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姜黄素对5/6肾切除鼠鞘氨醇激酶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袁红霞;邱振宇;周盾

关键词:姜黄素, 5/6肾切除, 鞘氨醇激酶1, 转化生长因子-β1
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6肾切除组和姜黄素治疗组,每组12只。10 w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 SCr)及尿素氮( BUN)的水平;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鞘氨醇激酶( SPHK)1和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的表达。 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GF-β1的分泌水平。结果姜黄素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SCr和BUN水平明显低于5/6肾切除组( P<0.05)。免疫组化检测可见5/6肾切除组大鼠SPHK1和TGF-β1表达明显增加( P<0.05),姜黄素治疗组上述指标的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 P<0.05)。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血清TGF-β1的分泌水平明显低于5/6肾切除组,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姜黄素能减轻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和分泌,进而影响SPHK1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健脾逐瘀法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健脾逐瘀法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胃肠功能的疗效。方法4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逐瘀汤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胃泌素( GAS)、表皮生长因子( EGF)、肿瘤坏死因子( TNF)-α、二胺氧化酶( DAO)、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临床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血清GAS水平较低,EGF水平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DAO、TNF-α水平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外周血 CD3+、CD4+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水平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脘胀满、大便异常等临床症状评分以及总症状评分较低(P<0.05);实验组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中药健脾逐瘀法能够显著保护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胃肠黏膜完整性,维持肠黏膜的屏障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减轻化疗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及其他毒副作用。

    作者:黄树民;许晶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基因-1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基因(PDX)-1多态性位点(rs4415872,rs1124607和 rs4581569)与上海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285例正常健康个体为对照组,经确诊的124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收集静脉血液标本1 ml,提取全基因组 DNA。应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X-1基因rs1124607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7.82×10-5;等位基因:P=0.0009,OR=0.780(0.688~0.886)〕,经Bonferroni矫正后仍具有统计学差异(基因型:P=2.35×10-4;等位基因:P=0.0003)。结论 PDX1基因rs1124607位点可能与上海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

    作者:谭英姿;李俊燕;陶枫;陆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两种颅内减压术和二次脑损伤因素对老年重症颅脑损伤预后及脑代谢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SLTC)及二次脑损伤( SBI)因素对老年重症颅脑损伤( STBI)预后及脑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 STB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SLTC术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统计两组高热、低氧血症、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SBI因素,分析两种术式和SBI因素对老年 STBI预后及脑代谢能力的影响。结果①观察组术后格拉斯哥预后(GOS)Ⅳ级、Ⅴ级分别为35%、21.67%,明显高于对照组(28.33%、16.67%)(P<0.05);②观察组术后1、3、7 d颅内压(ICP)低于对照组,脑灌源压(CCP)高于对照组(P<0.05);③共发生SBI 72例(60%),SBI患者术后 GOSⅠ、Ⅱ级分别为23.61%、12.50%明显高于非SBI组(10.42%、4.17%);Ⅳ级、Ⅴ级分别为25.00%、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39.58%、20.83%)(P<0.05);④SBI患者术后1、3、7 d ICP、颈内静脉-桡动脉乳酸差(VADL)明显高于,脑组织氧摄取率(CMRO2)、CCP明显低于非SBI患者(P<0.05)。结论 SLTC术式、预防 SBI因素可有效提高老年STBI患者预后,改善脑代谢能力。

    作者:龙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患者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肺叶切除的院内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同期冠脉旁路移植联合肺叶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同期行冠脉旁路移植联合肺叶切除手术、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11例老年患者完成同期冠脉旁路移植联合肺叶切除手术,手术时间平均5.9 h(3.7~9.9 h)。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均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3.9 h(4.1~19.5 h),术后住监护室时间平均3 d(1~5 d),术后住院天数平均13 d(10~15 d)。术中出血量平均500 ml(400~800 ml);术后当天血红蛋白浓度由术前132 g/L(115~149 g/L)下降至114 g/L(100~145 g/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14 g/L。1例患者术后48 h发生急性肾损伤,治疗后恢复。11例患者整体血肌酐水平出院前与入院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患者平均发热3 d(1~8 d),无心包、纵隔、胸腔感染发生。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及新发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结论基础心肺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的老年患者行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肺叶切除手术安全、可行。

    作者:陈夏欢;孙丹;黄波;耿慧;董士勇;商学谦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不同入院途径脑卒中并发肺炎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

    目的:探讨不同入院途径脑卒中并发肺炎患者的多重耐药菌( MDR)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方法脑卒中并发肺炎患者1816例,按照入院途径分为门诊入院组917例,本院其他科室转入组584例,外院转入组315例。采集所有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不同入院途径和不同住院时间的MDR感染情况及细菌分布情况。结果共检测出MDR感染患者118例(6.50%),该院其他科室转入组阳性率低为4.79%,外院转入组阳性率高为10.16%,不同入院途径和不同住院时间 MDR 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χ2=9.782、50.797,P=0.008、0.000)。在118例MDR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242株细菌,其中多重耐药菌155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107株(69.03%)、革兰阳性球菌48株(占30.97%)。分布前5位的多重耐药菌株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57株(36.77%)、铜绿假单胞菌26株(16.77%)、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10.97%)、肺炎克雷伯杆菌12株(7.74%)、溶血性葡萄球菌10株(6.45%)。结论脑卒中并发肺炎患者的 MDR感染率较高,且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MDR感染率逐渐升高。外院转入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来源的患者,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多重耐药菌。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勤;王庆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表现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与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表现。方法随机选取4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取46例自愿参与的健康老年人作对照,均采用MMSE、MoCA和ADL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同时检测 N400相关事件,分析相关性,总结 N400电位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MMSE和MoCA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DL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老年人 Fz、Pz、C3和 C4 N400潜伏期的匹配与不匹配均有意义( P<0.05)。两组老年人Pz、C3和C4 N400潜伏期的匹配与不匹配均有意义( P<0.05),除Pz之外,两组老年人的匹配N400波幅均有意义(P<0.05)。 C3不匹配的N400波幅和MMSE注意力以及MoCA定向评分呈正相关;C4不匹配的 N400潜伏期和 MMSE 空间构图、MoCA总分、MoCA延迟记忆和MoCA定向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老年抑郁症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且相关电位 N400存在异常状况,在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的辅助价值,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聂所成;王娟;刘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正视老龄化未来发展的严峻现实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潮流,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我国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服务及老年卫生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

    作者:保志军;俞卓伟;马永兴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男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和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和性激素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男性抑郁症患者50例作为抑郁症组、体检中心70岁以上男性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孕酮(P)及泌乳素(PRL)水平。采用数字广度-倒背(DSB)、数字广度-顺背(DSF)、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结果老年男性抑郁症组患者血清E2和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LH、FSH、P、PRL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男性抑郁症组 DSB 评分、DSF评分和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症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E2和 T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血清 LH、FSH、P和PRL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抑郁症患者治疗后DSB评分、DSF评分和 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老年男性抑郁症患者 DSF评分与血清T和LH呈正相关(P<0.05),MMSE评分与血清T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男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E2、T水平下降。

    作者:倪飞蕊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Medlite C6 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维生素C治疗中老年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Medlite C6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维生素C治疗中老年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黄褐斑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Medite C6Q-开关Nd:YAG激光疗法,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维生素C,两组均治疗18 w,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黄褐斑皮损下降指数、患者满意度自我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皮损下降指数和治疗后的自评得分分别为(0.65±0.13)和(2.35±1.27),高于对照组的(0.50±0.17)和(1.25±1.64)(均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67%,高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lite C6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和维生素C治疗中老年黄褐斑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白飞昂;胡志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Ras相关区域1 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癌关联的Meta分析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比已经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Ras相关区域1A(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临床综合研究。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的文献,收集有关比较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对照研究实验,并评价入选研究的质量。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1篇,共803例患者,且11篇均为临床对照实验(CCT)。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高于对照组(95%CI:1.51~11.27,P<0.05)。但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OR=0.61,95%CI:0.21~1.35,P>0.05)。 RASSF1A基因甲基化在50岁分界组无统计学意义,但RASSF1A基因甲基化在40岁分界组有统计学意义,即>40岁组 RASSF1A基因甲基化表达增加(95%CI:1.38~6.73,P<0.05)。 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浸润与转移有统计学差异(OR=4.03,95%CI:1.39~11.75,P<0.05)。结论RASSF1A甲基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危险因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RASSF1A甲基化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甲状腺癌浸润转移组的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与无浸润转移组,但与年龄相关性仍然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

    作者:马建赢;胡如进;柯立池;冯红芳;刘钢;唐燕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不同糖耐量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水平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水平及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CHD患者139例,按其糖代谢状况分为糖尿病组(DM)31例,糖调节受损(IGR)组38例,正常糖耐量(NGT)组7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vaspin、ATGL水平,同时测定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2 h胰岛素(2 h INS)水平。结果 DM组收缩压(SBP)、舒张压( DBP)、FPG、2 h PG、FINS、2 h INS 、HOMA-IR、TG、LDL-C、LP( a)、Gensini积分均高于NGT组和IGR组,vaspin、ATGL、HDL-C 低于 NGT组和IGR组(P<0.05)。 DM组和IGR组≥3支病变率明显高于NGT组(P<0.05),单支病变率显著低于NGT组(P<0.05)。 vaspin、ATGL水平与 Gensini积分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538、-0.522,P<0.01),与血管病变支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5、-0.514,P<0.01)。结论 vaspin、ATGL水平与2 h PG、胰岛素抵抗及CHD患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vaspin、ATGL参与了不同糖耐量CHD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海英;杨收平;秦继宝;冯小娟;安仲武;吴兆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老年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根据其意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56例。观察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的给予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手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总引流量、术后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美容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引流管拔出时间明显早于观察组(P<0.05),总流量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生活质量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美容效果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和较好的美容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陈军;江强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硫化氢通过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1保持下肢深静脉血栓摘取术后血管通畅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摘取术后,应用硫化氢( H2 S)对维持下肢深静脉血管管腔通.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4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摘取术后,随机分为抗凝血对照组和抗凝血+H2 S治疗组。抗凝血对照组每天口服2.5~5 mg华法林钠片;抗凝血+H2 S治疗组除了每天口服华法林钠片外,尚每天口服1 mg 硫氢化钠片。每组持续服药8 w 后进行血管造影,观察手术区血管腔面积变化, ELISA检测患者血清MMP-1,以及羟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抗凝血对照组相比,抗凝血+H2S治疗组血管管腔面积显著增加(P<0.01);抗凝血+H2S治疗组MMP-1含量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羟脯氨酸含量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H2S通过下调MMP-1的表达、降低胶原蛋白的含量而维持下肢深静脉血栓摘取术后血管通.,防止血管再狭窄。

    作者:马兵兵;卢辉俊;胡亚立;赵晓溪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中部地区农村留守老人死亡焦虑状况

    死亡焦虑作为一种与死亡直接关联的负性心理状态,会对身心健康带来有极大危害〔1〕。而农村留守老人作为弱势群体,既要承受“空巢”的心理压力,又要承受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压力。本研究旨在了解中部地区农村留守老人在面对亲友的死亡及自身的生老病死等死亡提醒下的心理焦虑状况。

    作者:焦卉;陈丽;郭检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 DSA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TCD诊断,将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TCD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并与DSA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81例患者共检测到狭窄血管106条,TCD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闭塞准确性依次为72.23%、72.06%、86.17%、100.00%,敏感性依次为80.00%、47.22%、57.14%、92.86%,特异性依次为71.83%、85.56%、94.02%、98.92%,阳性预测值依次为58.33%、62.96%、70.59%、92.86%,阴性预测值依次为87.93%、75.62%、89.84%、98.89%。 Kappa一致性检验发现TCD诊断结果与DSA金标准一致性较好( K=0.51)。结论 TCD诊断颈动脉狭窄有非常可靠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于重度狭窄或闭塞诊断准确性很高,与DSA比较有很好的一致性,值得推广。

    作者:孟云;周宏斌;尚芙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下丘脑室旁核微量注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微量注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2-VD方法复制VD模型;2 w后PVN注射AVP,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 AVP含量,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 PVN注射AVP可以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AVP及 NE含量增多。结论 VD的发生可能与下丘脑释放的AVP量减少导致大脑海马内AVP及NE含量减少有关。

    作者:李春颖;徐兆忠;李菁;崔雅惠;崔影;曲娴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发热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老年发热患者进行T-SPOT.TB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以年龄≥60岁的119例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进行相关检查后没有明确发热原因,因不排除结核菌感染,进行T-SPOT.TB检测。对T-SPOT.TB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9例患者中,50例(42.02%) T-SPOT.TB检测阳性,64例(53.78%) T-SPOT.TB检测阴性,5例(4.02%)可疑阳性。 T-SPOT.TB检测阳性与阴性组之间在性别、年龄、既往有无结核病史、影像学检查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影像学有无结核病灶方面T-SPOT.TB检测阳性组较阴性组有更高的阳性率(20.45% vs 10.17%),T-SPOT.TB检测阴性组较阳性组更多地表现为影像学正常(45.76% vs 34.09%);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阳性组均高于阴性组,红细胞沉降率在T-SPOT.TB检测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有显著差异( P=0.039),在终临床诊断为结核病方面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发热患者中,T-SPOT.TB检测结果与既往是否存在活动性结核病无关,但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相关,在排除其他感染的同时如炎症反应相关实验室检查升高,结合T-SPOT.TB检测阳性,要警惕结核病的可能,尤其是潜伏性结核菌感染的存在。

    作者:成金英;加丽丽;汪杨;王峰;鲍万国;李玉香;张凯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miR-27 a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miR-27a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I)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初治老年AMI患者95例,以行骨髓标本检查的非白血病老年人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采取小剂量MA方案治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iR-27a表达。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6年4月30日,以miR-27a相对表达量的P25值为界值,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n=24)和高表达组(n=71),利用Kaplan-Meier法对miR-27a相对表达量对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老年AMI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 miR-27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且单核系高于非单核系(P<0.05);老年 AMI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 miR-27a 相对表达量与年龄、细胞遗传学、FLT3-ITD 基因、NPM1/FLT3-ITD基因、白细胞(WBC)分组、首疗程治疗效果和NCCN预后分组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表达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15.6个月,高表达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9.3个月,Log 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8,P<0.001)。结论 miR-27a在老年 AMI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呈高表达,且与年龄、染色体核型、基因位点突变及患者预后有关,有望为老年AMI基因治疗及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作者:李爱国;杨连华;徐刚;冀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医学伦理学知识教育在老年临床工作中的实践体会

    医学伦理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务人员在解决临床问题过程中经常要应用到的专业学问。公元前四世纪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关于医学伦理学的早文献:“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1948年世界医学会在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基础上,制定了《日内瓦宣言》,作为医生的道德规范。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学伦理学的内容在不断拓展和完善中,比如:生殖医学和遗传学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不可避免带来了伦理学上的新问题;社会老龄化也促使医学伦理学的认知进一步发展。在老年医学领域进行医学伦理学知识继续教育,将有助于提高我国老年医学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整体服务质量。

    作者:王刚石;李天志;李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炎性应激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炎性应激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子宫肌瘤老年患者9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 CRP)水平,采用日常生活能力( ADL)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析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4、7 d炎性应激状态及生活质量,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RP表达水平、ADL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4、7 d,联合组患者CR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DL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RP表达水平与 ADL得分呈负相关(r=-6.372,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对患者的创伤,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应激状态,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及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细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