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飞;许文德;姚子明;范芯岩;李红飞;王艳波;姜凤鸣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调欲法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SP)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 SP 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实施中医情志调欲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干预12 w 后分别采用皮肤瘙痒症综合评价量表评价 SP 患者症状;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价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后皮肤瘙痒症综合评价量表总分及瘙痒程度、累及部位2个维度和 DLQI 总分及症状感受、娱乐活动、工作学习、个人活动、治疗5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其中皮肤瘙痒症综合评价量表中的瘙痒频率维度和 DLQI 中日常生活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调欲法能有效改善 SP 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倩;高静;史兰辉;柏丁兮;吴晨曦;弋新;唐妮;李迎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新型肿瘤抑素对 C6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及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 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新的肿瘤抑素对 C6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并用 Western 印迹检测对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新的肿瘤抑素作用 C6胶质瘤24 h 空白对照组与卡莫司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其他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 空白组与卡莫斯汀组、1500、2000μg /ml 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72 h 时空白对照组与卡莫斯汀组、1500、2000μg /ml 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与卡莫司汀组、1500、2000μg /ml 组比较 Caspase-3蛋白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肿瘤抑素可能通过调控 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 C6肿瘤细胞增殖。
作者:任吉祥;刘爽;孙洋;周庆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胃反流性食管炎(GERD)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食管动力学及食管动态 pH 值的变化特点。方法280例 GERD 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137例、非老年组(<60岁)143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食管动力及蠕动功能及24 h 动态食管反流 pH 值水平。结果老年组患者胃灼热、反酸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吞咽困难、食欲不佳、体重下降、呕吐、黑便、嗳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LES 残余压、LES 松弛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患者( P<0.05);两组患者的LES 长度、LES 中心距鼻孔、UESP 测定值差异均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卧位反流时间、立位酸清除时间及卧位酸清除时间所占百分比和 DeMeester 积分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立位反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GERD 老年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表现较非老年患者减弱,食管动力性变差、酸暴露时间增加,这些因素均可进一步增加疾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王木成;弥希峰;许婷婷;朱瑰蓉;余专然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参芪补肺汤对慢阻肺(COPD)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中组蛋白去乙酰基酶2(HADC2)、乙酰化组蛋白 H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 COPD 模型组。原代培养大鼠 ASMCs 取4~6代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氨茶碱组。其中空白组为正常培养 ASMCs,不予处理。模型组、中药低、高剂量组和氨茶碱组为 COPD 模型组培养 ASMCs,模型组加入香烟提取物(CSE)及正常组大鼠血清;中药低剂量组加入 CSE 及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药高剂量组加入 CSE 及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血清;氨茶碱组加入CSE 及氨茶碱。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 ASMCs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各组 ASMCs 中 HDAC2、H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 ASMCs 明显增殖,ASMCs 中的 HDAC2表达明显降低,乙酰化组蛋白 H4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 ASMCs 增殖和 HDAC2、乙酰化组蛋白 H4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高剂量组 ASMCs 平滑肌细胞增殖明显下降,ASMCs 中的 HDAC2表达明显增高,乙酰化组蛋白 H4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氨茶碱组 ASMCs 增殖降低、ASMCs 中的 HDAC2表达明显增高(P<0.05),乙酰化组蛋白 H4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芪补肺汤可抑制 ASMCs 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提高 ASMCs 中 HDAC2的表达、抑制组蛋白 H4的表达,影响其平衡状态发挥作用。
作者:吴桂英;张葵;张湘燕;闫萍;杨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AD 发病时间晚,发病隐匿,没有特异性的指标可以检测,很容易错过佳的治疗时期〔1〕。 AD 已经与脑卒中、肿瘤、心脑血管病相匹敌,成为老年人的第四大杀手〔2〕。患有 AD 的病人日常行为能力受限,认知功能发生障碍,记忆力损失,执行能力下降;其病理特征为大脑皮层和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Tau 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以及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的神经元缺失〔3〕。引起 AD 的原因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明确,仍在探索中〔4〕。受基因、环境、年龄等因素的影响,AD 神经元中内质网错误折叠蛋白质增多,内质网内稳态失衡,这种平衡的改变会引起内质网应激(ERS)〔5〕。在 AD 中的病理形成及神经细胞的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 AD神经元 ERS 激活后,会引起神经细胞一系列形态生理功能的变化,如 Ca 2+稳态改变,过氧化物增多;还能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引起下游一系列凋亡信号分子的表达。这些反应的终结果促进神经细胞的凋亡,致使大脑神经元缺失,出现认知障碍,加重 AD。此外,ERS 还参与 Aβ的形成及 tau 蛋白的异常磷酸化,促进 AD 病理的形成。研究神经元中内质网应激的功能对于了解 AD 发病机制以及治疗 AD 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馨君;商迎辉;黄汉昌;劳凤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维生素 B12、叶酸联合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胱抑素 C(CysC)、尿酸(UA)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T2DM 患者9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沙格列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 B12、叶酸治疗,共4 w。检测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肾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观察指标均得到改善,表现为血清 CysC 水平较低( 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较高(P<0.05);丙二醛(MDA)、内皮素( ET)-1较低(P<0.05);尿素氮(BUN)、肌酐(Scr)、UA 及24 h 尿蛋白排泄率(24 h UPE)较低(P<0.05)。结论维生素 B12、叶酸联合沙格列汀能有效降低 T2DM 患者血清 CysC 水平,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及肾功能,调节糖代谢,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曲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行支气管全麻的老年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组和表面组。分别监测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和气管插管后1(T2)、3(T3)、5 min(T4)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HR)。结果与同组 T0比较,三组 T1 SBP、DBP 和 HR 均显著降低(P<0.05)。与同组 T1比较,对照组和静脉组 T2、T3、T4 SBP 和 DBP 均显著升高(P<0.05);表面组 T2和 T3 SBP 和 DBP 均显著升高(P<0.05);三组 T2,对照组 T3和 T4 HR 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静脉组和表面组 SBP 在 T2、T3和 T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 DBP 在 T1、静脉组和表面组在 T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HR 在 T1和 T4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能够减轻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秦树国;周颖;赵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谵妄的早期干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12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3例)和对照组(65例),入院后每天使用谵妄评定方法中文修订版(CAM-CR)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确诊为谵妄后再进行谵妄分级量表评定(DRS-R-98),记录首次、末次 DRS-R-98评分和谵妄持续时间。干预组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均进行谵妄危险因素的干预,并结合上述量化评分进行预防性治疗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骨科处理。结果干预组谵妄发生率〔15.87%(10例)〕低于对照组率(30.76%(20例),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28±2.54)d,少于对照组〔(14.15±2.18)d,P<0.01〕;干预组首次 DRS 评分为(18.25±3.42)分,低于对照组〔(21.27±3.64)分,P<0.05〕;干预组谵妄持续平均时间为(2.06±1.03)d,少于对照组〔(3.42±1.57)d,P<0.05〕;治疗后干预组的末次 DR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随着年龄增长谵妄发生率逐渐增加(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谵妄的早期干预可结合量表评估早期诊断和量化治疗,早期控制谵妄危险因素,酌情预防性用药,高龄患者更应早期筛查和干预。早期干预可降低围术期谵妄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作者:靖光武;谢琴;任国海;王金华;赵鸿生;李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根据 CT 血流灌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结果指导治疗和应用巴戟天低聚糖巴戟甲素治疗血管性痴呆( VD)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根据检测和治疗手段的差异,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CT 血流灌注组、fMRI 组、巴戟甲素组、对照组。比较相关参数,分析几种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出院时,血流灌注组的左额叶脑血流量(CBV)、右额叶 CBV、左基底节峰值时间(TTP)、右基底节 TTP 等血流灌注参数分别为1.6、1.4、13.9、15.5,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1、2.5、18.2、18.5。出院1年后,实验组 A 患者的左额叶 CBV、右额叶 CBV、左基底节 TTP、右基底节 TTP的血流灌注参数分别为1.8、1.3、13.3、15.7,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2、2.4、18.1、18.6。出院时,实验组 B 患者治疗后在右顶额中回、左顶额中回、左侧小脑蚓、右侧小脑蚓几个检测区域的像素值分别是102、131、35、302;而对照组的患者分别是283、250、680、491。出院1年后,实验组 B 患者治疗后在右顶额中回、左顶额中回、左侧小脑蚓、右侧小脑蚓几个检测区域的像素值分别是105、135、39、310,而对照组患者分别是288、255、688、494。在出院时和出院1年后,服用巴戟甲素治疗患者的识字能力、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以及对于治疗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CT血流灌注、fMRI 和巴戟天低聚糖巴戟甲素治疗 VD 无论从近期还是从远期效果来看均有明显效果。
作者:张铁亮;刘静;巴哈提?哈立亚;李白艳;刘文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跌倒是指人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平面,肢体乏力、步态不稳、平衡障碍、多种药物治疗、跌倒病史、意识模糊、特定的医疗干预、年龄、性别、视觉缺陷、认知下降(尤其是注意力和执行功能障碍)、环境等因素均可导致跌倒,其中药物因素是导致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1,2〕。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4位原因,是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安全因素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痛苦,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据统计中国每年大约有2500万人发生跌倒,其中2000万人因跌倒直接导致大约50亿元的医疗损失和(600~800)亿元的社会损失〔2〕。因此预防跌倒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评价医院患者安全目标落实和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回顾国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导致跌倒的相关药物的种类及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杨彦;刘玲华;胡小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收住院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35例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未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3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年龄、病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肝硬化类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在门静脉内径、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血小板计数及肝硬化并发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门静脉内径增宽,肝功能 Child C 级,血小板计数增加及肝硬化并发症是影响肝硬化合并 PVT 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国顺;刘斌;尚华;方正亚;孟冬梅;吴静;门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基因 Bax 和 Bcl-2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30只清洁级 SD 大鼠为研究对象,将该组大鼠用计算机软件编制的随机分配表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性再灌注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每日给予2 ml 的0.9%的氯化钠溶液;治疗组每日给予2 ml 的0.9%的氯化钠溶液;干预组为缺血性再灌注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每日给予阿托伐他汀。以上大鼠灌胃3d 后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成功后处死。采用免疫组化测定 Bcl-2和 Bax 蛋白的表达、TUNEL 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RT-PCR检测 Bcl-2和 Bax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干预组大鼠的心肌细胞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凋亡现象,AI 明显升高,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大鼠的心肌凋亡指数 AI 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干预组的 Bcl-2和 Bax mRNA的表达以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的 Bcl-2 mRNA 的表达以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治疗组,Bax mRNA 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 Bcl-2的水平和下调 Bax 的水平有关。
作者:姚新亮;闫成芸;张韩;鲁雪丽;万琪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桑叶黄酮和多糖对糖尿病(DM)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 C 反应蛋白(CRP)含量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用高脂高糖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桑叶黄酮治疗组、桑叶多糖治疗组。检测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检测24 h 尿蛋白定量、计算肾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的 CRP 和 TNF-α的含量。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血糖、肾指数、24 h 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和血肌酐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而桑叶黄酮治疗组和桑叶多糖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②模型组大鼠血清中 CRP 和 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桑叶黄酮治疗组和桑叶多糖治疗组低于模型组(P<0.05或 P<0.01)。③桑叶黄酮和桑叶多糖可减轻肾脏病理变化。结论桑叶黄酮和多糖可能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血清中 TNF-α和 CRP 的含量,改善炎症反应,从而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黄立佳;杜月光;孙梽均;周宏明;吕勃;沈晨璐;鲍徐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建立慢性咳嗽经验性治疗的程序。方法从146例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中筛选出102例原因不明者,依据不同的疑诊病因划分为四组,按照既定程序分别实施经验性治疗,统计治疗后总有效率,并依据有效的治疗方案推断相应病因,初略了解病因分布情况。结果门诊就诊的146例 慢 性咳嗽患者中有44例患者经筛选明确了病因;102例 不 明 原 因 慢性 咳嗽 患 者接受了经验性治疗,73例(71.6%)患者治疗有效;推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 CVA-EB-AC)者38例(37.3%),推断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者27例(26.5%),推断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者 8例(7.8%);治疗无效者判定为无法推断,共计29例(28.4%)。结论经验性治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慢性咳嗽治疗方法,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但治疗前应尽可能完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需规范。
作者:何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结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治疗在切除大脑功能区肿瘤中的应用。方法36例颅脑功能区肿瘤患者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导航组(18例),导航组采用神经导航结合 fMRI、DTI 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肿瘤切除率、术后生存质量及术后机体功能状态。结果导航组术前行 fMRI、DTI 成像,完成融合图像信息,术中结合神经导航仪成功标定肿瘤及功能区,导航组肿瘤切除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4.44%)(χ2=5.8997,P<0.05),导航组手术方式选择优于对照组(u =3.0652,P<0.05);导航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χ2=4.9846,P<0.05)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u =2.3671,P<0.05);导航组 fMRI 扫描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t =16.060,P<0.05),导航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t =4.901,P<0.05),导航组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u =2.3768,P<0.05)。结论fMRI、DTI 技术结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治疗可准确判断肿瘤与脑功能区关系,明确肿瘤切除范围,实现手术方案个体化,有利于提高大脑功能区肿瘤全切率,改善患者术后机体功能状态,保护大脑功能区,同时大范围切除肿瘤。
作者:聂柳;王汉;刘兴吉;夏鹰;金虎;陈建强;陈晓;东林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塑大鼠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影响。方法通过异丙肾上腺素( ISO)诱导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计算左、右心室心肌的心脏指数( LVMI、 RV-MI),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 PⅠCP 和 PⅢNP 含量,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以及 Western 印迹法检测β3-AR mRNA 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 LVMI 〔(2.987±0.318 vs 2.350±0.468) mg /g〕、血清 P Ⅰ CP 〔(16.357±3.650 vs 12.843±3.124)pg /ml〕、PⅢNP〔(64.984±17.477 vs 21.245±5.354) pg /ml〕含量及β3-AR mRNA(0.888±0.064 vs 0.743±0.086)与蛋白质(4.413±0.729 vs 2.312±0.394)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 P<0.05);益气温阳活血方能够明显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 LVMI,减少 PⅠCP 和 PⅢNP 含量,抑制β3-AR mRNA 与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升高,与正常组比较〔(2.557±0.379 vs 2.350±0.468) mg /g〕、血清 PⅠCP〔(13.111±2.758 vs 12.843±3.124) pg /ml〕和PⅢNP〔(25.967±9.659 vs 21.245±5.354)pg /ml〕含量及β3-AR mRNA(0.781±0.067 vs 0.743±0.086)与蛋白质(2.484±0.642 vs 2.312±0.394),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温阳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β3-AR 的表达减少 PⅠCP 和 PⅢNP 含量逆转心室重塑,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杨冬花;顾广富;罗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1 病 例病例1:患者,男,55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十年余,加重半年”入院,心脏彩超示:M 型及左心功能测值(成人正常参考值):左房内径53 mm,右室前壁厚度6 mm,右室内径26 mm,室间隔厚度8 mm;左室后壁厚度8 mm,左室舒张末径47 mm,左室收缩末径31 mm,左室射血分数61%。频谱多普勒估测二尖瓣开口面积0.48 cm 2。实测二尖瓣口面积0.43 cm 2。二维及多普勒超声表现:二尖瓣增厚毛糙,回声增强,开放受限、开放幅度约4 mm,关闭可;左心耳显示不清,左房内见实性低回声团,大小约(86×35)mm 2。彩超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极重度狭窄并微量反流及前后叶瓣尖钙化。主动脉瓣中度狭窄并轻度反流及瓣膜局部钙化。三尖瓣中度反流、肺动脉瓣轻度反流、肺动脉增宽,提示重度肺动脉高压。左心房内血栓形成。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心电图示:心房颤动伴长 RR 间歇,胸部 CT 示:双侧胸水,胸膜下节段性肺实变;左心房增大,局部血栓或黏液瘤形成,建议彩超检查。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调整心功能,并于2015年07月13日行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心房血栓清除术+三尖瓣成形术。术中证实左心房内为巨大血栓。约8.5 cm×4.5 cm,术后10 d,患者治愈出院。
作者:严闹;方樵;杨威;周建良;龚艺;董啸;张小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测量心周脂肪体积(PA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相关性。方法采用64层螺旋 CT 对65例正常成年人及59例冠心病患者 PAV、心外膜脂肪体积(EAV)、胸壁下脂肪厚度(SWFT)进行定量研究,对冠心病组病变范围进行分组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 PAV、EAV 及 SWFT 均高于正常组(P<0.05),单支、两支及三支病变的冠心病组 FAV、EAV 及 SWFT 均高于正常人(P<0.05),且 FAV、EAV 及SWFT 与冠心病发病范围明显相关(r 分别为0.724、0.616、0.411,P<0.05)。结论多层螺旋 CT 测量的心周脂肪量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发病范围明显相关,PAV 有望成为无创性预测冠心病指标之一。
作者:殷小平;王慧荣;李秋平;郑亚亭;王志尊;徐占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老年房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瑞替普酶溶栓后窦房结功能的恢复与心肌代谢物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之间的相关性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发病时间<3 h 的老年房颤合并 AMI 患者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溶栓再通86例,转为窦性心律者33例,未转复者53例,记录房颤转为窦性心律瞬间心室率,未转复的房颤心室率变化,同时检测 H-FABP 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其对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结果溶栓后转为窦性心律组33例,心室率越快 H-FABP 数值越低而甲状腺激素水平越高;未转复组房颤心室率前后变化与 H-FABP 关系变化不明显但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效果肯定,H-FABP 是诊断和判断 AMI 患者预后的更灵敏的指标,可更早期诊断窦房结损伤程度,判断预后。
作者:徐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