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比索洛尔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

张琮

关键词:比索洛尔, 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心功能, 神经内分泌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对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保留的心力衰竭( HFPEF)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该院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的HFPEF患者8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比索洛尔治疗2 w,比较两组疗效、心功能、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以及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脑钠肽(BNP)、脂蛋白(L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2例轻微疲倦,1例恶心,停药后症状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对HFPEF患者的心功能以及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具有更好的改善作用,疗效明显。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肠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大肠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大肠癌组)和癌旁组织(癌旁组)各102例,对比分析两组 TGF-β1、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 TGF-β1、HIF-1α和 VEGF 总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 P<0.05);不同TNM分期和浸润深度的TGF-β1表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HIF-1α和VEGF表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TGF-β1、HIF-1α均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231、0.462,P<0.05);HIF-1α和VEGF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阴性者( 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 TGF-β1、HIF-1α和 VEGF的表达有所上升,且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参数以及后期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判断肿瘤侵袭转移和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高磊;胡扬喜;尹宁伟;刘寒松;李德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高压氧联合三级康复训练对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生存质量及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三级康复训练对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及不良心理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三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预后指标、生存质量及不良心理状态。结果两组经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SC)、简式 Fusl-Meger法(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家人朋友支持、健康感觉及生活前景认识5项生存质量指标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各指标得分升高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两指标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三级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并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作者:许金仙;廖佳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在肿瘤细胞代谢中的调控机制

    近年来,证据表明肿瘤细胞在脂质代谢的多个方面表现出特定的改变,这些改变不但可以影响生物膜的合成、细胞能量代谢的平衡及信号转导等过程,还可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运动〔1〕。研究显示,癌细胞迅速增值与脂类的快速合成生成生物膜直接相关〔2〕。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SREBPs )是调节脂类生成基因表达的主要转录因子,且SREBPs及其部分生脂靶基因在多数肿瘤细胞中表达均上调〔1〕。本文综述了肿瘤细胞脂类代谢失调的新研究进展,阐释了SREBPs在肿瘤细胞脂类代谢中可能的调控作用机制,并为筛选脂质代谢调控网络中潜在的抗肿瘤药物靶标提供分子基础。

    作者:刘进生;曾长青;陈茜;童欣;王迪;李罗娜;廖尉廷;汤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前列腺腺癌组织中果蝇Zeste基因增强因子2、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蛋白表达及对Ki67增殖指数的影响

    目的:检测前列腺腺癌中果蝇Zeste基因增强因子(EZH)2、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的表达,关注二者对Ki67增殖指数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4例前列腺腺癌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54例前列腺增生术后蜡块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中EZH2、PTEN和Ki67的表达。结果两组中EZH2、PTEN阳性率、Ki67增殖指数表达的差别显著。观察组中 EZH2、PTEN阳性率、Ki67增殖指数均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EZH2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TEN和 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前列腺腺癌中EZH2高表达、PTEN低表达对肿瘤的形成和进展可能有一定作用,EZH2、PTEN均可以通过调节Ki67的增殖起而发挥生物学作用。

    作者:郑超;王卓;曹余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辛伐他汀体外对人U251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体外对人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方法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行辛伐他汀干预,培养24、48、72、96 h,采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干预后人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干预后细胞凋亡的情况及RT-PCR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干预48 h后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辛伐他汀体外可明显降低人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及诱导其凋亡,浓度到达1.0μmol/L时抑制作用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此外,辛伐他汀对人U251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人U251胶质瘤细胞凋亡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显著,Caspase-3的表达亦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辛伐他汀在体外可一定程度上抑制人U251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其凋亡,Caspase-3参与细胞的凋亡过程。

    作者:王灯亮;余良宏;林章雅;林元相;郑树法;康德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吸入不同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ODE指数及血清瘦素的影响

    目的:评价吸入不同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舒利迭)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患者 BODE 指数、瘦素、氧分压的影响。方法将50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舒利迭(50/250μg),高剂量舒利迭(50/500μg)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行BODE指数、瘦素、氧分压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ODE指数、瘦素、氧分压均有明显改善( P<0.05),高剂量组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吸入高剂量舒利迭(50/500μg)的综合效果要优于低剂量舒利迭(50/250μg)。

    作者:崔金霞;关巍;冯喜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 CAD)患者临床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CAD患者1344例按照性别和年龄分为早发组和对照组各672例,研究早发CAD临床危险因素,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吸烟史、高血压、高胆固醇(TG)、高甘油三酯(TG)、高纤维蛋白原、高血红蛋白(Hb)及CAD家族史是早发CAD的危险因素;吸烟、高TC、高Hb及CAD家族史是影响早发CA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早发CAD具有较多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菅丽萍;孔庆滨;杨静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术前18 F-2-脱氧葡萄糖PET/CT测定肿瘤负荷在胰腺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术前经18F-2-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X线断层摄像术(PET)CT测定的肿瘤负荷在胰腺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 PDAC)的患者一般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术前均行18 F-FDG PET/CT全身扫描,计算机计算PET/CT肿瘤负荷参数:大标准化摄取值( SUVmax)、肿瘤代谢体积( MTV)、病灶糖酵解总量( TLG),并以其中位数为界值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一般临床病理因素、SUVmax、MTV及TLG与胰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不同MTV、TLG、pTNM分期、术后化疗水平间的术后生存率差异显著(P<0.05)。 COX单因素分析显示 MTV、TLG、pTNM分期、术后化疗均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LG、p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LG高组(TLG>58)的相对危险度(HR)是低组(TLG≤58)的2.281倍,pTNM Ⅱ期患者的相对危险度(HR)是Ⅰ期的2.739倍。结论术前18F-FDG PET/CT 测定的肿瘤负荷是胰腺癌重要的预后因素,肿瘤负荷较高者生存期很可能较短。

    作者:吴忠仕;简志祥;余敏;刘海鸣;林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日托中心养老现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现象逐渐加剧,传统养老方式逐渐转变为“4-2-1”的核心家庭结构,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和照顾模式,整合全社会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老龄化问题〔1〕。而社区日间托管中心养老模式的提出,满足老年人在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多层次需要,成为新时期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老年人对日间托管中心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日托养老的实施。本文对国内外日托养老现状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日间托管中心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可行性意见。

    作者:陈俊羽;徐桂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研究针刺太溪穴对老年人脑网络的影响

    目的:采用无创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探讨真针刺和浅刺太溪穴对老年人脑网络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人12名,在不同时间段分别真针刺和浅刺患者右侧太溪穴,针刺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来评估受试者的针感强度。在针刺的前后分别采集功能性磁共振影像资料,分析脑网络连接变化。结果真针刺组较浅刺组酸、麻、胀、温热的感觉强度更大。真针刺组与浅刺组相比,海马与尾状核之间连接强度大,其次为眼眶部前额叶皮质与海马之间的连接,以及大脑岛叶与壳核,颞中回与眼眶部前额叶皮质的网络连接较强。结论真针刺较浅刺组具有更强的针感,并且使大脑的网络连接的相互作用增强。

    作者:王单;吕敦召;帅记焱;温秀云;谭婷婷;黄居科;谢红亮;殷亮;梁久平;陈尚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广场健身舞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广场健身舞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农村和城市居民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展开调查。根据健身及空巢与否分为空巢健身组、空巢对照组、非空巢对照组,同时将 SCL-90各指标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空巢健身组SCL-90各指标包括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均显著低于空巢对照组(P<0.001);空巢健身组 SCL-90的一些指标如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显著好于非空巢对照组(P<0.001)。另外,农村空巢老人 SCL-90各维度得分如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均显著高于城市(P<0.05,P<0.01)。结论广场健身舞有益于增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但在农村小区中仍需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敏;杨钰潼;郭明阳;张俊;罗勇;晏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清白细胞介素-18、-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在老年脓毒血症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IL)-18、IL-10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对老年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老年脓毒血症患者89例,根据预后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8例)与病死组(4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8、IL-10、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指标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指标对老年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血清IL-18、IL-10与TNF-α水平明显低于病死组,APACHEⅡ评分、SOFA 评分明显低于病死组(P<0.05)。经 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显示,IL-18、IL-10、TNF-α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 ROC 分析显示,IL-18、IL-10、TNF-α的 AUC 分别为0.723、0.916、0.851(P<0.05)。结论血清IL-18、IL-10与TNF-α对老年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其中血清IL-10预测价值佳。

    作者:覃红梅;甘枚;刘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心衰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监测对抗感染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抗感染治疗策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心衰患者18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95例和PCT指导治疗组90例。常规治疗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病情变化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而PCT指导组患者根据血清 PCT浓度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住院病死率、抗生素使用率、抗菌药物疗程、抗生素费用占整体费用比值、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半年随访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常规治疗组和PCT指导治疗组在临床有效率、住院病死率、半年随访期间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PCT治疗组患者在抗生素使用率、抗菌药物疗程、抗生素费用占整体费用比值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老年心衰患者在PCT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能减少抗菌药物使用量,降低住院费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发生率,但均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谨超;崔朝勃;黄蕾;刘淑红;王会青;王金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在该院就诊的T2DM患者124例,其中64例合并DPN的患者为观察组,另60例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水平及血清25-( OH) D3相关指标情况,分析血清25-( OH) D3与DPN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血肌酐、甲状旁腺激素( PTH)、血钙、血磷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5-(OH)D3含量<20 ng/ml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25-(OH)D3与DPN的发病呈负相关。结论 T2DM合并DPN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单纯T2DM患者,且血清25-(OH)D3与DNP之间呈负相关联系。

    作者:于世林;耿亚辉;马娜敏;聂圆圆;袁梅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综合征与急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该院神经内科的80例急性脑卒中伴低 T3且经综合治疗后病情有好转的患者,其中出血性脑卒中43例(出血量≥30 ml 20例,<30 ml 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7例(梗死面积≥20 cm218例,<20 cm219例),80例患者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中重度组脑卒中患者36例,轻度组脑卒中患者44例;监测自入院第1、21天治疗前后T3水平,同期进行NIHSS评分(第21天较第1天NIHSS 评分有下降)。设门诊健康对照组50例。结果出血量≥30 ml的患者T3水平为(0.334±0.192)ng/ml,<30 ml患者T3水平为(0.423±0.187)ng/ml,差异显著(P<0.05)。梗死面积≥20 cm2的患者T3水平为(0.391±0.189)ng/ml,<20 cm2患者T3水平为(0.513±0.178)ng/ml,差异显著(P<0.05)。急性脑卒中患者T3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且中重度组低于轻度组,治疗前低于治疗后( 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动态监测T3有助于急性脑卒中的预后评估。

    作者:徐明然;祝滨;胡颖;陈蕾;沙霞;王璐;卫清琪;姜欣;钟琪;孙晓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DNA连接酶4及热休克蛋白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性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DNA连接酶4(LIG4)和热休克蛋白B1(HSP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Taqman real-time PCR对193例鼻咽癌患者和211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DNA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分型。结果 LIG4C/T(rs1805388)和HSPB1C/G(rs2868371)的基因型分布在鼻咽癌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 LIG4C/T(rs1805388)和HSPB1C/G(rs2868371)位点多态性与鼻咽癌发生风险无关。结论 LIG4rs1805388和HSPB1rs2868371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性无关。

    作者:刘丹;赵玉霞;于洪;屈艳丽;高雅;陈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管内皮功能对类风湿关节炎影响的研究进展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 RA )患病率为0.32%~0.36%,流行病学资料显示,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80%发病于35~50岁,女性患者约3倍于男性,如未适当治疗,病情逐渐发展,是造成人类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1〕。 RA患者往往伴有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而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是可以逆转的。本文就RA与血管内皮功能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许贵华;朱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联素(APN)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各60例。大剂量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d,1次/d;小剂量组患者加服阿托伐他汀钙10 mg/d,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房利尿钠肽( ANP)、左心房前后径( LAD)、hs-CRP、IL-6、TNF-α及APN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栓塞事件发生率和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 hs-CRP、IL-6、TNF-α及APN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APN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同时大剂量组各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小剂量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AD和 AN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同时大剂量组降低明显大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栓塞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 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LAD内径及 ANP水平,改善预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莉;唐雷;邢潇;刘翠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手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8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以及分型将7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外支架固定结合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6~12个月,然后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采用 WER-LEY和GARTLAND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两组的治疗优良率无显著差异( 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钢板内固定法与固定结合钢板内固定法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在选取具体的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类型以及骨折程度来定,同时加强合理的锻炼,能够使腕关节的功能得到大程度的恢复。

    作者:吴晗;张鉴;李强;袁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及血栓事件的影响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对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特点及发生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108例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按照Hcy水平分为高Hcy水平组( H组,44例)和低Hcy水平组( L组,64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指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Hcy水平与血栓前状态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采用 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血栓事件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无血栓事件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H组患者抗凝血酶Ⅲ( AT-Ⅲ)水平明显低于L组( P<0.01),而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凝血酶原片段(F)1+2则均明显高于L组(P<0.01,P<0.05)。两组间 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简单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AT-Ⅲ呈负相关(r=-0.201,P=0.040),与TM呈正相关(r=0.236,P=0.03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50,P=0.002)、高Hcy(OR=1.048,P<0.007)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Log-rank检验H组和L组间无血栓事件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及高Hcy是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晶晶;冷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