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牛膝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储藏保管

胡婷婷;张振凌

关键词:牛膝,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储藏保管
摘要:牛膝又称怀牛膝,系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Bl.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功效,主产河南武陟、温县、泌阳等地,是闻名国内外的“四大怀药”之一〔1〕。本文着重综述近年来牛膝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储藏保管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颗粒蛋白前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8例( AECOPD组)、COPD 稳定期患者32例( SCOPD组)及同期健康对照者30例(对照组)。入院后24 h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GRN浓度。追踪AECOPD患者到入院28 d后,根据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各组血清 PGRN 的差异,分析 PGRN与 COPD严重程度及AECOPD患者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AECOPD组及SCOPD组血清PGR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ECOPD组水平高于SCOPD 组;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PGRN诊断AECOPD及预测AECOPD患者28 d病死率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血清PGRN可作为评估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卞淼;安莲华;逄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增龄对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活性的影响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增龄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活性的影响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32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实验组(老年组)和30例健康青年人为对照组(青年组)。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20 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内皮祖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比较两组志愿者循环中内皮祖细胞数量。体外培养7d后,分别检测两组志愿者内皮祖细胞体外迁移及黏附能力;通过裸鼠颈动脉拉脱模型,比较内皮祖细胞在体内皮损伤修复能力。检测两组志愿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FMD)。结果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1),体外迁移、黏附(P<0.01)及在体再内皮化功能均明显受损。减少的在体再内皮化面积与下降的 FMD 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增龄导致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活性受损与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作者:夏文豪;张斌;梁建文;苏晨;张小宇;李琰;陶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老年高位恶性胆道梗阻介入治疗的效果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联合右侧单通道胆道双支架植入技术治疗老年( MHB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老年MHBO患者76例,超声定位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下行右侧单通道胆道双支架植入51例,双通道胆道双支架植入6例,胆道单支架植入并对侧引流10例,单纯胆道外引流9例,观察术后近、远期疗效。结果76例患者术前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与术后第7、14天比较差异显著(P<0.05)。57例胆道双支架植入患者术后第21天TBIL均值较术前下降了92.15%,19例胆道单支架植入并对侧引流或单纯胆道外引流患者术后第21天TBIL均值较术前下降了61.45%,近期有效率为100%;胆道双支架植入患者TBIL下降率明显高于胆道单支架植入并对侧引流和单纯胆道外引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减少了DSA下反复盲穿给患者带来的损伤,右侧单通道胆道双支架植入技术较双通道胆道双支架植入简化了操作,减少了操作创伤及并发症,超声定位联合右侧单通道胆道双支架植入治疗老年MHB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及可行性。

    作者:武中林;李智岗;谷铁树;吴勇超;李顺宗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血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作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 DEX)对脓毒血症大鼠急性肾损伤( AK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40只 SPF级成年雄性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EX组和育亨宾组,每组10只。其中,模型组通过尾静脉注射5 mg/kg的脂多糖建立脓毒血症 AKI模型,假手术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DEX组于造模前10 min尾静脉注射10μg/kg DEX,育亨宾组在DEX组基础上前30 min腹腔注射1 mg/kg育亨宾。光镜下对各组大鼠的肾组织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并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美法检测血清和肾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IL)-1β、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模型组肾组织呈现明显的炎症性损伤,DEX预处理组损伤较模型组显著减轻,而育亨宾组较DEX预处理组进一步加重;模型组较假手术组IL-1β和MDA水平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降低;而DEX预处理可明显降低AKI大鼠的IL-1β和MDA水平,提高SOD水平(P<0.05)。结论 DEX预处理可减轻脓毒血症AKI大鼠体内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α2受体有关。

    作者:刘晶晶;武懿;王卫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应用品管圈提高乳腺癌患者对性生活的正确认识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增长率接近3%,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1〕。乳房是女性第二性征器官,是女性性生活的前奏,对性高潮的出现有促进和推动作用。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由于乳房缺失和胸部畸形,很多患者认为自己对丈夫缺乏吸引力,产生自尊心受损、无助、自我价值感降低及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终影响性行为观点,并有意无意地回避性生活,严重影响了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中国传统的“性禁锢”思想,使大部分乳腺癌患者羞于向医护人员咨询性生活方面的知识。有些患者不知道乳腺癌治疗期间或术后是否可以有性生活〔2〕;有些患者认为五十多岁了,不应该有性生活〔3〕;有些担心术后进行性生活会加重病情或导致乳腺癌的复发〔4〕;更有甚者误认为癌症会传染而禁欲〔5〕。乳腺癌患者关于性生活方面的知识往往来自于周围亲戚朋友的口耳相传,很多不正确的信息交流会导致错误观念的产生,性知识的匮乏成为乳腺癌患者恢复健康性生活的大障碍〔6〕。本研究运用品管圈(品质、管理、循环, QCC )的管理方法,提高乳腺癌患者性生活的正确认识。

    作者:吴友凤;罗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冠心病( CHD)患者对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70例老年CHD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治疗,应用MAQ服药依从性问卷对18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药物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老年CHD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待提高,其中文化程度、收入情况、病程、药物不良反应等为影响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因素(P<0.05),而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对CHD患者的健康指导,尤其是对教育程度低、经济状况差、对 CHD 基本知识不了解及无业的患者,应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邸兴伟;郝春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老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IL-6、IL-8、IL-10的影响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老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 IL)-6、IL-8、IL-10的影响。方法将86例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43例。另选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单药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组在单药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IL-6、IL-8、IL-10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单药组与联合组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5),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单药组与联合组患者血清 IL-6、IL-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 P<0.05),但联合组IL-6、IL-8、IL-10水平改善更明显( 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70%,显著高于单药组的69.77%( 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老年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IL-6、IL-8、IL-10水平。

    作者:陈玉卿;穆会君;张桢;邹嘉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5是MAPK家族新发现的成员。ERK5在哺乳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具有调控细胞增殖、迁移、分化、衰老、凋亡等多种功能,其中包括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等。它参与了氧化应激、剪切力、缺血、低氧、炎症等刺激信号的传导,在血管的发育、维持心血管完整性、心肌的分化增殖以及心血管系统发育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1〕。

    作者:王建茹;刘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国老年人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 UC)在中国老年和非老年患者间的差异。方法以“溃疡性结肠炎”或“炎症性肠病”和“老年”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 CNKI)和万方数据库,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12月,提取其中有关中国老年UC的回顾性对照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5篇,老年组670例,非老年组2742例,男女发病比例分别为1.44∶1和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以便秘、贫血多见(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03),尤以癌变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0);肠外表现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初发型病例多见(45.3% vs.29.4%,P=0.000),病变大多累及左半结肠(75.8% vs.49.2%,P=0.000),活动期病变相对较轻(41.4% vs.29.6%,P=0.000)。结论提高对老年人群UC临床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张颖;赵尚敏;姚健凤;郭正扬;张自妍;于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急性脑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DTI)对急性脑干缺血性卒中( ABIS)患者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磁共振成像( MRI)诊断的40例ABIS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医院进行头颅MRI检查未见器质异常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AVANTO 1.5T 超导MRI诊断仪为两组受试者实施MRI脑部平扫。对比两组不同部位的DTI和扩散张量的纤维束成像(DTT)参数,观察组患者发病不同时期(发病后7 d、1、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及上下肢的肌力评分,分析观察组患者患侧/健侧相对值与NIHSS及上下肢的肌力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侧梗死灶和大脑脚及内囊后肢的各向异性分数( FA)值,以及皮质脊髓束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健侧(P<0.05)。观察组发病后1、6个月的NIHSS评分与上下肢的肌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发病后7 d(P<0.05)。观察组大脑脚偏侧性值(rFA)与发病后7 d、1、6个月的NIHSS评分及上下肢的肌力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大脑脚rFA与NIHSS 评分及上下肢的肌力评分对 ABIS 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大的反馈价值。

    作者:张国平;李德炯;钟平;贾晓峰;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调肝降压颗粒对高血压肝火亢盛证大鼠生物学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调肝降压颗粒对高血压肝火亢盛证大鼠生物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5周龄经属性证候分类,筛选出肝火亢盛证高血压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大鼠给予调肝降压颗粒,对照组大鼠给予去离子水,作为对照组本次研究对两组大鼠用药过程中血压、心率及体重变化情况、用药过程中的症状、用药过程中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心房钠尿肽( ANP)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肾素活性(PRA)、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GGRP)、血管紧张素(Ang)Ⅱ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压、心率以及体重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小鼠的易激惹程度明显下降,痛阈以及眼球突出度同治疗前比差异显著(P<0.05),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大鼠的ET 、NO、ANP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 ET值以及 ANP明显下降,NO值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变化不明显,且向恶化的方向发展。另外,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 PRA、AngⅡ均有下降(P<0.05),GGRP值有一定的下降,但是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 PRA、AngⅡ均有下降(P<0.05),GGRP值有一定的下降,但是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调肝降压颗粒对高血压肝火亢盛证大鼠的生物学相关指标都有显著改善。

    作者:何如平;叶健烽;张晓明;简政威;黄志超;李大强;刘杨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抑郁与炎症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抑郁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50岁)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 BDI-Ⅱ)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测评,从抑郁者中选择75例,同期调查无抑郁者75例,采血检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 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1年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追踪到结局者81例,70例健在,11例死亡,1年病死率为13.6%。有抑郁情绪的冠心病患者病死率为21.1%,无抑郁者病死率为7.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06,P=0.065)。 hs-CRP升高组病死率为42.9%,hs-CRP正常组病死率为7.4%,二者差异显著(χ2=9.529,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hs-CRP与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有关。

    作者:尚玉秀;刘一郡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连续腰丛阻滞镇痛在老年患者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镇痛( CLPB)在老年患者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髋部择期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CLPB和静脉自控镇痛( PCIA)组,每组40例。术前30 min所有入选病例均予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并行腰麻,术后每12 h予以帕瑞昔布钠20 mg静注。 CLPB组手术开始后腰丛予0.25%罗哌卡因30 ml,手术结束后接镇痛泵,药物配方为0.125%盐酸罗哌卡因300 ml,维持量4 ml/h,单次追加剂量3 ml,锁定时间30 min。于假体安置完成后于关节囊、臀中肌、切口周围浸润注射0.125%罗哌卡因50 ml(含地塞米松10 mg)后逐层关闭切口。 PCIA组镇痛液配方为地佐辛注射40 mg+甲磺酸托烷司琼注射液12 mg,以生理盐水稀释为150 ml,手术结束后首次剂量予地佐辛5 mg,维持量2 ml/h+单次追加剂量1.5 ml,锁定时间30 min。观察术后1~5 d功能锻炼过程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镇静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副作用(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以及功能锻炼质量评分。结果 CLPB组术后功能锻炼过程中的 VAS及Ramsay评分低于PCIA组(P<0.05);术后功能锻炼前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与 PCIA 组比较明显偏少(P<0.01);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例数明显低于PCIA组(P<0.01);完成功能锻炼质量评分明显高于PCIA组(P<0.05)。结论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应用CLPB效果确切,副作用少。

    作者:辛典;江琦;吴宝华;张思甜;周丽华;杨进辉;翟中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设一般资料问卷和糖尿病自我效能感量表( PDSMS)及自我感受性负担量表(SPB),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1名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 PDSMS 得分为(28.28±5.92)分;不同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治疗方式的患者PDSM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感受性负担呈负相关(r=-0.271,P<0.05)。结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有待提高,尤其需要关注受教育程度低、低收入及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自我感受性负担水平。

    作者:周静;钟慧琴;范玲;王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平均红细胞体积与冠心病改善情况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综合治疗后红细胞指数的变化。方法选择 STEMI综合治疗的男性住院患者,比较入院后3 d内与出院后6~12个月病情稳定患者68例的红细胞指数,有多次检查结果者取平均值。排除炎症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肿瘤、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患者。并与同期年龄相当的男性健康体检者136例的结果相比较。结果 STEMI 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显著升高(P=0.000),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显著降低(分别P=0.036,P=0.02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分别 P=0.869, P=0.161,P=0.384)。与健康体检者相比,MCV均显著增大(分别P=0.026,P=0.017)。结论 MCV增大可能是冠心病不易改善的危险因素。

    作者:汪新良;刘映峰;吴宏超;缪绯;张杰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8、骨钙素和雌二醇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 OP)老年女性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6、IL-8、骨钙素( BGP)和雌二醇( E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75例OP老年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经体检证实无明显器质性疾病及OP的老年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 IL-6、IL-8、BGP和 E2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中IL-6和IL-8的明显高于对照组,BGP和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IL-6、IL-8、BGP和E2水平与OP的病变程度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L-6、IL-8均与E2呈负相关性,BGP与E2呈正相关。结论 OP老年女性患者血清中IL-6、IL-8、BGP和E2均异常表达,四者对病变的形成均有重要作用。 IL-6、IL-8、BGP的表达均与E2的表达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李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老年和中青年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和中青年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7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发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37例和老年组42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有月经不规律、阴道不规则出血、并发症情况( P<0.05);与老年组相比,中青年组腺癌较多、高中分化子宫内膜癌比例较高、无肌层浸润或肌层浸润较浅、生存时间较长(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初潮以来月经一向不规律、阴道不规律出血、并发症、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均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中青年组子宫内膜癌大多数为高中度分化子宫内膜腺癌,手术病理分期早,预后较好。

    作者:陈丽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尿Ⅱ型胶原羟基端交联肽水平与椎间盘退变及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尿关节软骨标志物Ⅱ型胶原羟基端交联肽(CTX-Ⅱ)水平与椎间盘退变(IVDD)及骨性关节炎(O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 IVDD和 OA患者各50例,选取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firrmann 分级标准和 Kellgren/Law-rence( K/L)评分标准分别对IVDD和OA患者评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TX-Ⅱ表达水平,并分析患者分级与CTX-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IVDD组和OA组尿中CTX-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IVDD组与OA组无显著差异(P>0.05);IVDD组及OA组患者尿中CTX-Ⅱ水平随分级增加而增加(F=66.161,42.223,P<0.05),且存在相关性(r=0.605,0.754,P<0.05)。结论血清 CTX-Ⅱ表达水平随 IVDD 和OA病情加重而升高,可以作为评估IVDD和OA病变程度的指标。

    作者:张爱萍;刘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深度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机构发展困境与对策

    由于老龄化速度严重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导致我国在养老、医疗、长期照料服务和公共资源分配等相关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体系都处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状态,养老机构在监督与管理制度建设、服务质量与服务内容管理、养老床位以及专业护理人员供需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多问题。

    作者:尹惠茹;袁华;石晓群;李文涛;安力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HIF-1α和E-cadherin蛋白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为了探讨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和上皮型钙黏蛋白( E-cadherin)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检测78例大肠腺癌、42例大肠腺瘤和20例距肿瘤边缘5 cm的癌旁黏膜组织中HIF-1α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HIF-1α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62.8%)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织(38.1%)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15%);E-cadherin 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48.7%)明显低于大肠腺瘤组织(76.2%)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100%)。 HIF-1α和E-cadherin蛋白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异常均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均<0.05)。结论 HIF-1α和E-cadherin蛋白在大肠腺癌的发生及癌组织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远;徐放;解志娟;高志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