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KCTD15基因 rs11084753位点多态性与石家庄市社区体检人群肥胖超重现状的相关性

张明明;刘欣;张翠改;王超;李亚丽;段瑞生;宋光耀

关键词:体重指数, 超重, 肥胖, 基因多态性, 含钾通道四聚化结构域 15 基因
摘要:目的:探讨含钾通道四聚化结构域15( KCTD15)基因 rs11084753位点多态性与石家庄市社区人群肥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2012~2013年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人群调查资料,对97588例18岁以上人群的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应用直接测序法对其中4500例人员(肥胖组人员3500例、对照组人员1000例)EDTA 抗凝血 KCTD15基因的多态性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体检人群中男性体重指数(BMI)(27.61±11.48)kg /m2,女性 BMI(24.76±11.58)kg /m2;男性腰围(WC)(88.57±16.47) cm,女性 WC(77.14±14.36) cm,女性 BMI 及WC 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男性 BMI 以35~44岁为高,WC 以55~64岁为高。超重、肥胖的现患率分别为41.97%和18.14%,男性(48.87%、22.10%)高于女性(33.84%、13.49%)(P<0.05)。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肥胖人群 KCTD15基因 rs11084753位点 GG 及 AG 基因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基因型是 BMI 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石家庄市社区体检人群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明显升高,这些人员肥胖超重与 KCTD15基因 rs11084753位点多态性有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mGluRs 与帕金森病相关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症状除了常见的运动障碍,还有情感认知障碍。运动障碍与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渐进性丧失、DA 减少有关。兴奋性和抑制传输情感和认知障碍与谷氨酸代谢有关。在基底神经节(BG)区,DA和谷氨酸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运动和认知行为。谷氨酸通过谷氨酸受体(GluRs)发挥作用,该受体分为离子型受体和代谢型受体(mGluRs)。研究表明,Ⅰ型 mGluRs 的拮抗剂和Ⅱ型、Ⅲ型 mGluRs 的激动剂能够改善 PD 的症状。

    作者:方姣龙;白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瑞士洛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登记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年的功能性结局及死亡率

    目的:观察瑞士洛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登记( ASTRAL)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年的功能性结局及死亡率。方法2012年1~12月该院连续收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排除发病后>24 h 入院患者及 ASTRAL 评分缺失患者。研究终点为1年不良功能结局和1年死亡率。结果接受者特征曲线下面积预测和年不良功能结局为0.89,95%可信区间(CI)0.88~0.91。多变量 Cox 比例风险分析显示,ASTRAL 评分与1年不良功能性结局独立相关(风险比1.09,95%CI 1.08~1.10)。接受者特征曲线下面积 ASTRAL 评分预测1年死亡率辨别能力为0.81(95%CI 0.78~0.83)。多变量分析显示 ASTRAL 评分与1年死亡率独立相关(风险比1.09,95%CI 1.08~1.10)。1年随访期间,随着 ASTRAL 增高患者的生存可能性显著降低(P<0.001)。结论ASTRAL 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功能结局和死亡率是可靠的。

    作者:陈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记忆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1〕,可致低氧和(或)高碳酸血症,影响呼吸、循环等功能,长期缺氧可引起氧自由基产生、神经元损害、炎性反应及神经胶质细胞活化等脑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认知功能障碍〔2〕。本研究旨在探讨 COPD 患者记忆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王素娟;赵玉娜;陈桂芝;陈长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宜昌市2011~2015年乳腺癌流行趋势及不同筛查方案检出情况

    目的:了解宜昌市2011~2015年乳腺癌流行趋势及不同筛查方案检出情况。方法采用乳腺超声和钼靶 X 线检查宜昌市30岁以上妇女中乳腺癌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趋势,并比较不同筛检方案的检出率。结果2011~2015年乳腺癌检出率依次为49.39/万、48.01/万、51.98/万、54.05/万和52.50/万,乳腺癌检出率基本成上升趋势;2011~2015年乳腺癌检出率在30岁组和60岁以上组上升趋势明显;筛查检出肿瘤中以Ⅰ期、Ⅱ期为主;乳腺超声联合钼靶 X 线对乳腺癌的检出率为51.27/万,乳腺超声检出率为46.52/万、钼靶 X 线检出率为42.41/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宜昌市2011~2015年乳腺癌呈上升趋势,30岁组妇女检出率上升明显,乳腺超声联合钼靶 X 线对乳腺癌的检出效果较优。

    作者:赵丹丹;陈亮;孟瑜;秦灏;黄华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或Ⅱ级的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经麻醉诱导,观察组行2%盐酸利多卡因3 ml 咽喉表面麻醉,对照组不接受咽喉表面麻醉。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以及气管插管后1 min( T2)、3 min(T3)、5 min(T4)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 T2、T3时间点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 T0、T1、T4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均在 T2、T3时间点的血压、心率高于同组 T1(P<0.05),T0、T4时间点与同组 T1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在气管插管后呛咳有效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苏醒时效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2%盐酸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能明显减轻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效抑制气管插管诱发的心血管的应激反应。

    作者:王群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枢神经系统钾通道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离子通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质分子,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和门控性等重要特征。钾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类型较多且分布较广的一类离子通道,在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多种亚型的钾通道〔1〕,与神经细胞的自律性、神经冲动发放的频率有关,参与稳定静息电位,影响复极化及动作电位幅度、频率和突触传递等过程,其活性的调节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中枢钾离子通道与慢性心衰、癫痫、帕金森等疾病有关,并提出了“离子通道疾病”这一概念。本文就中枢钾通道的分类及其相关疾病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马柳一;尹玉洁;刘焕;张军芳;贾振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社会健康对老年人口死亡风险的影响

    目的:从社会活动、社会支持和社会网络三个维度分析社会健康与老年人口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项目2002~2005年纵向数据,分析了社会健康对中国不同年龄组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社会健康各维度对不同年龄组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各不相同,研究结果也验证了社会支持理论的主效应模型假说。结论社会健康是影响老年人死亡风险的显著性因素。

    作者:傅崇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变化及其与反流症状评分的关系

    目的:研究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 Ⅰ、Ⅱ)的浓度及其与反流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 GERD 患者,记录经埃索美拉唑治疗前后 GERD Q 评分和相应的血清 PG Ⅰ、Ⅱ的浓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 PG Ⅰ和 PG Ⅱ浓度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组中反流性胃炎(RE)共64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134例;治疗前 RE 和 NERD 组 PG Ⅰ与 PG Ⅱ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 RE 和 NERD组 PG 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PG Ⅰ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 PG Ⅰ、Ⅱ下降值 RE 明显高于 NERD(P<0.05),RE 和 NERD 组治疗前后PG Ⅰ、PG Ⅱ水平差异显著(P<0.05)。5级 GERD Q 评分各级血清 PGⅠ、Ⅱ浓度比较治疗前后各级的 PG Ⅰ、Ⅱ浓度差异显著,且和分级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 GERD 患者 PG Ⅰ和Ⅱ血清浓度与非 GERD 老年人群比较升高;老年 RE 患者的 PG Ⅰ血清浓度与 NERD 患者比较升高,治疗后下降;老年 GERD 患者 PG Ⅰ和Ⅱ血清浓度与 Gerd Q 评分有明确相关性,可作为老年 GERD 诊断的辅助手段和随访的重要手段。

    作者:顾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质交感分子1介导钙离子内流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外周血 T 细胞亚群激活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质交感分子(Stim)1介导钙离子(Ca2+)内流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外周血 T 细胞亚群激活的影响。方法采集2013年1~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患者共12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成对照组和冠心病组,采集所有患者基础临床生化指标。采用流式细胞计数分析患者 T 淋巴细胞数目,免疫磁珠法分离患者外周血 CD3+T 淋巴细胞,采用 Western 印迹法检测 T 细胞内 Stim1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 T 细胞内 Ca2+内流,ELISA 法检测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 BMI)、高血压史、吸烟史、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胱抑素 C 水平均显著增高( 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 CD3+T 以及 CD4+T 细胞数目显著增加( P<0.05),而 CD8+T 细胞和调节型 T 细胞(CD4+Foxp3+,Treg)显著降低(P<0.05)。体外培养患者的 T 淋巴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 T 细胞内 Stim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T细胞 Ca2+内流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2、干扰素(IFN)-γ和 IL-6水平均显著增高( P<0.05),而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 T 细胞 Stim1表达水平增高,Stim1可通过调节 Ca2+内流进而影响 T 淋巴细胞亚群活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作者:郜攀;龙军;王端;司良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律失常大鼠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及机制。方法氯化钙致大鼠心律失常和缺血再灌注致大鼠心律失常,采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律失常大鼠 L-型钙电流(ICa-L)和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抑制作用。结果①参松养心胶囊可显著推迟氯化钙致大鼠室性心动过速出现的时间(P<0.01),显著缩短室性心电图的恢复时间(P<0.01),并且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②参松养心胶囊中剂量和高剂量可显著降低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及心室颤动的发生率( P<0.05或 P<0.01);③参松养心胶囊可降低 ICa-L 电流,使 ICa-L 电流峰值降低约20%,使 ICa-L I-V 曲线上移;④参松养心胶囊可降低 Ito 电流,使 Ito 峰值降低约30%,使 Ito I-V 曲线下移。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并且对心室肌细胞的 ICa-L 和 Ito 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连亚军;王治平;胡耀东;曹文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和 Essen 评分法及联合应用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目的:评价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纤维蛋白原(FIB)和 Essen 评分法及联合应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统计108例首诊 TIA 的住院患者入院时 LDL-C、FIB 水平和7 d 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 Essen 评分,通过应用 ROC 曲线,计算 ROC 曲线下面积比较四种预测 TIA 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评分法的价值。结果108例 TIA 患者7 d 内脑梗死发生率为11.1%;Essen 评分法、Essen+LDL-C 评分法、Essen+FIB 评分法和 Essen+LDL-C+FIB 评分法的 ROC 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 A1=0.698(0.558~0.838)、A2=0.780(0.664~0.895)、A3=0.722(0.587~0.857)和 A4=0.794(0.682~0.906)。 Essen+LDL-C+FIB 评分法优于其他三种评分法;与LDL-C 相比,FIB 水平在评估 TIA 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价值中并不明显。结论四种方法在评估 TIA 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联合应用 Essen 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血清 LDL 和 FIB 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用 Essen 卒中风险评分,值得临床进一步评估。血清FIB 水平检测在评估 TIA 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侯凌波;乔利军;张新春;陈茹;牛昱光;黄燕;郭建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β2-微球蛋白及炎性指标的早期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炎性指标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 T2DM 合并高血压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1年,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β2-MG、尿素氮( BUN)、肌酐( SCr)、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以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β2-MG、BUN、SCr、hs-CRP 以及 IL-6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 T2DM 合并高血压患者β2-MG,降低炎症反应水平。

    作者:文英郭;朱才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及其信度和效度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世界卫生组织( WHO)生活质量量表( QOL)在 MHD 患者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应用 WHOQOL 对西安市4家医院血液透析病人共101例进行调查。结果在信度研究中,Cronbach α值均高于0.900且总的 Cronbach α值为0.922;在内容效度上,量表的各个领域及方面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领域与一小部分领域和方面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各方面与其所属领域之间相关较强,而与其他领域相关较弱;在区分效度上,除环境领域外,其他领域得分两者差异均显著( P<0.05)。在24个方面中,有21个方面能区分开病人和正常人( P<0.05)。在 QOL 测定上,除环境领域的获得新信息、休闲娱乐活动、环境条件外, MHD 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领域得分与常模差异显著(P<0.05)。结论WHOQOL-100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较好地反映 MHD 患者的 QOL,且 MHD 患者的 QOL 显著低于正常人。

    作者:张璐;李贞;罗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广西百色地区老年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广西百色地区丙型肝炎(HCV)老年患者病毒基因型分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 HCV 老年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 HCV-RNA 定量检测,Simmonds 基因分型法对 HCV 基因进行酶切分型。治疗后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进行评价。结果150例老年患者中 HCV 基因型以1b 型为主,占54.7%(82例),其次是6a 型占13.3%(20例)、1a 型占10%(15例)、3b 型占9.3%(14例)、2a 型占6.7%(10例)、3a 型占5.3%(8例)、6d 型占0.7%(1例);非基因1型患者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SVR)应答率均明显高于基因1型患者(P<0.05);治疗前血清 HCV-RVA 载量较高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 RVR 与 SVR 均明显低于载量较低的患者( P<0.05)。结论广西地区 HCV 老年患者的病毒基因分型以1型为主,且 PEG-IFNα-2a 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与 HCV 基因型和 HCV-RNA 复制水平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HCV 基因分型对 HCV 患者抗病毒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成员;邓耀泽;黄永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临床上将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两大类,术后疼痛属于急性疼痛,大多发生在术后24~48 h。目前,临床上的胸科手术仍以开胸手术为主,开胸手术切口较长,切口附近神经密布,创伤大,神经,肌肉损伤大,可引起剧烈的术后疼痛,患者咳嗽、排痰、变换体位时,疼痛更加剧烈,由此可引发肺部相关并发症,术后的有效镇痛可以减少或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对于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一定作用〔1〕。老年患者开胸术后的咳嗽、排痰等更加困难,易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肺功能下降等相关并发症,同时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因此,在老年患者中选择合适的镇痛方式,能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大大助益患者的远期康复。

    作者:李明月;刘伟;赖冰洁;潘振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转归的临床观察及随访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于该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筛查,其中110例发现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并接受中长期口服药物治疗,于3、6个月进行随访,110例患者中48例接受 PAS 三联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 mg 1次/d,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d,普罗布考500 mg 2次/d),36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26例未坚持按医嘱服药。分别比较治疗前、3、6个月时超声结果。结果3个月随访110例患者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完全转化为稳定斑块或斑块消失的有3例,转化为混合斑块的22例,不稳定斑块共85例(未治疗组有2例有新发不稳定斑块形成);6个月随访完全转化为稳定斑块或斑块消失的有22例,转化为混合斑块的29例,不稳定斑块的59例(未治疗组有4例有新发不稳定斑块形成);6个月内 PAS 组和未治疗组各有2例出现症状性脑梗死。结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向混合斑转化的时间约3个月,转化为稳定斑块的时间约6个月或更长时间;PAS 三联药物,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治疗效果可促进脑梗死患者颈部不稳定斑块向混合斑块和稳定斑块转化。

    作者:吴淼;杨宏;鲁杨;蒋立军;王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及技术

    目前,冠心病有效、直接的治疗策略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而分叉病变约占所有冠脉介入治疗病例的10%~20%〔1〕。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技术操作难度大,接受放射线量多,手术成功率相对低而再狭窄率高,近期及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因此分叉病变一直是介入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铲雪”效应、分支痉挛或血管夹层等均可导致分支狭窄或闭塞,然而每个患者、每处病变都有其特殊性,所以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分叉病变,也没有一种可适用于所有分叉病变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优的手术技术才会达到理想的即刻临床效果及远期预后,现对分叉病变的治疗策略及手术技术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丁立成;王继群;石磊;管考华;辛若丹;赵学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8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8及其受体在前列腺细胞系的表达及 IL-8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和Western 印迹技术分别检测 IL-8及其受体在前列腺细胞系中的表达;利用 CCK8、克隆形成、划痕实验检测 IL-8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和 Western 印迹结果显示 PC-3、DU145和 RWPE-1细胞中都有 IL-8及其受体的表达,PC-3细胞中 IL-8及其受体表达明显多于 DU145和 RWPE-1(P<0.05);不同浓度的外源性 IL-8能促进 PC-3细胞增殖,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效应也随之增加,浓度为80 ng /ml 时增殖效果明显,但浓度超过80 ng /ml 后增殖效果有所下降,浓度为80 ng /ml 时与其他组差异显著( P<0.05);克隆形成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80 ng /ml 的外源性IL-8能明显促进 PC-3细胞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P<0.01)。结论IL-8可通过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生长、迁移而参与前列腺癌发生与演进过程。

    作者:李鑫屹;杨杨;黄校青;曹宇;李凤英;贾琳琳;王丽敏;陈洁茹;赵晓莲;王伟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江西省吉安市社区老年居民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江西省吉安市社区老年居民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江西省吉安市社区老年人2258例,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老年人群的焦虑与抑郁现况,同时观察该地区老年人群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SDS 评分50分2077例(92.0)%,>50分181例(8.0%)。 SAS 评分<50分2099例(93.0)%。 SAS 评分>50分159例(7.0%)。不同的婚姻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性格、职业、情绪调节能力、社会支持、与家人情况、医保情况、锻炼情况、休闲活动、月收入以及住房情况会影响江西省吉安市社区老年人群的 SDS、SAS 评分。性别、家庭类型、住房情况、职业、月收入、社会支持、情绪调节、与家人关系、休闲活动是影响江西省吉安市社区老年人群 SDS 评分的重要因素。性别、医保情况、情绪调节能力、社会支持、锻炼情况、与家人关系以及家庭类型是影响江西省吉安市社区老年人群 SAS 评分的重要因素。结论绝大部分的江西省吉安市社区老年人群存在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情绪,并受到性格、社会支持、职业、家庭类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影响老年人群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因素出发,根据江西省吉安市社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社区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改善本地区老年人群的焦虑抑郁状况。

    作者:王晓燕;戚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诊滞留时间对老年创伤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诊滞留时间对老年创伤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120例该院急诊多发伤老年患者,详细记录患者信息,随访2个月记录患者生存状况,筛选出影响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同时根据急诊滞留时间分为无滞留组(<6 h),轻度滞留组(6 h≤滞留时间<72 h),严重滞留组(滞留时间≥72 h)。分析不同急诊滞留时间对老年创伤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120例老年创伤患者中10例(8.3%)死亡。死亡组患者年龄、损伤严重评分(ISS)及急诊滞留时间明显高于生存组,与老年创伤患者生存状况存在相关性( 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高龄、ISS 评分高及急诊滞留时间延长是老年创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无滞留组生存率高于轻度及严重滞留组( P<0.05);轻度滞留组生存率高于严重滞留组(P<0.05)。结论急诊滞留时间延长可明显增加老年创伤患者死亡率,在临床实际中需进行有效协调尽可能使该类患者住院,避免滞留时间延长带来的不良影响。

    作者:谢江宁;梁亚鹏;苗振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