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冲;王志学;董龙;张德利;史雅娟;段凤梅;李艳
目的:调查分析独居与非独居老人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老年人模块(WHOQOL OLD)对杭州市345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独居老人生存质量低于非独居老人(t=2.132,P=0.034);独居老人在感觉能力领域(SA)、过去/现在和将来行为经历领域(PPFA)、死亡观领域(DD)等领域得分低于非独居老人(P<0.05);由多元线性回归得出独居老人生存质量受居住地、家庭月收入、是否常与邻里/亲朋交往、和子女的关系等因素影响( P<0.05)。结论独居老人生存质量不高,加大对独居老人的经济支持,呼吁子女多关爱年迈的父母,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社会生活,从而改善独居老人生存质量现状。
作者:毛晨峰;陈静;杨涛;王育娟;王晓培;周伟洁;翁小瑜;黄仙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跳跃式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颈后路C3~C7单开门跳跃式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老年患者52侧,其中男44例,女8例;年龄60~79岁,平均(68.3±5.9)岁。术前、术后1 w及6个月行日本矫形协会(JOA)评分;手术前后行颈椎X线片、CT及MRI检查,以评价术前与术后6个月颈椎Cobb角、术前与术后1 w全节段椎管矢状径大小( CT横断面上测量),钛板固定节段和非固定节段在术后1 w及术后6个月的椎管矢状径大小及门轴骨愈合情况。结果术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8~29个月,平均16个月,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前 JOA评分为(9.7±2.5)分,术后1 w为(13.2±1.6)分,改善率为(51.5±15.7)%。术前颈椎Cobb角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全节段椎管矢状径较术前显著扩大(P<0.01),钛板固定节段和非固定节段的椎管矢状径大小在术后6个月较术后1 w略有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T检查见门轴均达骨性愈合,而MRI见颈椎管扩大满意,脊髓受压基本解除。结论颈后路单开门跳跃式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简单、安全且相对经济的方法,早期疗效较满意。
作者:杨建成;陈维善;钱胜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在晚期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应用NRS2002对84例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根据NRS2002评估结果分为A组无营养风险组( NRS2002<3分, n=48)及B组存在营养风险组(NSR2002≥3分,n=36),分别于手术前测定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NK)。观察患者术后近远期生存状况。结果 A 组患者年龄小于 B 组(P<0.05),BMI、ALB、IgA、IgG、IgM、CD4+、CD8+、NK高于B组(P<0.05)。 A组手术后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B组(72.22%)(P<0.05)。手术后对患者随访6~24个月,A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低于B组(P<0.05),生存率高于B组(P<0.05),中位生存时间长于B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营养状况可影响患者免疫功能进而影响患者手术效果及远期生存状况。术前营养不良患者预后差,提示手术前应注意纠正患者营养不良状况。
作者:魏立君;安广权;王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家庭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1991年10月至2015年12月国内外家庭肺康复对COPD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无法转换合并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研究,包含464例患者。 Meta分析显示,家庭肺康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结论家庭肺康复与其他形式的肺康复相比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技能。
作者:刘增霞;刘虹;杜世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 FT)联合顺铂( DDP)腹腔恒温循环热灌注化疗对胃癌合并腹水患者恶性分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胃癌合并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FT联合直接腹腔注入DDP化疗方案,实验组患者给予口服FT联合恒温腹腔循环灌注DDP化疗方案,21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腹水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2、FGF-1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FGFR)-4水平以及外周血 CD3+、CD4+、CD8+细胞所占的比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腹水中的 FGF-2、FGF-19、bFGF及 FGFR-4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患者腹水中以上各恶性分子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及CD4+/CD8+无明显变化( P>0.05),而实验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及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增高,CD8+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25%( P<0.05)。结论 FT联合DDP腹腔恒温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合并腹水患者,能够明显降低腹水中肿瘤恶性分子水平,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
作者:王海存;曹旸;王兰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PFH)静脉给药及外用防治急性放射性阴道黏膜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135例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患者,按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分为Ⅰ组(54例)和Ⅱ组(81例)。Ⅰ组放疗开始时静脉输注PFH,Ⅱ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观察急性放射性阴道黏膜损伤首次出现的时间,按RGOT急性放射性黏膜损伤标准分级,记录盆腔放疗15次时两组放射性阴道黏膜损伤情况。按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将Ⅱ组盆腔放疗15次时出现黏膜损伤的65例患者分为A组(33例)和B组(32例),A组阴道外用PFH,B组阴道外用碘伏,用药1 w后按RGOT急性放射性黏膜损伤标准分级,分级较阴道外用之前降低为有效,反之则无效。结果Ⅰ组患者首次出现急性放射性黏膜损伤的平均放疗次数明显高于Ⅱ组(P<0.001),1级放射性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01),2级及其以上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01)。 A组阴道外用药治疗后的有效例数明显高于B组( P=0.002)。结论 PFH静脉给药及阴道外用防治急性放射性阴道黏膜损伤的疗效显著。
作者:孙磊;于雷;邱玲;马岩;贾晓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在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重要价值。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贵阳市社区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进行调查。结果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分析,发现老年人在经济保障、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社会参与、司法维权等方面存在巨大的需求。结论社区养老服务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主导作用尚未显现,社区供给能力不足,供需不统一,社区管理能力不强,老年人自身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千差万别,养老服务市场尚未全面建成等是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王武林;陈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在衡水市市府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督导用药、限盐、体育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制饮酒、心理疏导等综合措施强化干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干预组给予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对照组给予门诊或电话随访服务模式,时间均为1年。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行为无明显差异( 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总分、治疗维度、社会心理维度评分差异显著( P<0.05)。结论家庭病床服务模式管理明显提高了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规范化、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拉近了医患距离,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作者:杨凤爱;赵卫国;田满荣;王响;张祎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基层医务人员对基层首诊制认知和愿望。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参加广东省家庭医生高峰论坛的基层医务人员175人进行不记名调查,回收有效率为93.14%。结果①对于基层首诊制的认同,93.3%调查对象赞成建立基层首诊制;②53.4%、52.8%的调查对象认为基层首诊的优势是“全科医生全面负责健康”、“方便就诊”,仅有5.5%的调查对象认为基层首诊的优势是“医保政策规定”。③所有对象都认为基层首诊制推行的主要障碍集中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门诊医保支持和国家对基层投入不足。④对于束缚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原因分析上,研究对象皆认为缺乏辅助检查设备、基药不能满足需求、缺乏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基层首诊制的推广建立在将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以现有条件而言,距离推广基层首诊制还有一定现实差距。通过基层自我完善,自我巩固以及自我强化是实行基层首诊制的根本出路。
作者:欧伟麟;沈欢瑜;欧文森;王金明;吴文林;陈宝欣;张立威;王家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新确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脂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34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资料,并对患者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等指标进行检测,并按 TSH水平分为三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 T2DM 患者NAFLD与TSH水平的关系及 TSH 水平与血脂的关系。结果新诊断的 T2DM 患者中 NAFLD 与非 NAFLD 患者 BMI、TSH、TT3、TT4、FT3、FT4、HbA1C、FPG、TC、LDL-C、HDL-C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均 P<0.05);经相关分析发现,NAFLD 与 BMI、TSH、HbA1C、TG、LDL-C 成正相关(均 P<0.05),与TT3、HDL-C成负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SH升高提高了 NAFLD的发病风险;NALFD 患者中 TSH低、中、高水平 TC、TG、LDL-C、HDL-C、FPG、FT3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NALFD患者TSH水平与TG、TC、LDL-C、HbA1 C水平成正相关,与 HDL-C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NAFLD与TSH水平成正相关,且T2DM 合并NAFLD患者血脂水平与TSH水平有关,测定TSH水平有属于对新诊断T2DM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庄琦;蒋晓红;华飞;王龙;唐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高脂诱导肥胖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血糖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SD大鼠36只作为研究动物并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和普通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正常饮食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4 w、8 w、12 w 后采集血清并测定游离脂肪酸( FFA )、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喂养8 w、12 w时,高脂饮食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普通饮食组(t=3.120,4.528,均P<0.05);喂养4 w、8 w、12 w时,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中FFA均明显高于普通饮食组(t=5.995,8.175,13.942,均P<0.05);两组FPG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869,0.496,0.827,均P>0.05),高脂饮食组血清 FINS、HOMA-IR、HOMA-β均明显高于普通饮食组(t=5.152,7.411,6.638;5.868,9.770,8.858;2.517,2.890,4.390,均P<0.05);血清 FFA含量与 FINS、HOMA-IR、HOMA-β呈正相关( r=0.724,0.668,0.637,均P<0.05)。结论高脂诱导肥胖大鼠的血清FFA含量显著升高且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FFA含量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陈兴国;李庆新;李东阳;杨静;李英;康之裔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术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 VSA)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患者意愿将45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为110例的常规组(Ⅰ组)、112例的常规+超声清创术组(Ⅱ组),112例的常规+VSD组(Ⅲ组)以及116例常规+超声清创术+VSD组(Ⅳ组)。观察并对比4组患者的创面治疗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溃疡面积、换药次数、经皮氧分压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Ⅳ组的总有效率为94.8%,高于其余3组;Ⅰ、Ⅱ、Ⅲ及Ⅳ组治疗后的经皮氧分压分别为(33.48±9.21)、(65.67±8.78)、(35.74±6.27)、(80.98±8.78) mmHg;Ⅰ、Ⅱ、Ⅲ及Ⅳ组换药次数(次)分别为(20.09±1.35)、(12.67±2.48)、(12.41±1.36)、(8.90±6.78),溃疡治愈时间(d)分别为(30.00±1.55)、(21.09±2.36)、(19.14±3.01)、(15.00±9.08),住院平均天数(d)分别为(35.00±6.34)、(20.04±5.38)、(19.59±4.68)、(15.12±4.12),治疗4 w 后溃疡面积(cm2)分别为(5.01±1.98)、(4.30±2.38)、(4.01±2.48)、(1.21±2.09);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清创术联合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显著,大大改善了患肢的血液循环,减少了住院时间及换药次数,缩短了溃疡愈合的时间,提高溃疡愈合速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宇;徐刚;刘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邯郸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及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形式的倾向。方法对邯郸市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共12个社区的607名老人采用城镇居民养老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用日常生活能力( ADL)量表评定老年人ADL。结果选择居家/社区养老+家庭病床的老人占27.2%,选择医养机构占41.1%,整体表现出养老与医疗服务结合意愿;对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的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收入、家庭户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医疗消费及经济收入之间有差异( P<0.05)。对有显著差异的影响因素做多重比较检验( P<0.05),筛选出由大到小的影响因素为慢性疾病、生活自理能力、年龄及家庭户情况。结论邯郸市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正在启动,应推进社区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一体化资源配置,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作者:周燕;党瑞英;徐亮;焦丽艳;刘凤丽;程冉冉;王芳;王雪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行宫颈癌手术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各20例。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观察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0.5 mg/kg及地佐辛0.05 mg/kg,对照1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对照2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对照3组静脉注射与观察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监测四组患者术后4、6、12、24 h脉搏氧饱和度( SpO2)、呼吸频率( RR),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 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Ramasy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统计四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术后4~24 h SpO2、RR水平及Ramasy评分稳定,不同时间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24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优于其他三组,且对照1组、对照2组均优于对照3组(P<0.05)。术后四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3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2组( 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可显著缓解宫颈癌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秀莺;管锦生;陈小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3(G-Rb3)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人参皂苷Rb37、14、28 mg/kg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均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kg,人参皂苷Rb3的3个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G-Rb37、14、28 mg/kg,连续3 d。通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24 h,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后6 h和24 h分别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于缺血再灌注24 h处死大鼠,取脑组织经TTC染色观察大脑梗死体积,检测脑组织中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人参皂苷Rb314、28 mg/kg均能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P<0.05或P<0.01),可使血清中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并降低脑组织中促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P<0.05或 P<0.01)。结论人参皂苷Rb3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及抗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曲莉;于晓风;徐华丽;睢大筼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导管原位癌( DCIS)又称导管内癌,是指异型性和(或)异常性导管上皮细胞增生,但仅局限于导管小叶系统,尚未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的肿瘤性增生,DCIS存在肌上皮缺失现象,约10%DCIS缺乏肌上皮细胞但是基膜一定保持完整〔1〕。近年来,乳腺癌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2015年我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占全国女性新发恶性肿瘤总数的15%,在女性癌肿发病率中高居第一位〔2,3〕。 DCIS是乳腺癌癌前病变,属于非浸润性导管癌,占乳腺癌的10%~25%〔4〕。美国每年有超过60000例DCIS新患者,占乳腺肿瘤的25%以上,中国人群DCIS的患病率也有上升趋势〔5〕。对女性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作者:张建;邬黎青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二陈汤加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大鼠氧化应激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Sirt)1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陈汤加味20、10、5 g/kg剂量组,10只/组。香烟烟熏加脂多糖制备COPD动物模型,造模30 d。第31天起,对正常组、模型组灌胃( ig)生理盐水10 ml/kg,3个二陈汤加味组分别以20、10、5 g/kg剂量ig,连续14 d。检测肺功能、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irt1浓度,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irt1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irt1 mRNA表达,光镜观察炎细胞及肺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匀浆中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均P<0.01),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均显著增高(均P<0.01),模型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irt1 mRNA表达,Sirt1含量及其活性均显著减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陈汤加味10、20 g/kg剂量组BALF中炎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或P<0.01);GSH-Px和SOD活性均显著增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二陈汤加味10、20 g/kg剂量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irt1 mRNA表达,Sirt1含量及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或 P<0.01)。结论二陈汤加味有抗氧化损伤作用,其可能通过增加SOD和GSH-Px活性,减少MDA生成,增强 Sirt1基因的表达,提高Sirt1活性,发挥抗氧化损伤而保护肺的结构与功能。
作者:陈四清;谢文英;尚立芝;季书;潘晓丽;刘坦;胡文豪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表达与老年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CerBb-2等标记物间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34例的乳腺癌病理组织进行免疫组染色测定雄激素受体、ER、PR、CerBb-2的表达情况,并依据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病理组织内的阳性表达率高达60.4%,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PR、CerBb-2有相关关系( P<0.05)。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体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可以将雄激素受体作为老年乳腺癌临床分期、肿瘤转移、组织学分级的重要检验学指标,有助于提高标志物检查的准确率。
作者:屈海鸥;李小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在该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3例高龄患者为对象,采用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问卷( GQOL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63份,回收有效问卷62份,有效回收率为98.41%。术后患者GQOLI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物质生活和身体健康;SSRS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r=0.403、0.371、0.342、0.112,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高龄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正相关,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生活质量越高。
作者:师英梅;梁静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人口数量和人口比率逐渐增加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综述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制度现状,总结制度中的不足及缺陷,并探讨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作者:许霞;王桂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