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老年住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异常的现状

王兆鹏;刘敏;王义围;赵翠;李军;王淼;郭立稳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 糖调节受损, 2型糖尿病
摘要:目的:了解中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现状,并探讨不同血糖、血脂代谢水平与BP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岁的BPH患者176例,所有患者均检测空腹血糖(FPG)及血脂等指标。对于未诊断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如 FPG<7.0 mmol/L均口服75 g葡萄糖粉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如FPG>7.0 mmol/L,隔日复查FPG。采用腹部超声测量并计算前列腺体积(PV)。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评估下尿路症状,生活质量指数评分( QOL)评估下尿路症状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程度。依据患者血糖情况分为四组,其中正常糖耐量组(NGR)49例,空腹血糖受损(IFG)组14例,糖耐量减低(IGT)组35例,T2DM组78例;其中新发糖尿病(DM)22例,原有DM56例。结果①176例BPH患者中DM患病率为44.32%,糖调节受损27.84%,累计糖代谢异常72.16%。若仅进行FPG检测而不进行OGTT试验,将漏诊27.84%糖调节受损患者和12.50%DM患者;此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NGR组有13例,IFG组3例,IGT组6例,DM 组32例。②IFG组FPG显著高于 NGR组、IGT组(α′<0.008); DM组FPG显著高于NGR组及IGT组(α′<0.008)。③NGR组 TG显著高于 IGT组(P<0.05),DM 组 TG显著高于 IFG组、IGT组(P<0.05)。④DM组体重指数(BMI)、PV、前列腺年增长率、IPSS分值、QOL分值显著高于NGR组(α′<0.008);DM组 QOL显著高于IFG组、IGT组(α′<0.008);IFG组、IGT组QOL高于NGR组(α′<0.008)。⑤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V与年龄(r=0.585,P<0.05)、TG(r=4.093,P<0.05)呈正相关。结论中老年BPH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率高,年龄、糖脂代谢紊乱是PV增大的危险因素,应常规进行OGTT 试验筛查。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60%左右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常规护理无法满足这部分患者的需求〔1〕。本文拟评价心理干预护理在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 PS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丁建红;李璐;程妍;刘思玮;刘庆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上报的122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122例不良反应中,84例(68.85%)在患者不合理用药时出现,38例(31.15%)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过程中,因为其他原因而导致的不良反应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2.40,P<0.05)。122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中男85例(69.67%);多于女37例(30.33%)。不同年龄段都有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60岁的老年患者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而<10岁的儿童发生率低。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高,占18.85%(23/122),其次为痰热清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分别占13.93%(17/122)和12.30%(15/122);参麦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0.66%。本组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心悸、胸闷、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等。结论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众多,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控工作,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及用药原则。

    作者:朱春丽;汪平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解旋酶RECQ1和细胞核相关抗原 Ki-67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分析解旋酶RECQ1和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胶质瘤手术治疗患者80例,根据病理学分级分为Ⅰ~Ⅱ级44例,Ⅲ~Ⅳ级36例,另外选取正常脑组织20例,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ECQ1、Ki-67的表达情况,计算RECQ1、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RECQ1、Ki-67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呈阴性,在胶质瘤组织表达呈阳性;RECQ1、Ki-67在Ⅰ~Ⅱ级胶质瘤组织中多为低表达,在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多为高表达;②RECQ1在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Ⅰ~Ⅱ级胶质瘤组织RECQ1表达率与Ⅲ~Ⅳ级胶质瘤组织比较明显降低(P<0.05);③Ki-67在正常脑组织组织中无表达,Ⅰ~Ⅱ级胶质瘤组织RECQ1表达率为75%,与Ⅲ~Ⅳ级胶质瘤组织比较明显降低(P<0.05);④胶质瘤组织中RECQ1和Ki-67表达均为阳性的有57例(71.3%),均为阴性的有14例(17.5%)。 RECQ1阳性但 Ki-67阴性的有4例(5%),RECQ1阴性但Ki-67阳性的有5例(6.2%),RECQ1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r=0.768,P<0.01)。结论 RECQ1和Ki-67的表达随着脑胶质瘤组织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升高,且两者正相关。

    作者:郭成永;梁朝辉;魏可欣;孙国柱;焦保华;赵宗茂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鲑降钙素与注射用骨肽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痛的效果对比

    骨质疏松( OP)因患者年龄增大引起生理功能退化,进而骨硬度、弹性降低。腰背痛是OP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1〕。本文拟观察鲑降钙素与注射用骨肽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对OP患者腰背痛的效果。

    作者:陆洪军;李长德;唐海波;李淑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胫内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骨科收治的60例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行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行常规手术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的膝关节功能(HSS)优于对照组(Z=2.015,P=0.044);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伤口化脓、骨折畸形、膝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以及伤口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 P<0.05)。结论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在膝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疾病负担,且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等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陈涛平;焦建宝;刘晓峰;骞立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常见降压药小剂量联合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

    目的:探讨常见降压药(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左旋氨氯地平)小剂量联合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对照A组(替米沙坦组)、对照B组(左旋氨氯地平),每组42例。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动态血压变化、非杓型高血压逆转情况、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8 w 后,3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联合治疗组血压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两个对照组血压下降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转为杓型血压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B组非杓型高血压逆转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P<0.01)。治疗8 w后,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 P<0.05)。结论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左旋氨氯地平小剂量联用可有效地控制24 h血压,更好地逆转老年非杓型高血压,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祎;冯华;高闻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早期应用左卡尼汀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早期应用左卡尼汀治疗以探讨其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90例具有PCI手术适应证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左卡尼汀组和早期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且均行PCI。三组均常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氢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降脂药。左卡尼汀组于术后1 h内予左卡尼汀3.0 g加入0.9%生理盐水20 ml中静脉推注,此后每日用药1次,连用7 d;早期治疗组PCI术前10 min予左卡尼汀静脉推注,此后每日用药1次,连用7 d。比较3组心电图ST段回落时间,术前及术后24、72 h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MB)、肌钙蛋白I( cTn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及术后30 d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左卡尼汀组和早期治疗组心电图ST段回落时间明显缩短,以早期治疗组更明显(P<0.05或P<0.01)。术前3组血清CK-MB、cTnI、SOD和MDA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左卡尼汀组和早期治疗组术后24、72 h血清CK-MB、cTnI、MD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以早期治疗组改变更为明显(P<0.01)。左卡尼汀组和早期治疗组术后30 d病死率无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左卡尼汀能够保护心肌细胞,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改善心电图变化和改善PCI患者预后,尤以术前早期应用效果更显著。

    作者:毛毳颖;郑雪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宫颈癌的多普勒超声学特征及与病灶内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学特征及其与病灶内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以2012年6至2014年6该院收治的113例宫颈癌患者,观察不同分期颈癌多普勒超声学的特征,并分析其与MVD的相关性。结果Ⅰ期病变患者宫颈形态正常或轻度增厚,内部回声稍增高,多普勒显示点状血流信号;Ⅱ期患者宫颈不均匀增厚,体积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多普勒显示出现条状、点状或网状血流信号。Ⅲ期患者出现宫颈外浸润,多普勒技术显示丰富的血流;不同组织类型间血管阻力指数(RI)值和MV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转移组患者的RI值明显低于无淋巴转移组患者,MV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组患者(P<0.05);不同病理分期患者间 RI值和MVD值间存在差异,两两比较显示,仅Ⅲ期患者RI值均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MVD值均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其他组间无差异(P>0.05);宫颈癌患者 RI值与MVD值存在负相关(r=-0.521,P=0.013)。结论超声造影能够清晰显示出宫颈癌的特点,可用于宫颈癌的诊断、监测及评价,宫颈癌患者 RI值与 MVD值存在负相关关系。

    作者:杨蓉;杨青;杨映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多态与唐氏综合征发生的关系

    目的:探讨母体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和胱硫醚-β-合成酶(CβS)基因多态性与唐氏综合征(DS)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方法检测70例 DS 患儿母亲和117例对照女性的 MTHFR 两个多态位点( C677T、A1298C),利用SHEsis在线分析软件进行单体型和连锁不平衡分析;PCR法检测CβS 844Ins68基因型。 Pearson χ2检验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计算比值比评价相对危险度。结果 MTHFR基因两个多态位点及CβS 844Ins68突变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 MTHFR 677T/T /1298(C/C+C/A)联合基因型显著地增加DS发生风险(OR=8.46,95% CI:0.90~79.51,P<0.05)。 MTHFR 两个多态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D′=0.68);677T-1298C单体型与DS发生显著相关(OR=5.22,95% CI:1.37~19.94,P<0.01)。结论 MTHFR两个位点变异联合分析及677T-1298C单体型可能是DS发生的风险因素,不能排除叶酸代谢酶基因多态在DS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廖亚平;张鼎;周伟;刘长青;董淮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ALDH1作为卵巢癌干细胞标志物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含生长因子无血清培养基(SFM)培养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悬浮球对CD133与乙醛脱氢酶1(ALDH1)表达的影响以及ALDH1是否可作为卵巢癌干细胞( CSC)的标志物。方法用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对卵巢癌 SKOV3细胞进行培养作为实验组,以含血清培养基( SSM)组作为对照,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 MTT)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 侵袭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自我增殖、克隆形成及侵袭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卵巢癌 SKOV3细胞和悬浮球中 ALDH1、CD133表达情况;体外化疗实验富集 ALDH1 high细胞初步探索 ALDH1在卵巢癌细胞中的作用。结果实验组自我增殖、克隆形成及侵袭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ALDH1 high、CD133+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外化疗实验表明顺铂连续作用于卵巢癌 SKOV3细胞72 h后,实验组ALDH1high、 CD133+细胞比例明显增加,ALDH1high细胞比例增加了3.23倍,CD133+细胞比例增加了2.34倍,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卵巢癌 SKOV3细胞能够形成肿瘤干细胞球及高表达ALDH1,ALDH1可能是卵巢癌干细胞的标志物之一。

    作者:范秀丽;卞翠翠;董怡;杨雷;姜艳;岳清;陈涛利;刘子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身体活动对老年人认知和脑功能的影响

    老化不仅是身体衰老过程,更是心理的衰退过程,其中认知功能的老化表现明显且影响大,它不仅会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干扰其日常生活。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身体活动促进老年人认知功能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当前,身体活动减缓认知下降、提高执行功能、促进老年人脑的神经生长和降低老年痴呆风险等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焦点。

    作者:蒋长好;陈婷婷;石长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硒预防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人体重要的含硒蛋白质的必要组成部分,硒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促进免疫调节等作用〔1〕,硒缺乏与癌症、病毒感染及多种心血管疾病等〔2〕相关。饮食补充硒等营养物质常用于保持健康和疾病预防,特别是各种慢性疾病患者。硒发挥心血管疾病保护作用的实验证据充分。本文就硒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易春峰;李元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肺癌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70岁老年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临床一般情况、病理类型、分期及手术方式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所有入组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71例(20.3%),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肺炎,术后持续性肺漏气,呼吸衰竭等)60例(84.5%),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主要是心律失常)14例(19.7%),2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死亡,术后30 d内死亡率0.6%。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肺癌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有性别、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分级、体能状态评分( PS)评分、手术方式(胸腔镜/开胸)、手术切除范围、肿瘤大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多因素分析提示COPD分级(P=0.006)和手术切除范围(P=0.042)是老年肺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肺功能正常或轻度限制相比,COPD1级、2级、3级的 OR值分别为4.493、4.284、12.998,COPD 4级并发症发生率60%,因例数少,P=0.888;与部分肺叶切除相比,单肺叶切除、扩大或全肺切除的 OR值分别为3.345、10.563。结论 COPD分级≥3级和手术范围扩大会增加老年肺癌的术后并发症。

    作者:杨利红;徐旋里;周建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胃腺癌术后组织中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14表达特征及对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目的:检测胃腺癌术后组织中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CEACAM)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内皮标志物白细胞分化抗原(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以胃腺癌术后组织8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77例距肿物边缘>3 cm的切端为正常的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CEACAM6、MMP-14和 CD34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 CEACAM6、MMP-14的阳性率、MV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CEACAM6、MMP-14的阳性率、MVD值与大径线、坏死、脉管浸润相关,MMP-14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EACAM6和MVD 、MMP-14和MVD呈正相关。结论胃腺癌中CEACAM6、MMP-14阳性率及MVD值均增高,不仅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CEACAM6、MMP-14可能与胃腺癌的血管生成有一定作用。

    作者:马金华;王丽娟;马金兰;马金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具有强大的增殖分化潜能,可产生许多不同类型的基质细胞,后分化成不同功能的肝细胞,分泌一系列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能够抑制肝细胞炎性反应,减少肝细胞凋亡,甚至达到逆转肝纤维化,增强肝细胞功能的效果。此外,一些研究还表明BMSCs 与肿瘤的转化、血管生成、细胞迁移、多种肿瘤增殖及侵袭等相关〔1〕。本文综述了目前BMSCs的研究情况,探讨BMSCs用于治疗HCC的机制;并对BMSCs用于治疗HCC的利弊与前景作出具体分析,为利用BMSCs治疗HCC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穆雪峰;高普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广州市老人院安全文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调查广州市老人院安全文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运用修订版HSOPSC问卷对广州市8家老人院260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广州市老人院安全文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安全文化优势领域分别为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91.2%),园区内团队合作(89.8%),管理者促进安全的期望与行动(79.9%)和老人院管理者对老人安全的支持(79.4%);安全文化待改进领域分别为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47.2%),事件报告频率(42.1%)和人员配置(37.7%)。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人员配置、护士所在园区、老人院性质、本院工作年限、在今后一年中是否会继续在老人院工作对预测安全文化总分具有统计学意义(F=14.422,R2=0.293,P<0.05)。结论广州市老人院安全文化有待提高,老人院管理者应合理进行人员配置,建立自愿、非惩罚性报告体系,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楚婷;刘可;张利峰;马一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慢性伤口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伤口是指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组织受伤,其愈合过程大于8w的伤口,如溃疡性伤口、糖尿病伤口、压力性溃疡和手术后愈合不良的伤口等〔1〕。创伤愈合协会世界联盟提出“敷料相关过程实施疼痛小化”的佳实践原则方案,同时认为慢性伤口疼痛患者有对安全、自尊、爱与归属及自我实现的需要〔2〕。本研究对慢性伤口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仇铁英;黄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测量抽吸物pH值联合胆红素法定位鼻胃管位置的系统评价

    据报道,每年大约有100万的住院患者或接受家庭护理的患者要靠管饲获取营养〔1〕。鼻饲术是实施管饲饮食常用的方法〔2〕。在鼻饲管置入和保留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安置不到位或移位,甚至误入气道,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在留置鼻饲管时、管喂食物或药物前及持续的管喂过程中都必须对鼻饲管的位置进行验证〔3〕。本研究采用国际循证医学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 SR)〔4〕方法,对目前全世界关于测量抽吸物pH值联合胆红素法验证鼻胃管位置的定位方法的文献资料进行评价。

    作者:唐丽;芮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8例,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在手术当天至术后第6天,每次给予UTI 1×105 U静脉滴注,3次/d;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在术前1 d及术后1、3、5、7 d空腹抽血检测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IL-6、TNF-α、CRP、SIRS评分在术后1、3、5、7 d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在术后1、3、5 d血清 IL-6、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在SI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存在炎症反应, UTI丁可降低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血清 IL-6、TNF-α、CRP的浓度,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徐信玉;王大广;陈羽佳;徐越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胸腔镜在治疗胸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胸腺疾病是常见的纵隔疾病,而胸腺瘤是重症肌无力常见的病因。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疾病已逐渐普及。我院自2007年7月至2014年9月共完成胸腔镜下或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胸腺疾病120例,疗效满意。

    作者:张浩亮;赵松;侯智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