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张凯;王毅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对老年慢性荨麻疹患者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收集5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咪唑斯汀10 mg/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白芍总苷0.6 g/次,3次/d,疗程6 w。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白介素(IL)-4、干扰素(IFN)-γ水平及外周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75.86%(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IFN-γ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IL-4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8+比值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白芍总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老年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用咪唑斯汀,两药联用通过降低患者IL-4水平、升高IFN-γ,调节外周T细胞亚群状态,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刘华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针对肥胖患者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是较为健康、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健身减肥措施。但通过有氧运动进行减肥训练,患者必须承受一定程度的训练负荷才能起到相应的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指出,患者要做不间断的持续性训练,且每次运动消耗热量须达300 kCal以上,才对机体的糖脂代谢能够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1,2〕。但由于受身体功能衰退等因素的制约,例如爬山、游泳、有氧操及球类运动等众多项目,老年患者往往因自身条件无能为力对之敬而远之,而作为有氧运动项目的太极拳,较适合老年人作为大众化项目进行长期操练。负氧离子疗法是一种新兴现代医学疗法,它利用负氧离子对人体的生物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调节作用,以达到对人体进行调节治疗的目的〔3〕。本研究观察在负氧离子干预治疗下太极拳训练对中老年肥胖症患者身心健康的作用。
作者:王庆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七氟烷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ASAⅡ或Ⅲ级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 S组)和丙泊酚组( P组)。 S组:呼吸回路中预充2.7MAC七氟烷,给予诱导及插管;P组复合静脉输注4~6 mg? kg-1? h-1丙泊酚。两组均复合泵注瑞芬太尼。监测两组患者基础心率和血压,手术10 min(t1)、30 min(t2)、手术结束前30 min(t3)和手术结束前10 min(t4)的HR、MAP、血液气体分析(pH,PO2, PCO2)并观察术后苏醒情况。结果 S组与P组在t2,t3点的HR和MAP较同组t1有显著差异(P<0.05);S组与P组在t2和t3时间点HR、MAP之间比较显著差异(P<0.05);S组PO2在t2,t3时间点较t1有显著差异(P<0.05),S组与P组t2与t3时间点PO2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麻醉与丙泊酚麻醉相比容易获得较稳定的心率和血压,在手术过程中氧分压较高,对肺功能下降的人群有一定意义。
作者:徐道权;杜奕鹏;范译方;李春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厄多司坦对老年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80例确为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非药物性气道清理的物理方法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厄多司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相关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 VAS、PEF、PaCO2指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痰液性状变化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的MD、MP、MVP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厄多司坦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患者,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增加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良好,适用临床推广。
作者:帅冬怡;廖慧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心理社会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于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对照组予以脑梗死患者常规用药教育、饮食指导及心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社会支持、功能训练及药物治疗等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当天、1、3、6、12个月的 HAMD 评分、GQOLI评分。结果观察组1、3、6、12个月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第1次(入院当天)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3、6、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但两组患者入院时、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心理社会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段笑那;刘学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头孢孟多是新型半合成头孢菌素,属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低,血药浓度高,组织渗透性好。它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及厌氧菌都显示广谱的抗菌作用〔1〕。本研究观察头孢孟多酯钠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 LRTI)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李凤梅;林晓燕;栾佩佩;宋洪波;崔学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在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该院采用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42例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每月均进行随访及 X线拍摄,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滑脱距离、滑脱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3~183 min,平均(133.32±5.23)min;术中出血量为372~1523 ml,平均(629.52±123.21)min;36例已达到或基本达到复位,6例通过过提拉螺钉进行补充复位;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没有出现任何不适;采用ODI评分对疗效进行判定,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分别为90.47%(38例)及92.86%(39例);融合成功37例,融合率88.09%,融合时间为3~16个月,平均(7.35±3.82)个月,11.9%(5例)未融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
作者:马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功能训练与生物反馈疗法对高龄老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55例高龄老年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Ⅰ(功能康复治疗组)、对照组Ⅱ(生物反馈治疗组)和研究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8例,研究组19例。对照组Ⅰ仅做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Ⅱ仅以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基础上与功能康复训练进行联合治疗。于入选时及治疗6w 后,对三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和患肢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对照组Ⅱ较治疗前有改善,但改善不明显( P>0.05);研究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改善明显( P均<0.05)。结论针对高龄老年患者,单一功能康复训练具有明显疗效,而单一生物反馈疗法效果不理想,但联合疗法治疗的效果更显著,远优于对照组单一治疗的效果。
作者:陆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检测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PMN)体外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M.tb)前后 L 选择素( CD62L)的表达情况,并探讨CD62L在结核病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核病患者PMN表面CD62L的表达,同时检测正常人 PMN的 CD62L 表达率;体外感染M.tb后,再检测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的CD62L表达率。结果结核病患者PMN表面高表达CD62L,与正常人PMN表面CD62L表达无明显差异;感染M.tb后,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表面CD62L表达率显著降低( 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PMN表面CD62L参与了PMN的趋化过程,在结核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结核病的发展过程。
作者:姜丽娜;姚春艳;金齐力;李柏青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钛网加异体颗粒骨植骨与多孔表面髋臼假体人工髋关节修复术修复髋臼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0例髋臼骨缺损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钛网加异体颗粒骨植骨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多孔表面髋臼假体人工髋关节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37.95±5.94)min vs(55.52±7.29)min,(3.18±0.42)d vs (5.86±0.75)d,(6.69±0.85)d vs(10.18±1.48)d〕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35.29±5.93)vs(60.15±7.95)ml〕;术后3个月、半年以及一年时,观察组 Harris评分、HS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4.58±8.14 vs 52.42±6.24,72.55±8.44 vs 64.54±7.91,79.44±9.53 vs 68.34±8.37;89.53±9.65 vs 75.63±8.57,92.53±11.39 vs 81.48±9.47,95.22±12.52 vs 85.41±10.44);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条件评分高于对照组(59.82±9.61 vs 45.27±8.33,66.03±7.52 vs 52.17±5.93,67.65±8.34 vs 54.01±6.72,58.23±7.16 vs 51.29±5.32)。结论采用钛网加异体颗粒骨植骨进行髋关节修复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昌新;吴国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阿尔茨海默病( AD)的新诊断标准于2011年发布,与旧版相比,它具有两大亮点:①它提出AD分为3个阶段:痴呆阶段、AD源性轻度认知损害( MCI)阶段、临床前阶段。其中,AD源性MCI患者以记忆受损为主要特征,是AD型痴呆的高危群体。②它提出联合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用标准,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1〕。目前,利用生物标志物识别易转化为AD的MCI个体成为一大研究热点。此类研究有助于确定MCI患者的病因;估测 MCI个体病情恶化或变为痴呆的可能性及时间进程,以便及早进行干预。本文综述5种生物标志物在预测MCI转归中所起的作用及导致其预测能力不同的原因。
作者:毛睿智;蒋正言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KTH整合式护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新乡市5个社区DM患者,按同年龄(±3岁)、同性别、同婚姻、同文化程度、同职业类型、同病程等配对条件,筛选出64对满足该配对条件的 T2DM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采用KTH整合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性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结果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均比干预前有所提高(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KTH整合式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提高社区T2DM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会敏;朱丽丽;张海洋;唐四元;李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对老年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DNA水平影响及对老年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90例Ⅲ期和Ⅳ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放射治疗,实验组辅助给予5-FU治疗,荧光定量 PCR反应监测患者治疗前后EB病毒DNA的变化,临床检查和MRI判断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高( P=0.011)。对颈淋巴结转移患者,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效率高( P=0.000)。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EBV DN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 P<0.05)。结论5-FU能明显降低老年鼻咽癌患者血浆EBV DNA水平,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蒋成义;李多杰;汪洪涛;江涛;许亚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急性胰腺炎( AP)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起病急、病情重且预后差;且常伴发心、脑、肝、肺、肾等重要器官损害,胰外并发症使临床表现更为复杂〔1〕。老年人AP一旦发作往往可在早期就可出现休克及多器官衰竭,所以病死率较高〔2〕。本研究拟探讨老年AP患者胰腺外器官和组织损害的临床特征。
作者:何灿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慢性肾脏病( CKD)患者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增厚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47例CKD 2~5期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IMT增厚、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增厚与年龄、肌酐、尿素及血清磷呈正相关,而与肾小球滤过率、总胆红素呈负相关。 CKD 患者颈动脉 IMT危险因素 Logistics 回归分析,IMT的增厚与年龄、血清总胆红素( TBIL)和血磷密切相关。结论年龄、TBIL和血磷是老年CKD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CKD患者存在低胆红素血症,低胆红素血症与颈动脉IMT相关,其可能参与了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王利军;董春霞;史亚男;郭岚;牛凯;胡志娟;刘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近年来,在运动科学领域关于抗阻训练以及抗阻训练结合蛋白补充对老年肌肉蛋白质代谢乃至对肌肉丢失影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作者:戴瑞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白介素(IL)-18及其结合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根据HBV-DNA载量不同分为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检测两组患者的IL-18及其结合蛋白含量、肝纤维化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①高载量组患者血清中IL-18含量高于低载量组,IL-18BP含量低于低载量组;②肝纤维化指标:高载量组患者的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ⅢNP)水平均高于低载量组;③高载量组患者的CD4+T细胞、CD16/65+自然杀伤细胞(NK)含量低于低载量组,CD8+T细胞的含量高于低载量组;④IL-18含量与HA、LN、ⅣC、PⅢNP水平以及CD8+T细胞含量呈正相关(β=2.245~2.654,R=0.458~0.782,t=6.182~8.654,P<0.05),与CD4+T细胞、CD16/65+NK细胞含量呈负相关(β=-2.753,-2.648,R=-0.478,-0.532,t=7.032,7.294,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8含量增高,IL-18BP含量降低,且二者与HBV DNA载量、肝纤维化程度、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方宏罡;董秀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抗炎性反应药物在临床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的具体作用。方法对该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SAP患者,均进行禁饮禁食、胃肠减压、容量复苏,行48 h连续血液净化,生长抑素、加贝酯抑制胰腺分泌,质子泵抑制剂( PPi)抑酸,预防感染、控制血糖、纠正内环境紊乱,中药灌肠等标准治疗,其中28例加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治疗组),12例加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对照组),比较在治疗48 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乳酸、腹内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Ⅱ的变化情况以及对 ICU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在呼吸频率、氧合指数、腹内压方面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在ICU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能在早期改善重症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降低腹腔内压力。
作者:黄文祺;张安;王鹏飞;杜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4%〔1〕。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长期的睡眠障碍严重的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本文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做一综述。
作者:李洋;钟玉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6例,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收集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对比不同临床资料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评估结果,同时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不同临床资料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右侧病灶、有感觉障碍患者的 ADL量表评估结果显著低于左侧病灶、无感觉障碍的患者(均 P<0.05),年龄、纤维蛋白原水平、意外跌倒次数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 r=-0.602、-0.421,-0.615,P<0.05),而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吞咽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相关(r=0.330、0.392,P<0.05)。结论病灶侧别、有无感觉障碍、年龄、纤维蛋白原水平、意外跌倒、认知和吞咽功能情况是影响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因素,应当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施蓉芳;刘慧慧;周立辉;曹勇军;章春园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