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空巢老人伤害研究进展

李春艳;唐四元

关键词:空巢老人, 伤害
摘要:2006年,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1〕,专家预测:50年后,我国老年人家庭的空巢率将达到90%〔2〕。空巢老人由于身体健康受到慢性病的严重威胁,加上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缺乏日常生活照料与情感上的慰藉。从而使其生活中产生很多安全隐患,成为伤害的高危人群之一。本文回顾分析空巢老人的伤害相关研究。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回族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损伤研究进展

    中国民族医药在相关领域的文献散有记载,仍待进一步的收集、整理、证实和挖掘。回族医药著作《回回药方》中蜜煎菖蒲等多首具有促进脑卒中(中风)引起半身不遂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方药记载,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少见。从制备合理的动物模型入手,结合脑缺血损伤引起的病理生理特点,开展回族医药在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敬霞;李建生;牛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桦褐孔菌多糖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免疫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多糖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免疫损伤的影响。方法18只成年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微波辐射模型组和微波辐射加药物治疗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微波辐射模型组采用微波辐射装置辐射6 min,照射平均功率密度为200 mW/cm2;微波辐射加药物治疗组照射条件同微波辐射模型组,微波辐射后开始用桦褐孔菌多糖溶液灌胃,连续10 d。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活性,观察各组胸腺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微波辐射模型组的胸腺皮质和髓质中的淋巴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生发中心减少;药物治疗组大鼠胸腺组织的损伤有所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波辐射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2、IL-6的活性显著降低,而TNF-α的活性有所升高(P<0.05);与微波辐射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IL-2、IL-6的活性升高,TNF-α的活性降低(P<0.05)。结论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免疫器官具有损伤效应,桦褐孔菌多糖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而发挥防辐射作用。

    作者:孙艳美;钟秀宏;吕士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喷他佐辛对老年患者全麻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对芬太尼抑制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拟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喷他佐辛组( P组)和对照组( C组)各50例。常规全身麻醉诱导前P组静脉注射喷他佐辛30 mg,C 组静脉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5 min后进行全麻诱导,达到插管条件后行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诱导时(T1)、诱导后3 min(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3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T2与 T0比较,两组 MAP、HR均下降(P<0.05);T3时刻 C 组 MAP、HR均显著高于 T0时刻(P<0.05),P组MAP、HR与T0时刻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 P组 MAP、HR低于 C 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喷他佐辛30 mg可加强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作用。

    作者:崔瑞岑;杜奕鹏;徐道权;李春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纳米雄黄干预肺癌A549细胞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缺氧诱导因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干预肺癌A549细胞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缺氧诱导因子( HIF)-1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培养肺癌A549细胞,采用RT-PCR技术与免疫组化法观察纳米雄黄对人肺癌A549细胞VEGF、HIF-1的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纳米雄黄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纳米雄黄可明显降低VEGF、HIF-1表达(P<0.05),并随药物浓度增高作用增强(P<0.05),与顺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纳米雄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途径实现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HIF-1的表达有关。

    作者:齐元富;李慧杰;于连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大肠癌内镜诊断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 CRC)是世界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2位〔1,2〕。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位于全部恶性肿瘤的第4~6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3位〔3,4〕。早期CRC治疗的预后较好,然而早期CRC往往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CRC重要防治策略之一。

    作者:张骅;张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专科领域的核心问题

    目的:探讨老年护理专科领域核心护理问题,以期帮助临床护士确定老年护理工作重点,提高决策能力,提升老年护理质量。方法以奥马哈系统为问题分类依据,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调研获取老年护理问题,编制函询问卷,应用Delphi法对全国26名专家进行老年护理专科领域核心护理问题的筛查与论证。结果经过三轮专家函询,确认老年护理专科领域住院期间共11个核心护理问题,涵盖了生理、健康相关行为、心理社会等3个领域;出院后共7个核心护理问题,涵盖了生理、健康相关行为2个领域。结论老年护理专科领域核心问题的确认能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及资金,提高老年护理的效率与质量。

    作者:朱小佳;罗迎霞;程维;刘雪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PGCD)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89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PGCD治疗的临床资料,从操作、疗效、并发症及愈后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89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术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89例患者中5例引流不畅,调整引流管;7例引流管脱落,行二次置管。其中85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71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14例长期置管;4例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4~7 w后拔管,治愈出院。结论 PGCD作为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佳楠;林元强;隋国庆;王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88例择期全麻下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2例;D1组、D2组、D3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5、0.8、1.0μg? kg-1? h-1,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采用 MMSE 量表对老年患者手术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及 D1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D2组和D3组术后的MMSE评分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 D2组、D3组患者高血压以及窦性心律过缓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D1组、D2组、D3组和对照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1.82%(7/22)、4.55%(1/22)、0%(0/22)、36.36%(8/22),D2组、D3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 D1组(P<0.05),D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老年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镇痛,在改善术后认知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中,建议采取低于1.0μg/kg剂量给药,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作者:柏平;陶国才;吕治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复方菖蒲益智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菖蒲益智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CD11b兔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模型小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0.05)。复方菖蒲益智汤高剂量组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复方菖蒲益智汤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 P<0.05)。复方菖蒲益智汤低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复方菖蒲益智汤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降低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程度。

    作者:臧春柳;田军彪;崔媛;徐丽娟;刘学飞;赵见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腮腺肿瘤的MRI诊断

    腮腺肿瘤是常见的唾液腺肿瘤,种类较多,影像学检查对于腮腺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都有重要的作用,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通过多参数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及邻近解剖结构,为术前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老年患者腮腺肿瘤具有其特殊性,针对老年患者腮腺肿瘤的研究较少,文献罕见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腮腺肿瘤患者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老年腮腺肿瘤的认识及诊断率。

    作者:程克磊;郭俊男;孙戈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药效学机制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UC)大鼠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痛泻要方组,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加束缚法制作UC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光镜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蛋白表达变化,并以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为观察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严重(P<0.01),大鼠结肠组织 PPAR-γ蛋白表达下调(P<0.01),脾脏和胸腺指数降低(P<0.05),MPO和T-AOC活性降低(P<0.05,P<0.01),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痛泻要方组的结肠损伤明显修复(P<0.05),大鼠结肠组织 PPAR-γ蛋白表达上调(P<0.01);脾脏和胸腺指数升高,MPO 和 T-AOC 活性升高(P<0.05), SOD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增加(P<0.05)。结论痛泻要方能够有效治疗实验性UC,其药效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结肠组织抗氧化能力和调节结肠组织紊乱的免疫功能以及提高结肠组织PPAR-γ的表达实现。

    作者:朱向东;曹燕飞;汪斌;王燕;段永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比较

    目的:对比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74例,男31例,女43例,平均72.3岁。均行VCTDSA和3D-DSA检查,两位评价者分析此两项检查的影像资料,记录动脉瘤检出的个数、部位及大小,并评价VCTDSA的诊断效能(包括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两种技术诊断动脉瘤的一致性。结果3D-DSA检出动脉瘤94个,VCTDSA检出93个(评价者A检出93个,评价者B 92个);评价者A检出全部动脉瘤以及检出<3 mm动脉瘤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较评价者B高,而两者检出≥3 mm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在检出动脉瘤个数、部位和大小三方面,3D-DSA和 VCTDSA有很好的评价者间的一致性。结论 VCTDSA的动脉瘤检出效能与3D-DSA相当,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的准确方法。

    作者:李剑秋;陈莉;姚开情;吕发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心梗患者QRS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QRS波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 VA)的概率的相关性。方法参照12导联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将AMI老年患者114例分成A组(>160 ms)36例,B组(120~160 ms)45例,C组(<120 ms)33例。比较3组基线资料、心率变异性(HRV)及VA发生结果。结果3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Ⅲ级(χ2=7.903,P=0.019)、ⅣB级(χ2=8.962,P=0.011)VA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且均为 A 组发生率高,C 组低;3组 HRV 指标包括24 h 正常 R-R 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5 min 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RMSSD)、超过50 ms百分比的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pNN50(%)〕和三角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均为A组低,C组高。结论老年AMI患者QRS时限异常与VA的发生率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李则林;吴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有氧运动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指标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规律的有氧运动是否可以改善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及血小板功能。方法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7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常规治疗+有氧运动;对照组41例: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显著低于治疗前〔(135.27±3.66) vs (138.92±4.24)mmHg;t=4.173, 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CD62P、CD61及血小板聚集率(PAR)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CD62P、PAR及 CD61显著下降(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 CRP与 CD62P、CD61及PAR间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有氧运动可以改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浆CRP及收缩压。

    作者:罗军;魏燕璇;王毅;李日行;古剑雄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糖尿病的防治现状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糖尿病( DM)防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首次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含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DM住院患者182例,应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一级预防知识调查问卷,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①患者DM、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肥胖等主要危险因素知晓率分别为34.6%,63.7%,46.7%,48.4%和17.6%;②182例患者中对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4.6%(63/182)、27.5%(50/182)和19.2%(35/18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健康教育、是否医疗保险等因素对DM进行治疗和干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健康教育和是否医疗保险是患者接受降糖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伴DM患者对DM治疗认识不够,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健康教育和是否医疗保险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作者:周经霞;代鸣明;吴硕琳;苏庆杰;蔡毅;曾超胜;李鹏翔;吴映曼;吴海荣;龙发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空巢老人伤害研究进展

    2006年,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1〕,专家预测:50年后,我国老年人家庭的空巢率将达到90%〔2〕。空巢老人由于身体健康受到慢性病的严重威胁,加上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缺乏日常生活照料与情感上的慰藉。从而使其生活中产生很多安全隐患,成为伤害的高危人群之一。本文回顾分析空巢老人的伤害相关研究。

    作者:李春艳;唐四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氟伐他汀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老年心力衰竭( HF)患者心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 NT-ProBNP)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年龄≥60岁老年HF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按 HF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汀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晚。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12个月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及血浆NT-ProBNP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9.0%,χ2=13.07,P<0.01);观察组患者 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介素(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NT-ProBNP、TNF-α、hs-CRP 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TNF-α、IL-6、hs-CRP 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LVEF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50,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改善HF患者的心功能,显著降低其血浆 NT-ProBNP和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王春梅;郝淑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影响民族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 QOL)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级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使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文版量表对乌鲁木齐社区1047名老年人进行测定。结果60~69岁组 QOL总分高于70~79岁和80岁以上组;已婚老年人QOL总分高于单身老年人。干部技术人员QOL总分高于工人组(均P<0.05)。结论应从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原职业和经济收入因素进行干预以提高乌鲁木齐老年人QOL。

    作者:苏沂;王彦茹;王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新型肽对Lewis肿瘤细胞的作用

    目的:探讨新型肽对Lewis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 MTT)检测 Lewis肿瘤细胞在不同时间段(24、48、72 h)细胞增殖活性,构建C57BL/6N纯系小鼠肺癌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 D1阳性表达。结果 Lewis肿瘤细胞在给药48 h,新型肽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连续给药21 d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抑制率为43.38%;细胞周期蛋白D1阳性表达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型肽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蛋白 D1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生长作用。

    作者:王溪原;史育萌;钱鑫;匡野;赵志涛;王毅;周庆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疗效

    目的:研究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效果。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病人30例,其中单纯颅骨钻孔治疗3例、颞肌颞浅动脉贴敷术治疗10例、经显微镜下颞肌颞浅动脉贴敷结合颅骨多点钻孔术同时应用17例。分析病人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并对其中15例病人的影像学资料进行随访。结果随访6~24个月,经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所有病人未出现再出血,除3例单纯颅骨钻孔的病例外其余病人均无缺血性症状发生,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明显改善,影像学随访的15例病人颅外血管参与颅内供血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对于烟雾病病人,选择合适的病例,经显微镜下颞肌颞浅动脉贴敷结合颅骨多点钻孔术同时应用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江志贤;张晋宁;黄锦聪;田进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