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公藤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

李金花;李军;王君明;崔瑛

关键词:雷公藤, 毒性, 减毒增效
摘要:雷公藤(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 )是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根,主产于福建、安徽、浙江等地,主要入药部位是去除根皮的木质部,具有祛风湿,消肿,止痛,活络的功效,但是有剧毒,需要慎重〔1〕。药理实验研究显示,雷公藤具有调节免疫、抗炎、镇痛、抗肿瘤等作用,广泛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疗效确切。但是由于它的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难免产生各种毒副作用,如免疫系统、肝脏系统、肾脏系统、生殖系统毒性等,其毒副作用不容忽视〔2〕。研究表明,通过联合用药可以达到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的作用〔3〕。本文主要围绕雷公藤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侧缰核注射腺苷对正常大鼠镇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外侧缰核注射不同浓度的腺苷对正常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在正常大鼠的外侧缰核中分别微量注射浓度为0.1,0.5,1.0和2.0 nmol腺苷。采用热板和压板测痛仪测试,分别记录与观察注射腺苷后大鼠在5,10,15,20,30,45和60 min 7个时间点上的后爪缩爪反应的潜伏期(HWL),作为对腺苷调节痛觉的指标。结果注射腺苷以后大鼠 HWL 较注射生理盐水明显延长。微量注射浓度为0.1,0.5,1.0和2.0 nmol对大鼠左、右爪机械刺激HWL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P<0.001);其中微量注射浓度为1.0 nmol腺苷对大鼠左爪热刺激HWL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右爪热刺激HWL有差异(P<0.05);微量注射2.0 nmol腺苷对大鼠左、右爪热刺激 HWL 有极显著差异(P<0.001)。腺苷对正常大鼠的镇痛作用具有一定剂量依赖性,且在15 min时效果为明显。结论外侧缰核内腺苷注射对正常大鼠的HWL有明显延长作用,即腺苷在外侧缰核具有一定镇痛作用。

    作者:于晓利;刘晓霞;周强;徐精香;付立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中药健脾逐瘀法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健脾逐瘀法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胃肠功能的疗效。方法4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逐瘀汤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胃泌素( GAS)、表皮生长因子( EGF)、肿瘤坏死因子( TNF)-α、二胺氧化酶( DAO)、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临床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血清GAS水平较低,EGF水平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DAO、TNF-α水平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外周血 CD3+、CD4+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水平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脘胀满、大便异常等临床症状评分以及总症状评分较低(P<0.05);实验组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中药健脾逐瘀法能够显著保护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胃肠黏膜完整性,维持肠黏膜的屏障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减轻化疗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及其他毒副作用。

    作者:黄树民;许晶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Ras相关区域1 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癌关联的Meta分析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比已经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Ras相关区域1A(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临床综合研究。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的文献,收集有关比较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对照研究实验,并评价入选研究的质量。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1篇,共803例患者,且11篇均为临床对照实验(CCT)。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高于对照组(95%CI:1.51~11.27,P<0.05)。但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OR=0.61,95%CI:0.21~1.35,P>0.05)。 RASSF1A基因甲基化在50岁分界组无统计学意义,但RASSF1A基因甲基化在40岁分界组有统计学意义,即>40岁组 RASSF1A基因甲基化表达增加(95%CI:1.38~6.73,P<0.05)。 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浸润与转移有统计学差异(OR=4.03,95%CI:1.39~11.75,P<0.05)。结论RASSF1A甲基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危险因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RASSF1A甲基化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甲状腺癌浸润转移组的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与无浸润转移组,但与年龄相关性仍然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

    作者:马建赢;胡如进;柯立池;冯红芳;刘钢;唐燕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ys) C水平,并分析其对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老年脓毒症患者以CysC水平中位数(2.33 mg/L)为界分为观察组(n=42,CysC>2.33 mg/L)及对照组(n=43,CysC≤2.33 mg/L)。结果观察组外周血肌酐(Scr)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CysC水平为(2.60±0.25)mg/L,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CysC水平与Scr及IL-6水平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 CysC水平与肾功能及感染程度密切相关,对预后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李剑;赵茜;李素彦;何源;李春芝;宋津晓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miR-27 a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miR-27a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I)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初治老年AMI患者95例,以行骨髓标本检查的非白血病老年人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采取小剂量MA方案治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iR-27a表达。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6年4月30日,以miR-27a相对表达量的P25值为界值,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n=24)和高表达组(n=71),利用Kaplan-Meier法对miR-27a相对表达量对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老年AMI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 miR-27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且单核系高于非单核系(P<0.05);老年 AMI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 miR-27a 相对表达量与年龄、细胞遗传学、FLT3-ITD 基因、NPM1/FLT3-ITD基因、白细胞(WBC)分组、首疗程治疗效果和NCCN预后分组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表达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15.6个月,高表达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9.3个月,Log 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8,P<0.001)。结论 miR-27a在老年 AMI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呈高表达,且与年龄、染色体核型、基因位点突变及患者预后有关,有望为老年AMI基因治疗及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作者:李爱国;杨连华;徐刚;冀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医学伦理学知识教育在老年临床工作中的实践体会

    医学伦理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务人员在解决临床问题过程中经常要应用到的专业学问。公元前四世纪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关于医学伦理学的早文献:“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1948年世界医学会在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基础上,制定了《日内瓦宣言》,作为医生的道德规范。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学伦理学的内容在不断拓展和完善中,比如:生殖医学和遗传学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不可避免带来了伦理学上的新问题;社会老龄化也促使医学伦理学的认知进一步发展。在老年医学领域进行医学伦理学知识继续教育,将有助于提高我国老年医学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整体服务质量。

    作者:王刚石;李天志;李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宝石能谱CT临床应用进展

    超声、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1~3〕都各有其影像学优点和缺点。 DSA是目前肿瘤检测的金标准〔4〕;由于DSA常规检测的侵入性,使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开发简单、微创的影像技术仍然是当今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宝石能谱CT实现了CT领域高清晰与低剂量成像的完美结合;在临床应用中,大大提高了诊断精度和安全性,将影像诊断成功率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实现目前CT业内先进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为临床的早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宝石能谱CT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成像,清晰显示解剖部位的细节结构。能谱成像对同一解剖部位进行两个不同能量级别的扫描,准确区别不同组织的化学成分,从而对正常解剖结构和病理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容积螺旋实现动态500排技术,成像能够覆盖312.5 mm的扫描范围,0.5 mm薄层、足够完成全身所有器官的四维成像。在灌注评估中,可以在轴向穿梭80 mm,覆盖范围达120 mm以上,大大地提高时间分辨率,使心脏检查顺利完成。全身低剂量成像、宝石探测器的应用、统计迭代重建算法( ASIR)可降低图像噪音,大大减少了扫描剂量。本文综述宝石能谱CT应用的进展。

    作者:蒋娜;陈志民;方天舒;田英;李浩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眼脉动振幅在老年开角型青光眼与高眼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眼脉动振幅( OPA)在老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与高眼压( OHT)患者中的表现。方法选取 OHT患者21例、POAG 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动态轮廓眼压计(DCT)测量眼压(IOP)、OPA、角膜厚度(CCT)、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对比OHT组及POAG组治疗前后及正常组检测结果。结果三组被检者的 CCT、HR、SBP 及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IO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OAG 组及OHT组眼压值均高于正常组,而POAG组与OHT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OPA值OHT组为(3.6±0.9)mm-Hg,POAG 组为(3.1±0.7)mmHg,正常对照组为(3.2±0.8)mmHg;OHT 组、POAG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AG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IO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AG 组(2.6±0.5)mmHg及OHT组(3.1±0.8)mmHg OPA均较治疗前降低。 OHT组治疗后OPA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AG 组治疗后 OPA 值仍低于 OHT 组及正常对照组( P<0.05)。 IOP 值及 OPA 值呈正相关( r=0.511,P=0.012)。结论 OHT患者与POAG 患者及正常人的OPA 值存在差异,OPA值与眼压呈正相关。

    作者:韩芳;杨军;钟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毛尖蘑粗多糖对H22荷瘤小鼠P53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毛尖蘑子实体粗多糖( MJMP)对H22荷瘤小鼠P53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H22小鼠模型,随机分组,观察记录小鼠生存状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P53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P53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MJMP可减少突变型P5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RT-PCR法表明,经毛尖蘑粗多糖处理后,P53 mRNA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强(P<0.01)。结论 MJMP对H22肿瘤的抑制作用可能与P53 mRNA及蛋白高表达有关。

    作者:罗文哲;吕冬霞;金岳雷;金绍静;张虎;王丹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牛蒡根与保护血管内皮作用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牛蒡是菊科牛蒡属2年生草本植物,也称东洋参。牛蒡根为牛蒡的肉质直根,呈梭形,表面深褐色且有皱纹,性粘且脆易折断,断面呈黄白色,味略苦,极具食用和药用价值〔1〕。近年来,通过药理研究发现,牛蒡根具有抗氧化〔2〕、抗肿瘤〔3〕、抗炎及抗过敏〔4〕、抗菌及抗病毒〔5~7〕、抗衰老〔8,9〕、免疫调节〔9〕、降低血尿酸〔10〕、治疗勃起功能障碍〔11〕、提高运动耐力〔12〕、镇痛〔13〕、促进胃肠道蠕动〔14〕、降糖〔15〕、护肝〔16〕等作用。本文主要对牛蒡根与保护血管内皮作用的相关性做以下综述。

    作者:赵娜;马维红;苏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microRNA在成骨分化和骨代谢疾病中对Wnt信号通路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MicroRNA(miRNA,miRNAs)是一类长度在18-22nt的非编码RNA,可以通过与靶基因的UTRs(3′-untranslated regions )结合使基因沉默或诱导mRNA降解、阻断蛋白的翻译来抑制靶基因的表达〔1〕。 Wnt信号通路主要分为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非经典的Wnt 信号通路(钙离子依赖的Wnt 信号通路和Wnt细胞极性信号通路)。到目前为止有19个不同的Wnt 蛋白( Wnt1, Wnt2, Wnt2B, Wnt3, Wnt4, Wnt5A, Wnt5B, Wnt6,Wnt7A,Wnt8A,Wnt8B,Wnt9A,Wnt9B,Wnt10A,Wnt10B, Wnt11,Wnt16)被发现,其在骨骼的发育和稳定中起着关键性作用〔2〕。新研究发现microRNA可以调控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表达〔3〕。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其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陈熙;郭健民;邹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调控区甲基化改变及机制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基因表达调控区甲基化改变情况,探讨甲基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82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84例、糖尿病肾病组98例,选取同期体检的老年健康志愿者60名为健康对照组。提取3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亚硫酸氢盐修饰处理。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初筛3组TGF-β1基因表达调控区DNA甲基化人群,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技术检测3组TGF-β1基因表达调控区DNA甲基化水平。 ELISA法检测3组血清 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糖尿病肾病组 TGF-β1蛋白表达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TGF-β1基因第一外显子区甲基化比例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0.05),糖尿病肾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进一步降低。单纯糖尿病组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0.05);糖尿病肾病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TGF-β1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进一步升高。血清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与UACR、BUN、Scr、FBS、PBS呈明显正相关,与eGFR、基因甲基化呈明显负相关。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GFR和基因甲基化与血清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是影响 TGF-β1表达的因素。血清 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呈明显正相关;糖尿病肾病组12个CpG位点甲基化含量与病理分级相关。结论 TGF-β1基因表达调控区甲基化是高糖诱导系膜细胞TGF-β1基因表达激活的重要机制,参与老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金琳;王海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基因抑制对SH-SY5 Y细胞Tau和配对螺旋样纤维蛋白1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nAChR)基因沉默对 SH-SY5Y 细胞 Tau 和配对螺旋样纤维蛋白(PHF)1水平的影响及α7 nAChR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SH-SY5Y细胞转染α7 nAChR shRNA重组质粒,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和 Western印迹法分别测定细胞中α7 nAChR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Tau和 PHF1蛋白水平。结果α7 nAChR基因沉默组与空质粒组相比,α7nAChR mRNA 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94%(P<0.01)和82%(P<0.01);Tau蛋白水平升高了65%(P<0.01);PHF1蛋白水平升高了58%( P<0.05)。结论α7 nAChR基因表达抑制后Tau和PHF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Tau蛋白和PHF1蛋白表达增加直接促进神经元纤维缠结的形成,这可能与AD的病理进程有一定关系。

    作者:周飞;张淑丽;李毅;王凡;官志忠;齐晓岚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酶1和核因子-κB的表达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酶(TAK)1和核因子(NF)-κB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术后蜡块组织,37例距肿瘤边缘>3 cm的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TAK1和NF-κB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TAK1和NF-κB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TAK1和NF-κB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的大径相关,TAK1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TAK1和NF-κB均与患者的年龄、分子分型无明显相关性;相关分析显示TAK1和NF-κB呈正相关性。结论 TAK1和NF-κB高表达对促进肿瘤性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意义,二者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作者:刘广寅;刘琳;张志勇;崔永兴;王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活对高糖诱导心肌肥大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胰升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活对高糖诱导心肌肥大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组),高糖组( H组),高糖+Exendin-4组( E组)。干预48 h后采用Western 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心纳素(ANP)、β-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GLP-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骨桥蛋白(OPN)表达情况。结果高糖组ANP、β-MHC、TGF-β1、OPN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Exendin-4干预后ANP、β-MHC、TGF-β1、OPN蛋白表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高糖组GLP-1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Exendin-4干预后GLP-1蛋白表达增加,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GLP-1受体激活可能是通过激活 GLP受体,抑制TGF-β1、OPN的表达,从而在抗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东;廖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害患者外周血胱抑素C水平及诊断价值

    目的:检测老年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害患者外周血胱抑素( CYS)-C水平的改变,并分析其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高血压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肾功能损害分为观察组〔肾小球滤过率(GRF)60~90 ml/min〕42例及对照组(GRF≥90 ml/min)45例。检测两组外周血 CYS-C 及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YS-C及肌酐(Sc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以0.85 mg/L为截点值,CYS-C诊断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80.00%,优于Scr。观察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及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观察组外周血 CYS-C与 TNF-α及 IL-6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CYS-C水平在老年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患者中升高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且可一定程度代表系统性炎症水平。

    作者:白文伟;李敬;刘娟;朱敏;杨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应用新进展

    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以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为基本特征,以老年人多发,好发于冬春两季〔1〕。可由反复发作致病情进展,并引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冬病夏治是指对冬季好发及受寒加重、证属阳虚阴寒内盛的疾病,在三伏天或夏至秋分进行施治,以达到扶正固本驱邪的目的〔3〕。研究表明,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对老年慢支的治疗有良好效果。该疗法在肺系咳喘疾病中应用广泛,但尚未有统一的治疗基本方和评价标准,对治疗的作用机制也未有明确的阐述,本文对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在老年慢支患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泽菊;彭德忠;张先庚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血清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铁蛋白、嗜铬粒蛋白A测定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 fPSA/tPSA比值、铁蛋白及嗜铬粒蛋白(Cg)A在前列腺癌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和前列腺癌症患者的血清tPSA、fPSA,并计算fPSA/tPSA比值。结果前列腺癌组与BPH组fPSA/tPS比值、铁蛋白、CgA水平差异显著(P<0.01)。结论运用fPSA/tPSA比值,结合tPSA、铁蛋白、CgA水平含量,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

    作者:马进;夏海平;马瑞;沈权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不同入院途径脑卒中并发肺炎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

    目的:探讨不同入院途径脑卒中并发肺炎患者的多重耐药菌( MDR)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方法脑卒中并发肺炎患者1816例,按照入院途径分为门诊入院组917例,本院其他科室转入组584例,外院转入组315例。采集所有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不同入院途径和不同住院时间的MDR感染情况及细菌分布情况。结果共检测出MDR感染患者118例(6.50%),该院其他科室转入组阳性率低为4.79%,外院转入组阳性率高为10.16%,不同入院途径和不同住院时间 MDR 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χ2=9.782、50.797,P=0.008、0.000)。在118例MDR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242株细菌,其中多重耐药菌155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107株(69.03%)、革兰阳性球菌48株(占30.97%)。分布前5位的多重耐药菌株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57株(36.77%)、铜绿假单胞菌26株(16.77%)、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10.97%)、肺炎克雷伯杆菌12株(7.74%)、溶血性葡萄球菌10株(6.45%)。结论脑卒中并发肺炎患者的 MDR感染率较高,且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MDR感染率逐渐升高。外院转入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来源的患者,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多重耐药菌。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勤;王庆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