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艳柳;王书培;张玉琴
目的:探讨老年宫颈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三维后装治疗后胃肠道毒性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56例局部晚期老年宫颈癌患者,进行盆腔外照射50 Gy /25 f 后,进行 CT 图像引导下192 Ir 三维腔内后装治疗,观察胃肠道毒性反应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总生存率( OS)、无病生存(DFS)、盆腔复发、远处转移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2.4个月,胃肠道毒性反应16例(28.6%)(1级14例,2级1例,3级1例)。在严格控制剂量体积限制的前提下,多因素分析显示胃肠道毒性反应与 FIGO 分期及是否同步化疗密切相关,而与年龄、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及放疗持续时间未显示明显的关联性。56例患者2年 OS 87.5%(95%CI 61.7%~96.8%),无病生存率(DFS)78.6(95%CI 49.7%~89.8%)局部复发率(RF)7.1%(95%CI 0%~12.6%),远处转移率(DF)14.3%(95%CI 5.7%~23.4%)。结论联合三维后装患者胃肠道毒性反应明显减少,尤其是3级反应,FIGO 分期及是否同步化疗与胃肠道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别。
作者:孟凡旭;左雅芳;欧健;刘江山;郎志国;刘天博;孙宝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PFNA 组(40例)和 ALP 组(40例)。观察不同组别手术时间、术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负重站立时间,并采用 Harris 评分法评估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A 组术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站立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 ALP 组(均 P<0.05)。随访9个月时,PFNA 组患者优良率为95%,高于 ALP 组(90%)(χ2=0.721,P>0.05)。 PFNA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 ALP 组(20.00%)(χ2=6.135,P<0.05)。结论 PFNA 和 ALP 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 PFNA 方案创伤更小、固定更好、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文雄;蒋家正;韩宏德;张恒林;谢文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 IgA 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本院肾脏科肾活检确诊为 IgAN 的老年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并在同时期按照1∶4比例选择确诊为 IgAN 的成人非老年患者37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肉眼血尿、基线血压、平均动脉压(MAP)、24 h 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 Alb)、血清肌酐( SCr)、血尿酸( UA)、总胆固醇( TC)和甘油三酯(TG),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两组患者肾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及影响老年 IgAN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肾脏病病程较对照组短(P<0.05),高血压发生率和 MA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肾活检时,观察组患者蛋白尿水平及 SCr、UA、TC、TG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患者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发生率、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TAIF)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多因素 COX 回归模型显示,估算的 eGFR、蛋白尿水平和 TAIF 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 IgAN 患者高血压发生率、蛋白尿水平和肾脏组织的慢性病变情况均高于非老年患者,肾活检时蛋白尿、eGFR 水平和 TAIF 是影响老年 IgAN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林琪鸣;姚拥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绝经后女性不同 Singh 指数股骨头骨小梁结构及骨超微结构情况。方法取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绝经后女性患者行假体置换患者股骨头标本33份,将33份标本采用低真空扫描电镜观察股骨头主要承重区骨小梁和骨超微结构;拍摄术前健侧 X 线片进行 Singh指数分级。结果不同 Singh 指数分级扫描电镜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对于 Singh 指数6级,骨小梁结构完整显示清晰,高倍镜下骨胶原纤维排列紧密为特征;Singh 指数5级和4级镜下辨别困难,共同特点为骨小梁变细,表面欠光滑,部分骨小梁出现断裂和缺失现象,骨胶原纤维出现卷曲,局部出现分散情况,但这对于6级和3级分辨清晰;Singh 指数3级扫描电镜下骨小梁断裂、缺失情况普遍,骨胶原纤维断裂、排列散乱为其特征;Singh 指数1级和2级分辨困难,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破坏严重,骨胶原纤维出现大部分断裂、缺失情况。结论女性患者 Singh 指数可以大致反映骨结构的变化,了解骨质疏松情况,但因其主观因素影响,6级分法不能更加准确反映出骨结构,尤其是骨超微结构的具体变化。
作者:徐丛;徐飞;杜元良;李嘉;戴海峰;王中新;吕永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细胞凋亡不仅为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所必须,而且细胞凋亡的失调与多种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视网膜黄斑部疾病,是老龄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比较公认年龄、吸烟、种族和家族史是 AMD的危险因素〔3~8〕。 P2X7受体又称 P2Z 受体,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受体,现发现其在多种细胞中均有表达〔9~12〕,参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与 AMD 的发生发展有关〔12〕。至今对AMD,尤其是干性 AMD 仍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因此对 P2X7受体的深入研究,可望对包括 AMD 在内的细胞凋亡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和靶标。
作者:蒋梅玉;韦霄;陈鋆;张志勇;杨东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前庭阵发症(VP)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 VP 患者,收集临床及影像学信息。结果共收集 VP 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70.8岁。均表现为发作性头晕,8例头晕发作时表现为不稳、不平衡感,7例表现为眩晕感;15例患者在应用卡马西平治疗1 w 后头晕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12例患者 MRCISS 检查提示存在血管压迫前庭蜗神经,其中1例患者责任血管为椎动脉,11例患者为小脑后下动脉。3例患者 MRCISS 序列检查未见压迫血管。结论 VP 与神经血管压迫机制相关卡马西平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汪桂青;潘海丰;秦晓明;窦海玲;李润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人群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基因多态性位点 rs4880(V16A)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已经确诊的12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272例正常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血液标本5 ml,提取全基因组 DNA。应用 Taqman 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 MnSOD 基因 rs488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基因型:P =0.0091;等位基因:P =0.0068,OR =1.26(1.07~1.49)〕。结论 MnSOD 基因 rs4880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上海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作者:李俊燕;陶枫;吴新星;谭英姿;陆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黄芪足三里穴位注射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内毒素( LPS)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 组29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B 组31例,在 A 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每例患者共行血浆置换治疗3次,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 w 后 A、B 两组患者血清 IL-6、IL-8、TNF-α及 LPS 的浓度,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C 组)进行比较。结果 A、B 两组治疗前 IL-6、IL-8、TNF-α及 LPS 均高于 C 组( P<0.01);治疗后 A、B 两组血清 IL-6、IL-8、TNF-α及 LPS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 B 组各项指标水平显著下降(P<0.001),与 C 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黄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紊乱状况,促进康复。
作者:覃雪英;陆启峰;覃后继;黄美金;丘海先;邓凤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蛋白 P27、Survivin 和骨桥蛋白(OPN)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技术对 PCa 和癌旁组织标本中的蛋白 P27、Survivin 和 OPN 进行分析。结果80例 PCa 组织中,蛋白 P27、Survivin、OPN 阳性表达率与癌旁组织,差异显著( P =0.015);P27表达与 PCa 病理分期( P =0.026)、临床分期( P =0.037)和有无淋巴结转移( P =0.033)有关,;Survivin 表达与 PCa 病理分期( P =0.041)、临床分期(P =0.039)和有无淋巴结转移(P =0.031)有关,OPN 表达与 PCa 病理分期(P =0.023)、临床分期( P =0.034)和有无淋巴结转移( P =0.027)有关;P27和 Survivin,P27和 OPN 在 PCa 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临床中联合检测蛋白 P27、Survivin 和 OPN 为前列腺癌的防治和治疗提供一种治疗策略。
作者:王超奇;侯建全;欧阳骏;袁和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爱罗咳喘宁口服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的影响。方法雄性 SD 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2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加烟熏造模后,给予对应处理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 IL-6、IL-8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 IL-6、IL-8显著高于正常组,经用爱罗咳喘宁口服液治疗后,血清 IL-6、IL-8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爱罗咳喘宁口服液治疗 COPD 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 IL-6、IL-8水平有关。
作者:谢文英;张良芝;常学辉;尚立芝;胡文豪;李亮;刘坦;张静;李进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临床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该院2009~2013年感染性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共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189株,其中肠道内感染菌株132株,肠道外感染的57株。肠道外感染的菌株多来源于肝胆疾病(20例)、血液系统肿瘤(10例)等患者的血液(26.3%)、胆汁(21.1%)等标本。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多发于夏秋季,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肠道内与肠道外感染的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率存在差别,但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均有较高的耐药率(>51.1%),肠道外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仅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美洛培南较敏感(耐药率<10%)。结论该地区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高发于夏秋季、中老年人,以肠道内感染常见,但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好;肠道外感染多见于肝胆疾病、肿瘤等患者,耐药率较高且在不断上升。临床医师应根据感染部位区别对待,参考药敏选药并继续加强监测。
作者:万颖;陈晓;余斐;张文;陈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及急性期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变化及其与炎症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无肝脏及胆道疾病的 COPD 稳定期患者和60例急性期患者,测定患者血清 GGT 活性与 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介素( IL)-6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OPD 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比较:血清 GGT、CRP、PCT 及 IL-6均明显升高( P<0.05);COPD 患者稳定期血清 GGT与 CRP、PCT 及 IL-6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27、0.105、0.011;COPD 急性期血清 GGT 与 CRP、PCT 及 IL-6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6、0.624、0.116。结论血清 GGT 水平在 COPD 急性期明显升高,并与血清 CRP、PCT 及 IL-6相关。血清 GGT 水平可用来评估 COPD 患者的炎症及氧化应激。
作者:杜飞;刘代顺;贺刚;李小平;杨华军;吾曼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帕金森病(PD)是多因素作用疾病,与遗传、环境、衰老等有关。目前已有至少6种家族性 PD 相关致病基因被克隆,已经发现,环境中的某些杀虫剂、除草剂与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结构类似,引起多巴胺神经元变性。1918年甲型 H1N1型流感大流行后爆发了脑炎后 PD,人们开始探讨流感病毒及其他许多病毒与 PD 发病的关系。本文主要就病毒感染与 PD 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唐春燕;徐仁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运用测量、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沈阳市772例区域性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的 MS 总罹患率为31.3%,进一步的比较发现,除站立体前伸外,非 MS 组的下肢蹬伸力量、10 m 大步行速度、起立行走计时测试优于 MS 组(P<0.05)。结论 MS 与老年人运动能力密切相关。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适宜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抑制衰老进程加速,降低MS 发生率,提高运动能力经济、有效的途径。
作者:任重宇;杨光;白翠瑾;李财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记录术前、术后所有研究对象椎体前缘高度、后凸 Cobb 角、椎间隙高度变化,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住院时间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和后凸 Cobb 角均出现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内固定相比,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迅速的优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永发;宁旭;闫飞;高登宁;秦志华;周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简便、可靠的单侧空间忽略(USN)评测方法和康复护理方法。方法2014年1~6月来该院实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50例,对其中发生 USN 的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干预。1个月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结果150例脑卒中患者发生 USN 者57例(38.0%),其中肯定 USN 为77.2%,可疑 USN22.8%。对57例 USN 者康复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FIM)部分项目评分显著提高。结论对脑卒中 USN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认知等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明明;刘文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依据肌力数据对没有标准肌力流失模型时的老年人肌力进行量化评估。方法将加权灰靶理论运用到老年人肌力评估中,结合临床经验,对老年人六个关节肌力流失程度划分等级。运用灰度贡献解决了各关节对人体肌力影响的权重问题。结果以一个70岁男性老人的惯用关节肌力数据为待识别序列为例得到其肌力加权靶心度为0.6803,对应到等级划分的五个级别中为第二级,即轻微性流失。以一个老人在60岁、65岁、70岁、75岁、80岁时的关节肌力数据为待识别序列为例,其对应的加权靶心度分别为0.577,0.612,0.689,0.831,0.729。对照评估等级,五次分别处在一级,二级,二级,四级,三级,即肌力能力在前四次都明显衰退,第五次有所好转。结论利用加权灰靶法可以科学合理的对老年人肌力进行量化评估。
作者:韩雪晶;薛胜勃;杨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 c-jun 在毒胡萝卜素内酯(TG)诱导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 TG 处理野生型(c-jun+/+),基因敲除型(c-jun-/-)和基因重组型(c-jun Re)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后观察细胞生存率;流式细胞术(FACS)和 DNA 染色进行细胞凋亡分析;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分析蛋白 c-jun、caspase-12及内质网应激反应分子伴侣 Grp78、 Gadd153和α-tubulin 的表达;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内质网染色及形态。结果不同浓度 TG 处理3组细胞4 h 后观察细胞生存率,TG 在50 nmol /L 及100 nmol /L 时3组细胞生存率出现差异,c-jun +/+与c-jun-/-组较 c-jun Re 组生存率减低(P<0.05);TG 未处理与处理均未影响 c-jun 蛋白的表达,c-jun-/-无 c-jun 蛋白表达,c-jun Re 高表达 c-jun 蛋白;FACS 与 DNA 染色结果显示,TG 处理后 c-jun-/-组较 c-jun Re 组 DNA 含量增高(P<0.05),并在 c-jun-/-组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亚二倍体 DNA;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 DAPI 染色,与 c-jun Re 组比较 c-jun-/-组 DNA 染色弱且模糊紊乱;在 c-jun+/+与 c-jun-/-组中12 h 比24 h caspase-12蛋白表达低(P<0.05),与 c-jun+/+组比较,c-jun-/-组 caspase-1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在 c-jun Re 组几乎无 caspase-12蛋白表达;经 TG 处理后,内质网应激反应分子伴侣 Grp78和 Gadd153,c-jun Re 组此两种标识物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 c-jun-/-组中的表达,并发现了内质网构造在两种细胞中的不同样式,c-jun Re 组相比 c-jun-/-组内质网结构更加完整丰富宽广。结论 TG 可以引起小鼠成纤维细胞出现细胞凋亡。 c-jun 基因表达的不同改变了细胞凋亡的程度,这种改变是通过细胞对内质网应激反应的介导。 c-jun 基因的表达在 TG 诱导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凋亡中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洁;周方舟;曹新冉;任宏生;楚玉峰;王爱红;董波;赵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青春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 UC 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6及 IL-10的水平,并分别比较各组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 UC 患者血清 TNF-α、IFN-γ、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 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传统治疗组及双歧杆菌治疗组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而 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青春双歧杆菌可以降低 UC 患者血清促炎因子 TNF-α、IFN-γ及 IL-6水平,还可升高抑炎因子 IL-10水平,调节肠黏膜的细胞免疫功能,可用于 UC 的治疗。
作者:韩桂华;遇常红;孙雪丹;陈刚;鲍秀琦;颜玉;罗兰;郑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