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燕;张立新;周春燕;王立昌
目的 探讨感染隐球菌后肺部中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对其他3种辅助性T细胞(Th)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感染隐球菌小鼠肺部中CD4+FoxP3+Treg细胞的比例与数量;分析CD4+FoxP3+Treg细胞敲除后肺部中隐球菌量变化以及对Th1、Th17、Th2细胞亚群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CD4+FoxP3+Treg细胞敲除后Th2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表达情况及相关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的表达情况,以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感染隐球菌后,小鼠肺部中CD4+FoxP3+Treg细胞比例与数量都显著增加.相比未敲除的小鼠在清除Treg细胞后,小鼠肺部中隐球菌量显著增多,肺部中Th1、Th17细胞亚群没有显著变化,而Th2细胞亚群显著增加.同时,Th2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IL-4、IL-5、IL-13都有显著性升高,血清中IgE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结论在隐球菌感染后CD4+FoxP3+Treg细胞可以抑制Th2相关的免疫反应,从而减轻感染的危害.
作者:马华怡;李远眺;韦怡怡;刘欢;戴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蜈蟾痛愈膏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观察在应用羟考酮缓释片的基础上加用蜈蟾痛愈膏(观察组)辅助止痛治疗与单纯应用羟考酮缓释片(对照组)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疼痛缓解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羟考酮缓释片的需求量明显较少,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蜈蟾痛愈膏联合羟考酮缓释片镇痛效果明显.
作者:孙守坤;李明晶;陈卓;李众;王军;郭怀宇;张越;杨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长节段固定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DLS)并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选择性椎板减压长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DLS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23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椎功能评分(JOA)评价患者症状;对腰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VAS、ODI及腰椎JOA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腰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腰椎后路长节段固定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DLS并椎管狭窄可达到较好中期疗效.
作者:白皓天;李建安;白云深;杨小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特异性激动小鼠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nAChR)水平对海马组织中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6月龄非转基因C57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腹腔注射0.5、1.0 mg/kg、3.0 mg/kg PNU282987组各8只.采用Real-time 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印迹)法分别测定小鼠海马组织中囊泡相关蛋白突触素(Syn)、突触小体相关蛋白(SNAP)-25和突触后致密物(PSD)-9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 PNU282987组、3.0 mg/kg PNU282987组中突触相关蛋白Syn、PSD-95、SNAP-2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 特异性激动小鼠α7nAChR能够使海马组织中突触相关蛋白水平表达增加.这可能提示了α7nAChR与突触密切相关,这可能与其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王晓玲;邓于新;董阳婷;官志忠;齐晓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观察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且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均P<0.05);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组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轻度组(均P<0.05);观察组FIB和PLT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病程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炎症反应、高凝状态及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且炎症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疾病病情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施煜燕;周建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癌)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7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的表达,关注二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63例喉鳞癌术后组织为观察组,31例声带息肉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两组CD74和MMP-7的表达.结果 两组中CD74和MMP-7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中CD74的表达与肿瘤大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密切相关.观察组MMP-7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CD74和MMP-7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喉鳞癌术后组织中CD74和MMP-7高表达,对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明显促进作用,CD74和MMP-7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李俊娟;赵珺;祁艳娟;王芳;王青海;谢添慧;付海生;杨春花;熊向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脊髓损伤(SCI)对机体CD8+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分析慢性SCI小鼠脾脏的细胞总数及总T细胞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慢性SCI小鼠脾脏CD8+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GranzymeB、Perforin能力的变化;分析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D)-1表达;阻断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PD-1表达后,分析CD8+T细胞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慢性SCI小鼠脾脏总细胞数与总T细胞数都没有显著变化(P>0.05);SCI小鼠脾脏中CD8+T细胞分泌的IFNγ、TNF-α、GranzymeB、Perforin比例均下降(P<0.05);SCI小鼠脾脏中CD8+T细胞表达的PD-1显著性升高;阻断CD8+T的PD-1,其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GranzymeB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性恢复.结论 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通过高表达PD-1抑制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从而导致CD8+T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作者:时愔;杨华;王开化;王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组织中具有IQ结构域的人RasGTP激活蛋白相关蛋白(IQGAP)1、上皮型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分析二者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后组织63例为观察组,子宫肌瘤术后留取的非肿瘤性子宫内膜组织35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IQGAP1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两组IQGAP1和E-cad-herin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IQGAP1和E-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IQGAP1表达与肿瘤肌层浸润、细胞增殖指数相关.二者阳性率与年龄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二者阳性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IQGAP1和E-cadherin异常表达且具有负向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
作者:纪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脑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30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PR组以及UTI组各10只.应用窒息法建立大鼠心脏骤停模型,进行CPR,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6 h,检测各组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水平及左心室压力上升(+dp/dtmax)、下降大速率(-dp/dtmax).ROSC后24 h处死大鼠后取出心、脑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组织中IL-1β、TNF-α的含量,并采用投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ROSC后6 h CPR组、UTI组LVSP及±dp/dtmax明显降低(P<0.05),LVEDP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OSC后6 h CPR组、UTI组LVSP、+dp/dtmax及-dp/dtmax均显著下降(P<0.05),而LVEDP显著上升(P<0.05);与CPR组相比,ROSC后6 h UTI组LVSP上升,LVEDP下降(P<0.05).CPR组、UTI组IL-1β、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UTI组IL-1β、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CPR组(P<0.05).结论 UTI可以抑制体内IL-1β和TNF-α的表达,同时减轻心肌组织的损伤,改善CPR后心功能.
作者:李江;贾宝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双膦酸盐类药物伊班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接受常规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长春新碱(VCR)1.4 mg·m-2·d-1,d1;脂质体多柔吡星40 mg·m-2·d-1,d1;地塞米松40 mg/d口服d1~d4,dq~d12,d17~d20.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伊班膦酸钠4 mg和5%葡萄糖注射,滴注4 h以上,每月1次,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发生骨痛、脊椎骨折和高钙血症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R)-5b、Wnt抑制剂(DKK1)、白细胞介素(IL)-6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骨痛发生率为6.67%(1/15例),低于对照组13.33%(2/15例,P<0.05).试验组脊椎骨折发生率为6.67%(1/15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2/15例,P<0.05).试验组的高钙血症发生率为13.33%(2/15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4/15例),(P<0.01).试验组中位生存期为(29.32±3.84)个月,对照组为(14.32±2.93)个月(P<0.05).治疗后,试验组TRACR-5b为0.99±0.02,IL-6为1.02±0.03,DKK1为1.08±0.01,Runx2为0.84±0.02;对照组TRACR-5b为0.77±0.03,IL-6为0.52±0.04,DKK1为0.65±0.03,Runx2为1.13±0.03(均P<0.05).试验组8例(53.33%)有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恶心和腹泻,乏力6例(40.00%),血小板减少4例(26.67%),肢短麻木5例(33.33%),发热7例(46.67%),憋气和心慌7例(46.67%),体位低血压3例(20.00%),视觉障碍1例(6.67%);对照组分别有胃肠道症状11例(73.33%),乏力9例(60.00%),血小板减少9例(60.00%),肢端麻木11例(73.33%),发热12例(80.00%),憋气和心慌11例(73.33%),体位性低血压9例(60.00%),视觉障碍5例(3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班膦酸钠可有效延长M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减少骨痛、脊椎骨折等并发症,可能与调节成骨或破骨细胞因子TRACR-5b、DKK1、IL-6和Runx2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王思力;苏蕊;黄耘;方志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及家庭结构的改变,使传统的家庭养老逐渐向社会化养老过渡. 养老机构作为社会化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老人提供专业化照料,提高老人生存质量,缓解家庭照顾负担;同时还为老人提供一个社交、娱乐的平台,丰富老人的生活,提供精神慰藉. 机构养老服务需求激增,使各类型养老机构数量急增. 在数量快速发展的同时,养老机构在运行与管理方面面临诸多困难,由于缺乏科学的调研为依据,大多数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成本、收费等方面缺乏必要信息支持,仅凭经验自主定价,缺乏科学指导,不仅会导致养老产业投资风险较大,不利于养老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政府对养老服务市场监管.
作者:马晓雯;谢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后交通动脉瘤(PcomAA)伴动眼神经麻痹(ONP)老年患者脑损伤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1例PcomAA伴ONP高龄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措施分组,观察组(神经内科收治)31例,开展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神经外科收治)30例,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方式处理.观察两组临床手术指标变化,检测患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乳酸、葡萄糖等生化指标,评估脑损伤改善效果,记录手术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耗时、气管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乳酸、葡萄糖、NS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脑水肿、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ONP完全恢复11例(35.48%),部分恢复4例(12.90%);对照组ONP完全恢复10例(33.33%),部分恢复5例(16.67%),两组ONP恢复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PcomAA伴ONP疗效确切,对脑组织损伤小,促进机体恢复效果,改善ONP症状,减少手术并发症,增强治疗安全性.
作者:王彦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及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老年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混合痔患者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予RPH、PPH及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术后疼痛程度、愈合时间、内痔回缩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组治疗效果满意.在疼痛程度、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RPH组优于另外两组.结论RPH治疗老年性混合痔,疗效满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耐受度高,适合老年患者.
作者:李帅军;李梅;许崇斯;盛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食管癌年新发病例约26万例,占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第5位,而其死亡率13. 4/10 万人却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1〕. Lin等〔2〕对于中国及日本的食管大规模调查中发现食管癌的5 年生存率仅为13%.食管癌发病隐匿,当有临床症状时,多数食管癌病人已非早期,已错过治疗的佳时期. 有研究表明,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可以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时间〔2〕. 本文通过总结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研究成果,对局部晚期的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子豪;李月;王瑞民;佟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社区老年人衰弱与机构养老需求的关系.方法 采用Fried身体表型对848名社区老年人评测衰弱.结果 老年人衰弱率与机构养老需求率分别为5.0%和3.9%,衰弱者需求率(21.4%)高于衰弱前期(4.9%)与健康者(1.5%);衰弱者ADL/IADL障碍、认知障碍与抑郁比例也较高;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ADL障碍与抑郁是衰弱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结论 衰弱增加机构养老需求,因此,早期识别与管理衰弱可减少不良健康结局风险,从而减缓老年人入住机构.
作者:乔晓霞;杨华;苗红;闫凌;田晓宇;刘娜;董莉娟;王翠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脾补肾活血方用于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1型原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的影响.方法 手术后入住加强护理病房(ICU)且需要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健脾补肾活血方,对照组给予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胶囊,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血清P1NP和β-Crosslaps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13例,临床有效率为86.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7%.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由治疗前的(0.512±0.73)ρ·g-1·cm-2增加至(0.671±0.84)ρ·g-1·cm-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1NP、β-Crosslaps含量均显著降低,观察组两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补肾活血方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并有效降低患者血清P1NP、β-Crosslaps含量.
作者:刘鸿雁;李剑;翟羽;宋安洋;徐琬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致下尿路症状(LUTS)时后尿道形态的改变.方法 BPH患者65例,应用经直肠超声检查,测量前列腺体积和膀胱残余尿量,观察后尿道走行及尿道内口,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价LUTS,根据超声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后尿道形态正常组30例和后尿道形态改变组35例,对比两组患者LUTS、前列腺增生程度及膀胱残余尿量分级所占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后尿道形态及尿道内口的改变与IPSS评分、膀胱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LUTS、膀胱残余尿量分级所占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列腺增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尿道形态及尿道内口的改变与IPSS评分、膀胱残余尿量呈正相关性(P<0.05),与前列腺体积无相关(P>0.05).结论 经直肠超声观察后尿道走行及尿道内口形态改变可作为BPH致LUTS的直接证据.
作者:邬效柱;王小漫;束中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反比通气(IRV)对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反比通气组和常规容量控制通气组(对照组),每组30例.建立二氧化碳(CO2)气腹时,反比通气组吸呼比为2:1,对照组吸呼比为1:2,通气模式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呼吸频率不变,潮气量7 ml/kg.观察并记录气腹开始前(T0)、气腹后30 min(T1)、气腹后60 min(T2)及气腹解除后5 min(T3)的气道压峰值(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测量T0、T1及T2的动脉血气并计算氧合指数(OI).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反比通气组T1、T2时间点Ppeak显著降低、Pmean、Cdyn显著升高(P<0.05),T2、T3时间点PaO2、OI显著升高(P<0.05).两组pH值、PaCO2及SaO2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比通气可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的气道峰压,提高动态肺顺应性并改善氧合.
作者:徐云燕;张立新;周春燕;王立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卵巢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Western印迹检测组织中MACC1表达水平.以卵巢癌细胞A2780为研究对象,细胞转染MACC1小干扰RNA(MACC1 siRNA)、siRNA对照(siRNA control),细胞分为未转染组(只加入转染试剂)、siRNA control组(转染siRNA con-trol)、MACC1 siRNA组(转染MACC1 siRNA).培养24 h后,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MACC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MACC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siRNA control组细胞中MACC1、MMP-2、MMP-9表达水平及细胞存活率、迁移率、侵袭细胞数目与未转染组相比均没有差异,MACC1 siRNA组细胞中MACC1、MMP-2、MMP-9表达水平及细胞存活率、迁移率、侵袭细胞数目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结论 MACC1在卵巢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干扰MACC1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MMP-9表达有关.
作者:范从红;李根;廖晓燕;辜定钎;曹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结肠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对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其预后的多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80例,其中接受术后辅助化疗者95例为观察组;未接受术后辅助化疗者8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理特征及疗效,并分析影响观察组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分期为Ⅱ期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Ⅲ期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转移率、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时间<5年者的临床分期为Ⅲ期、CA19-9水平升高及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生存时间≥5年者(P<0.05).影响观察组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临床分期为Ⅲ期、CA19-9水平升高及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结论 对结肠癌患者在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后给予辅助化疗有利于提高远期疗效.
作者:聂双发;费建东;李磊;杜园;杨本鑫;郭迎雪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