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佳豪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D-二聚体(D-D)、血细胞比容(HC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肺动脉压力、动脉血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科2014年2~8月收治的124例 AECOPD 患者,以多普勒心脏超声估计肺动脉收缩压力(PASP),根据是否存在PAH分为PAH组(52例)、无PAH组(72例),分别测定每位患者的血浆D-D、HCT、动脉血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D-D、HCT、血气分析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PAH组患者D-D、HCT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430,0.499,均P<0.01);PO2与D-D、HCT、PASP水平呈负相关(r=-0.299,-0.376;-0.440,P<0.01或P<0.05),PCO2与HCT、PASP水平呈正相关(r=0.58,0.352,P<0.05或P<0.01)。结论D-D、HCT水平可反映和估测AECOPD患者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及其程度,对于早期诊断、治疗AE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及判断 AECOPD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小花;苏洁;徐建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型可回撤自膨胀支架( LEO)辅助栓塞颈内动脉宽颈动脉瘤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颈内动脉动脉瘤89例,其中47例颈内动脉宽颈动脉瘤病例,因瘤颈相对较宽,使用LEO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其余42例非宽颈动脉瘤患者单纯使用弹簧圈栓塞。术后行3D-DSA造影,术后3~6个月随访PSA或MRA,评估效果、评价安全性,随访6个月~1年,用GO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 LEO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3例发生缺血表现,1例继发脑出血,2例死亡,在治愈率、复发率、术后及远期并发症及GOS评分方面,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相关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型LEO辅助栓塞颈内动脉动脉瘤闭塞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预后佳。
作者:蔡烨琰;孙晓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澄迈长寿村居民头发微量元素谱特征。方法选择澄迈6个长寿村,每村选取6个长寿家庭,采集长寿老人(90~110岁)及其成年亲属(40~60岁)头发样品,检测样品中12种微量元素含量,对长寿老人及其成年亲属以及相关文献等头发元素谱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澄迈长寿老人头发元素谱特征为:高的Mg、Ni、Cr,偏高的Fe、Sr,正常的Ca、Pb、Mn,明显低值的Cu、Zn、Cd,其中高 Mg和低 Cu的特点较为突出。而长寿家庭成年人发元素谱特征为:高的Sr、Ni、Cr、Mn、Mg,正常的Ca、Fe、Pb、Cu,低的Zn、Cd。头发元素谱分布模式比较,长寿组为Mg >Ca >>Zn、Fe>Ni、Cr>Cu、Sr>Mn、Pb>F>Cd,成年组为Mg >Ca >>Fe、Zn、Sr>Ni、Cr、Cu、Mn、Pb>F>Cd,两者总体分布类似、个别元素分布有交叉,Sr含量差异较大。从成年组到长寿组,发Zn、F、Cu含量并不突出,但却高度稳定,尤其是 Zn。结论澄迈长寿村居民居住生活环境对其身体有影响,生命火花Zn元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于洋;王雅娟;肖钰杰;贺杨洋;罗盛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鬼臼乙叉甙、亚叶酸钙、氟尿嘧啶( ELF)两种化疗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老年晚期胃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化疗2个周期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病程、基础疾病、病理诊断、肿瘤转移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χ2=8.977,P=0.030);观察组恶心呕吐(χ2=6.146,P=0.013)、骨髓抑制(χ2=6.848,P=0.009)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在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中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马保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超短波、中药熏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老年患者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超短波及中药熏洗治疗。结果治疗4 w后,患者在疼痛、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两组目测类比定级(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FMA)及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尤以治疗组为著(均P<0.05)。结论超短波、中药熏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老年患者肩痛效果明显。
作者:刘新;聂亚冬;单冰竹;徐文玉;蒋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急性肾衰竭(ARF)是患病机体发展为多器官衰竭(MOF)的重要原因之一〔1〕。为了深入研究ARF的发生机制、探讨治疗措施,学者们根据ARF的病因学复制了多种动物模型,有以氯化汞为代表的重金属中毒、以甘油为代表的挤压综合征、以庆大霉素为代表的药物中毒、以脂多糖( LPS)为代表的生物毒素中毒等肾毒性ARF模型;还有以失血性休克、肾动脉夹闭引起的肾缺血再灌注为代表的肾缺血性ARF模型及以脓毒症引起的炎症反应为代表的炎性ARF模型〔2~5〕。血液流变性异常可直接影响组织微循环的血流灌注,在多个病理过程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导致重要脏器缺血性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6〕。研究〔7~10〕表明,血液流变性异常在多种原因导致ARF的发病学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众多学者也根据不同需要,从不同侧面,以血液流变性为切入点,研究了血液流变性在ARF发生、发展进程中的变化,进行ARF的监测、预防、治疗及疗效评估,为ARF的防治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与临床资料。本文对ARF发展进程中的血液流变性变化进行综述。
作者:李宝亮;侯亚利;牛春雨;赵自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用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对患者高分辨 CT半定量评分、肺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单纯口服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接受泼尼松治疗的同时应用缬沙坦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不同疾病分级患者的HRCT肺气肿视觉评分、肺间质纤维化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1);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2.93±0.42)L、大呼气峰流速值(PEF)(4.67±0.62)L/s、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2.67±0.52)L都高于对照组〔FVC(2.26±0.38)L、PEF(3.79±0.43)L/s、FEV1(2.05±0.40)L〕(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72.72±8.55)mmHg〕高于对照组〔(58.15±6.79)mmHg〕PaCO2〔(46.37±4.21)mmHg〕低于对照组〔(55.58±5.18)mmHg〕(P<0.01);6MWT〔(402.8±67.4)m〕高于对照组〔(368.1±59.8)m〕(P<0.05)。结论缬沙坦联用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能够降低高分辨率CT半定量评分,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作者:吴键锋;刘云;张晨光;李淑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老年抑郁症伴高血压或不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抑郁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合并高血压;对照组39例,单纯老年抑郁症。进行为期6 w治疗后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的各时间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MA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09%,31/43 vs 74.36%,29/39;χ2=0.053, P=0.817)。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8%,7/43 vs 20.51%,8/39;χ2=0.245,P=0.620)。两组治疗后2 w 内血压呈现上升趋势,至治疗后2 w达到高峰,而至治疗后4 w逐步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治疗后2 w,观察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t=2.376,P=0.020),舒张压差异亦显著高于对照组(t=2.714,P=0.008)。治疗后4 w,两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8,P=0.367),舒张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854,P=0.067)。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无论合并高血压与否,对文拉法辛的治疗反应性均较佳,在治疗后早期(2 w)血压会可逆性上升。
作者:张俊;陶连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欧立停联合针灸治疗急性发作期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1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欧立停联合针灸)31例,对照组(单纯口服欧立停10 mg)30例,疗程共2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的次数、天数、视觉模拟评分( VAS)值的改善,评价治疗后总体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头痛发作的次数、天数、VAS值等方面均有改善,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欧立停联合针灸治疗急性发作期偏头痛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可以作为偏头痛患者发作期的优先治疗方案。
作者:曹丽翠;王磊;贾红云;黄银兰;代阳倩;姚辉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重组质粒pBudCE4.1-Cx43转染人肺鳞癌NCI-H226细胞,探讨Cx43基因对细胞的生长、细胞周期及肿瘤迁移等的作用。方法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的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BudCE4.1-Cx43转染人肺鳞癌 NCI-H226细胞,通过 RT-PCR、Western 印迹检测 Cx43在转染后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划痕染料示踪法检测细胞间通讯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通过CCK-8增殖实验、划痕愈合实验、细胞侵袭实验评价转染Cx43基因对人肺鳞癌NCI-H22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实验组 Cx43 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细胞传递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实验组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细胞周期被阻滞在 G0/G1期,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实验组 NCI-H226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01),尤以72 h 为著。实验组迁移能力、NCI-H226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转染Cx43基可抑制人肺鳞癌NCI-H226细胞的迁移能力,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作者:勾建强;张秀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疼痛患者口服止痛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15例老年肿瘤疼痛患者的一般情况、疼痛评估、依从性评估、影响依从性原因进行收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疼痛评分2~10分,平均(5.92±2.31)分。其中56例(48.69%)服药依从性好,59例(51.31%)依从性差。不同年龄、个人月收入水平、医疗缴费情况、疼痛程度的老年肿瘤疼痛患者的口服止痛药治疗依从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60~74岁、低收入者、部分报销或自费、疼痛程度轻的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结论老年肿瘤疼痛患者口服止痛治疗的依从性差,年龄、个人月收入水平、医疗缴费情况、疼痛程度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给予适当的干预。
作者:夏姣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合并脑微出血( CMB)患者的患病率与分级情况。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在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中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扫描,对不同类型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合并CMB患者的患病率、分级以及危险因素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心源性脑栓塞、小动脉性脑梗死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年龄、不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影响患病率的主要因素。结论尽早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进行检测,能够提高对该疾病的治疗与预后效果。
作者:牛延良;蒋超;田志强;贺刚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丹参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方法120 mg· kg-1· d-1 D-半乳糖注射6 w建立衰老小鼠模型,第15天随机分组后,丹参组注射丹参注射液0.1 ml/d连续28 d,空白对照和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试剂盒测定血清和脑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单胺氧化酶( MAO)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血清和海马组织 SOD、GSH-Px 活性下降,MDA 含量增加 MAO 活性升高(P<0.05);腹腔注射丹参后小鼠认知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血清和海马组织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而MDA含量减少(P<0.05),海马中MAO活性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和脑组织中 SOD、GSH-Px活力,降低血液和脑组织中MAO活性、 MDA含量有关。
作者:刘品月;晋贞超;邓小兰;袁莉;郑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长期滴用抗青光眼药物对老年患者睑板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48只眼)长期局部滴用抗青光眼药物的老年患者病史、问卷调查、眼部常规检查: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裂隙灯观察睑板腺情况。结果48只眼中有32只眼患有睑板腺功能障碍,用药时间的增长会增加对睑板腺功能的损害。经过分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6.87%。结论长期局部滴用抗青光眼药物可损害睑板腺功能,可能造成睑板腺功能障碍。
作者:杨立;晋秀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s )是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发现于1990年,迄今为止已确定3个亚型:PPARα、PPARβ/δ和PPARγ。其中PPARδ在糖脂代谢、转运和胰岛素敏感性方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PPARδ的活化不仅可以减轻肥胖、改善胰岛素抵抗( IR),还可促进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抑制炎症介质表达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本文就PPARδ对糖脂代谢和老年相关性疾病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陈宁园;潘尚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鹿角霜单味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原则,选取放化疗时伴白细胞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鹿角霜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利血生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肝功血常规等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疗效。结果白细胞、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T)在不同疗程的治疗结束后,组间的差异及不同疗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红素(TBIL)及其他血液学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白细胞治疗的临床效果在不同分组间及不同治疗疗程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鹿角霜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使白细胞数量增多,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肝功的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中医辨证治疗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恶性肿瘤患者时选择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的单味中药提供了临床依据。
作者:全天一;陈文裕;黄国虹;周颖芳;冯崇廉;李伟明;徐学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9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将接受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非体外循环组,接受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纳入体外循环组。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非体外循环组对比,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 CHD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康复时间短、并发症风险小,今后可将其作为老年CHD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新宽;尤涛;阎慧婷;丁凡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