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8与预后的相关性

颜玮茹;廖春梅

关键词:重症脑梗死, IL-18, 死亡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 IL)-18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76例重症脑梗死患者按照 IL-18水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继发院内感染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脑梗死再发率和30 d死亡率的差异。根据30 d后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继发院内感染、IL-18水平、APACHE-Ⅱ评分和脑梗死再发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APACHE-Ⅱ评分、继发院内感染率、脑梗死再发率和30 d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死亡组年龄、IL-18水平、脑梗死再发率、继发院内感染率及 APACHE-Ⅱ评分均高于生存组。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 IL-18水平升高是重症脑梗死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在重症脑梗死患者中检测IL-18水平对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髓心减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髓心减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老年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3例,A组患者予髓心减压松质骨植入术,B组患者在髓心减压松质骨植入术的基础上实施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分别于治疗后6、12、18、24个月对患者的蛙位X线片、磁共振成像及Harris评分进行复查,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6例(18.2%)患者术后12个月Ⅲ期塌陷,B组1例(3.0%)术后18个月Ⅲ期塌陷(P<0.05);两组治疗前股骨头坏死面积和 Harris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股骨头坏死面积和Harris功能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髓心减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显著。

    作者:李霏霰;吴齐英;李新志;韩庆斌;周游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扶正消瘕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积极采用中医药防治晚期胃癌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1〕。本文根据晚期胃癌的病理特点、发生机制以及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并结合临床防治该病症的经验,提出了“正气亏虚,痰凝毒聚”的病机假说,确立了益气通络止痛、软坚散结消瘕之治则,筛选出黄芪、土鳖虫、徐长卿三味中药,组成扶正消瘕方,防治晚期胃癌,具有改善症状、调节免疫、延长生存期,与放化疗同用还有减毒增效的作用。本文观察扶正消瘕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

    作者:马敏;刘德山;梁尔顺;李晓东;成伟;隗希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远、近期疗效及Ki-67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远、近期疗效及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乳腺癌患者160例,依据化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新疗组,每组8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85 mg/m2表柔比星),新疗组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TEC方案),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随访3年,分析所有患者疗效、生存预后及化疗前、手术后Ki-67表达情况。结果新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手术后 Ki-67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1、2、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组;Ki-67阳性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远、近期疗效,降低患者体内Ki-67表达,且化疗后 Ki-67表达可能与患者生存预后有密切关联,对化疗结局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作者:杨丽萍;王烈亮;梁璟慧;吴毓东;孙正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直立倾斜试验在老年人不明原因晕厥中的临床应用

    老年人晕厥年发病率约6%。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是晕厥原因中常见的类型,约占41%~66%〔1〕。直立倾斜试验( HUTT)操作简单、安全,是目前诊断VVS的“准金标准”〔2〕。本文对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行HUTT检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高军;翁伟进;师干伟;薛社亮;杨丽萍;彭飞;李丽;李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早期与延迟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

    目的:探讨早期与延迟支气管镜代胸腔镜(代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 SP)的疗效及费用。方法69例 SP患者按照行代胸腔镜治疗时间分为早期组(n=35)与延迟组(n=34),分别于发病第3天与第8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费用。结果(1)早期组术后相关指标水平及住院费用均小于延迟组(P<0.05);(2)延迟组手术前后肺功能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早期组术后肺功能大于术前及延迟组术后(P<0.05);(3)两组患者术后动脉血气指标PaO2、SaO2、pH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 PaCO2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PaO2、PaCO2、SaO2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显著低于延迟组(26.47%)(P<0.05)。结论早期代胸腔镜治疗老年SP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王林梅;冯青青;刘剑波;邵润霞;齐景宪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拉贝洛尔对老年女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的影响

    目的:评价拉贝洛尔对老年女性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的影响及其治疗可能机制。方法200例≥70岁的女性CHF患者均为初次发病,病情相对稳定,无其他伴随疾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按时饭后服用拉贝洛尔200 mg,2次/d。采集患者静脉血液,分析心房钠尿肽(ANP)、醛固酮(ALD)和抗利尿激素(ADH)及血浆肾素活性(PRA)的浓度。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血浆ANP、ADH、PRA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ALD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拉贝洛尔治疗老年女性CHF可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过度激活,改善心功能。

    作者:刘敏;孙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血必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促炎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低分子肝素( LMWH)对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LMWH 组( A 组)和常规治疗组( B 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A 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 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7 d,同时给予LMWH 0.3~0.6 ml皮下注射,1次/d,连续使用7 d。 B组则在相同的时间给予同等量的0.9% NaCl作为对照。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抽取两组静脉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一氧化氮(NO)浓度水平。结果治疗后 A 组各凝血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B 组FIB、DD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A组APTT、FIB、DD凝血指标均较B组治疗后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A组 ICAM-1和 NO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B组VCAM-1和ICAM-1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治疗后 A 组 VCAM-1、ICAM-1和 NO均较 B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LMWH能够明显改善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凝血功能,稳定血管内皮细胞,减轻严重炎性反应。

    作者:巢娟芬;陆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两种颈前路术式治疗老年患者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评价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 ACCF)及颈前路双节段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 ACDF)治疗老年连续双节段受累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 ACCF治疗19例( ACCF 组)和 ACDF 治疗23例( ACDF组),根据颈椎侧位片测量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的变化,记录植入物下沉、移位等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植骨融合率,根据随访MRI评估手术减压效果以及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两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随访2年,两组患者都获得100%植骨融合率,MRI检查显示手术减压效果相当,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ACCF组Cobb角为(19.95±1.35)°,ACDF组Cobb角为(22.78±2.02)°,两组差异显著(P<0.05),ACCF组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明显高于ACDF组(0%,P<0.05)。结论老年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两种颈前路减压手术都可以获得满意的脊髓减压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终都能够获得骨性融合,而ACDF更趋合理,优势在于更利于维持颈椎生理弧度及椎间隙高度,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为植骨融合提供稳定的局部力学环境。

    作者:王华仁;陈少文;杨焱鑫;曾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共18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被分为颈动脉内膜剥脱组108例,颈动脉支架植入74例。术后分析并发症情况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8.71±4.51)个月。两组再狭窄率、并发症及重大脑卒中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术式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疾病同样安全、有效。

    作者:闫雪梅;李文刚;洪星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白芷总挥发油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芷总挥发油(EOAD)对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5 mg/kg)、EOAD低剂量组(70 mg/kg)和高剂量组(140 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大鼠足趾皮内注射CFA诱导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于造模第15天起连续给药7 d,观察EOAD对大鼠体重、足肿胀及脏器指数的影响;检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前列腺素( PG) E2、一氧化氮( 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足肿胀明显,关节炎评分增加,胸腺和脾指数明显增加,血清中NO、PGE2和TNF-α含量及NOS活力均明显升高( 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EOAD治疗可显著减轻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右后足的足肿胀(P<0.05),降低关节炎评分,并使大鼠体重及脏器指数增加,同时明显降低血清中NOS活力和NO、TNF-α、PGE2的含量(P<0.01)。结论 EOAD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PGE2水平及NOS活力有关。

    作者:孙守坤;丛立新;郭环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2011~2050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务状况

    目的: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问题。方法构建人口和精算模型来预测分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务状况及财政支持能力。结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支出总额占财政收入比重不算太高;2050年前缴费支出、弥补统筹收不抵支支出先后成为影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支出的首要因素,另一方面弥补个人账户缺口支出增长速度很快。收入替代率呈现出“老人”、“中人”、“新人”逐级递减。结论从整体上而言,财政能够承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支出的压力;需要职业年金的补充才能保证“中人”、“新人”待遇水平不下降。

    作者:李俊;安立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不同全身麻醉方式对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式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n=30),S组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P组为异丙酚全静脉麻醉组,SP组为七氟烷与异丙酚静吸复合组,另随机选择30例同期住院非手术患者为对照组,于术前24 h及术后1、12、24、48、72 h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 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并在各个时间点分别测定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手术结束时记录患者恢复呼吸、苏醒及拔管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组、P组、SP组术后1、12、24 h MMSE评分降低(P<0.05),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升高(P<0.05);三组手术患者术后1、12、24 h MMSE评分与术前24 h相比降低(P<0.05),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升高(P<0.05);三组间认知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48、72 h MMSE评分与术前24 h相比无差异(P>0.05);三组手术患者恢复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12 h三组患者较术前24 h S100β蛋白水平升高( P<0.05),术后12、24、72 h与术后1 h相比,三组患者S100β水平均下降(P<0.05),但S组S100β水平高于SP组和P组(P<0.05),而SP组高于P组(P<0.05),并且S组术后48 h恢复术前水平比SP组、P组术后24 h恢复术前水平所用时间长( P<0.05)。结论三种全麻方式均能引起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S100β水平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且七氟烷比异丙酚对认知功能影响更大、作用时间更长。

    作者:王磊;李林东;崔雅楠;周玉娟;张芸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康复运动结合针灸治疗对老年肥胖患者肥胖指标、心血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结合针灸治疗对老年肥胖患者肥胖指标、心血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肥胖症患者52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64例和对照组265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运动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运动治疗,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肥胖指标、心血管功能和生活质量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20%)显著高于对照组(70.19%)(P<0.05)。治疗后两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腹围及股围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径(LVDEd)、左室收缩未径(LVSEd)、左房内径(LAd)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康复运动结合针灸治疗可提高老年肥胖病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肥胖指标,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广周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芍药苷对大鼠皮质酮损伤的海马神经元TrkB/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芍药苷对皮质酮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 SD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皮质酮诱导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建立皮质酮损伤模型。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芍药苷进行预处理。采用 WST-1法检测芍药苷对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应用 PCR 与Western印迹检测神经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与酪氨酸激酶受体B( TrkB)的表达。结果与皮质酮组相比,中高剂量芍药苷可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活力( P<0.05),可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TrkB与BDNF的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 P<0.05)。结论芍药苷对皮质酮诱导的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抗抑郁作用。

    作者:董海影;张春;弓箭;张晓杰;李春旭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肺大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晚期肺大细胞癌( LCLC)采取培美曲塞二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LCLC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给予培美曲塞二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22.6%、54.8%、22.6%,对照组为19.4%、50.0%、19.4%,两组临床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 P>0.05);但在Ⅰ~Ⅱ级贫血、脱发,Ⅲ~Ⅳ级粒细胞减少、Ⅰ~Ⅱ级周围神经毒性、Ⅲ~Ⅳ级白细胞减少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晚期LCLC二线采取培美曲塞治疗疗效显著,且具有安全优势。

    作者:蔡友鹏;许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

    本文高龄患者主要特指80岁及以上患者,腰椎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高龄患者多数症状重,病程长,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围术期心肺功能也面临巨大挑战〔1〕,如何成功地开展手术治疗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治疗的关键。本院对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

    作者:姚辉;徐义春;侯刚;陈碧英;戴驭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放松疗法和高压电位治疗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高压电位治疗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加高压电位治疗;联合治疗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加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各组患者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相同。治疗前后各组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3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P>0.05);高压电位治疗组治疗前后PSQI、SAS 评分有明显差异( P<0.05),但 SDS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1);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3项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高压电位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 SDS、SAS、PSQI评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0.05);联合治疗组SDS、SAS、PSQI评分较高压电位治疗组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高压电位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睡眠障碍,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的睡眠障碍有明显疗效。

    作者:蔡俊燕;沈光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应对体验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的应对体验。方法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8例 COPD患者深入访谈,并运用Colaizzi分析法分析。结果 COPD患者应对体验的主题有:寻求支持与释放压力、减轻负担与平衡心态、释怀现状与体验价值、舍弃生命与安排日后。结论探讨合适的认知干预模式,充分发挥患者自主性,体现尊严护理,加强沟通支持及扩大社会支持网有利于减轻患者SPB。

    作者:梁敏余;陈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六味地黄丸对老年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老年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高龄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n=40)和对照组( n=40)。两组患者均给予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六味地黄丸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Schober实验、胸廓扩展度、晨僵持续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 CRP)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 Schober实验、晨僵持续时间、胸廓扩张度、血沉和 CRP 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晨僵时间显著缩短〔(14.39±8.48)vs(25.38±14.81)min,P=0.000〕;Schober实验显著增加〔(4.92±0.82) vs (4.13±0.67)cm,P=0.015〕;胸廓扩张度显著增加〔(4.82±1.28) vs (4.03±0.98)cm,P=0.000〕;血沉显著降低〔(13.41±9.38) vs (21.95±13.29)mm/h,P=0.000〕;CRP 显著降低〔(9.83±4.39) vs (17.48±6.40) mg/L,P=0.000〕。结论六味地黄丸可以降低老年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体内炎症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徐荣敏;陈国军;洪明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直肠巨大绒毛状腺瘤患者环氧酶-2、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环氧酶( Cox)-2、p53的表达对直肠绒毛状腺瘤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后复发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绒毛状腺瘤的老年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标本于病理科制作石蜡包块,根据术后随访情况是否复发分组,复发组39例,未复发组51例,另选取直肠癌及正常直肠标本各10例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x-2、p53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对于腺瘤复发的意义。结果各组Cox-2、p53表达存在差异。 Cox-2表达水平在瘤体直径大小、是否复发分组中存在差异,p53表达水平在是否复发分组中存在差异( P<0.05)。 Cox-2与p53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且为直肠绒毛状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x-2与p53蛋白高表达与直肠绒毛状腺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对其表达水平的监测可能对预测肿瘤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建涛;陈辉;周俊峰;张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