生早期的变化之一是细胞质内酶的丢失.经过我们的实验摸索,现推荐一种对急性缺血、缺氧引起梗塞的心肌及脑组织直接染色的敏感便捷的方法[1-6],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肉眼观察心肌及脑梗塞的范围,对病理大体标本诊断和科研方面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作者:张勇;张盛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前,PCR常用于新鲜组织或细胞提取标本中的核酸分子的检测,较少用于检测石蜡包埋的陈旧组织中的DNA,其主要原因是后者核酸的提取较为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对文献报道的几种石蜡包埋组织提取DNA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石蜡包埋组织提取DNA进行PCR的阳性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丽华;李琳;章广玲;周天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白斑是口腔黏膜的一种癌前病变.大量研究说明:念珠菌可引起黏膜上皮的增生性改变,有致白斑作用[1,2].口腔念珠菌性白斑(oral candidal leukoplakia,OCL)的确诊取决于活检:在组织中找到入侵的病原体,并结合相应组织学改变,对该病做出诊断[3~5].我们采用AgNOR染色法[6]与免疫组化SP法,结合HE及PAS染色法,对白斑的念珠菌感染状况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AgNOR计数对OCL的细胞增殖水平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旨在提高OCL诊断的准确性,探讨念珠菌性白斑高癌变率的理论依据,为其癌变监测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蒋文晖;王文梅;黄晓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NET)中TIG1(tazarotene induced gene-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方法 使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法检测25例原发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9例原发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supratentori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 和7株PNET细胞系中TIG1的甲基化水平.用RT-PCR方法检测PNET细胞中TIG1的转录水平.并用去甲基化试剂处理PNET细胞,观察基因转录水平与甲基化状态间的关系.结果 原发MB及SPNET中TIG1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率分别为40%(10/25)和44%(4/9).该基因在PNET中的甲基化异常是肿瘤特异性的.PNET细胞系中均有TIG1高甲基化,并伴有转录水平的表达减少或丢失(7/7).TIG1的表达水平与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呈明显负相关.并且,这种相关性得到去甲基化试剂处理实验的支持.经去甲基化试剂5-aza-2′-deoxycytidine 处理的全部细胞系中TIG1的表达都得到了恢复.结论 大部分PNET细胞系中都有TIG1表达的减少和缺失,且该基因缺失与启动子高甲基化密切相关.同时,TIG1的高甲基化率在原发PNET中也能检测到,提示TIG1可能在颅内PNET的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常青;吴浩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好发于1岁以内的婴儿,肿瘤多见于上颌骨和颅骨,表现为浸润性和溶骨性破坏.组织学上显示大的并含不等量色素颗粒的上皮样细胞和小的神经母细胞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CK、HMB-45、S-100蛋白、NSE在上皮样细胞呈阳性表达,小圆形瘤细胞S-100蛋白、NSE阳性或部分阳性.肿瘤彻底切除,随访3年未发现转移和复发.结论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改变,需要和神经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及其它小圆细胞肿瘤鉴别,生物学行为属于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彻底切除预后良好.
作者:林隆;汤宏峰;肖凤春;顾伟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软骨样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例右小腿软骨样脂肪瘤的临床资料、光镜、组化、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镜下见肿瘤由3种成分以不同比例混合构成:①较成熟脂肪细胞体积小的单泡状和多泡状脂肪母细胞,胞质淡染为主,少数细胞呈嗜酸性,核形多样,无异型性及核分裂象,排列成片状和巢状;②脂肪母细胞间黏液透明性软骨样基质;③多少不等的成熟脂肪细胞.PAS染色见脂肪母细胞的胞质内含许多可被淀粉酶消化的深红染颗粒,提示存在糖原.AB染色见黏液透明性软骨样基质呈阳性反应,并部分耐透明质酸酶消化,提示含有硫酸软骨素.脂肪母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表达S-100蛋白,其中脂肪母细胞对S-100蛋白的表达与脂肪母细胞分化成熟程度相关.电镜观察可见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脂肪母细胞,脂肪母细胞周围被絮状的软骨样基质围绕.结论 软骨样脂肪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良性脂肪细胞肿瘤的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应注意与黏液型脂肪肉瘤和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等肿瘤鉴别.
作者:成元华;郭立新;杨光华;李俸媛;廖殿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用过碘酸-无色品红法与免疫组化SP法双重染色可同时显示胃肿瘤中癌细胞成分及组织中腺体所分泌的黏液成分,能更好的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陈水平;郑伟;肖志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在常规病理制片中,脂肪组织制片困难一直是困扰技术人员的常见问题之一.引起制片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脂肪组织没有完全脱水,并且含有多量的油脂成分,从而影响切片的正常制作(图1).传统的处理办法通常是将组织放在脱水机里退回重新处理,或再取组织重新制作,结果费时、费力,而且需要1~2天的制片时间,往往会造成对病理诊断的延误.为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种方法,能够快速改善处理不良的脂肪组织,并且有助于得到质量良好的完整切片,而无须将组织标本进行全过程的重新处理.
作者:张健;王珏;朱礼国;刘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微卫星变异的遗传和分子特性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26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和25例伴有少突胶质细胞瘤成分的胶质母细胞瘤成对的血和肿瘤标本DNA提取后,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染色体1、19q和10q杂合性缺失.结果 54%少突胶质细胞瘤检出1p LOH,58%检出19q LOH,35%检出10q LOH, 其中50%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出现10q LOH.1p/19q LOH相伴存,二者密切相关(P<0.000 1);40% GBMO检出1p LOH,仅4例1p LOH伴10q LOH;60%检出19q LOH,64%检出10q LOH.结论 1p和19q LOH是少突胶质细胞瘤分子和遗传特性之一,并且与化疗敏感和预后好有关,10q LOH是少突胶质细胞瘤进展标志.1p LOH与长PFS有关,10q LOH与短PFS有关.GBMO分子表型不同于GBM.
作者:何杰;郑声琴;乔颖娟;姚青;郭庆明;魏晓莹;黄培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 肪肪及富含脂肪的组织切片脂肪及富含脂肪的软组织、畸胎瘤头结节组织等,因水分含量少,不易冻硬,难以切片.将此类标本的组织块夹固于一自制的金属网架内(或在不锈钢组织脱水盒内垫一层脱脂棉,防止组织卷曲)置入液氮罐内的液氮(-196 ℃)内速冻20~40 s,用镊子取出后包埋固定于组织托盘上,在组织四周涂少许OCT将其冻结、切片,染色.
作者:耿少卿;解丽梅;刘亚敏;苗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颗粒细胞瘤的组织起源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5例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组织学形态特征,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其免疫表型.结果 良性颗粒细胞瘤13例,恶性颗粒细胞瘤2例.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1.6岁,2例恶性颗粒细胞瘤年龄分别为67岁和69岁.良性颗粒细胞瘤直径0.4~5.3 cm,平均2.3 cm,2例恶性颗粒细胞瘤直径分别为6和14 cm.均为单发病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真皮、皮下或黏膜下孤立性无痛性结节,分别位于腰部3例、腋下、胸壁各2例,乳腺、上臂、子宫、肛周、声带、食管、结肠、舌部各1例.病理组织学上,良性颗粒细胞瘤的肿瘤细胞通常有比较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状胞质和小而深染的胞核,而恶性颗粒细胞瘤的肿瘤细胞中可见带有明显核仁的空泡状核,细胞核明显异型及部分细胞呈梭形.免疫组化示神经标记物NSE、S-100蛋白强阳性,表达溶菌酶的标记物CD68也强阳性,而表达平滑肌和横纹肌的标记物SMA、MG均阴性.结论 颗粒细胞瘤为来源于雪旺细胞的肿瘤,恶性者少见,大多发生在年龄大的患者,且肿瘤体积比较大.
作者:方铣华;张谷;程晔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