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宏;张迎霞;唐建武;张秋萍;张众
目的:研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乳癌中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癌中eNOS和iNOS的表达.结果:eNOS和iNOS阳性在乳癌中表达率分别为75.0%和71.7%.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eNOS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8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P>0.05),而iNOS在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和9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P<0.01).结论:内皮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乳腺癌中高表达;iNOS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转移相关.
作者:彭佳萍;许则丰;叶锋;张苏展;郑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58岁,因上腹部发现包块1周入院.全身骨无肿瘤,既往无肿瘤史,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基本正常,X线检查心肺未见异常.体检:中上腹可能及一15 cm×10 cm肿块,质硬,界不清,无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B超示胰尾部一11.8 cm×8.6 cm肿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匀,部分呈网格状,考虑为胰尾部混合性占位.
作者:赵海滨;吴耀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50岁.因右颈部无痛性肿块2个月余入院,无发热病史.B超及131I检查:颈前未见甲状腺显像,而右颈部有一椭圆形放射浓度聚影,较正常甲状腺大,放射性分布均匀.实验室检查:血T3 12.1 pmol/L(5.0~9.3 pmol/L),T4 35.4 pmol/L(10.0~24.8 pmol/L).临床确诊异位甲状腺伴桥本甲状腺炎.抗炎药物治疗无效,故临床建议穿刺细胞学检查.
作者:聂进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 CSD)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17例CDS患者的淋巴结细针穿刺资料进行细胞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7例CSD患者均有与猫密切接触史,并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其HE染色细胞学特点为:可见呈小簇状或栅状分布的上皮样组织细胞,较多中性粒细胞及无定形的坏死碎片,偶见吞噬核碎片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增生,大小不一,可见多种转化阶段的淋巴样细胞.免疫表型:CEA、EMA均(-),CD45(+),CD20、CD45RO(+/-),CD68(+++),Mac387(+++).结论:CSD是一种病程自限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其临床病史、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特异性皮内试验对CS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缨;张佃乾;季洪爱;马恒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笔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7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进行观察,探讨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 related protein,LRP)表达与肺癌耐药性的关系.
作者:李佽;王凤璄;刘都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一张制作完美的病理组织切片,不仅能使病理医师准确地进行诊断,还能给病理医师提供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实际的病理工作中,常会遇到各种原因导致病理切片质量不能令人满意,或者切片质量低劣.造成了病理医师镜下诊断困难.为此,我们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谈谈提高病理切片质量的几点体会.
作者:蒯宝林;谢君;赵红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肥大细胞作为一种免疫效应细胞,可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不仅与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还参与包括肿瘤在内的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为了研究肥大细胞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尝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后爱辛蓝-沙红复染(简称双重染色)方法对胃癌标本进行检测.该方法在同一张切片上不仅可显示肥大细胞在癌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大小形态,而且可以清楚显示肥大细胞与各种免疫组化阳性产物间的定位关系.对研究肥大细胞与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更为客观的技术手段.我们将该方法与单一的爱辛蓝-沙红染色在显示肥大细胞的应用上进行了定量对比研究.
作者:柳雅玲;李亚鲁;王美清;侯刚;东野圣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53岁.因间断性上腹胀痛6个月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上消化道钡透示胃底平滑肌瘤.胃镜检查:见胃底部有一球形隆起,大小3 cm×2 cm×2 cm,表面光滑,黏膜活检病理报告为正常胃黏膜,入院手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作者:李涌;马乃绪;贾秀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膜瘤多向分化及其与病理诊断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光镜、电镜、组化染色(网状纤维、PAS-AB和VG)和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脑膜瘤共55例,复发7例,复发率为12.73%.脑膜上皮型12例,过渡型13例,纤维型14例,砂粒体型7例,血管瘤型3例,微囊型4例,分泌型2例.Vim、EMA、α1-ACT、FⅧRAg、ER、PR、NSE均不同程度表达,GFAP、desmin及c-erbB-2均阴性. 在不同水平上证实上皮样细胞、过渡型细胞及纤维细胞以及玻璃样变性和微囊的病变均有过渡关系.结论:脑膜瘤是一个具有多向分化的肿瘤.各种类型脑膜瘤之间均有移行,其它类型脑膜瘤均是上皮型脑膜瘤分化的结果.脑膜瘤容易复发主要与上皮型脑膜瘤有关.
作者:李连宏;张迎霞;唐建武;张秋萍;张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人工假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逐渐注意到人工假体可以在机体局部乃至全身造成一些特殊的反应性病变,病理工作者如果不能注意到这些病变与人工假体间的关系,就有可能导致误诊.
作者:石雪迎;廖松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类结直肠癌细胞系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用MTT方法测定LoVo、SW480和SW1116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3细胞系hMSH2、hMLH1表达水平;用PCR-SSLP-银染法分别分析了3个细胞系基因组中10个微卫星位点状况.结果:比较3个细胞系MTT分析获得的IC50结果发现,对5-FU LoVo细胞系较SW480和SW1116更加敏感(分别为:0.8 μmol/L, 2.2 μmol/L和1.9 μmol/L, P<0.01).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hMSH 2在SW 480和SW1116阳性,而在LoVo 阴性;hMLH1在3个细胞系均阳性.PCR-SSLP-银染法结果显示LoVo细胞系在8/10个位点和其余两个细胞系不同,电泳条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或位移,而另外的2/10个位点则具有相同的电泳带型.结论:该组微卫星位点和错配修复状况一起可以作为离体人类结直肠癌细胞系对5-FU敏感性的指标之一,为了深入阐明它们能否作为临床结直肠癌化疗病人药物筛选和预后评价的有效指标,进一步的在体研究和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很有意义.
作者:陈修煦;来茂德;黄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肝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bFGF mRNA的表达及其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血管增生、改建及肝血管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对120例CHB及50只CCl4诱导肝损伤大鼠肝标本进行bF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bFGF mRNA原位杂交,并检测了CHB肝组织中α-SMA、FN、LN、CoⅣ表达与bFGF的关系.结果:随着CHB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血管病变加重,bFGF在肝血管及肝窦壁表达强阳性率逐渐上升(P<0.01),部分固缩性肝细胞也示强阳性显色.原位杂交显示,bFGF mRNA主要分布于血管纤维化区域肝窦壁及部分肝细胞.同时bFGF在肝组织的表达与α-SMA、FN、LN及CoⅣ呈同步关系.结论:bFGF通过激活血管及肝窦内皮细胞,引发肝血管增生及内皮细胞凋亡,在细胞外基质等参与下,终导致肝血管纤维化、肝窦毛细血管化及假小叶纤维间隔形成.
作者:陈文笔;严家春;马勇;徐长江;丁体龙;田瑞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钙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连接蛋白(cat)α、β、γ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食管癌手术标本的cyclinD1、E-cad、α-cat、β-cat、γ-cat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yclinD1、E-cad 、α-cat、β-cat、γ-cat阳性病例分别为35例(56.5%)、39例(62.9%)、49例(79%)、59例(95.2%)和47例(75.8%).其中α-cat与β-cat、E-cad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74和0.279(P<0.05).γ-cat蛋白缺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E-cad、γ-cat蛋白缺失与保留表达和肿瘤分化程度、术后生存期长短,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结论:E-cad、γ-cat缺失表达是食管癌预后差的因素之一.
作者:林英城;吴名耀;李德锐;吴贤英;郑瑞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汉坦病毒(HTNV)感染诱导乳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HSPs)表达及热休克蛋白与病毒蛋白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实验性乳鼠感染脑组织中病毒抗原及HSP70的表达,用ELISA、免疫印迹、免疫共沉淀方法分析病毒抗原和HSP70的表达.结果:HTNV感染诱导了乳鼠脑组织神经细胞高表达HSP70,组织中HTNV-NP与HSP70关系密切,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HSP70与HTNV-NP结合形成复合物.结论:HTNV实验性乳鼠感染脑组织中高表达的HSP70与病毒核心抗原(HTNV-NP)形成非共价复合物,该复合物可能在病毒感染复制及宿主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是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和治疗中利用该复合物制备特异性T淋巴细胞疫苗.
作者:孙玉静;杨守京;刘彦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猪囊尾蚴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 方法:复习12例脑猪囊尾蚴病的病理切片、病史及临床资料.结果:男女发病性别比3∶1,平均年龄22岁.临床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9例,颅内高压2例,痴呆1例.5例见到猪囊尾蚴,7例虫体崩解的陈旧性病变均找到形态不一的石灰小体.结论:脑猪囊尾蚴病以青年男性多见,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病理诊断除找到囊尾蚴外,组织中散在的石灰小体是陈旧性病变的重要诊断依据.
作者:李德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27kip1、PCNA及p16与胃肠道类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5例胃肠道类癌组织中p27kip1和PCNA蛋白表达,同时用PCR法检测p16基因的缺失情况.结果:p27kip1在胃肠道类癌阳性表达率为64%(16/25),PCNA Ⅰ~Ⅱ级和Ⅲ~Ⅳ级表达率分别为56%、44%.2种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27kip1与PCNA表达负相关.p16基因纯合性缺失率为48%(12/25),其缺失率与类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p27kip1低表达、PCNA高表达与胃肠道类癌转移有关,胃肠道;类癌的发生与p16基因缺失有关,但可能为早期分子事件.
作者:牟坤;刘洪琪;蔡毅然;张廷国;周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转录因子通过与靶基因5′上游启动子特定的结合位点作用,上调众多的特定靶基因mRNA转录速率和蛋白质合成.在肺炎症/肺纤维化病变中,有许多转录因子被激活,如NF-κB 、AP-1(activator protein-1)、STAT(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EGR-1(early growth response-1)等,这些活化的转录因子调控一系列炎性反应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形成瀑布效应.因此,转录因子在肺炎症/肺纤维化发生机制的信号级联中起非常重要的枢纽作用.但不同的细胞外信号激活转录因子的机制各不相同.笔者对几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肺纤维化中表达、激活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胡永斌;曾庆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细针穿刺细胞学特点.方法:收集并复习43例腮腺腺淋巴瘤,每例均备有巴氏染色、HE染色涂片及细胞块.结果:43例均发现嗜酸性细胞及淋巴细胞,40例发现细胞碎屑,9例发现带有淋巴间质的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结构,35例发现巨噬细胞,5例出现鳞状上皮化生,3例发现肥大细胞.结论:腺淋巴瘤是腮腺的常见肿瘤,细针穿刺一般可以作出准确诊断,但应注意与多形性腺瘤、腺样囊腺癌、腺泡细胞癌、慢性腮腺炎、淋巴上皮囊肿、鳞癌鉴别.
作者:苏学英;陈志强;常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15岁,因腹胀腹痛、闭经2年入院.查体:发现盆腔包块.
作者:詹彦平;叶尔布拉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Ewing/pPNET 是指包括骨和软组织Ewing肉瘤、Askin瘤和外周原始神经外胚瘤在内的一族肿瘤.肿瘤分化谱的一端是仅呈vimentin (间叶表型)阳性的Ewing肉瘤;另一端则为具NSE等神经标记的外周原始神经外胚瘤.其中偶有呈cytokeratin或desmin(或actin)阳性的瘤细胞[1].Lichtenstin和Jaffe[1]设想Ewing肉瘤起源于间叶或结缔组织的原始形式.Aurias等(1983)和 Wang等[1]发现ES与pPNET具有一致性的细胞遗传学异常.20世纪90年代研究发现,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物质,如维甲酸与神经生长因子,可诱发体外培养的Ewing肉瘤细胞表达神经标记[1].根据这些事实,现在许多病理学者倾向于 Ewing/pPNET 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观点.胚胎性神经嵴细胞具有间叶分化的潜能,这似乎提供了 Ewing/pPNET 间叶表型来源的合理解释.
作者:张众;李连宏;孙雷;谢丰培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