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的影响因素

周燕;党瑞英;徐亮;焦丽艳;刘凤丽;程冉冉;王芳;王雪丹

关键词:医养结合, 养老意愿
摘要:目的:了解邯郸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及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形式的倾向。方法对邯郸市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共12个社区的607名老人采用城镇居民养老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用日常生活能力( ADL)量表评定老年人ADL。结果选择居家/社区养老+家庭病床的老人占27.2%,选择医养机构占41.1%,整体表现出养老与医疗服务结合意愿;对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的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收入、家庭户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医疗消费及经济收入之间有差异( P<0.05)。对有显著差异的影响因素做多重比较检验( P<0.05),筛选出由大到小的影响因素为慢性疾病、生活自理能力、年龄及家庭户情况。结论邯郸市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正在启动,应推进社区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一体化资源配置,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德惠地区居民血尿酸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德惠地区居民1326例,获取人口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按照血尿酸水平进行四分位分组,分析血尿酸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对于不同的尿酸分组,性别、乡镇、文化、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型半胱氨酸、尿素氮、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白蛋白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体重指数、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及白蛋白为血尿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该地区人群应该尽早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尿酸水平,积极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尤其男性人群更应该提高健康意识,倡导低嘌呤饮食,限制动物内脏、肉食的摄入,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魏雪;武静;王丹丹;王春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达沙替尼对老年中晚期肾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生存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对老年中晚期肾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中晚期肾癌患者4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行临床常规疗法治疗;实验组2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达沙替尼,检测两组患者血清 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乏氧诱导因子(HIF)-1α、生存时间、治疗有效率以及安全性,进而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VEGF、CTGF、HIF-1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达沙替尼能有效降低老年中晚期肾癌患者血清VEGF、CTGF、HIF-1α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铁柱;张自刚;张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导管原位癌生物标记物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导管原位癌( DCIS)又称导管内癌,是指异型性和(或)异常性导管上皮细胞增生,但仅局限于导管小叶系统,尚未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的肿瘤性增生,DCIS存在肌上皮缺失现象,约10%DCIS缺乏肌上皮细胞但是基膜一定保持完整〔1〕。近年来,乳腺癌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2015年我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占全国女性新发恶性肿瘤总数的15%,在女性癌肿发病率中高居第一位〔2,3〕。 DCIS是乳腺癌癌前病变,属于非浸润性导管癌,占乳腺癌的10%~25%〔4〕。美国每年有超过60000例DCIS新患者,占乳腺肿瘤的25%以上,中国人群DCIS的患病率也有上升趋势〔5〕。对女性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作者:张建;邬黎青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α1抗胰蛋白酶治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及对抗氧化物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α1抗胰蛋白酶( AAT)对豚鼠皮肤光老化的治疗作用并检测皮肤组织中抗氧化物的变化。方法60只健康雌性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SC)、预防治疗组(Pre)和模型组(MC),建立光老化模型,Pre组造模同时给予 AAT预防治疗。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皮肤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 SC组相比,MC组皮肤组织中MDA 含量明显增多,GSH-Px、SOD 活力及Hyp含量降低(P<0.05);与MC组相比,AAT治疗后MDA减少,GSH-Px、SOD活力及Hyp含量增加( P<0.05)。结论 AAT可延缓和治疗豚鼠皮肤光老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老化皮肤组织中抗氧化物含量并抑制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作者:秦铮;张桂云;刘腾飞;杨文娟;姚春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益肾化浊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Bcl-2/Bax及α分泌酶蛋白可溶性淀粉酶前体蛋白α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肾化浊方对阿尔茨海默病( AD)模型大鼠可溶性淀粉酶前体蛋白α( sAPPα)、α分泌酶蛋白以及 Bcl-2/Bax比值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化浊方组,每组10只。益肾化浊方组灌以中药,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共4 w。治疗后取海马标本并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海马中sAPPα、α分泌酶以及Bcl-2/Bax比值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APPα、α分泌酶蛋白、Bcl-2/Bax比值表达明显降低( 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肾化浊方组sAPPα、α分泌酶蛋白、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益肾化浊方可通过促进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提高Bcl-2B/ax 比值,上调AD模型大鼠海马中sAPP α、α分泌酶蛋白,发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抑制Aβ的神经毒性作用。

    作者:徐家淳;王凯;覃启京;宋宛珊;孙伟明;郭威;张玉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超声心动图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KD患者712例,研究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超声心动图)结果,分析超声心动图在CKD患者CVD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712例CKD患者中CKD 1~5期的占比分别为14.19%(101/712)、16.71%(119/712)、22.19%(158/712)、14.47%(103/712)与32.44%(231/712);随患者病情进展,其年龄、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 eGFR)显著下降( P<0.05);CKD 1~5期患者 CVD 的发生率分别为5.94%(6/101)、17.65%(21/119)、26.58%(42/158)、32.04%(33/103)与9.78%(115/231);CKD 患者 CVD 中冠状动脉疾病(CAD)、左心室肥厚( LVH)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总发生率分别为8.15%、23.31%、11.24%;随CKD患者病情进展,胸部 X线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出CKD、CVD、CAD、LVH、CHF的阳性率均显著升高(P<0.05),且不同分期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率均显著高于心电图和胸部X线片(P<0.05)。结论 CVD在CKD1期出现,随着病情进展其发生率逐渐上升,超声心动图检查作为CKD与CVD的筛查指标可用于各期CKD及CKD患者CVD的早期筛查。

    作者:刘海宁;罗朋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短期内胸腔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缓解肺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纳入肺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226例,随机分成Ⅰ组、Ⅱ组和Ⅲ组,均给予胸腔置管,反复引流并尽可能排净胸腔积液。Ⅰ组76例,胸腔内注入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1×1012VP;Ⅱ组82例,胸腔内注入顺铂30 mg/m2;Ⅲ组68例,注入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1×1012VP 72 h后注入顺铂30 mg/m2,1次/w,共注射4 w。结果Ⅰ组有效率(CR+PR)84.2%,Ⅱ组46.3%,Ⅲ组85.3%,Ⅰ组、Ⅱ组,Ⅲ组和Ⅱ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Ⅰ组和Ⅲ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3组生活质量均有提高,而Ⅰ组和Ⅲ组提高幅度明显优于Ⅱ组( P<0.05),Ⅰ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副作用方面,除发热外,食欲下降、白细胞下降Ⅰ组明显少于Ⅱ组和Ⅲ组( P<0.05)。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短期内注射入胸腔对于缓解肺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有效,毒副作用较少,可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治疗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新方法。

    作者:赵凤芹;张佳;季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基于社会资本的农村老年人群整体健康情况

    目的:从社会资本理论角度探讨江苏省农村老年人收入相关健康不平等状况及影响机制。方法使用2014年1~6月间在江苏省沛县、丰县、铜山县、邳县开展的徐州医科大学卫生研究基地队列人群跟踪调查数据。社会资本特征调查选取可直接反映农村老年人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的4个维度:日常生活资源、专家咨询资源、技能资源、困境应对资源;从生理层面、心理层面评价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使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和集中指数分解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江苏省农村老年人心理层面、生理层面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得分随人均年收入的增加而提升,集中指数分别为0.0735、0.0618,均大于0。总社会资本和4个资源维度得分与心理层面、生理层面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均呈明显正相关( P<0.01)。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人均年收入、社会总资本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有明显正向作用( P<0.01);而教育水平、医疗保险、职业、居住方式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日常生活资源、技能资源、困境应对资源3个维度的社会资本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有明显正向作用( P<0.05)。集中指数分解模型分析显示:年收入是大贡献因素,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贡献额度均在60%以上;其次为总社会资本,贡献额度均在20%以上;社会资本对收入相关不平等的整体贡献额度仍较高;教育水平、职业、居住方式对收入相关不平等的贡献度很小。日常生活资源是生理层面健康不平等的大贡献因素,其次为技能资源。结论江苏省农村老年人存在亲富人的健康不平等,其中收入水平和社会资本对健康不平等的贡献度较高。本次研究结论有助于认识社会因素影响健康差异的机制和过程。

    作者:赵华硕;郑楚;徐渭;夏莉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老年肺癌住院患者应对方式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住院期间的应对方式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研发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核心卷(QLQ-C30)中文版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117例老年住院肺癌患者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老年肺癌患者住院期间总体健康状况得分为(56.34±15.68)分;患者多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P<0.05);肺癌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与屈服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并对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有影响。

    作者:邵淑红;周彤彤;陈旭芳;王丽萍;李尊岭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研究现状

    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人口数量和人口比率逐渐增加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综述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制度现状,总结制度中的不足及缺陷,并探讨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作者:许霞;王桂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Permcath导管与肝素涂层Palindrome导管在老年透析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并比较老年透析患者应用Permcath导管与肝素涂层Palindrome导管后透析充分性,导管凝血功能变化,分析Palindrome导管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45例老年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心静脉置管材料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均采用Palindrome导管置管,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Permcath导管,所有患者术后均保持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置管前与1 w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置管1 w与12个月后透析期间血流速度、尿素清除指数( Kt/V)以及随访期间血栓相关性导管功能不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保持随访。随访期间观察组感染率为10.5%(2/19),与对照组无明显〔11.5%(3/26),P>0.05〕差异。对照组6例出现导管不畅,观察组2例出现导管不畅病例。对照组导管不畅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P<0.05)。两组患者置管1 w内未出现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12个月后的平均透析血流量、Kt/V较置管1 w时稍有降低,但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12个月后的平均透析血流量、Kt/V较置管1 w 时明显降低(P<0.05)。置管后,观察组平均透析血流量、Kt/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透析患者置入肝素涂层 Palindrome导管在控制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维持透析充分性方面有显著优势。

    作者:王先惠;夏洪;叶莹;曾六龄;李艳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吉西他滨及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吉西他滨及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中晚期胰腺癌患者45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HIFU+吉西他滨及奥沙利铂)23例和单纯化疗组(吉西他滨+奥沙利铂)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疗效、临床收益反应、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1)客观疗效:两组治疗后 CR均为0.00%,其中联合治疗组 PR 为47.8%,SD 为30.4%,PD 为21.7%, DCR为78.2%;单纯化疗组PR为22.7%,SD为27.3%,PD为50.0%,DCR为50.0%,联合治疗组的DCR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 P<0.05)。(2)临床受益率:联合治疗组中有阳性反应者18例,CBR阳性率为78.3%,单纯化疗组中阳性反应者10例,CBR阳性率为45.5%,联合治疗组的CBR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3)肿瘤标志物浓度: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血清CEA水平于治疗前、3、6个月时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CA199水平3、6个月时明显低于治疗前以及同期单纯化疗组( P<0.05),单纯化疗组血清CA199水平于3、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远期疗效:联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6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73.9%,单纯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7.0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63.6%,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截止随访至12个月时,联合治疗组出现8例疾病进展,单纯化疗组11例疾病进展,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FU联合吉西他滨及奥沙利铂可提高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未见增加副作用。

    作者:刘瑞琦;杜敏娟;徐晓光;曹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静脉及外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防治急性放射性阴道黏膜损伤的疗效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PFH)静脉给药及外用防治急性放射性阴道黏膜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135例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患者,按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分为Ⅰ组(54例)和Ⅱ组(81例)。Ⅰ组放疗开始时静脉输注PFH,Ⅱ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观察急性放射性阴道黏膜损伤首次出现的时间,按RGOT急性放射性黏膜损伤标准分级,记录盆腔放疗15次时两组放射性阴道黏膜损伤情况。按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将Ⅱ组盆腔放疗15次时出现黏膜损伤的65例患者分为A组(33例)和B组(32例),A组阴道外用PFH,B组阴道外用碘伏,用药1 w后按RGOT急性放射性黏膜损伤标准分级,分级较阴道外用之前降低为有效,反之则无效。结果Ⅰ组患者首次出现急性放射性黏膜损伤的平均放疗次数明显高于Ⅱ组(P<0.001),1级放射性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01),2级及其以上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01)。 A组阴道外用药治疗后的有效例数明显高于B组( P=0.002)。结论 PFH静脉给药及阴道外用防治急性放射性阴道黏膜损伤的疗效显著。

    作者:孙磊;于雷;邱玲;马岩;贾晓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损伤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损伤标志物与急性脑梗死( ACI)的关系。方法对630例ACI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甘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脂质过氧化物酶(LPO)、血栓调节蛋白(STM)、胱抑素 C(Cys-C)进行检测和分析,选择健康人群2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TCD颈脑血管超声检查组合进行检查,同时参照头部CT或MRI检查,按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大小和梗死灶大小将630例患者分为重度组(病灶体积>10 cm3),中度组(病灶体积4~10 cm3),轻度组(病灶体积<4 cm3),三组各210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组SOD、NOS、STM、Cys-C水平明显偏高( P<0.01);血浆NO、NOS、LPO、STM、Cys-C 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大小和脑梗死灶大小有关,而血浆SOD、GSH-Px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下降( P<0.05)。结论检测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对于ACI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进;夏海平;马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感染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 EEN)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选取机械通气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肠外营养( PN)组38例,EEN组41例,添加益生菌的EEN( PEEN)组39例,于营养支持开始后1、3、7、14 d晨空腹抽血监测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指标,观察预后情况,比较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天数、2 w撤机率及机械通气时间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结果 PEEN组白细胞计数在营养第7、14天显著低于EEN组及PN组(P<0.05),CRP在14 d显著低于EEN组及PN组(P<0.05),PCT在营养第7、14天显著低于EEN组及PN组(P<0.05),PEEN与EEN组总感染率明显低于PN组(P<0.05),PEEN组机械通气时间,2 w撤机率明显低于 EEN组及PN组( P<0.05)。结论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在EEN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有利于减低感染的发病率,改善预后。

    作者:葸英博;程青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家庭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家庭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1991年10月至2015年12月国内外家庭肺康复对COPD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无法转换合并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研究,包含464例患者。 Meta分析显示,家庭肺康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结论家庭肺康复与其他形式的肺康复相比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技能。

    作者:刘增霞;刘虹;杜世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睡眠潜伏期( SL)、总睡眠时间(TST)和觉醒次数(AT)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SL和 A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ST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L和A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S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非快眼动相(nREM)和快眼动相(REM)的时间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REM和REM(除S1期外)的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S1期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治疗后 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汉水;童绥君;马祺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5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133、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CD44、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及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p75NTR)五种肿瘤干细胞(CSC)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I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 NSCLC组织、33例癌旁组织、28例正常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 CD133、CD44、TROP-2、ABCG2及 p75NTR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其与NSCLC患者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CD133、CD44、TROP-2、ABCG2及p75NTR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00%、87.50%、50.00%、62.50%、68.75%;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6%、30.30%、15.15%、21.21%、12.12%;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6.43%、10.71%、21.43%、21.43%、21.43%,各指标在不同组织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 NSCLC 组织中的CD133、CD44、TROP-2、ABCG2及p75NTR的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CD133、TROP-2阳性率与 NSCIC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ABCG2及 p75NTR 阳性率与 NSCIC 患者年龄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 NSCLC 组织中 CD133、CD44、TROP-2、ABCG2及p75NTR的表达水平异常,且均与NSCLC肿瘤细胞分化密切相关。

    作者:蔡传书;王培荣;黄雄;吕文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盐酸坦索罗辛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尿微量蛋白及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盐酸坦索罗辛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尿微量蛋白及 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 NAG)含量的影响。方法输尿管结石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及解痉止痛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坦索罗辛,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尿微量蛋白及NAG含量、血尿素氮、肌酐、转氨酶含量,记录肾绞痛发生次数,自然排石时间以及解痉止痛药的使用剂量。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尿微量蛋白及NAG 含量较低(P<0.05);自然排石时间明显缩短(P<0.05),肾绞痛发生次数减少(P<0.05),解痉止痛药剂量降低(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能有效降低输尿管结石患者尿微量蛋白及NAG含量,减少肾绞痛发生次数,减少解痉止痛药使用剂量,缩短自然排石时间,且对肝肾功能没有影响。

    作者:吴涛;罗旭;赵泽驹;张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老年痴呆患者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血浆血糖、血脂、血压及炎症因子等代谢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老年痴呆患者62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进行痴呆筛选,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组(n=30)和血管性痴呆(VD)组(n=34),选择同期住院无智力障碍的老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测定各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AD组、VD组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AD组、VD组FPG、HbA1c、SBP、TC、TG、LDL-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C 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组DBP、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VD组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VD组CRP、IL-6水平明显高于AD组( 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存在血糖、血脂代谢异常,同时也存在炎症反应,合理调节血糖、血脂,是预防老年痴呆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玲;罗高权;刘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