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常丽;刘红刚
传统的快速石蜡切片技术主要是利用酒精灯、电炉直接或水浴加热处理组织,以缩短组织的固定、脱水、透明和浸蜡的时间,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组织受热时间和程度难以准确地控制,容易引起组织过脆或处理不足,从而影响诊断.因此,我们尝试利用微波水浴辐射处理组织,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摸索出一种制片效果相当理想的微波水浴辐射快速石蜡切片法,在术中病理诊断中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东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Runt区域转录因子也称PEBP2/CBF(polyomavirus enhancer-core binding protein 2/core binding factor)转录因子家族,是TGF-β超家族信号重要的靶目标,在哺乳动物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由Runx基因编码的α亚基和一个由Cbfβ基因编码的β亚基组成.α亚基内含有一段由128个氨基酸组成的高度保守域,有两个不同的功能:与DNA结合的能力和与β亚基相互作用的功能,其保守域叫Runt结构域(Runt domain,RD),因与果蝇Runt蛋白的一个区域同源而得名[1].
作者:张雪妍;张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女性,43岁,因发现左侧乳房包块3年并逐渐增大入院.3年前发现左侧乳房如小核桃大小的包块,无压痛、不适及发热.因不影响正常生活,未进行治疗,近3个月感到包块有轻微疼痛,遂前往当地医院查B超示:左侧乳腺囊性占位病变(考虑囊肿).术中见左侧乳房内上象限一包膜完整约3 cm×5cm大小的包块,质地中,钳夹分离包块,见内有多个大小不等,如玻璃球样灰白半透明囊性物,0.2 cm×0.1 cm~2 cm×2 cm,质软,外囊壁完整,钳夹包块组织,在钳上完整切除包块内外囊组织,冷冻切片报告:(左侧乳腺)细粒棘球蚴.术后活体组织病理诊断:(左侧)乳腺包虫囊肿(细粒棘球蚴).
作者:祁文;祝新丽;雷新玲;练惠琴;黄晓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影响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如检测系统灵敏度、抗原修复方法不同等.因此,免疫组化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势在必行.现将我们的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高冬玲;郑湘予;张岚;陈奎生;李文才;张云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转录因子OCT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99例胃癌组织中OPN蛋白与OCT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99例胃癌中OPN蛋白及OCT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1%、54.55%;OPN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OCT2蛋白表达也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OPN蛋白表达与OCT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OPN及OCT2蛋白阳性表达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的病例.结论 OPN及OCT2蛋白表达可预测胃癌浸润和转移,是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的有价指标.
作者:张巧英;姚根有;傅燕萍;赵仲生;张布衣;付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乳腺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研究,并文献复习.结果 该例肿块3 cm×2 cm,边界不清,向周围乳腺及脂肪组织浸润.肿块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其中含少量破骨样巨细胞.梭形细胞表达Vim、SMA和MSA,破骨样巨细胞表达CD68(KP-1),未发现CK阳性细胞.结论 结节性筋膜炎很少复发,也不转移,组织学形态易与一些良恶性肿瘤混淆,需做免疫组化检测以明确其性质.
作者:唐峰;包芸;王虹;许祖德;胡锡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儿男性,11岁,因左胫骨上段肿痛1个月余而入院.患儿于1个多月前出现左胫骨上段疼痛,夜间加重,与活动无明显关系,无发热、盗汗及外伤史,未予以重视.症状渐加重,局部内侧隆起,疼痛明显,膝关节活动时加重伴低烧,在外院及我院行X线检查(图1)均示:左胫骨上段局限性骨密度减低,骨纹理模糊,边界不清,局部可见条状骨膜反应,胫骨上段内侧骨皮质破坏,诊断:左胫骨上段占位性病变.
作者:冯秀洁;卜宏建;南海斌;王维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微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MI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和其病理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研究40例MIC,按文献报道诊断标准分为两个亚型,并对病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指标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MIC占同期乳腺癌的1.5%,乳腺钼靶拍片85.0%的病例(34例/40例)显示不同程度的泥沙样钙化.粉刺型和高核分级的导管内癌更易形成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2.5%(1例/40例).31例平均8个月随访显示无复发及转移.两亚型各指标比较结果 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MIC是一种少见、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建议诊断标准:单个浸润灶时,大径应<2mm;出现几个浸润灶时,其中单个浸润灶的大径应<1 mm,且几个浸润灶面积总和不应超过整个肿瘤组织面积的10%.
作者:陈凌;郭晓静;范宇;郎荣刚;臧凤琳;傅西林;付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hsMAD2过表达以及联合Nocodazole处理对HepG2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将人全长hs-MAD2基因经脂质体包裹转染肝细胞肝癌HepG2细胞,经G418筛选期获得转基因癌细胞克隆,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hsMAD2的表达情况.观察细胞形态、测量生长曲线和分裂指数曲线,观察hsMAD2基因对HepG2细胞生长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周期的变化.然后观察在纺锤体阻滞剂50 nmol/L Nocodazole作用下,hs-MAD2对HepG2细胞的影响.结果 稳定表达外源性hsMAD2蛋白的HepG2细胞生长速度和细胞增殖能力并无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显示HepG2-hsMAD2细胞周期G2、S期比例增加,而G1期细胞比例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经过nocodazole处理后,HepG2-hsMAD2细胞生长速度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细胞周期出现G2期阻滞.相反,HepG2在受到Nocodazole处理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单纯过表达外源性hsMAD2对细胞无影响.由于hsMAD2蛋白发挥了细胞周期关卡作用,使受到Nocodazole破坏作用的细胞出现细胞周期的阻滞.
作者:李擒龙;王文亮;张晓晖;晏伟;成胜权;郭双平;王文勇;张志培;王丽;严晓昱;张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动态观察CD31、MMP2、MMP9、Cathepsin D在黑色素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形成(vasculogenesis mimicry,VM)中的表达.方法 制作小鼠黑色素移植瘤动物模型,成瘤后每天随机抽取1只小鼠处死,共12天,获得肿瘤样本114例;HE染色、CD31、Cathepsin D、MMP2、MMP9免疫组化染色和PAS染色.结果 在移植瘤形成的第1~8天,肿瘤组织内存在VM;第9~12天移植瘤中的VM被内皮依赖性血管替代;VM周围肿瘤细胞中CD31、MMP2阳性百分率高于远离VM区域的阳性百分率;内皮依赖性血管周围肿瘤细胞CD31阳性百分率与远离内皮依赖性血管区域的阳性百分率之间存在差别;VM周围肿瘤细胞MMP9阳性百分率高于内皮依赖性血管周围的阳性百分率;VM密度与VM周围肿瘤细胞CD31、Cathepsin D、MMP2阳性百分率之间存在相关;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只与内皮依赖性血管周围肿瘤细胞中CD31阳性百分率之间存在相关.结论 移植瘤中VM是暂时性血液供应方式,渐被内皮依赖性血管替代;CD31、Cathepsin D、MMP2、MMP9均与黑色素移植瘤VM形成有关,其中CD31、MMP2作用尤其重要.
作者:张凡;赵秀兰;刘易欣;孙保存;张诗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女性,56岁,发现尿道口肿块2~3年.因阴道出血入院.妇检:尿道外口息肉状肿物,大小3 cm×3 cm×2cm.
作者:黄文斌;金行藻;张树霞;周晓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乳腺纤维瘤病(韧带样瘤)少见,1923年首先由Nichols[1]报道.国外文献报道较多,国内仅见1例报道[2].在新版WHO乳腺肿瘤分类中[3],将其定义为病变来源于乳腺实质内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具有局部侵袭性,无转移潜能,须排除胸部筋膜来源的纤维瘤病累及乳腺.
作者:陈定宝;戴林;宋秋静;阚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男性,43岁,因间歇性上腹部不适伴嗳气1年余入院.外院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食管炎,食管息肉,重度慢性活动性胃炎,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未见异常.电子胃镜检查:食管下段隆起性病变,遂取活组织2块,病理诊断为鳞状上皮黏膜下局部增生的嗜酸性细胞团,考虑为颗粒细胞瘤可能,因活检组织较少,建议进一步检查.1个半月后超声胃镜复查示:食管下段35 cm后壁见一脐样广基隆起性肿物,大小约0.8 cm×0.6 cm×0.3 cm,位于黏膜下,表面光滑、色泽正常,无活动.临床诊断为:食管黏膜下隆起肿瘤.为了明确诊断及治疗,经患者及家属同意,行电子内窥镜肿物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
作者:付勇;岳新华;张培谊;王玉兰;邹赛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男性,65岁,食欲下降,厌油,上腹饱胀不适3个月.体重明显下降达10 kg,血CEA(+).CT示:脾脏增大,内见一低密度包块,约12.6 cm×8.5 cm×9.0 cm,边界欠清,密度均匀,考虑血管瘤、淋巴瘤.B超示脾中下极见9.0cm ×7.0 cm,稍强回声团,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提示:团块内见血管通过,并见血流信号,考虑血管瘤.临床诊断:脾占位病变,性质待定.行脾切除术,术中见脾脏15 cm×10 cm×10 cm,质韧,脾门增大,其表面见一灰白色结节突起,大小约3 cm×2 cm×2 cm,与脾脏呈广基连接,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与胰尾无关联.
作者:奉孝荣;熊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Annexin Ⅰ(AnxⅠ)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95例大肠癌及35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AnxⅠ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组AnxⅠ蛋白不表达,大肠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转移组Anx Ⅰ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8.6%(10/35)和53.3%(32/60),三组间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其中,转移组表达率高于无转移组(P<0.05),无转移组表达率高于正常组(P<0.01).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但与组织学分型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大肠癌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癌Anx Ⅰ蛋白表达率(42.9%,15/35)较原发癌(51.4%,18/35)低,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nx Ⅰ蛋白表达上调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征.
作者:曲利娟;梁莉;丁彦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男性,52岁,左侧胸痛10余天.无明显诱因,为持续性胀痛,可阵发性加剧,并可向胸背部放射,有咳嗽、鼻塞、低热.胸部体征阴性.胸片提示胸内有占位病变.CT片诊断左前中纵隔囊性占位,性质待查.见左中纵隔主动脉弓下方见圆形囊性肿块,质均匀,直径6.8 cm,壁厚5 mm,光整,邻近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明显受压变形(图1、2).MRI也提示纵隔肿瘤.行外科手术切除,术中发现肿瘤位于左前中纵隔,与主动脉、肺动脉关系紧密,肿块直径7~10 cm,壁厚,内容物为咖啡色液体.临床诊断为纵隔肿瘤.
作者:施旻;肖纯;叶芳萍;杜舜颖;曹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微卫星不稳定(MSI)结直肠癌中的环氧化酶-2(COX-2)、hMLH1和hMSH2的表达.方法 采用PCR法检测42例手术切除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MSI存在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癌旁正常组织、MSI及微卫星稳定(MSS)结直肠癌标本COX-2、hMLH1、hMSH2的表达.结果 4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SI 18例,MSS 24例.在18例MSI阳性的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和hMLH1低表达率分别为61.11%(11/18)、77.78%(14/18),明显高于MSS组(P<0.05).结论 hMLH1表达降低可能与MSI发生有关.COX-2、hMLH1在MSI和MSS结直肠癌发生途径中起不同的作用.MSI可以作为结直肠癌分类的参考指标.
作者:韦金英;韩彩丽;宋伟庆;张轶华;陈怡;刘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空气细颗粒物(PM2.5)与结节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下列病例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结节病49例,因肺外疾病死亡的成人尸检肺标本10例,胎儿尸检肺标本10例.标本行(1)HE染色,观察肉芽肿及尘细胞;(2)Warthin-Starry(W-S)银染色,显示细胞内的PM2.5;(3)免疫组化染色标记肉芽肿和尘细胞;(4)制作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证实细胞内的PM2.5.结果 经W-S染色,在结节病肉芽肿细胞内观察到明显的PM2.5,并在电镜观察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肉芽肿细胞和尘细胞CD68抗体标记阳性.结论 结节病肉芽肿细胞内有PM2.5,为结节病空气颗粒物相关学说提供了形态学证据,提示结节病可能与PM2.5有关.
作者:岳常丽;刘红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TRAIL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凋亡诱导分子,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TRAIL还可与化、放疗协同作用,逆转肿瘤细胞对药物、放射线的耐受性,使其凋亡率明显增加,因而TRAIL在难治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并非所有肿瘤细胞都对TRAIL敏感.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性,是多种内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诱骗受体、NF-κB、c-FLIP、IAPs与Smac/DIABLO、bcl-2蛋白家族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TRAIL敏感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子茵;林汉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临床预后指标及Pax-5蛋白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 复习23例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血清LDH、国际预后指数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用EnVision两步法标记Pax-5,比较BSAP与CD20及CD79α的表达情况.结果 23骨非霍奇金淋巴瘤均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22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5.9%,血清LDH升高、国际预后指数高危类对预后不利(两者P值分别为0.02和0.01).23例中有22例表达Pax-5,Pax-5与CD20及CD79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预后较好,血清LDH和国际预后指数是判断预后的指标.Pax-5可应用于原发性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
作者:周志毅;程静;石群立;周晓军;田秀春;肖芹;周航波;马恒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