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东;程惊秋;步宏
转移癌是浅淋巴结肿大的重要原因.发热原因待查患者浅淋巴结肿大是比较常见的临床征象,但是,转移癌并非这类患者淋巴结肿大的主因.在作者分析的43年间1 174例发热原因待查患者浅淋巴结肿大的活检资料中,只有40例转移癌,仅占3.41%,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洁;杨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是先天性上尿路狭窄的常见部位,也是导致肾积水的常见原因,终可导致肾功能丧失.笔者对温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991年1月~2002年3月间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4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
作者:谢小志;蔡正林;张海燕;高宝辉;方周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IP)是少见的良性肿瘤,以具有潜在的复发和癌变倾向为特征.现将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1984~1999年共47例报道如下,观察其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探讨其临床病理与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卢山珊;周韧;徐纪为;王群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穿刺活检涂片细胞学对骨肿瘤诊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57例临床疑为骨肿瘤患者采取穿刺活检送病理检查的同时,做细胞涂片,分别进行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结果细胞学检查总准确性80.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和100%,无假阳性.结论骨穿刺细胞涂片方法快速,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和准确性高.
作者:邢香芬;李挺;栗怀广;米川;曹新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影响生育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利用免疫缺陷鼠种植人子宫内膜的模型是成功的,能够为我们提供研究内异症在腹膜腔环境内早期发生的条件.但因价格较为昂贵限制了该模型的推广,而国内有学者发现利用普通小鼠建立的内异症模型亦适于早期内异症发病的研究[1].文献报道,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和正常妇女的子宫内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VEGF和MMP-2可能参与了内异症的发病过程.本实验研究了它们在内异症发病极早期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内异症的发病机制.
作者:宁维翾;黄荷凤;金帆;周彩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人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常与非随机性染色体异常(包括基因组缺失、获得、扩增和重排等)有关[1,2].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技术可以快速全面地分析肿瘤组织DNA拷贝数的变化,并在中期染色体上定位,对于肿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CGH至今未应用于临床,一个主要的障碍是使用中期染色体铺片作为杂交靶,其局限性为:(1)CGH的分辨率低,不能发现小于2 Mb的DNA获得和缺失;(2)不能将DNA拷贝数变化与基因或基因标记物直接联系起来;(3)虽然可经计算机软件识别每条染色体,但仍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员进一步确定,这限制了CGH的自动化操作和高通量分析[3~5].为了克服CGH的局限性,人们发明了微阵列 - 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matrix-CGH)技术,将DNA克隆或cDNAs做成微阵列,代替中期染色体作为杂交靶,不仅使分辨率提高,甚至可以确定肿瘤相关基因并提供精确的定位[3,4,6~8].尽管array-CGH问世不久,但已广泛用于各种肿瘤的研究和诊断.笔者就array-CGH的原理、方法及其在肿瘤学中的应用和意义综述如下.
作者:孙燕;孙保存 刊期: 2004年第03期
《WHO乳腺和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与遗传学分类》于2003年9月出版.在乳腺肿瘤部分,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包括普通导管增生、平坦上皮不典性(flat epithelial atypia)、不典型导管增生和导管原位癌.新版WHO分类中列出的平坦上皮不典性是乳腺柱状细胞病变的一种组织学类型,因为许多人对这一病变还比较生疏,所以在介绍平坦上皮不典性的同时,有必要对乳腺柱状细胞病变作详细的阐述,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其病变特点及其和普通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之间的形态学关系.
作者:丁华野;皋岚湘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SARS肺部病变形态特征和探讨胶原纤维在SARS肺部病变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4例SARS肺标本组织,经HE、苦味酸天狼猩红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或偏振光观察胶原纤维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SARS肺部病变发展过程分3期:急性渗出期、纤维增殖期、胶原化期.急性渗出期:胶原纤维较正常稍增多,可见Ⅰ、Ⅲ、Ⅳ型,Ⅰ型较多;纤维增殖期:Ⅰ、Ⅲ、Ⅳ型胶原纤维增多;胶原化期:基膜及肺间质Ⅳ型胶原显著增多,而Ⅰ型胶原明显减少.结论胶原纤维过度增生及代谢异常是导致肺纤维化重要因素之一,苦味酸天狼猩红和免疫组化联合应用对认识胶原纤维的变化规律起到互补作用.
作者:田野;赖日权;顾莹莹;张伟;刘芳;冯晓冬;赖晃文;陈国勤;王卓才;杨通;杨传红;刘幕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凝血酶受体(PAR-1)在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AR-1与人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 及RT-PCR方法检测不同类型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PAR-1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S-P法检测PAR-1在52例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分别为:腺癌14/20例、鳞癌6/16例、大细胞癌6/10例、小细胞癌中4/6例.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多位于癌巢周边,1例侵及支气管软骨处的鳞癌癌巢及另1例低分化腺癌脉管内的癌栓呈明显阳性,1例腺癌组织周围的肺泡上皮不典型增生灶呈明显阳性.Western blot 及RT-PCR方法检测结果均显示PAR-1在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高转移株(PLA801D)中的高表达明显高于其低转移株(PLA801C).结论 PAR-1在各种组织类型的人肺癌组织中均有不同比例表达.PAR-1在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高转移株(PLA801D)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低转移株(PLA801C).PAR-1表达可能与肺癌的恶性表型及生物学行为有关.
作者:孟宇宏;张金强;朱彦君;宁浩勇;胡明;姚林;郑集义;王妍;陆应麟;虞积耀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青年人和老年人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83例30岁以下青年人肺癌(青年组)和89例70岁以上老年人肺癌(老年组)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青年组肺癌占同期肺癌总数的4.18%,老年组占4.48%.②青年组和老年组肺癌的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19∶1和11.7∶1(P《0.05);青年组女性发病比率为31.3%, 老年组为7.9%(P《0.01).③青年组和老年组吸烟者各占36.1%和69.7%(P《0.01).④青年组和老年组各型肺癌所占比率分别为鳞癌31.3%/59.6%、腺癌37.3%/25.8%、小细胞癌21.7%/12.4%;青年组腺癌和小细胞癌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和P《0.01),而青年组鳞癌则明显低于老年组(P《0.01).⑤青年组和老年组的低分化癌比率分别占63.9%和43.8%(P《0.01).结论青年人肺癌以女性、肺腺癌和小细胞癌发病比例高为特征,且以低分化癌占多数;而老年人肺癌则以男性和鳞癌占优势,可能与老年男性吸烟群体增加有关.
作者:罗洪英;王海成;曾庆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50岁.四肢乏力1年,头痛、头晕伴恶心半月.半月前病人出现头部胀痛,呈阵发性,能自行缓解.同时伴有头晕、恶心,肢体乏力症状有所加重,走路时略有蹒跚.2002年9月30日出现呕吐,来我院就诊.CT检查考虑为少枝胶质细胞瘤.MRI检查考虑为转移瘤,不除外丘脑囊虫病.专科检查:意识清楚,对答切题.GCS评分15分(EN/M=4/5/6).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10月9日在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手术见右侧颞叶后方有一3 cm×2 cm肿物,红褐色.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脑肿瘤.肿瘤质脆、软、红褐色,血供丰富,血管增生明显,与周围脑组织分界不清.分块切除大部分瘤组织.术后14天,切口愈合后出院.`
作者:陈静;成继民;郭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肉瘤样肾细胞癌(Sarcomatoid renal cell carcinoma, SRCC)是肾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易误诊为软组织肉瘤,现报道2例SRCC.
作者:李丽;周庚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生物芯片(biochip)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高科技技术,是继大规模集成电路之后的又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生物技术革命.它以玻片、硅、硝酸纤维膜、尼龙膜等为载体,在单位面积上高密度地排列大量生物材料,从而达到一次实验同时检测多种疾病或分析多种生物样品的目的.生物芯片的基本原理是分子杂交或抗原抗体反应[1].根据储存的生物信息类型,生物芯片分为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和组织芯片.
作者:胡晓丽;谭郁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犬慢性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利用4只杂种犬建立慢性肺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慢性缺血期和再灌注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计算受损肺泡百分率.结果缺血期:左肺部分区域灶性肺泡出血及肺泡膨胀不全,部分肺泡上皮细胞及肺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空泡化、嵴溶解,同例对照右肺正常;再灌注期:左肺肺泡出血加重,肺间质和肺泡腔内有水肿液,肺血管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受损肺泡百分率明显增加,部分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空泡化﹑嵴溶解加重,并出现肺泡上皮细胞坏死,同例右肺较左侧病变轻.结论肺组织缺血期损伤不明显,再灌注期出现比较明显的肺损伤.
作者:顾晴;何建国;程显声;阮英茆;吴振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利用fap-3抗肽抗体研究成纤维激活蛋白(FAP)在癌组织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人工合成FAP基因的一个有效片段,免疫动物后获得多克隆抗体,经过纯化,分别对21例胃癌、19例结肠癌、9例胰腺癌组织进行标记.结果经相关分析方法证明侵袭深度与FAP表达的细胞数存在强正相关关系(r》0.9),说明随着侵袭程度的加深,FAP表达的细胞数增多.结论实验证实FAP能够在发生侵袭的恶性上皮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而肿瘤细胞不表达.在恶性上皮性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中FAP的表达随着浸润深度而加深,从而为确定FAP作为判断恶性肿瘤侵袭的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鹤;靳占峰;张瑞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巨乳症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10例巨乳症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巨乳症乳腺组织光镜下以间质纤维组织、脂肪组织及血管增生为主,ER(+)或ER和PR(+)为75%.结论巨乳症的发生与乳腺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增强有关.
作者:秦映芬;沈寒蕾;黄松;韦敏怡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单克隆抗体CK20在恶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转移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应用S-P法对鼻咽非角化性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肺的鳞癌和腺癌、卵巢黏液性囊腺癌、胃腺癌和结肠直肠腺癌各组总计67例和41例分别进行了CK20和CK19检测.结果 CK20阳性率:肺腺癌1/7(14.3%),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腺癌3/12(33.3%),胃腺癌3/9(33.3%),结肠直肠腺癌组21/22(95.5%),其他癌组织均呈阴性.结肠直肠腺癌组组与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K19在上述41例癌组织中均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CK20表达对鉴别结肠腺癌和直肠腺癌与肺腺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具有高度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 CK20高表达对鉴别卵巢原发性腺癌与卵巢的结肠腺癌或直肠腺癌转移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朱正;刘青;赵勇;许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肠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MLP)型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确定1例肠道MLP/MCL的免疫表型,抗体包括CD5、CD10、CD19、CD20、CD22、 CD79α、bcl-6、bcl-2、CD23、CD43、cyclinD1等.结果末端回肠、右半结肠、直肠分别见多发性息肉.镜下见肿瘤性淋巴细胞呈弥漫型及结节型生长.瘤细胞表达全B细胞标记,CD5+,CD10-, cyclinD1+,CD43+,CD23-,bcl-6-,bcl-2+.结论 MLP是一种罕见的独特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几乎均为MCL,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需与其他类型B细胞淋巴瘤鉴别.MLP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预后较差,应按中高级别恶性淋巴瘤给予系统性联合化疗.
作者:施红旗;张谷;楼善贤;吴能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前,自动包埋机已普遍运用于医院病理科,它提高了病理科日常工作及临床科研工作效率.但是利用自动包埋机包埋微小组织时,常会出现多块小组织比较分散,甚至不在同一平面上的现象,这样导致切片时有的组织已经切完,而有的组织还没有切到,给病人造成漏诊.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了包埋模预冷法包埋微小组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玉红;吕增华;牟清海;田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bax、bcl-2、CD44、nm23基因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4例膀胱TCC及2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bax、bcl-2、CD44v6、nm23进行检测.结果 64例膀胱TCC中bax阳性率为17.2%(11/64),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为90.0%(18/20)(P《0.05). 膀胱TCC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82.8%(53/64),正常膀胱黏膜为20.0%(4/20)(P《0.05).bax 、bcl-2阳性率随组织学分级的提高有逐渐增强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浸润及有深层浸润的膀胱TCC中,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3%、20.0%(P》0.05),bcl-2则分别为83.7%、80.0%(P》0.05);在无复发转移及有复发转移的膀胱TCC中,bax阳性率分别为16.1%、25.0%(P》0.05),bcl-2分别为82.1%、87.5%(P》0.05).64例膀胱TCC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50.0%(32/64),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为5.0%(1/20)(P《0.05).nm23在膀胱TCC中的阳性率为76.6%(49/64),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为20.0%(4/20)(P《0.05).CD44v6阳性率Ⅰ、Ⅱ级与Ⅲ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nm23阳性率Ⅰ级与Ⅱ、Ⅲ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有深层浸润的膀胱TCC中CD44v6、nm 2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浸润的病例(P《0.05);有复发转移的膀胱TCC CD44v6阳性率高于无复发转移的病例(P《0.05),而nm23在膀胱T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有无复发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bax表达水平下降及bcl-2的表达增强在膀胱TCC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CD44v6、nm23也参与促进了膀胱TCC的发生.bax、bcl-2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复发、转移等无关,但CD44v6与之呈正相关.nm23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呈正相关,而与复发或转移无相关性.
作者:张玉华;陈萍;朴颖实;韩影;李弘;张伟东;刘宪军;巩雷;谢江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