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裕;罗晓秋;罗桓;彭均华;刘承武;尹瑞兴;吕泽平;潘尚领
目的:探讨朗读训练对全口义齿功能恢复中的作用,为患者加快适应和使用义齿提供新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行全口义齿初次修复的患者62例,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进行20 min 朗读训练,对照组无需训练,两组每周进行1次语言判读和咀嚼效率分析,并在初戴和戴用第4周2个时间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在同等义齿戴用时间比较中,实验组发音准确性和咀嚼效率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全口义齿满意度调查表的患者评价中,实验组在语音、咀嚼及固位方面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P<0.05),但外观及舒适性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朗读训练唇颊舌肌能更快提高全口义齿的语音、咀嚼和固位功能,是提升患者对义齿使用能力的新方法,在临床具有可行性。
作者:刘朗;叶剑涛;叶秀华;李洁银;黄卓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跌倒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严重公共卫生事件。跌倒的预防和干预是老年康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住院患者跌倒不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身心创伤,而且增加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存在医疗纠纷的隐患。本文回顾了近几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就住院脑血管病人跌倒的相关研究给予归纳,为临床掌握预防脑血管疾病人跌倒提供参考。
作者:刘文平;史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 N-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功能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40例病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 NAC 治疗组(NAC 组),各20例,另外取健康对照组(对照组)20例作为对照。治疗后检测肺功能、血管活性因子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活性氧(ROS)、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常规组和 NAC 组均能改善肺功能,但与常规组比较,NAC 组肺功能各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常规组和 NAC 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 AngⅡ、ROS、ET、NO 水平,但以 NAC 组恢复效果明显,和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NAC 有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恢复血管活性因子的平衡和血管舒缩功能而更好改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功能。
作者:唐汉庆;卢兰;李晓华;朱晓莹;劳传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三轴加速度计对老年人7 d 的体力活动监测,分析老年人日常体力活动与能量消耗的状况,为老年人群的体力活动开展、各种老年疾病的运动护理及运动促进健康的科学指导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6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50例。其中男20例、女30例,男、女之间体质量指数(BMI)无显著性差异。征得研究对象同意后,在身体右侧髂前上棘部位佩戴加速度计监测日常体力活动7 d,每天佩戴10 h 以上,并确保周一至周五有2 d 和周六至周日有1 d 的有效数据。加速度计型号为 Actigraph GT3X(美国),采样间隔10 s,采集参数为每天平均的佩戴时间、轻体力活动时间、中等强度活动时间、高强度活动时间、总计数值、平均每分钟计数值、步数和平均代谢当量等,数据统计处理由 SPSS 软件完成。结果老年人的体力活动主要以轻体力活动为主,轻体力活动时间为佩戴时间的86.96%~88.90%,平均代谢当量(METs)介于1.21~1.29之间,均属于轻度体力活动范围。结论老年人日常体力活动存在着明显不足现象,这也是老年人心血管病和其他慢性疾病发生的潜在风险因素,有必要提高老年人的运动防护意识,促进老年人体力活动的开展,适当增加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并给予运动促进健康的科学指导,以降低各种老年疾病的发生。
作者:易容;张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肠道内存在多种细菌,主要包括拟杆菌、厚壁菌门、变形菌、放线菌、梭杆菌门等,约1000~1150种,数量可达1014左右〔1〕。肠道菌群对于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机体免疫功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2〕。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组成能维持长期相对稳定性,然而,人类肠道菌群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和抗生素使用情况等〔3〕,当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受到破坏时,易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诱发相关性疾病的发生〔4〕。粪菌菌群移植(FMT),是从健康人的粪便样本导出共生的细菌,经鼻胃管或鼻十二指肠管、胃镜或结肠镜、直肠导管灌肠等方式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诊疗过程〔5〕。 FMT 通过修复、调节缺失、紊乱的肠道菌群,长期重建受损的肠道菌群,进而改善、恢复正常的肠道菌群功能〔6〕。目前 FMT 在主要针对反复性或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也可用于其他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 病、肠易激综合征等〔7〕。近年来,随着微生物菌群与疾病关系研究的日益深入,通过研究发现许多胃肠外疾病如帕金森病、纤维肌痛、慢性疲劳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肌阵挛、肥胖、代谢综合征等与肠道菌群的失衡有着密切关系,FMT 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有助于缓解其症状,对胃肠道外疾病的治疗极具潜力〔8〕。
作者:白焕焕;周长丽;刘立坤;程洪晶;孟祥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根据国际检索机构给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发来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统计整理,《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又被4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和因素对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评价( BADS)方法和画钟实验对2743例稳定期住院15 d 后首发脑梗死患者的执行功能进行评测,结合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理想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①执行功能障碍组在年龄、教育程度、梗死体积、合并高血压或和高脂血症等并发症、梗死部位与执行功能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②具有0、1、2、3、4、5、6个理想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发生情况分别为90.6%、89.3%、86.7%、68.8%,40.1%、20.1%、15.8%;Logistic 回归显示矫正了年龄、梗死体积、合并高血压或和高脂血症等并发症、梗死部位相关因素后,同具有0~1项相比,具有2~4、5~6项理想健康行为和因素是脑梗死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OR 值分别为0.432和0.216。结论理想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首发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婉;安立红;郭霞;王红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地区壮族家系血液白细胞端粒长度的遗传模式。方法应用 real-time PCR 方法测定广西巴马地区壮族家系外周血白细胞相对端粒长度(LTL),并进行家系内子代 LTL 与其父代 LTL 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 LTL 随年龄增大而缩短,即与年龄呈负相关性;(2)子代群体中,女性 LTL 明显长于男性(P<0.05);(3)家系中第二代即子代 LTL 同时呈现母系和父系遗传模式。结论广西巴马地区壮族家系子代LTL 明显受亲代 LTL 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母系及父系遗传模式。
作者:吴华裕;罗晓秋;罗桓;彭均华;刘承武;尹瑞兴;吕泽平;潘尚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羟苯磺酸钙和黄葵胶囊联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入选 DN 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控制血糖方法相同。对照组48例口服黄葵胶囊(2.5 g /次,3次/d),治疗组48例口服羟苯磺酸钙(500 mg,3次/d)并联合黄葵胶囊(2.5 g /次,3次/d),均治疗12 w,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 Cys)-C、内皮素(ET)及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SBP、Scr、BUN 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HbA1c、Cys-C、 ET、UAER 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 Cys-C 和 ET、UAER 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和黄葵胶囊联合治疗老年早期 DN 能有效降低 Cys-C、 ET,且能降低 UAER,能有效逆转或延缓早期 DN 进展。
作者:李泉清;王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效能水平对老年骨质疏松( OP)患者骨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 OP 患者442例,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效能水平评测,结合随访1年期间骨折事件,分析效能水平对老年 OP 患者骨折发生的影响。结果效能水平高、中和低三组中1年内累积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1.36%,19.7%和25.3%,三者差异显著(P<0.05);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显示:中、高效能水平是老年 OP 骨折发生的保护因素,OR 值分别为0.736、0.612;三组间与 OP 骨折发生相关行为因素的比较(吸烟、饮酒、体重、饮食、锻炼、跌倒行为)差异显著(χ2=20.906、19.364、15.571,15.575、13.256;F =26.26;P<0.05);结论高效能水平可促进老年 OP 患者健康行为的转变,预防老年 OP 患者骨折事件的发生。
作者:曹瑞秋;赵雅宁;王霞;邵通;张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10例该院接受 TURP 治疗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调查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收集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21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尿路感染43例(20.4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 h、术前行导尿术、术前未预防应用抗生素、导尿管留置时间≥5 d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率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行导尿术、导尿管留置时间≥5 d、术前未使用抗生素是 TURP 老年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OR 值分别为2.013、5.241、3.118、5.780、3.253。结论积极控制和治疗基础疾病,缩短术前、术后导尿时间,术前合理应用抗生素,重视高龄患者的管理等是降低老年患者 TURP 术后尿路感染的有效预防措施。
作者:王鹏;郭小鹏;成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黄芪足三里穴位注射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内毒素( LPS)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 组29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B 组31例,在 A 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每例患者共行血浆置换治疗3次,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 w 后 A、B 两组患者血清 IL-6、IL-8、TNF-α及 LPS 的浓度,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C 组)进行比较。结果 A、B 两组治疗前 IL-6、IL-8、TNF-α及 LPS 均高于 C 组( P<0.01);治疗后 A、B 两组血清 IL-6、IL-8、TNF-α及 LPS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 B 组各项指标水平显著下降(P<0.001),与 C 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黄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紊乱状况,促进康复。
作者:覃雪英;陆启峰;覃后继;黄美金;丘海先;邓凤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爱罗咳喘宁口服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的影响。方法雄性 SD 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2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加烟熏造模后,给予对应处理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 IL-6、IL-8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 IL-6、IL-8显著高于正常组,经用爱罗咳喘宁口服液治疗后,血清 IL-6、IL-8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爱罗咳喘宁口服液治疗 COPD 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 IL-6、IL-8水平有关。
作者:谢文英;张良芝;常学辉;尚立芝;胡文豪;李亮;刘坦;张静;李进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焦虑情绪状态及相关的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视觉模拟量表(VAS)对156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一般社会情况、焦虑和腹部疼痛程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 SAS 评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和普通门诊的老年患者(P<0.01);单因素分析以受教育程度高、亲属陪护不满意和腹痛程度高的患者 SAS 评分较高(P<0.01)。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存在较严重的焦虑状态,受教育程度高,亲属陪护不满意和腹痛程度重的患者焦虑情绪更加严重。
作者:黄政渊;薛超荣;石松长;陈文轩;王荣林;林炳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人群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基因多态性位点 rs4880(V16A)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已经确诊的12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272例正常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血液标本5 ml,提取全基因组 DNA。应用 Taqman 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 MnSOD 基因 rs488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基因型:P =0.0091;等位基因:P =0.0068,OR =1.26(1.07~1.49)〕。结论 MnSOD 基因 rs4880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上海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作者:李俊燕;陶枫;吴新星;谭英姿;陆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脑钠肽(BNP)、C 反应蛋白(CRP)、乳酸(Las)水平联合检查评估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该院重症监护室(ICU)治疗的75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28 d 后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41例)和死亡组(34例),分析不同组别 BNP、CRP、Las 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一步分析。结果死亡组 BNP、CRP、Las 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约登指数(Youden)大原则确定 BNP、CRP、Las 评估佳临界值为:13310.47 pg /ml、23 mg /L、3.1 mmol /L,此时评估“死亡”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35%、78.05%、80.00%;67.64%、70.73%、69.33%;79.41%、87.80%、84.00%。三种指标联合评估时,≥1种、≥2种、3种高于临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06%、43.90%、68.00%;88.24%、85.37%、86.67%;58.82%、95.12%、78.67%。结论早期联合检测 BNP、CRP、Las 有助于评估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这3种中任意≥2种高于临界值时多提示预后不佳。
作者:杨玲;尹春元;吕欣;张贵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DP)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急性加重和并发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1〕。COPD 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 COPD 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2〕。对我国7个地区、20245例成年人群进行调查,COPD 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3〕。美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协会关于肺康复的定义:肺康复为有临床症状和往往包含有日常生活活动减少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提供的一种经充分证据证明的、多学科的、全面的干预。它可以减轻临床症状,优化功能状态,提高参与率和减少与疾病相关的医疗开支〔4〕。
作者:何姿蓉;王武军;金荣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将收治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胆囊造瘘术,研究组患者首先行超声引导下 PTGD,择期再行胆囊切除术。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1、3.94,均 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38,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 PTGD 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能够快速缓解症状,有效控制感染,特别适用于胆囊切除术风险较大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驰;吴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