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马士崟
目的:探讨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负载的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对晚期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RP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2009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2例诊断明确且不再适宜手术或放化疗的晚期HRP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6例,接受前列腺癌细胞系裂解物致敏DC联合CIK过继免疫;实验组16例,接受PAP-DC联合CIK过继免疫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晚期HRPC 患者对DC 联合CIK治疗的耐受良好。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较治疗前增高,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 w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有所升高,治疗后1个月PSA值下降,且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疗效评价:实验组3例部分缓解(PR)、9例疾病稳定(SD)、4例疾病进展(PD),对照组2例PR、8例SD、6例PD,实验组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后体力状况(KPS评分)改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总生存期(OS)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无进展生存期(PFS)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AP负载DC联合CIK过继免疫治疗晚期HRPC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劣于前列腺癌细胞裂解物负载的DC-CIK免疫治疗,使患者无病生存获益,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娜;孟凡旭;于鹏跃;刘念;张奇;刘林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心律失常、降低心率,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保护心肌功能和促进受损心肌的恢复。
作者:胡玲;李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蒙药嘎日迪乌日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NOS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嘎日迪乌日勒低、高剂量组,每组20只,10只用于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测定,10只用于脑匀浆中NO、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VEGF及BDNF含量测定。嘎日迪乌日勒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灌胃嘎日迪乌日勒0.18、0.36 g/kg,阳性组给予金纳多片0.16 g/kg,1次/d,连续给药7 d。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取脑,进行TTC染色计算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制备10%的脑组织匀浆,检测NO、nNOS、VEGF及BDNF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组脑梗死面积明显升高( 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嘎日迪乌日勒高、低剂量组脑梗死面积明显降低( P<0.05)。 HE染色,给药组正常脑组织结构消失,椎体细胞体积缩小,部分椎体细胞脱失、坏死、组织稀疏,间质水肿,与梗死区边界模糊。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嘎日迪乌日勒低、高剂量组NO、nNOS、BDNF、VEGF均明显升高(P<0.05);阳性组 NO、nNOS、VEGF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嘎日迪乌日勒低、高剂量组 NO、nNOS 明显降低,嘎日迪乌日勒低剂量组BDNF明显升高、VEGF明显降低(P<0.05)。结论嘎日迪乌日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组织中NO、nNOS、BDNF、VEGF的含量有关。
作者:巴图德力根;韩志强;王茜;孙晓成;安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估社区老年人照顾者的家庭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择承担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主要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照顾者的家庭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平均得分为(5.46±3.08)分。影响照顾者家庭功能的因素包括:照顾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能否提供好照顾,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来源及对照顾是否满意。结论照顾老人这一角色对照顾者家庭功能有不同程度影响,应关注和重视照顾者的家庭功能并为之提供相关支持,以维持和促进照顾者家庭功能的良性发展。
作者:刘腊梅;周兰姝;路丽娜;李秋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在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浙江省景宁县人民医院和台州市立医院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前列腺癌患者22例作为前列腺癌组,同期经手术证实前列腺增生患者22例作为前列腺增生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DWI扫描,观察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的 DWI和 ADC 图像,比较前列腺癌组未受侵犯前列腺组织和对照组前列腺组织ADC值、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ADC值和对照组前列腺组织 ADC 值。结果前列腺癌组的年龄和对照组的年龄比较没有差异( P>0.05),前列腺癌组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癌组前列腺癌的 DWI表现为高信号,ADC 图像呈现为低信号;DWI组肌纤维增生的DWI和ADC图像均表现为不均质的稍低信号,腺体增生的DWI和 ADC图像均表现为不均质的高信号。前列腺癌组未受癌组织侵犯的外周带ADC值、腺体增生ADC值、间质增生ADC值和DWI组比较没有差异( P>0.05)。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 ADC值明显低于 DWI组(P<0.05),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央带腺体增生ADC值(P<0.05),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ADC值明显低于DWI组中央带肌纤维增生ADC值(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未受侵犯前列腺组织的ADC值和对照组前列腺组织的ADC值之间没有差异,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前列腺组织的ADC值,DWI在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昌远;叶华震;梅淼华;燕东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多聚腺苷酸结合相互作用蛋白1( Paip1)是哺乳动物特有的蛋白质,与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 PABP )及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4A(eIF4A)相互作用,参与了翻译起始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然而Paip1调节翻译的具体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将目前PAiP1相关的研究进展做如下归纳。
作者:吴水梅;刘茂生;郑燕;李琳琳;李腾政;张吉翔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肝癌大鼠体内TH17/Treg失衡状态,从而探讨免疫细胞在肝癌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观察大鼠肝癌模型和对照组,提取脾脏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H17及Treg比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液上清白细胞介素(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β含量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RORγT及Foxp3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癌组体内单个核细胞CD8表达量显著升高, CD3、CD4表达量显著降低,CD4/CD8比例显著降低(P均<0.05);TH17细胞表达量显著升高,Treg细胞表达量显著降低(P均<0.05);IL-17含量显著升高,TNF-β含量显著降低(P均<0.05);RORγT含量显著升高,Foxp3含量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肝癌大鼠TH17/Treg失衡,具体表现为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增多,而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降低,提示TH17/Treg失衡与肝癌疾病具有相关性。
作者:黄刚哲;姜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药白藜芦醇( Res)对人皮肤癌HS-4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MTT实验筛选Res对人皮肤癌HS-4细胞的适作用浓度,对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测定;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Res对人皮肤癌HS-4细胞增殖周期产生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检测某些周期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某些周期相关蛋白改变情况。结果 Res对人皮肤癌HS-4细胞毒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20 mg/L的Res作用72 h 对人皮肤癌 HS-4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达到大;加入 Res处理48 h 后人皮肤癌 HS-4的 G 0/G 1期细胞数目明显比对照组多( P<0.05),S 期细胞数目比对照组低(P<0.05),G2/M期细胞数目两组差别不明显;Real-time 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某些周期相关因子均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Res可抑制HS-4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其能影响皮肤癌HS-4细胞周期,将其阻滞于G1期,为Res在皮肤癌中应用提供基础。
作者:李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QOL)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糖尿病患者 QOL特异性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9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QOL总得分(55.56±14.56)分,生活质量相对较低,抑郁得分高于中国常模(t=21.48,P=0.001),抑郁发生率为91.8%。居住状态、病程、腰围身高比(WHTR)、身体健康自评、精神健康自评是QOL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住环境及提高其认知功能是提高QOL水平的关键。
作者:郑玉荣;魏保建;薛雅卓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胶质瘤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核磁共振成像( 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等。 CT曾经是胶质瘤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是其灵敏度低于MRI,使用这种方法无法对肿瘤边界及治疗相关变化进行检测。随着MRI技术进步及功能磁共振( fMRI)广泛应用,其已经成为脑肿瘤成像的金标准,不仅能够提供清晰的解剖结构,还可以通过肿瘤的代谢( MRS)、灌注( PWI)及微观结构( DWI)显示其治疗后变化,可靠的区分辐射坏死和治疗后复发。 PET对肿瘤治疗反应的敏感性强于CT与MRI,但是假阳性率高。 b值,即弥散敏感因子,主要反映组织内水分子弥散敏感程度,是DWI的一个重要参数。不同组织的生理环境不同,其病变在b值的取值上也有所不同,而同一个疾病,不同b值DWI所显示出来的图像质量及应用价值也有所不同。本文就不同b值的DWI在诊断胶质瘤上的应用及对胶质瘤分级的价值作一个综述。
作者:刘沁茹;李香营;韩向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早期阻抑急性心肌梗死( AMI)左室重构的效应。方法选择AMI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易化PCI,对照组应用直接PCI法进行治疗,同时另选择61例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仅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溶栓组。三组患者于发病后1、28 w 进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 ERNA)检查并对左室收缩功能与反常容积指数进行比较,并于28 w 内随访患者发生恶性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与溶栓组相比,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均明显较低,PCI前梗死相关血管(IRA)的开通率,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和溶栓组,术后罪犯血管的血流分级,TIMI-3级的概率,对照组远低于观察组(P<0.05),左室重构的比较:观察组的反常矛盾消失情况明显优于溶栓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较于溶栓组来说,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病率、再梗死率、死亡率均低于溶栓组(P<0.05),脏器及颅内出血的比较,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易化PCI治疗,可对梗死相关动脉达到早期开通,充分解除梗死的效果,还可早期对左室重构进行阻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代娜;于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喉癌是发生于喉部的恶性肿瘤,占呼吸道恶性肿瘤的65%~70%〔1〕,是仅次于肺癌的呼吸道第2位高发癌,位于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的第3位〔2,3〕。近40年来喉癌的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经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审核、整理和统计分析,2003~2007年我国喉癌粗发病率2.04/10万〔4〕。喉癌的发病年龄以50~70岁多见。目前喉癌的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其早期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79%〔5〕,晚期5年生存率为32%~44%〔6〕。喉切除术后由于喉功能丧失或只保留部分喉功能,造成患者术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一系列的改变〔7〕。随着治疗方式的不断改善和社会对医学模式认识的转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喉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QOL ),而不仅仅是生存率。
作者:李丽;马士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高龄患者施行两种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82例82眼高龄(>70岁)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按其手术切口分为A组40例40眼,行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42例42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分析术前、术后1、7 d、1、3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SC)情况。结果 BUT:两组术后均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 SIt:两组术后明显增加,A组7 d后恢复;B组7 d开始减少,3个月恢复。组间术后1、7 d、1个月差异显著(P<0.05),3个月时差异不显著(P>0.05)。 FSC:两组术后明显增加,A 组术后7 d恢复,B 组术后1个月恢复。组间术后1、7 d、1个月差异显著(P<0.05),3个月时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龄患者泪膜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角巩膜缘切口对泪膜功能影响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作者:卢嬿;鲁智莉;马翔;王姝伊;秦秀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对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改善作用并观察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应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进行治疗。治疗6 w后,评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认知功能应用连线测验(TM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应用症状量表(TESS)评估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病愈率为79.49%(31/39),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24/39),P<0.05〕,研究组患者HAMD和TESS评分分别为(14.50±1.47)分和(1.40±0.27)分,低于对照组〔(16.24±1.38)分和(2.13±0.29)分,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TMT A时间和 B时间分别为(58.73±4.70)s和(83.65±8.36)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2.46±4.91)s和(86.29±8.77)s,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WCST测试中完成分类数为(6.43±0.13)个,明显高于对照组〔(5.70±0.14)个,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WCST测试中持续性和非持续性错误数分别为(19.30±1.92)个和(9.28±0.91)个,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1.83)个和(11.57±0.97)个,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陈春凤;朱翔贞;高静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丹溪痛风方( DGP)对阿尔茨海默病( AD)小鼠海马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吡拉西坦0.42 g/kg),DGP 高、中、低剂量组(DGP 52,26,13 g/kg)。采用小鼠双侧海马微量注射(10μg)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2 g/L)和腹腔注射D-半乳糖(180 mg/kg)诱导AD小鼠。给予小鼠连续治疗35 d后处死取材。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观察小鼠海马结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海马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Aβ1~42、白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增加(P<0.05),海马目标停留时间和跨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 APP、Aβ1~42、IL-1β和 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DGP高、中剂量组AD小鼠海马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海马神经元结构明显改善,海马APP、Aβ1~42、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DGP改善AD小鼠海马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形态结构,通过抑制海马APP、Aβ1~42、IL-1β和TNF-α在AD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晓杰;费洪新;刘得水;张英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D-二聚体、乳酸( L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肺炎患者90例作为肺炎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90例肺炎患者根据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测定肺炎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LA水平,计算肺炎患者血清乳酸清除率,根据血清乳酸清除率将肺炎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肺炎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LA水平,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CRP、D-二聚体和LA水平,存活组和死亡组乳酸清除率,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死亡率。结果老年肺炎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老年肺炎死亡组患者血清CRP、D-二聚体和LA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 P<0.05);老年肺炎死亡组患者血清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患者( P<0.05);老年肺炎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 P<0.05)。结论老年肺炎患者的血清CRP、D-二聚体和 LA水平升高,老年肺炎死亡患者的 CRP、D-二聚体和LA水平高,低乳酸清除率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
作者:任聪;崔娜;刘立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徐州市农村地区1022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入户调查。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性别、婚姻状况、家中地位、经济状况、是否患病、睡眠质量、邻里关系、和子女的关系、近1年是否经历过负性事件、社会基层组织的帮扶情况、性格类型、生活能否自理12个因素均能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多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是否患病、睡眠质量、邻里关系、近1年是否经历过负性事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大。结论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从家庭、社会、政府等多方面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作者:刘梅;徐婕;徐燕;葛苏元;赵华硕;高修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远期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栓肺栓塞( PE)的老年患者82例,根据随访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分析影响老年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76例接受随访的老年 PE 患者中,预后良好患者49例,预后不良27例,其中死亡18例(23.68%),PE复发9例(11.84%);既往 VET史、合并肿瘤、合并下肢静脉血栓(DVT)、右心功能不全、治疗前氧分压(PaO2)<60 mmHg、治疗后栓塞面积>30%、治疗前肺动脉收缩压( SPAP)>50 mmHg、治疗后 SPAP>40 mmHg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变量Logistic回顾分析发现,既往 VET(OR=1.348)、右心功能不全(OR=2.425)、合并肿瘤(OR=3.898)、治疗后 SPAP>40 mmHg (OR=1.613),治疗后栓塞面积>30%(OR=1.824)是影响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既往VET、右心功能不全、合并肿瘤、治疗后SPAP>40 mmHg及治疗后栓塞面积>30%为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雅丽;刘雅娟;刘阳;李雪松;刘拴虎;潘永贵;张建;刘强;郝颖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NAFL)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eGF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健康体检人群881例,检测谷氨酰转肽酶( GGT)、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尿酸(UA)、血清肌酐和肝脏超声,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重指数(BMI)及eGFR。结果881例体检人群中,NAFL 274例〔男212例,女62例,平均年龄(48.0±7.3)岁〕,健康人群607例〔男321例,女286例,平均年龄(47.7±8.8)岁〕,两组性别、SBP、DBP、UA、GGT、TG、TC、HDL-C、LDL-C、FPG、WC、BMI、eGFR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所有P<0.05),NAFL人群eGFR平均水平低于健康人群〔(107.5±20.0)ml· min-1·1.73 m-2 vs.(112.8±24.6)ml· min-1·1.73 m-2〕。按eGFR水平从低到高将研究人群平均分成四组,发现NAFL患病率呈相应的下降趋势( P 趋势值=0.019)。经年龄、性别校正后,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 eGFR 与 DBP、WC、BMI、GGT、TG、TC、LDL-C、UA等NAFL相关危险因素呈负相关性(所有P<0.05)。结论 eGFR与NAFL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密切相关,NAFL可对eGFR产生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可能是导致eGFR水平下降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徐生志;沈哲;厉有名;陈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往往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采用后外侧切口径路进行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已成为标准的肺癌手术方式。由于后外侧切口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好,可以满足不同肺叶肺癌手术需要等优点已经成为常选用的手术切口。但其手术切口过长,创伤巨大,必须切断背阔肌及前锯肌,出血较多,术后恢复慢,尤其是术后疼痛剧烈,易导致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也使得许多患者难以接受,尤其是很大一部分老年人,特别是心肺功能欠佳的患者在肺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面临巨大的挑战〔1〕。本研究旨在分析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老年肺癌患者的应用。
作者:王巍炜;巫正伟;李高峰;王德光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