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友凤;罗凤
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1996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属于较早跨入老龄化的省份〔1〕。本文拟揭示广西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状况。
作者:宋强玲;零东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龟鹿二仙膏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hESCs)增殖功能,纤维连接蛋白( FN)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SCs,细胞贴壁达75%后对细胞纯度通过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实验分成对照组、10-4 mol/L龟鹿二仙膏组、10-6 mol/L龟鹿二仙膏组、10-8 mol/L龟鹿二仙膏组及雌二醇组,各组细胞无血清培养同步化24 h后,选取24 h、36 h、48 h分别处理细胞。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F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印迹法检测细胞FN蛋白含量。结果细胞波形蛋白鉴定阳性率达95%。龟鹿二仙膏含药血清对hESCs增殖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10-4 mol/L龟鹿二仙膏组在培养36 h、48 h后能显著上调细胞增殖率。 FN mRNA及蛋白表达在10-4 mol/L龟鹿二仙膏组作用72 h后上升为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且与雌二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10-4 mol/L龟鹿二仙膏可显著促进 hESCs增殖,且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可在分子水平上调FN 表达,可能与其治疗女性生殖健康机制相关。
作者:尚冰;丛培玮;王轶蓉;吴兆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老年人是肿瘤的高发人群,当肿瘤发生转移后易导致病理性骨折。目前对于该病省内新治疗方法为预行粒子植入后并人工肿瘤假体置换术,但针对此类特殊患者的围术期及术后康复问题鲜有报道,本文就2例此类特殊患者的康复治疗作一总结报道。
作者:李琳;卢克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技巧。方法对该院过去3年内手术治疗的51例老年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显微外科组30例、常规开颅组2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效果、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显微外科组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野出血率、术中输血量均显著低于常规开颅组( P<0.05);两组术后症状改善率、致残率、死亡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显微外科组手术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常规开颅组( 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矢状窦镰旁脑膜瘤具有手术效果可靠、安全性高的优点。
作者:方晖;陈新生;施正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超声征象及临床、病理特征并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乳腺癌313例资料,根据术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比分析三阴性乳腺癌(n=33)组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280)组超声征象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超声结果: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比较,三阴性乳腺癌呈现良性肿瘤特征,外形显示分叶状及微分叶状,后方回声增强、衰减减少,周边声晕减少,微钙化减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理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 P=0.004)。临床显示:三阴性乳腺癌组发病年龄较非三阴性乳腺癌组无差异( P=0.026)。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有一些不同的超声征象,这些征象貌似良性肿物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检查者避免三阴性乳腺癌的假阴性诊断。
作者:杨培胜;程秀富;黄淑华;郝晋阳;王旭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重点观察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的影响。方法41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疗程为8w,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4w、8w 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8 w后匹伐他汀组HDL-C水平有显著升高(P<0.05),而阿托伐他汀组HDL-C水平无明显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伐他汀降脂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升高HDL-C,安全性良好。
作者:吴木富;容凯文;梁雪英;余泽洪;陈林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太极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UAL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太极有氧运动干预,干预周期为6个月,测定患者0和6个月时BMD,血糖、血脂、UALB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较试验前第2~4腰椎L2~4、股骨颈和Wards三角BMD均显著增加( 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BMD指标无差异;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各BMD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太极运动可显著改善老年T2DM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等指标。结论太极运动对老年T2DM患者骨质疏松有预防作用,该方法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包勤文;龚晨;申潇竹;王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技术指导微创手术对慢性泪囊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降钙素原( PCT)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慢性泪囊炎患者184例(276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92例,139眼)与对照组(92例,137眼),对照组采用鼻泪管逆行硅胶管植入术,观察组采用CT三维成像技术指导微创手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 VEGF水平,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ELFA)检测血清PCT水平。结果观察组完全治愈率与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发热率、手术切口感染率、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与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VEGF与 PC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CT三维成像技术指导微创手术有助于显著改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能通过降低血清VEGF与PCT水平,从而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作者:赵小松;吴峥峥;钟守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1~12月该院心内科就诊的198例老年CHD患者以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6例受试者分别测定血清血脂指标,并且进行冠脉造影Gesini评分法进行冠状动脉狭窄评价。分析血清血脂水平与老年CHD患者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老年CHD患者的血清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但是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游离脂肪酸(FFA)、载脂蛋白(Apo)A和Gesini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老年CHD患者心脏功能分级不同,TC、TG、LDL-C、HDL-C、FFA、Apo A 和 Gensini 积分显著不同(P<0.01);Gensini 积分与 TC、TG、LDL-C、FFA、Apo A1和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YNHA)分级呈正相关(P<0.01),而与HDL-C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 CHD患者血清 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左心室功能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可作为老年CHD心脏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郑香妮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8例( AECOPD组)、COPD 稳定期患者32例( SCOPD组)及同期健康对照者30例(对照组)。入院后24 h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GRN浓度。追踪AECOPD患者到入院28 d后,根据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各组血清 PGRN 的差异,分析 PGRN与 COPD严重程度及AECOPD患者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AECOPD组及SCOPD组血清PGR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ECOPD组水平高于SCOPD 组;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PGRN诊断AECOPD及预测AECOPD患者28 d病死率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血清PGRN可作为评估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卞淼;安莲华;逄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4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无痛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机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6月于该院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36例。准备方法不同随机分成4组,每组34例。 A组: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B组:口服33%硫酸镁;C组:口服20%甘露醇;D组:采用结肠透析机清洁灌肠。结果 B组、C组、D组间清洁满意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显著高于A组(P<0.05)。 D组祛泡效果好,优于A组、B组、C组(P<0.05);且A组优于B组和C组(P<0.05)。 A组、D组患者5项机体指标值,准备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B 组、C组患者准备前后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准备后收缩压显著低于准备前(P<0.05);C组患者准备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准备前显著降低( P<0.05)。结论选用结肠透析机灌肠作为老年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方法,对老年机体影响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文娟;王朝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调肝降压颗粒对高血压肝火亢盛证大鼠生物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5周龄经属性证候分类,筛选出肝火亢盛证高血压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大鼠给予调肝降压颗粒,对照组大鼠给予去离子水,作为对照组本次研究对两组大鼠用药过程中血压、心率及体重变化情况、用药过程中的症状、用药过程中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心房钠尿肽( ANP)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肾素活性(PRA)、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GGRP)、血管紧张素(Ang)Ⅱ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压、心率以及体重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小鼠的易激惹程度明显下降,痛阈以及眼球突出度同治疗前比差异显著(P<0.05),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大鼠的ET 、NO、ANP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 ET值以及 ANP明显下降,NO值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变化不明显,且向恶化的方向发展。另外,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 PRA、AngⅡ均有下降(P<0.05),GGRP值有一定的下降,但是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 PRA、AngⅡ均有下降(P<0.05),GGRP值有一定的下降,但是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调肝降压颗粒对高血压肝火亢盛证大鼠的生物学相关指标都有显著改善。
作者:何如平;叶健烽;张晓明;简政威;黄志超;李大强;刘杨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迟发性腺功能低下的Smad通路机制。方法该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T2DM迟发性腺功能低下患者。对患者勃起功能指数及老年男性症状问卷进行评分,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 TGF)-β-Smad通路蛋白的表达。以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设为正常组)和T2DM患者40例(T2DM)设为对照。结果与正常组和T2DM组相比,T2DM迟发性腺功能低下患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明显降低且总睾酮、卵泡雌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降低( P<0.05,P<0.01),而症状问卷进行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血清中 TGF-β及 Smad1、Smad2、Smad3和 Smad5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2、IL-4、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T2DM迟发性腺功能低下患者存在明显的勃起功能障碍,可能与体内激活的TGF-β-Smad通路相关。
作者:李玉秀;马力;吴瑞;缪娟;王竹风;石白;安然;陈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CXCL)16、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生长分化因子(GDF)-1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CIS患者85例,根据病因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 LAA组,n=38)、小动脉闭塞组(SAO组,n=26)、心主动脉栓塞组(CAE组,n=21),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4例为对照组。均于入院次日清晨,检测各组空腹血清CXCL16、Lp-PLA2、GDF-1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各组的神经功能。结果 LAA组、SAO组、CAE组血清CXCL16、Lp-PLA2、GDF-15、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以LAA组高,其次为SAO组,低为 CAE组(P<0.05);LAA组、SAO组、CAE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AA组、SAO组血清CXCL16、Lp-PLA2、GDF-15水平均与血清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LAA和SAO所致CIS患者血清CXCL16、Lp-PLA2、GDF-15升高较为明显,与炎性反应的发生和神经功能缺损有关。
作者:刘希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综合治疗后红细胞指数的变化。方法选择 STEMI综合治疗的男性住院患者,比较入院后3 d内与出院后6~12个月病情稳定患者68例的红细胞指数,有多次检查结果者取平均值。排除炎症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肿瘤、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患者。并与同期年龄相当的男性健康体检者136例的结果相比较。结果 STEMI 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显著升高(P=0.000),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显著降低(分别P=0.036,P=0.02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分别 P=0.869, P=0.161,P=0.384)。与健康体检者相比,MCV均显著增大(分别P=0.026,P=0.017)。结论 MCV增大可能是冠心病不易改善的危险因素。
作者:汪新良;刘映峰;吴宏超;缪绯;张杰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增龄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活性的影响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32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实验组(老年组)和30例健康青年人为对照组(青年组)。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20 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内皮祖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比较两组志愿者循环中内皮祖细胞数量。体外培养7d后,分别检测两组志愿者内皮祖细胞体外迁移及黏附能力;通过裸鼠颈动脉拉脱模型,比较内皮祖细胞在体内皮损伤修复能力。检测两组志愿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FMD)。结果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1),体外迁移、黏附(P<0.01)及在体再内皮化功能均明显受损。减少的在体再内皮化面积与下降的 FMD 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增龄导致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活性受损与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作者:夏文豪;张斌;梁建文;苏晨;张小宇;李琰;陶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3和降钙素原(PC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清晨静脉血并分离血清,30例无感染性疾病的健康体检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中IL-17、IL-23和 PCT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IL-17、IL-23和PCT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IL-17、IL-23和PCT的表达量与是否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预后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IL-17和IL-23、IL-17与PCT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中IL-17、IL-23和PCT的表达升高,对病变的发生和进展有重要作用。
作者:冶国栋;吴占庆;杨培雄;李琳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493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基线资料、相关生化指标及骨密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究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493例骨质疏松患者中男184例,女309例,发生骨折181例(36.71%),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发生率越大(χ2=14.694, P=0.00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年龄(OR=1.031,P<0.05)、腰椎骨密度(OR=11.337,P<0.05)、腰椎骨密度 T值(OR=3.121,P<0.05)、股骨颈骨密度T值(OR=8.913,P<0.05)是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男性(OR=0.552,P<0.05)、血清维生素 D(OR=0.873,P<0.05)是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保护因素。结论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应当对中老年人进行运动、饮食的干预,增加骨密度,以预防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高中老年人生命质量。
作者:陈晓虹;沈慧;夏杰琼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肝治疗患者家庭功能与自我感受负担( SPB)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SPB量表对92例老年人工肝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工肝支持治疗患者家庭功能总分为(150.18±6.85)分,其中情感反应、角色功能、沟通的水平较高,行为控制、问题解决的水平较低;患者的SPB总分为(33.73±2.99)分,其中经济维度水平高,身体水平低;老年人工肝治疗患者的家庭功能得分与SPB呈正相关( r=0.827,P<0.01)。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老年患者家庭功能与SPB水平均有待改善。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家庭功能中的情感介入和沟通方面的功能,尤其是在家庭情感沟通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其降低自我感受负担水平。
作者:杨春;张卫青;梁首勤;高飞;曾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和细胞纤维连接蛋白( cF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和6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血清MMP-9和 cFN水平,比较不同出血量和出血部位的脑出血患者血清 MMP-9和 cFN水平的差异,分析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cFN水平与年龄、出血量、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组血清MMP-9和cF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量出血组血清 MMP-9、cFN水平高于中量出血组,中量出血组高于少量出血组(P<0.05);脑室出血组血清MMP-9、cFN水平高于脑叶出血组,而脑叶出血组上述指标高于基底节出血组(P<0.05);脑出血组 MMP-9、cFN水平与年龄、出血量、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和NIHSS评分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 MMP-9及cFN 水平可间接反映脑出血患者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早期对其含量测定可辅助 CT 判断病情。
作者:董娜;张雪青;穆恩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