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严重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T2DM住院患者310例,根据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严重低血糖组(n=80例)与对照组(未发生低血糖,n=230例)。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心脑血管用药情况、糖尿病治疗情况以及生化、血液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严重低血糖组发病时血糖水平、经静脉葡萄糖治疗后血糖水平、葡萄糖应用的平均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二甲双胍的应用情况低于对照组( P<0.05);胰岛素、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OAD)联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严重低血糖组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高于对照组( P<0.05);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 P<0.05);肾功能相关指标高于对照组( P<0.05);血脂总胆固醇低于对照组(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严重低血糖的发生与病程(>10年)、果糖胺水平(≤25 mmol/L)、胰岛素与OAD联用、肾功能受损、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是老年T2DM住院患者严重低血糖的危险因素(OR=0.987,1.932,10.381,5.228,2.226;P均<0.05)。结论严重低血糖的发生与病程(>10年)、果糖胺水平(≤25 mmol/L)、胰岛素与OAD联用、肾功能受损、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有关,医务人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早期采取预防及干预措施,以此降低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张阳敏;汪寅;陆丽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肺错构瘤约占肺部良性肿瘤的3/4,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肺内型及支气管内型,后者较少见。肺错构瘤常见发病年龄为40~60岁〔1〕,老年人相对少见,国内未见针对支气管介入治疗老年支气管内型错构瘤的相关报道。本文回顾分析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老年支气管内型错构瘤临床资料。
作者:陈晔;张泽明;杨卫;陈露;冯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热带地区老年脑梗死患者脂蛋白酯酶基因HpL多态性分布及其与脑梗死的关联性。方法检测海南省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脂蛋白酯酶HindⅢ及PvuⅡ位点基因多态性,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HindⅢ位点的三个基因型 TT、TG、GG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TT和GG在组间的OR值分别为1.279和0.56。 PvuⅡ位点的三个基因型CC、CT、TT在脑梗死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脂蛋白酯酶基因HindⅢ位点的突变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关联,等位基因GG对热带地区中老年人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而TT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达;冯清春;胡少敏;王兴文;吴碧莹;黄志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评为第二届北方期刊优秀期刊,吉林省双十佳期刊,以国家重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基础研究栏目被评为吉林省学术期刊名栏,被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列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列为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及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超星数字图书馆收录及列为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学分册》、《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分册》、《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性期刊摘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本文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重点分析我国目前长期照护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困境和不足,并对如何建构长期照护体系进行研究和思考。1城市社区老龄人口长期照护体系建设的必要性1.1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迅速发展亟需建设长期照护体系截至2010年,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总人口8.9%〔1〕。2010年,江苏省总人口为7866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89%,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8.87%〔1〕。根据无锡市2011年度人口发展报告,至2011年底,全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98.41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0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4.77万,占户籍人口的比例为13.84%,高龄老年人口达13.85万,高龄化率达到14.07%。在老年人口中,尤其是高龄人口中,由于身体的衰老及疾病等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伴随着病残或身体不能自理,据统计,60~69岁组对个人日常生活照料有需求的为9.3%,70~79岁组为20.4%,80岁以上组为51.4%〔2〕。
作者:李彩霞;赵向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保护和脑保护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老年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微量泵静脉注入,并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输注,比较两组不同时点心肌保护指标和脑保护指标。结果 T5、T6、T7、T8时点,观察组肌钙蛋白Ⅰ( 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明显低于对照组,T6、T7、T8时点,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T3、T4、T6时点时,观察组动脉血浆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S-100β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T3、T4时点时,观察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 SjvO2)明显高于对照组,Ca-jvO2明显低于对照组;T3、T4时点时,观察组血氧饱和度( 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氧摄取率( ERO2)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有助于下调 cTnI、H-FABP、NSE、S-100β蛋白、ERO2表达,上调 CK-MB、Sj-vO2、PaO2表达,从而起到心肌保护和脑保护作用。
作者:张玉辉;高亚坤;肖连波;杨明;周继梧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发病早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临床检查将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的疑诊老年ACS患者分为ACS组64例,非ACS组27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47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终点法测定三组的cTnI 、H-FABP、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并比较四项指标针对老年ACS患者发病6 h内的诊断价值。结果 ACS组的cTnI, H-FABP,IMA的水平分别与非 ACS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水平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FABP、IMA诊断的灵敏度均明显优于 cTnI和 CK-MB (P<0.01)。联合检测cTnI, H-FABP,IMA的灵敏度为90.2%优于单独检测cTnI 或H-FABP 或 IMA(P<0.05)。联合检测cTnI, H-FABP和 IMA 的特异度为100%,与单独检测IMA或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单独检测cTnI或H-F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TnI 、H-FABP、IMA对老年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有效降低老年ACS患者的误诊率。
作者:高岚;郭爱叶;张培荣;孙长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太极康复操”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及脑钠肽( BNP)的影响。方法老年冠心病CHF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太极康复操”;对照组30例,给予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血浆AngⅡ及BNP的影响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AngⅡ及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各参数治疗改善明显( P<0.05)。结论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太极康复操”治疗冠心病CHF效果良好。
作者:桑林;刘卓;田瑗;郎芳;张洪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在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表达及意义。方法老年 ACS患者42例为观察组,同期冠状动脉造影为正常的健康志愿者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肝肾功能、血脂、炎性指标,并探讨hs-CRP与ACS患者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甘油三酯(TG)(t=3.748,P<0.01)、总胆固醇(TC)(t=7.508,P<0.0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s-CRP(t=7.639,P<0.01)、白细胞介素(IL)-6(t=3.344,P<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s-CRP水平与ACS患者病情诊断(t=2.599,P=0.013)、病变程度(t=4.191,P<0.01)、Gensini积分(t=4.744,P<0.01)均有相关性。结论血清 hs-CRP水平升高可作为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老年患者 ACS诊断参考指标。
作者:李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直接PCI治疗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慢性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直接 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并做好随访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室壁运动指数( WMI)、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A峰及E峰减速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球形指数( SI)、E峰、E/A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肌酸激酶、脑尿钠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接 PCI治疗有助于抑制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喆;边铁群;张茂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小鼠早期脑损伤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9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SAH组48只和假手术组30只;SAH组与假手术组再随机分为6、12、24、48 h和3、7 d 6个亚组。应用枕大池内的自体动脉血二次注入法构建起大鼠SAH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海马区神经元内的caspase-3及bcl-2的表达。结果 SAH组凋亡分子caspase-3和抗凋亡分子bcl-2的mRNA 都不同程度地升高,caspase-3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而随之增多,在24 h后这种增多更明显,48 h后达高峰,24 h至7 d各时间段和假手术组、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在海马区内的表达量各时间点差异不明显( P>0.05)。 Bcl-2在 SAH后12 h变化明显,Bcl-2表达量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正常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SAH 后早期脑损伤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凋亡及抗凋亡途径均在下丘脑内起作用。
作者:赵峰;赵彦芬;毛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内皮祖细胞( EPCs)的影响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 EP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60例脑梗死后遗症、60例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以 CD133和 KDR双阳性细胞作为 EPCs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数量,以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外周血EPCs数量与脑血管各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EPCs数量动态变化与NIHSS评分改善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脑梗死后遗症组、危险因素组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 h~21 d时,外周血EPCs数量均较发病24 h时间点高(均P<0.05),发病后EPCs逐渐升高,且在14 d时间点达高峰(P<0.01),此后逐渐下降,在30~90 d时EPCs水平与发病24 h无差异(P>0.05)。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是脑血管病外周血EPCs独立的影响因素。外周血EPCs数量与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均P<0.05),与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无关(均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在24 h~14 d时,NIHSS评分随着外周血EPCs上升而改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 NIHSS评分与外周EPCs呈负相关(均P<0.01);在发病后21~90 d时,这种相关性不复存在。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呈动态变化,且数量上升时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检测外周静脉血EPCs数量可以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作者:项正兵;屈新辉;王万松;张昆南;吴晓牧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脂对乳腺癌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乳腺癌患者115例为观察组,根据癌细胞转移情况分为两组,78例患者未发生癌细胞远处转移为A组,37例患者发生癌细胞远处转移为B 组。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15例为对照组。均行血脂相检测。分析血脂与乳腺癌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B组患者 TC、TG、LDL-C 均明显高于原位组,转移组患者HDL-C明显低于A组(P<0.05)。高T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均是乳腺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脂血症与乳腺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有效监测患者血脂有助于预测乳腺癌远处转移。
作者:周孟强;张潇月;吴军召;毛书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未合并高血压、心衰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中59例患者已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归为观察组,其余69例患者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中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肱指数(ABI)、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I)等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TC与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ba-PWV、CAVI、ABI和 rAI等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改善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能据此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赖诚民;陈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肿瘤外科相关淋巴水肿是外科治疗不期望的副作用之一,尤以乳腺癌治疗后多见〔1~3〕。重度淋巴水肿源于组织纤维化。纤维化成分纤维蛋白原不仅仅存在于血浆中,淋巴液也存在。在正常人体血液中纤维蛋白浓度在2.0~4.0 g/L,在淋巴液中浓度约为血浆的20%~40%〔4〕,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在治疗间歇期应用抗凝药物利伐沙班拮抗游离和结合的Ⅹa因子,使之不能形成凝血酶,阻止其形成纤维蛋白的过程。本文观察利伐沙班对中度淋巴水肿的疗效。
作者:刘大海;杜建时;马鹰;韩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生长激素( GH)型垂体腺瘤是缓慢进展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且具有侵袭性生长的倾向,特别是对视交叉,视丘下部及海绵窦的侵犯,单独手术很难治愈,其手术治疗肿瘤复发率达20%~50%〔1〕。放射治疗是垂体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常规放射和立体定向放射。对于控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复发、改善内分泌功能有积极作用。
作者:赵红梅;乔小放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急性心肌梗死( AMI)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坏死并不是细胞死亡的唯一形式,凋亡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血清可溶性自杀相关因子( sFas)浓度可反映凋亡水平。阿托伐他汀已广泛用于AMI的治疗,动物实验〔1,2〕表明其具有抗凋亡作用,但其对AMI患者凋亡的影响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术后患者血清sFas的影响。
作者:刘胜辉;霍玉娥;王艳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构建CDK2 shRNA慢病毒载体,并在黑色素瘤细胞B16-F1中鉴定其基因沉默效应。方法体外构建3个慢病毒重组目的质粒pUL-CDK2-shRNAs和1个阴性对照慢病毒重组质粒pUL-NC-shRNA,转化感受态细胞,PCR鉴定后进一步测序验证;293T细胞中测定病毒滴度;用重组慢病毒感染B16-F1细胞测定其感染效率,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其对 B16-F1细胞中CDK2的基因沉默效应。结果 PCR鉴定后进一步测序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慢病毒质粒;病毒滴度为4.5×107~5.5×107 TU/ml;用重组慢病毒感染 B16-F1细胞,当感染复数(MOI)为10时,感染效率可达90%;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与未感染组和NC-shRNA感染组细胞相比,CDK2-shRNA1、CDK2-shRNA2、CDK2-shRNA3感染的细胞中CDK2 mRNA和蛋白表达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P<0.05),以 CDK2-shRNA3感染组的抑制率高,RT-PCR和 Western Blot 检测其抑制率分别为78.5%±4.23%和70.5%±3.54%。结论利用RNAi技术成功构建了3种CDK2-shRNA重组慢病毒载体,均可有效感染B16-F1细胞并具有一定的基因沉默效应,其中以针对靶位点1012-1020的pUL-CDK2-shRNA3基因沉默效应强,为进一步研究CDK2基因沉默对黑色素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作者:晋佳路;朱仁书;谢育媛;刘红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脂代谢异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以往脂代谢研究都是基于空腹状态下的测定结果,而忽略了人类大部分时间处在餐后状态,空腹状态下测得的参数并不能全面准确反映生理条件下的脂代谢情况。餐后代谢改变常发生在常规空腹检查异常之前,许多研究认为餐后脂代谢紊乱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餐后代谢研究已受到关注,甚至提出“餐后阶段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关键时期”〔1,2〕。研究表明餐后血脂反应异常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餐后甘油三酯(TG)丰富脂蛋白〔TRL,包括乳糜微粒(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及其脂解产物〕的平均水平、峰值水平(餐后4 h )及晚期水平(餐后6 h )升高,即 TRL的清除延迟〔3〕。餐后代谢的研究目的通常不外乎以下两方面,即获得特定食物、药物或营养补充剂对正常人或患者餐后脂代谢的影响或获得长期膳食中食物、药物或营养补充剂干预对正常人或患者餐后脂代谢的影响。本文就餐后代谢研究的实验方法及不同人群餐后代谢状况两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宋志秀;杨立刚;孙桂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睑内翻使睫毛刺激角膜而使患者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如不治疗可引起角膜炎、角膜血管翳等并发症而影响视力,更严重者可导致角膜溃疡穿孔〔1〕,因此需要及时手术治疗。治疗老年性睑内翻的传统方式为单纯性矢式缝合术、眼轮匝肌切除术等手术方法,本文观察水平方向眼睑及外眦韧带松弛的老年患者采用矢式缝合联合外眦韧带折叠固定术的效果。
作者:左兰;程建霞;黄鑫宇;杜园园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