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伯红;高青;胡先同;王一婧;赵岚;范英昌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清中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 SP-D)浓度与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受试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COPD 的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组(n=25),B组为COPD 稳定期患者组(n=25),C组为非 COPD对照组(n=25)。收集患者及对照组临床资料和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CC16、SP-D 水平。检测受试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和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DLCO%)。结果 A组患者血清CC16和SP-D浓度高,其次是B组,C组浓度低。而且,三组COPD患者肺功能的变化与血清中CC16和SP-D浓度密切相关,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与患者肺功能均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呈正相关关系;SP-D浓度与患者肺功能均呈现出高度的反向性,呈负相关关系( 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中CC16和SP-D浓度升高,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与患者肺功能呈正相关关系;SP-D浓度与患者肺功能呈负相关。
作者:王秋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联素(APN)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各60例。大剂量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d,1次/d;小剂量组患者加服阿托伐他汀钙10 mg/d,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房利尿钠肽( ANP)、左心房前后径( LAD)、hs-CRP、IL-6、TNF-α及APN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栓塞事件发生率和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 hs-CRP、IL-6、TNF-α及APN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APN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同时大剂量组各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小剂量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AD和 AN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同时大剂量组降低明显大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栓塞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 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LAD内径及 ANP水平,改善预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莉;唐雷;邢潇;刘翠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对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该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8例实施胃肠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 n=49例,实施开放性输血)和观察组( n=49例,予以限制性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T0)、输血后15 min(T1)、输血后30 min(T2)、术毕前60 min(T3)和术毕时(T4)各时点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和挠动脉-颈内静脉球部乳酸差(VADL);分析术前术后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的变化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输血总量、输血率、输血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与T0相比,两组在输血后 T1~T4各时点的sjvO2水平明显升高,而Da-jvO2、CERO2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输血后T1~T4各时点的 sjv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Da-jvO2、CER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点VADL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3、7 d MMSE 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中实施限制性输血,能有效控制不必要输血,维持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平衡,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雅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对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保留的心力衰竭( HFPEF)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该院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的HFPEF患者8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比索洛尔治疗2 w,比较两组疗效、心功能、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以及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脑钠肽(BNP)、脂蛋白(L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2例轻微疲倦,1例恶心,停药后症状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对HFPEF患者的心功能以及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具有更好的改善作用,疗效明显。
作者:张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现象逐渐加剧,传统养老方式逐渐转变为“4-2-1”的核心家庭结构,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和照顾模式,整合全社会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老龄化问题〔1〕。而社区日间托管中心养老模式的提出,满足老年人在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多层次需要,成为新时期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老年人对日间托管中心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日托养老的实施。本文对国内外日托养老现状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日间托管中心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可行性意见。
作者:陈俊羽;徐桂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老年急腹症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疑患老年急腹症的78例患者采用腹部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或临床医师终诊断为准,判断超声检查的应用效果,分析误诊病例。结果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33%.实质脏器诊断准确率高于空腔脏器( P<0.05)。急性阑尾炎误诊2例,消化道穿孔2例,肠梗阻3例,急性盆腔炎1例,泌尿系结石1例,胆道疾病2例,急性胰腺炎误诊1例,心梗误诊1例。结论超声对老年急腹症的诊断效果较好,但需注意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测,必要时行CT检查,以免误诊。
作者:朱长富;侯秀昆;陶冶;牛思东;林铭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对老年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正常心力衰竭( HFNE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于该院心内科诊断为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年龄≥60岁,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入院24 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共232例,根据心脏超声结果中的LVEF分为HFNEF组158例(LVEF≥45%)和LVEF降低的心衰(HFREF)组74例(LVEF≤40%),并选取同期健康对照组100例。对入选对象进一步搜集超声心动图中收缩末期左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血液常规检查,在常规超声心动图的基础上计算出LVMI。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组LVEDd、IVST和 LVPWT均升高(P<0.05);与 HFREF 组相比,HFNEF组IVST和LVPWT增大(P<0.05);LVEDd、E/A较HFREF组减小(P<0.05);②以 LVMI>122 g/m2(女性),LVMI>149 g/m2(男性)为临界值,诊断HFNEF的灵敏度(男性18.7%,女性47.9%)、特异度(男性96%,女性99%);HFNEF患者中,LVMI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恶化而升高,在各级心功能分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LVMI检测可作为诊断心衰的方法之一,可提高对老年HFNEF患者诊断。
作者:郑恩来;杨笛;冷吉燕;刘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大肠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大肠癌组)和癌旁组织(癌旁组)各102例,对比分析两组 TGF-β1、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 TGF-β1、HIF-1α和 VEGF 总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 P<0.05);不同TNM分期和浸润深度的TGF-β1表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HIF-1α和VEGF表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TGF-β1、HIF-1α均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231、0.462,P<0.05);HIF-1α和VEGF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阴性者( 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 TGF-β1、HIF-1α和 VEGF的表达有所上升,且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参数以及后期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判断肿瘤侵袭转移和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高磊;胡扬喜;尹宁伟;刘寒松;李德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血清糖类抗原( CA)125和人附睾蛋白( HE)4联合检测对诊断卵巢癌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82例(卵巢癌组)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85例(卵巢良性病度组)。用电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A125和HE4浓度差别,结果以中位数表示,分析两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卵巢癌诊断的价值。结果卵巢癌组血清 CA125和 HE4浓度水平呈高表达,且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病变组(P<0.05);卵巢癌组的CA125、HE4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病变组(P<0.05),在卵巢癌组中,CA125的阳性检出率高于HE4。从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方面比较,患者血清CA125+HE4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优于CA125和HE4中任何一项的单项检测,但特异性有所降低。结论血清 CA125和HE4的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提高卵巢癌的阳性检出率,是一种有效的组合检测方法。
作者:高磊;刘晓霞;王泳心;岳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肠黏膜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各23例。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营养支持前后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变化,比较营养支持效果;同时采用微创途径获取活体肠黏膜标本,平分为2块,分别用10%甲醛、4%戊二醛固定。10%甲醛固定的标本行苏木素-伊红( HE)染色,在普通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结构变化;4%戊二醛固定的标本行枸橼酸铅、醋酸铀染色,透射电镜观察、拍片,观察肠黏膜上皮细胞变化。结果术后7、14 d肠内营养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 P<0.05);术后14 d内两组转铁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4 d肠内营养组空肠绒毛、上皮细胞微绒毛高度均高于肠外营养组且高于术前(P<0.05);肠外营养组术后14 d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14 d肠内营养组肠黏膜密集程度、表面黏液层厚度高于肠外营养组;肠外营养组空肠黏膜上皮细胞存在线粒体肿胀,细胞间联结出有沉积物等病理改变,肠内营养组空肠黏膜上皮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结论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有效保护肠黏膜结构和上皮细胞,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肠外营养。
作者:王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牛蒡子萃取物对血瘀证动物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牛蒡子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每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7 d,末次给药30 min后,各组动物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间隔6 h后同上述方法再注射一次,两次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之间将动物置于2℃冰水浴中游泳5 min ,制备血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不造模。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高、中剂量组的全血黏度有所降低(P<0.05);阳性组,高、中、低剂量组的PT、APTT升高,FIB含量有所降低(P<0.05);阳性组PA有显著性降低(P<0.01),高剂量与中剂量组有差异(P<0.05),与低剂量组无差异。结论牛蒡子萃取物具有降低血瘀证大鼠全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牛蒡子萃取物能够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
作者:朱凯;杨永刚;李辉;李军鸽;李娜;律广富;刘柳;杨擎;王宝森;于智莘;邱智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白细胞介素( IL)-1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关系。方法将109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组)分为71例DR组和38例非 DR(NDR)组;DR 组又分为42例非增生性 DR(NP-DR)组和29例增生性DR( PDR)组;另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血清VEGF、IL-1及TNF-α水平;微柱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酶法检测血清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结果 T2DM组血清VEGF、IL-1、TNF-α水平和HbA1c、T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DR组与NDR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PDR组与 NPDR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所有组间 TG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VEGF、IL-1、TNF-α水平及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与DR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视网膜病变程度越大,血清中VEGF、IL-1及 TNF-α水平越高。
作者:邢立臣;张雷鸣;丰亚丽;郭磊;孙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本研究拟对唐山市某养老院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唐山市某养老院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3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72份(97.89%),其中男182例,女190例,年龄60~92〔平均(72.12±6.54)〕岁。纳入标准:①入住6个月以上,年龄≥60岁;②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有意识障碍的老年人;②有精神疾病的老年人;③有老年痴呆的老年人;④长期卧床老年人。
作者:张海杰;董胜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单腔气管插管CO2人工气胸法与双腔气管插管法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对病人呼吸、循环的影响,并进行术中安全可行性评估及术后并发症对比。方法选择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20例,年龄39~7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Ⅰ~Ⅲ级,男女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腔气管导管组(S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每组60例。收集心率(HR)、平均动脉压力(MAP)、血氧分压(SpO2)、气道峰压( 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血气分析等呼吸、循环指标,采集麻醉诱导前( T1)、插管定位成功后20 min ( T2)、右肺萎陷20 min(T3)、60 min(T4)、鼓肺双肺通气后30 min(T5)的数据,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S 组 T3、T4点 pH 值显著降低(P<0.05),PaCO2、PETCO2、PaO2均显著高于D组(P<0.05),而Qs/Qt升高均明显低于D组(P<0.05);S组插管成功率高,导管定位时间、咽喉及气管黏膜损伤、术后声嘶、喉痛的发生率低于D组(P<0.05)。结论单腔气管插管CO2人工气胸法可用于大多数食管癌根治术患者。
作者:刘亚非;郭明;张正迪;高鹏;蔡英蔚;胡宏强;蔡铁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以生活信心作为主观幸福感指标,考察生活信心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1~3〕,而探讨老年人生活信心、生活质量与抑郁三者关系的研究更是缺乏。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人生活信心、抑郁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作者:王凤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缺血性心脏病( IHD)早已被证实有多重炎性反应的有效参与,而核因子( NF)-κB信号通路又是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的核心。因此认识NF-κB与IHD的关系,对预防、诊断和治疗IHD至关重要,而NF-κB在其中的调控作用又十分复杂,随着对NF-κB的深入研究,如何利用调控其信号通路从而达到降低IHD危害的目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成为防治IHD的重要靶点。
作者:李辉;康品方;宣玲;张恒;王洪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45亿,到2050年将超过4亿〔1〕,我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国家,日益增长的养老护理服务需求与有限的养老护理服务资源供给之间矛盾突出〔2~4〕。为应对这一矛盾当务之急是寻求一种以更合理、有效的方式分配养老护理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大限度满足养老护理服务需要的养老服务模式〔5〕。以美国为代表的一种全新养老服务模式--持续养老照料社区( CCRC ),在部分西方国家逐渐兴起,它结合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优点,并有效避免其不足〔6〕。该模式日益被我国养老产业界所关注〔7〕,但对其系统研究相对匮乏〔8〕。本文旨在对CCRC服务模式的起源、发展及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王黎;郭红艳;谢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血清Nexilin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5例〔男120例,女65例,平均年龄(64.6±9.3)岁〕,对照组215例〔男120例,女95例,平均年龄(64.7±9.0)岁〕。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Nexilin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exilin含量明显升高〔0.81(0.51~1.33)ng/ml vs.0.15(0.11~0.26)ng/ml,P<0.001〕,以Nexilin≥0.80 ng/ml (对照组95百分位数)作为升高标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清Nexilin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81% vs.5.58%,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升高的血清Nexilin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 Nexilin水平明显升高,升高的血清 Nexilin 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魏清;李光华;金爱花;宋英兰;崔松彪;尤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达1240万人左右,占总体老年人口的6.05%〔1〕。向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护( LTC)服务项目,维护其自尊,提高生存质量,增强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成为普遍受关注的问题。
作者:徐萍;钟清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血压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只SHR,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n=15),同时选择15只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WKY组。干预组大鼠每日给予剂量为10 mg/kg的沙格列汀灌胃处理,同期给予对照组及WKY组等体积的超纯水,均持续8 w。以无创伤血压测定仪测量三组大鼠处理前后的尾动脉收缩压( SBP),测量间期2 w;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硝基还原法检测血浆中的胰高血糖素样肽( GLP)-1、内皮素( ET)-1和一氧化氮( NO)水平。结果(1)干预组SBP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对照组逐渐升高,且干预组处理后的 SBP 均低于同期对照组,而仍高于同期 WKY 组( P<0.05)。(2)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对照组和干预组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内膜增厚,但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所改善。(3)8 w后干预组大鼠的血浆GLP-1水平均显著高于WKY组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的ET-1水平较WKY组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而干预组 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格列汀可降低SHR的动脉血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T-1的释放、促进NO的合成有关。
作者:殷音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