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守坤;丛立新;郭环宇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及神经损伤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122例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田公式计算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其中<20 ml为小量出血33例,20~40 ml 为中量出血42例,>40 ml为大量出血47例,依据1995年脑血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度损伤33例、中度损伤41例、重度损伤48例。对照组在入院1 d,观察组患者在入院1、3、7、14、30 d分别测定血清hs-CRP、IL-6水平,发病30 d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评价观察组患者预后。结果入院第1天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各个时间点随着脑出血患者出血量的增加,其血清 hs-CRP、IL-6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个时间点随着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加重,其血清 hs-CRP、IL-6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Spearman秩和检验显示,脑出血患者的血清hs-CRP、IL-6水平越低,其预后恢复效果越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与脑出血量与神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临床检测血清hs-CRP、IL-6水平对脑出血的诊断、评估病情进展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靖;王琪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止颤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止颤汤,观察组予止颤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帕金森病统评分量表(UPDR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有效率相近(80.6% vs 84.8%);治疗后,观察组HAMD、SDS量表评分,UPDRS量表中精神行为及情绪评分、总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止颤汤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对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钱卓磊;李文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肺功能与心腔大小及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OPD患者120例,全球阻塞性肺病创议( GOLD)肺功能分级Ⅰ~Ⅳ级,评估其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 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深吸气量/肺总量(IC/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腔大小、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右室收缩和舒张的整体功能( Tei指数)及舒张期肺动脉压进行评估。结果随着COPD患者GOLD肺功能分级的升高,所有心腔均缩小( P<0.05)。肺功能相关变量与心腔大小高度相关。与气道阻塞或DLCO相比,静态充气过度(IC/TLC)与心腔大小之间的相关性好。对体表面积进行调整后,IC/TLC 是心腔大小的独立预测因素。相比于 IC/TLC>0.25的患者, IC/TLC≤0.25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P<0.05),右室 Tei 指数明显升高( P<0.05)。结论随着COPD严重程度的增加,会出现心腔缩小,使左室舒张功能和右室整体功能受损。
作者:陈晔锋;沈巨信;余月芳;刘夏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对10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及药敏试验,探讨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患者54例作为试验组,碳呼气实验及快速尿素酶实验均阳性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两种敏感抗生素加兰索拉唑和胶体果胶铋治疗,疗程10 d,停药1个月后通过13 C呼气实验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根除前后患者消化道症状评分及炎症程度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根除率分别是86.8%和61.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治疗后根除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及炎症程度较未根除患者改善明显。结论幽门螺杆菌检测及细菌培养对指导临床治疗有较大意义,个体化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并减轻炎症程度。
作者:崔岩;段金雨;苏健坤;曲智威;关晓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制备透明质酸(HA)-齐墩果酸(OA)靶向给药系统,探讨其对 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 cav-1、PI3K和 AKT 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乳化超声法制备HA-OA靶向给药系统,将其作用于HL-60细胞,CCK-8检测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采用RT-PCR方法检测cav-1、PI3K、AKT mRNA表达。结果经核磁、红外检测,成功构建HA-OA靶向给药系统。将HA-OA靶向给药系统作用于HL-60细胞,HA-OA靶向给药系统对HL-60细胞有抑制作用。 RT-PCR检测发现,HA-OA靶向给药系统组增加cav-1 mRNA的表达量;降低PI3K和AKT mRNA的表达量。结论 HA-OA靶向给药系统作用于HL-60细胞表面CD44,靶向给药进入HL-60细胞,可以通过cav-1/PI3K/AKT途径诱导HL-60细胞凋亡。
作者:侯正平;徐辉;宋琳琳;侯玥;刘安康;吕东鹤;张丽;于莲;张鹏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miR-376b-5p在丹参酮逆转老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室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17月龄的SHR随机分为对照组、丹参酮组和丹参酮+miR-376b-5p组(n=20),其中丹参酮组和丹参酮+miR-376b-5p组接受5 ml· kg-1· d-1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灌胃处理,连续12 w;此外,丹参酮+miR-376b-5p组尾静脉注射过表达 miR-376b-5p 的慢病毒载体,对照组接受5 ml· kg-1· d-1的生理盐水灌胃处理。12 w后分离右侧颈总动脉,采用PowerLab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分析血压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收缩压( 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 LVEDP)和左心室压力上升/下降大速率(±dp/dtmax)〕,称量体质量及左心室质量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取左心室中部冠状切面石蜡切片行 HE 染色、Masson染色以评估左室重构情况(心肌细胞直径、心肌间质纤维化指数和心肌血管周围纤维化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丹参酮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LVSP和LVEDP均降低,±dp/dt max均升高(P<0.05);丹参酮组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细胞直径、心肌间质纤维化指数及心肌血管周围纤维化指数均低于对照组。 miR-376b-5p过表达后可消除丹参酮对SHR血压及左心室重构的保护效果,丹参酮+miR-376b-5p组的以上指标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对老年 SHR 左室重构有保护作用,而过表达 miR-376b-5p可消除丹参酮对老年SHR左室重构的逆转作用,提示丹参酮可能通过降低miR-376 b-5 p水平发挥对老年SHR左室重构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强;陈丽珠;郭晓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通过探讨高尿酸( UA)血症及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方法选择年龄>40岁的高UA血症患者80例(男55例,女25例),其中单纯高UA血症患者50例为UA-1组,高UA血症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0例为UA-2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无高血压、血UA正常)30例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其中男21例,女9例。观察各组间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情况;采用尿酸酶-过氧化酶法测定血UA;应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CIMT。结果与CON组相比UA 1组及UA-2组患者的CIMT增厚(P<0.05,P<0.01);UA-2组CIMT明显高于UA-1组(P<0.01);偏相关分析表明,在校正了年龄、性别、SBP、DBP后,高 UA血症患者 UA水平与 CI-MT呈正相关;在逐步回归分析中,或以UA为因变量,BMI、CIMT进入方程,或以CIMT为因变量,年龄、SBP、UA进入方程,均表明 UA与 CIMT 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结论当高UA血症伴高血压存在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可进一步加重。
作者:李慧;申黎艳;万胜平;丁钧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积极采用中医药防治晚期胃癌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1〕。本文根据晚期胃癌的病理特点、发生机制以及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并结合临床防治该病症的经验,提出了“正气亏虚,痰凝毒聚”的病机假说,确立了益气通络止痛、软坚散结消瘕之治则,筛选出黄芪、土鳖虫、徐长卿三味中药,组成扶正消瘕方,防治晚期胃癌,具有改善症状、调节免疫、延长生存期,与放化疗同用还有减毒增效的作用。本文观察扶正消瘕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
作者:马敏;刘德山;梁尔顺;李晓东;成伟;隗希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评价拉贝洛尔对老年女性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的影响及其治疗可能机制。方法200例≥70岁的女性CHF患者均为初次发病,病情相对稳定,无其他伴随疾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按时饭后服用拉贝洛尔200 mg,2次/d。采集患者静脉血液,分析心房钠尿肽(ANP)、醛固酮(ALD)和抗利尿激素(ADH)及血浆肾素活性(PRA)的浓度。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血浆ANP、ADH、PRA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ALD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拉贝洛尔治疗老年女性CHF可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过度激活,改善心功能。
作者:刘敏;孙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骨性关节炎( 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疾病累及关节软骨或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主要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僵硬、无力、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1〕。目前仍无较满意的治疗方法,西药虽缓解症状起效快,但副作用也较大,不适合长期使用,只能短期对症治疗;手术治疗风险高,价格较贵,且术后远期疗效尚不能确定,患者接受度不高。因此近些年来,非药物疗法治疗OA的研究逐步深入,治疗方法不断丰富,疗效也较满意,且安全、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笔者通过中国知网( CNKI)及Pubmed文献数据库,查阅近些年来与OA相关的临床实验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现将目前治疗该病的各种非药物疗法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张敏;孙永;沈梅红;郭海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通过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67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85例和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组82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8-iso-PGF2α、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各组间年龄、体重指数(BMI)、TC、FT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组8-iso-PGF2α、HBA1c、TG、HDL-C、LDL-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FT3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进一步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iso-PGF2α是影响2型糖尿病发生低T3综合征的重要因素( B=-0.023、-0.005;P=0.028、0.000)。结论氧化应激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T3综合征有关。
作者:孟祥凤;刘海霞;王学慧;李庆美;张奕;刘长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Meta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 SAA)浓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关系。方法采用RevMan5.0软件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进行了随机效应模型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Meta 分析显示:稳定期 COPD(SCOPD)组 SAA 高于健康对照组〔SMD=0.94,95%CI(0.36,1.26)〕;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组SAA高于SCOPD组〔SMD=5.40,95%CI(3.41,7.40)〕。结论 SAA可作为用于 COPD疾病进展及药物干预治疗后疗效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刘冬;蒋雪龙;许西琳;黄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核因子 E2相关因子2( Nrf2)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索2014年7月以前收录在Pubmed、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国内外8篇文献进行后续研究分析。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Nrf2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量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量〔OR=0.50,95% CI(0.26,0.95),P=0.04〕;同时TNMⅠ+Ⅱ组患者的Nrf2表达量与Ⅲ+Ⅳ组患者的Nrf2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OR=0.45,95% CI(0.25,0.80),P=0.006〕;此外还发现Nrf2表达与肺癌患者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Nrf2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相关,可作为判断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贾小婷;彭聪;贺智敏;郑国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调节性T细胞(Treg)与辅助性T 细胞17(Th17)水平失衡对相关炎症因子及血管钙化因子的影响。方法105例尿毒症患者为受试对象,其中35例尿毒症合并心血管病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观察1组,33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无心血管病的患者为观察2组,37例尿毒症无心血管病未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对照1组,另选取同期的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2组。以流式细胞技术对单个核细胞中Treg、Th17细胞水平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单个核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IL)-10、IL-6、IL-17等炎症因子及血管钙化因子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进行监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叉头蛋白p3(Foxp3)、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γt信使RNA(ROR-γt mRNA)的表达。结果观察1组与对照2组相比,存在Treg/Th17细胞比例失衡、BMP-2异常分泌,主要表现为IL-6、IL-17水平和 Foxp3、ROR-γt相对表达量升高,而IL-10水平、Foxp3/ROR-γt相对表达量降低( P<0.01);同时,这一失衡在观察1组、观察2组及对照组1组中均存在( P<0.01)。结论 Treg/Th17细胞比例失衡将引起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导致血管钙化加剧。
作者:王莉华;侯晶晶;高永宁;王丽丽;申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术后神经肌肉本体促进( PNF)技术对本体感觉训练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陈旧性ACL断裂病例33例,所有病例进行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应用PNF技术进行术后本体感觉训练。应用 Lach-man、轴移实验及KT-1000对膝关节稳定性进行评估,应用 IKDC、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16.6个月(13~24个月)。所有病例无感染发生,均为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重建术后1年与术前结果对比,Lachman 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检查、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单束 ACL重建术后利用PNF技术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近期疗效良好。
作者:李龙杰;张磊;张为民;马世云;苏航;马成海;吴金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社会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服务形式〔1〕。作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养老方式,国家规划将有90%的老年人在家养老,安度晚年。通过十余年的建设,一些地区已经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在建设中涌现了许多创新性的做法。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性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大限度地利用和整合养老资源,切实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作者:马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动态固定系统( Dynesys )是由法国学者Dubois及其同事在Graf韧带系统基础上改进而来,并于1994年首先应用于临床,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后路非融合系统之一〔1〕。 Dyne-sys组成组件包括钛合金椎弓根螺钉、聚碳酸酯聚氨酯( PCU)弹性套管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绳索。 Dynesys 通过绳索与套管组成的“推拉装置”长期与螺钉之间产生微动,使脊柱后部结构恢复到近似正常生理解剖位置,限制了脊柱的异常活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节段间活动能力。本文将有关国内外Dynesys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海挺;蒋国强;卢斌;罗科锋;岳兵;陆继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采用半永久导管与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及血管内膜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71例,其中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例(内瘘组),使用颈静脉半永久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3例(导管组),并选取30例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内瘘组、导管组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12个月透析期间血清 C 反应蛋白(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阻力指数( RI)的变化,记录随访期间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果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内瘘组、导管组透析前、透析3个月、12个月的血清CRP均显著增高(P<0.05)。内瘘组透析3个月、12个月血清CRP较透析前稍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导管组透析3个月、12个月血清CRP较透析前显著升高( P<0.05)。随访期间导管组7例患者静脉插管局部感染,8例患者出现导管功能不良,4例血流不.。内瘘组、导管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完成随访。根据随访前和12个月后的颈动脉血管彩超记录,内瘘组大 IMT、RI以及易损斑块比例较透析前稍有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导管组大IMT,RI以及易损斑块比例较透析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半永久导管较自体动静脉内瘘更易加重微炎症状态,且导管长期使用会引起血管功能降低,引起颈动脉中膜增厚,斑块阳性率增加。
作者:代丹娇;李艳红;夏洪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促进糖尿病( DM)皮肤损伤愈合的分子机制,明确SDF1、CXCR4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DM皮肤损伤大鼠模型,分为2组,其中照射组( RDM组)给予75 mGy的X射线照射,6 min·次-1· d-1,照射5 d,间隔2 d,总共照射15 d。另一组为DM大鼠非照射组( DM)组;同时以正常大鼠皮肤损伤自然愈合为对照组( NDM组)。分别在创面愈合的7、14、21 d,通过创面愈合面积、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记方法观察低剂量辐射对DM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确定辐照对皮肤创面组织表达SDF1/CXCR4的调节作用。结果 DM大鼠创面存在难以愈合及愈合延迟的现象。 RDM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未照射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M组创面边缘的SDF1和CXCR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0.01),RDM组SDF1和CXCR4蛋白与DM组相比增加(P<0.01);采用蛋白印记方法分析创面愈合过程SDF1/CXCR4的动态表达,结果显示RDM组7 d SDF1表达与DM组相比增加2.8倍。关联分析发现,SDF1表达强度与创面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结论低剂量辐射参与创面修复整个过程,通过诱导DM皮肤创面局部组织分泌大量的SDF1,招募外周血中EPCs,促进局部新生血管生成,加速创面愈合。
作者:张海峰;程艳丽;王洪莎;雷嫚嫚;魏祺;郭蔚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 AKI)模型大鼠的肾保护机制。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 SPF)级雄性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N)、造模组( IN)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 IG),各16只,IG组在夹闭肾蒂前10 min颈静脉注射200 mg/ml的还原型谷胱甘肽,IN组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SN组仅进行假手术。术后6 h和12 h分别检测三组血肌酐( SCR)和血尿素氮( BUN)、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术后6 h和12 h分批处死大鼠后取肾脏组织,检测三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术后6 h IN组与IG组SCR和BUN水平均显著高于SN组(均P<0.05),术后12 h IG组SCR和BUN水平均显著低于IN组(均P<0.05)。术后6 h IN组与IG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SN组,术后12 h IG组IL-6水平显著低于IN组(均P<0.05);术后6 h和12 h IN组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SN组(P>0.05),IG组TNF-α水平与SN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 h和12 h SN组与IG组SOD活力均显著高于IN组(P<0.05),而SN组与IG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 h和12 h IN组MDA活力均显著高于SN组与IG组,而SN组与 IG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缺血再灌注AKI大鼠疗效确切,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和改善炎症状态,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侯静;蔺艳;欧三桃;曹灵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