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佑芳;刘铧;谢治卿;黄大为;刘亮明;彭红英
目的:探讨Klotho蛋白、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1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收集在该院住院患者96例及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对照者30例,按血压水平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高血压1级组(31例),高血压2级组(33例),高血压3级组(3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Klotho蛋白、ET-1水平,用硝酸还原酶法测NO水平。应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结果随血压水平升高,血清Klotho蛋白及NO水平逐渐降低,且均与血压水平存在负相关性。血清Klotho蛋白在高血压1级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余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 NO水平在任意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ET-1水平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升高,与血压水平存在正相关性,高血压2级组、3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3级组高于高血压1级组(P<0.05)。 Klotho 蛋白与 NO 之间呈正相关,与 ET-1之间无相关性,NO 与 ET-1之间呈负相关。Klotho蛋白与TC、LDL-C水平呈负相关,与空腹血糖、TG、HDLC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内源性 Klotho 蛋白分泌不足可能是高血压发生原因之一;血清Klotho蛋白、NO、ET-1水平与血压水平有明显相关性,可能共同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欢欢;韩冰;廉银珠;赵慧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糖尿病( DM)防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首次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含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DM住院患者182例,应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一级预防知识调查问卷,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①患者DM、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肥胖等主要危险因素知晓率分别为34.6%,63.7%,46.7%,48.4%和17.6%;②182例患者中对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4.6%(63/182)、27.5%(50/182)和19.2%(35/18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健康教育、是否医疗保险等因素对DM进行治疗和干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健康教育和是否医疗保险是患者接受降糖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伴DM患者对DM治疗认识不够,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健康教育和是否医疗保险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作者:周经霞;代鸣明;吴硕琳;苏庆杰;蔡毅;曾超胜;李鹏翔;吴映曼;吴海荣;龙发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将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胰岛相关指标及甲状腺相关指标。结果轻症组、重症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组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FPG、FINS、HbA1c及FCP均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重症组患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明显低于对照组;重症组游离甲状腺激素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逆-三碘甲腺原氨酸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重症组游离甲状腺激素、FT3明显低于轻症组,而逆-三碘甲腺原氨酸明显高于轻症组( P<0.05)。结论甲状腺相关指标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应进行定期监测以评估患者病情及疾病的预后。
作者:冯瑞;陈海英;邢益门;周仁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探讨菩人丹超微粉(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每组12只。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连续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建立后,PRD治疗组大鼠给予PRD灌胃,时间为3个月。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视网膜 ICAM-1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视网膜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视网膜ICAM-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PRD治疗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大鼠视网膜ICAM-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PRD可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崔秀成;董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念珠菌血症病死率高达45%~75%〔1〕,真菌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寻找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早期预测深部真菌感染的方法极其重要。本研究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早期临床诊断。
作者:刘磊;刘彬;李玉;朱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大肠癌( CRC)是世界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2位〔1,2〕。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位于全部恶性肿瘤的第4~6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3位〔3,4〕。早期CRC治疗的预后较好,然而早期CRC往往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CRC重要防治策略之一。
作者:张骅;张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86例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和医学应对量表( MCM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受住院次数、病变程度和文化程度的影响( r=0.716、0.928、0.665,均P<0.05)。老年冠心病患者面对应对方式和屈服应对方式维度得分高于常模( P<0.05),面对应对方式与患者生活质量的三个领域呈正相关(r=0.323、0.216、0.257,均P<0.05)。屈服应对方式与患者生活质量的身体领域和情绪领域呈负相关(r=-0.221、-0.159,均 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应对能力和应对方式进行评估和干预,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龚丽;那建华;曹冰莹;杨丽华;任曼曼;周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Ⅳ型胶原酶肝素生理盐水尾状核立体定向注射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干预组腹膜腔内注射雷公藤内酯醇(0.2 mg? kg-1? d-1),连续7 d。在术后每日进行1次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术后第2天和第7天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结果干预组在术后第2天,第5天和第7天的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术后第2天脑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3组大鼠术后第2天和第7天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干预组第7天个别样本血 ALT 明显升高。结论雷公藤内酯醇(0.2 mg ? kg-1? d-1)可以减轻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部分改善神经功能,但仍需注意毒副作用。
作者:陈龙飞;李智文;陈启文;刘月娥;林艾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中老年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邻近社区40~75岁自愿健康体检者144人,利用低剂量螺旋CT,分析胸部低剂量螺旋CT轴位扫描图像,总结检出结果。结果144例体检者中阳性118例(81.94%),其中恶性病变4例(2.78%)、肺内结节病变32例(22.22%)。结论低剂量螺旋CT在中老年健康体检中有明显优势,值得广泛应用,并大力推广。
作者:吴业君;孙玲玲;刘家铮;邹杰;胡天翔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早期康复治疗能大大降低脑卒中伤残率,因此探讨影响早期康复疗效的研究较多,但主要是集中于探讨早期康复“治疗技术”,关于患者“社会心理问题”对康复疗效影响的研究甚少。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1〕,临床观察发现患者的人格因素、社会因素也会对康复疗效产生影响。本研究从患者自我效能感、自律性、社会支持三个方面分析其对早期康复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鸿艳;熊丽芬;毕瑞雪;周湖燕;章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民族医药在相关领域的文献散有记载,仍待进一步的收集、整理、证实和挖掘。回族医药著作《回回药方》中蜜煎菖蒲等多首具有促进脑卒中(中风)引起半身不遂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方药记载,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少见。从制备合理的动物模型入手,结合脑缺血损伤引起的病理生理特点,开展回族医药在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敬霞;李建生;牛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提升了手术风险〔1〕。此外,老年患者腹壁薄弱等因素易导致术后较高的病情复发率〔2〕。本研究选取在本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分别选择开放或腹腔镜无张力疝修复术,对比两种术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治疗的理想术式。
作者:毕晓晨;周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尿蛋白/尿肌酐与慢性肾病( CKD)3期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及各证型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67例 CKD3期患者,对其证候、中医辨证分型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等进行调查、记录及检测。结果有89.5%的患者都有倦怠乏力的症状,其次表现如夜尿清长、气短懒言、腰膝酸软、肌肤甲错、脘腹胀满等都有60%以上的症现率。检测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数均高于正常参考值。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型和脾肾阳虚型为主,尿蛋白/尿肌酐明显高于其他三种证型(P<0.05),患者尿蛋白/尿肌酐与24 h尿蛋白定量及肌酐呈正相关(r=0.870,0.448,P<0.01),与肾小球滤过率(GFR)成负相关(r=-0.297,P<0.05),脾肾气虚型患者尿蛋白/尿肌酐与中医证候积分正相关性(r=0.463,P<0.05)。结论尿蛋白/尿肌酐较24 h尿蛋白更为灵敏地反映了患者蛋白尿的病情,便于区分中医证型,有利于临床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为中医证候规范化提供依据。
作者:杨琦;杨曦明;李宝萍;郭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老年糖尿病( DM)包括60岁以前发病延续至60岁后及60岁以后才发病,多为2型DM,大血管并发症是主要并发症。我国老年DM的患病率明显高于DM平均患病率,其中DM慢性并发症是老年DM患者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1〕。相关文献数据〔2〕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DM发病率明显大于65岁以下人群。老年DM患者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低等特点〔3〕。世界卫生组织曾报道, DM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0%~40%,我国 DM 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8.4%~48.1%〔4〕,但老年患者中仅7.6%血压得到有效及时控制。根据英国经典前瞻性研究( UKPDS)〔5,6〕,DM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可降低24%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脑卒中降低44%,微血管并发症降低37%。高血压佳治疗( HOT)试验结果也说明血压降低可明显下降DM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控制老年DM患者的血压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越来越重要。本文就老年DM合并高血压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做一综述。
作者:张慧欣;郑源强;韩新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74例,男31例,女43例,平均72.3岁。均行VCTDSA和3D-DSA检查,两位评价者分析此两项检查的影像资料,记录动脉瘤检出的个数、部位及大小,并评价VCTDSA的诊断效能(包括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两种技术诊断动脉瘤的一致性。结果3D-DSA检出动脉瘤94个,VCTDSA检出93个(评价者A检出93个,评价者B 92个);评价者A检出全部动脉瘤以及检出<3 mm动脉瘤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较评价者B高,而两者检出≥3 mm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在检出动脉瘤个数、部位和大小三方面,3D-DSA和 VCTDSA有很好的评价者间的一致性。结论 VCTDSA的动脉瘤检出效能与3D-DSA相当,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的准确方法。
作者:李剑秋;陈莉;姚开情;吕发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老年多脏器联合伤患者细胞免疫产生的影响。方法多脏器联合损伤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观察组采用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结果术后3、10 d,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与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10 d,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患者预后好。
作者:孙文栋;徐诗雄;张国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轻度肾功能不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该院确诊为ACS的50例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的高低分为肾功正常组(A组,n=25)和轻度肾功不全组(B 组,n=25),分析研究轻度肾功不全对ACS患者出现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中初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24.0%)显著低于 B组(72.0%)(P<0.05);两组患者次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COX回归分析发现,轻度肾功不全患者发生初级终点事件的相对危险度是正常者的2.135倍(95%CI 1.056~4.560,P=0.034),轻度肾功不全对全因死亡(HR 3.224,95%CI 1.209~8.145,P=0.025)和心源性死亡(HR 3.198,95%CI 0.940~9.643,P=0.041)有预测价值。结论轻度肾功不全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作者:黄佑芳;刘铧;谢治卿;黄大为;刘亮明;彭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结肠癌早期临床症状隐匿,且缺乏早期诊断靶标,就诊时已多为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因此化学药物治疗在结肠癌的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应用于结肠癌的一线化疗药物主要为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1,2〕。肿瘤细胞对化学药物的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于结肠癌的化疗过程中,严重制约着这些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3〕。天然生物碱单体具有抗炎、抗氧化、解热镇痛、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4〕。天然化合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具有毒副作用小、缓解肿瘤患者疼痛等独特优势,因此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结肠癌的治疗方案中。研究发现生物碱单体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抑制微管蛋白活性,抑制拓扑异构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促进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改变肿瘤细胞膜特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途径实现。本文将近年来报道的生物碱单体在结肠癌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按其结构分类进行综述。
作者:郭毅;李慧颖;王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区周围微管相关蛋白( MPA)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三七三醇皂苷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0.45 h后,不同再灌注时间(1、7、14、21、28 d),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双标法观察再灌注损伤后1、7、14、21、28 d Brdu、Brdu/MPA2、Brdu/GFAP表达及三七三醇皂苷对其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14 d Br-du表达水平达到峰值,至再灌注28 d Brdu表达水平已明显回落,但仍较正常水平高。再灌注7、14、21 d,三七三醇皂苷组Brdu/GFAP阳性细胞比例高于模型组(P<0.05)。三七三醇皂苷组Brdu/MPA2阳性细胞水平于整个实验过程中均较相同时间段对照组增多,但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干细胞增殖水平增高,而三七三醇皂苷治疗可能加速了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可能使增殖的神经干细胞更多向胶质细胞分化。
作者:张利军;白宇;侯育青;程记伟;陈黎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血浆中载脂蛋白( Apo) C-Ⅲ的水平可以预测冠心病,并且与代谢综合征如2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有相关性。这些疾病有一个特征就是糖和脂代谢异常,这就增加了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尽管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这些患者仍然有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这部分归因于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谱( ALP)即高甘油三酯( TG )血症和胆固醇中高密度脂蛋白( HDL)水平低。 ApoC-Ⅲ通过抑制分解和清除富含TG的Apo引起高TG血症,ApoCⅢ引起冠心病通常也与此有关;然而在血管细胞中ApoC-Ⅲ及Apo家族直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还未经证实。富含ApoC-Ⅲ的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增加了单核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性。 ApoC-Ⅲ也可以增加单核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性。富含ApoC-Ⅲ的HDL不能减少单核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性,然而没有ApoC-Ⅲ的HDL可以减少单核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这表明ApoC-Ⅲ抵消了 HDL 中的抗炎作用。 ApoC-Ⅲ和富含 ApoC-Ⅲ的VLDL可以通过活化核因子( NF )-κB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上单核细胞的募集。此外,ApoC-Ⅲ在血管内皮细胞诱导胰岛素抵抗( IR)引起内皮功能障碍。这些发现表明在富含TG的Apo中ApoC-Ⅲ不仅调节代谢而且通过激活血管细胞的促炎信号通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 ApoC-Ⅲ是联系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链接分子。
作者:高敏;韩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