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的研究进展

张慧欣;郑源强;韩新荣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 高血压
摘要:老年糖尿病( DM)包括60岁以前发病延续至60岁后及60岁以后才发病,多为2型DM,大血管并发症是主要并发症。我国老年DM的患病率明显高于DM平均患病率,其中DM慢性并发症是老年DM患者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1〕。相关文献数据〔2〕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DM发病率明显大于65岁以下人群。老年DM患者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低等特点〔3〕。世界卫生组织曾报道, DM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0%~40%,我国 DM 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8.4%~48.1%〔4〕,但老年患者中仅7.6%血压得到有效及时控制。根据英国经典前瞻性研究( UKPDS)〔5,6〕,DM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可降低24%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脑卒中降低44%,微血管并发症降低37%。高血压佳治疗( HOT)试验结果也说明血压降低可明显下降DM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控制老年DM患者的血压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越来越重要。本文就老年DM合并高血压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做一综述。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BRCA-1、ERCC 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铂类化疗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组织中乳腺癌敏感蛋白(BRCA)-1、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的表达及对铂类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大肠癌患者,均给予FOLFOX方案化疗,并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RCA-1、ERCC mRNA两种基因在大肠癌患者组织蜡块中的表达,探讨其对铂类化疗后预后的影响。结果大肠癌组织BRCA-1阳性表达率高于阴性表达率,ERCC mRNA阴性表达率大于阳性表达率;不同的临床分期、淋巴细胞转移与否与BRCA-1、ERCC 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RCA-1在不同分化程度之间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存分析发现,BRCA-1、ERCC mRNA阳性表达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8.35个月和36.72个月,阴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4.58个月和48.10个月。 BRCA-1阳性、ERCC mRNA阴性表达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BRCA-1阳性表达、ERCC mRNA阴性表达对生存时间有影响。在接受铂类药物化疗后其总生存时间与中位生存期均较BRCA-1阴性表达患者和ERCC mRNA阳性患者长。

    作者:王先国;陈景华;李宇;张山燕;周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决明子对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

    目的:研究决明子对家兔小肠活动张力及频率的影响。方法肠断置放于灌流肌槽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决明子水煮液,分别记录与观察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活动。结果决明子水煮液浓度达到10 mg/ml时,对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张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P<0.05);当决明子水煮液浓度达到20 mg/ml时,对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频率有显著抑制作用( P<0.05),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性;阿托品明显阻断决明子对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张力的促进作用。结论决明子能加强小肠平滑肌收缩幅度,但减缓小肠平滑肌的活动频率。阿托品可以阻断决明子对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活动张力的促进作用。

    作者:高娃;付立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天然生物碱单体在结肠癌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结肠癌早期临床症状隐匿,且缺乏早期诊断靶标,就诊时已多为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因此化学药物治疗在结肠癌的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应用于结肠癌的一线化疗药物主要为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1,2〕。肿瘤细胞对化学药物的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于结肠癌的化疗过程中,严重制约着这些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3〕。天然生物碱单体具有抗炎、抗氧化、解热镇痛、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4〕。天然化合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具有毒副作用小、缓解肿瘤患者疼痛等独特优势,因此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结肠癌的治疗方案中。研究发现生物碱单体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抑制微管蛋白活性,抑制拓扑异构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促进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改变肿瘤细胞膜特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途径实现。本文将近年来报道的生物碱单体在结肠癌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按其结构分类进行综述。

    作者:郭毅;李慧颖;王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和肽素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精氨酸加压素( AVP)主要生理作用为抗利尿、缩血管、加强记忆、调节免疫、调节体温及调节子宫肌层收缩等〔1~4〕。人体内能与AVP结合的受体分别有V1a、V1b和V2,AVP通过与其对应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不同的生物学作用:①AVP通过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V1 a受体引外周血管收缩;②通过作用于脑垂体前叶的V1 b受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③通过作用于肾集合管的V2受体起到抗利尿作用〔5~7〕。 AVP水平反映机体急性生理压力,是许多危重疾病发生的预警因子,对患者的病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作用〔8〕。由于AVP分子半衰期短、在体外不稳定、易与血小板大量黏附而被清除,体外检测复杂,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和肽素的发现解决了这一难题〔9,10〕。和肽素作为后叶加压素原C末端片段,在体内与AVP同源等量分泌,与AVP相比其性状稳定、不受血小板影响、方便检测,故可作为替代AVP的生物学标记物〔11,12〕。

    作者:隋希喆;于红玖;吕田;杨明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心梗患者QRS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QRS波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 VA)的概率的相关性。方法参照12导联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将AMI老年患者114例分成A组(>160 ms)36例,B组(120~160 ms)45例,C组(<120 ms)33例。比较3组基线资料、心率变异性(HRV)及VA发生结果。结果3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Ⅲ级(χ2=7.903,P=0.019)、ⅣB级(χ2=8.962,P=0.011)VA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且均为 A 组发生率高,C 组低;3组 HRV 指标包括24 h 正常 R-R 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5 min 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RMSSD)、超过50 ms百分比的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pNN50(%)〕和三角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均为A组低,C组高。结论老年AMI患者QRS时限异常与VA的发生率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李则林;吴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内脏脂肪素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素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120例接受冠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9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30例、不稳定心绞痛( UAP)组30例、稳定心绞痛( SAP)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ELLSA法检测各组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生化室检测肝功、肾功、血糖、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结果冠心病组脂肪素和hs-CRP高于对照组,且AMI组和UAP组较SAP组升高更明显,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冠心病组脂肪素与hs-CRP水平的正相关(r=0.782,P<0.01)。结论血浆脂肪素的水平越高,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越差,提示其可能参与冠状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

    作者:纪晓玲;崔锦钢;金树琦;郭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大肠癌内镜诊断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 CRC)是世界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2位〔1,2〕。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位于全部恶性肿瘤的第4~6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3位〔3,4〕。早期CRC治疗的预后较好,然而早期CRC往往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CRC重要防治策略之一。

    作者:张骅;张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比较

    目的:对比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74例,男31例,女43例,平均72.3岁。均行VCTDSA和3D-DSA检查,两位评价者分析此两项检查的影像资料,记录动脉瘤检出的个数、部位及大小,并评价VCTDSA的诊断效能(包括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两种技术诊断动脉瘤的一致性。结果3D-DSA检出动脉瘤94个,VCTDSA检出93个(评价者A检出93个,评价者B 92个);评价者A检出全部动脉瘤以及检出<3 mm动脉瘤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较评价者B高,而两者检出≥3 mm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在检出动脉瘤个数、部位和大小三方面,3D-DSA和 VCTDSA有很好的评价者间的一致性。结论 VCTDSA的动脉瘤检出效能与3D-DSA相当,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的准确方法。

    作者:李剑秋;陈莉;姚开情;吕发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菩人丹超微粉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探讨菩人丹超微粉(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每组12只。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连续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建立后,PRD治疗组大鼠给予PRD灌胃,时间为3个月。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视网膜 ICAM-1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视网膜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视网膜ICAM-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PRD治疗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大鼠视网膜ICAM-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PRD可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崔秀成;董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姜黄素及谷胱甘肽对阿霉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姜黄素谷胱甘肽对阿霉素所致急性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阿霉素组、姜黄素谷胱甘肽干预组,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血清心肌酶、心肌组织电镜检查,光镜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核转录因子( NF)-κB 及IκB。结果急性阿霉素组心肌酶显著升高、心肌细胞发生明显肥大、水肿变性,并可见线粒体肿胀、排列紊乱,NF-κB表达显著增加及 IκB表达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及姜黄素谷胱甘肽干预组比较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姜黄素谷胱甘肽对阿霉素所致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抑制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细胞变性及线粒体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受损伤心肌有关。

    作者:卢均坤;吕维娟;刘洋;王燕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131 I治疗期间针对性治疗的疗效

    目的:探讨针对性治疗是否能减少老年分化性甲状腺癌( DTC )患者131 I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不良情绪,提高治疗后随访比例。方法改变治疗模式,建立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措施,为每例老年患者安排责任护士,加强心理疏导,规范防护知识宣教等。结果通过改变治疗模式,患者131 I治疗后出现咽喉部水肿的比例降低12.5%,涎腺损伤的比例降低10.0%,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比例降低10.8%;焦虑的比例降低10.0%,恐惧的比例降低17.5%,孤独的不良反应比例降低11.6%;患者治疗后12个月随访比例提高了20.8%。结论采用针对性治疗措施可以减少老年患者131 I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不良情绪的发生比例,增加患者随访的依从性。

    作者:辛宇波;李欣欣;柏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高血压患者基数较大,由于高血压的长期治疗受影响因素较多,而且城市、农村血压控制情况不尽相同,现比较农村、城市老年高血压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就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周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磁共振显像在子宫颈癌诊断和病理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R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及病理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子宫颈癌24例患者(22例手术证实,2例门诊活检证实)行MR扫描,并将扫描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结果 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的为18例,不相符4例,准确率为81.82%。结论术前对子宫颈癌患者行MR检查对于决定肿瘤分期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春梅;周宏伟;张博;李海;付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尿蛋白/尿肌酐与慢性肾病3期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尿蛋白/尿肌酐与慢性肾病( CKD)3期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及各证型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67例 CKD3期患者,对其证候、中医辨证分型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等进行调查、记录及检测。结果有89.5%的患者都有倦怠乏力的症状,其次表现如夜尿清长、气短懒言、腰膝酸软、肌肤甲错、脘腹胀满等都有60%以上的症现率。检测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数均高于正常参考值。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型和脾肾阳虚型为主,尿蛋白/尿肌酐明显高于其他三种证型(P<0.05),患者尿蛋白/尿肌酐与24 h尿蛋白定量及肌酐呈正相关(r=0.870,0.448,P<0.01),与肾小球滤过率(GFR)成负相关(r=-0.297,P<0.05),脾肾气虚型患者尿蛋白/尿肌酐与中医证候积分正相关性(r=0.463,P<0.05)。结论尿蛋白/尿肌酐较24 h尿蛋白更为灵敏地反映了患者蛋白尿的病情,便于区分中医证型,有利于临床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为中医证候规范化提供依据。

    作者:杨琦;杨曦明;李宝萍;郭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国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

    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的,这为人口老龄化的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可谓“先富后老”,而中国是在“未富先老”。本文通过既往文献研究分析得出我国中老年人目前心理健康水平及常见心理问题、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滕丽新;王健瑜;赵娟;王国威;卫丽;黄希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压氧对老年大鼠脊髓损伤后巨噬细胞极化和神经保护的影响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高压氧治疗(HBOT)的效果,尤其对老年大鼠巨噬细胞活化和神经保护的影响。方法建立脊髓钳夹损伤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压空气治疗组〔NBA组,21%氧气、1个标准大气压(ATA)〕,HBOT组(100%氧气,2.8 TAT),90 min/次,2次/d,共3 d。分别检测三组模型的巨噬细胞活化、细胞凋亡、组织防护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SCI环境下HBOT带来显著性变化,M2亚型的数量和水平显著提升,M1亚型的数量下降。这与同步发生的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的衰减、致炎因素〔如白介素( IL)-1β、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IL-17〕的下调有关。坚牢蓝(LFB)和GAP-43染色结果显示,HBOT组的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的水平明显高于NBA组。结论 HOBT可以提升M2亚型巨噬细胞活性,有效地减少SCI相关炎症的发生,这可能促进神经保护并有助于老年大鼠SCI后的功能恢复。

    作者:耿承奎;曹红花;熊鹰;余化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轻度认知障碍情景记忆损伤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

    轻度认知障碍(MCI)指介于正常老化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缺损状态,表现为与年龄和教育程度不相称的认知功能减退,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并尚未达到痴呆的临床诊断标准〔1〕。许多研究表明每年大约有10%~15%的MCI患者转变为痴呆,其中绝大部分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 AD )〔2〕。作为MCI的分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aMCI)易转变为AD。轻度认知障碍(MCI)指介于正常老化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缺损状态,表现为与年龄和教育程度不相称的认知功能减退,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并尚未达到痴呆的临床诊断标准〔1〕。许多研究表明每年大约有10%~15%的MCI患者转变为痴呆,其中绝大部分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 AD )〔2〕。作为MCI的分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aMCI)易转变为AD。

    作者:王维丹;刘炜;汪永光;曹日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空巢老人伤害研究进展

    2006年,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1〕,专家预测:50年后,我国老年人家庭的空巢率将达到90%〔2〕。空巢老人由于身体健康受到慢性病的严重威胁,加上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缺乏日常生活照料与情感上的慰藉。从而使其生活中产生很多安全隐患,成为伤害的高危人群之一。本文回顾分析空巢老人的伤害相关研究。

    作者:李春艳;唐四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PGCD)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89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PGCD治疗的临床资料,从操作、疗效、并发症及愈后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89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术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89例患者中5例引流不畅,调整引流管;7例引流管脱落,行二次置管。其中85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71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14例长期置管;4例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4~7 w后拔管,治愈出院。结论 PGCD作为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佳楠;林元强;隋国庆;王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13例

    孤立性纤维瘤( SFT )于1931年报道〔1〕发生于脏层胸膜。也可以发生于胸膜外其他部位。 Carneriro 等〔2〕早于1996年发表了发生于中枢系统SFT。颅内SFT十分罕见,目前国内仅限于个案报道,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上仍无大量病历标本参考。现将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颅内SFT的术前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资料、手术治疗情况、术后肿瘤标本的免疫组化和术后随访情况进行整理并分析。

    作者:方泽鲁;郭卫超;关键恒;陆永建;曹国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