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金慧芳;张硕;兰志君
干细胞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尤其是医学领域的热点。干细胞应用为难以治愈的疾病提供了一条独特的治疗途径。干细胞治疗结核病是近兴起的宿主定向治疗结核病( HDT,host-directed therapies)的重要内容之一[1],给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和严重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随着干细胞治疗结核病概念的热度提升,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在运用特定的干细胞治疗结核病之前,有必要进一步对干细胞与结核病的之间关系的研究与发展水平做一下梳理,为今后探讨干细胞技术治疗结核病提供参考。
作者:廖莎;孙照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浆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和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sRAGE)的水平及与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承德县医院收治的120例慢阻肺患者(慢阻肺组)、5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血浆AGEs、sRAGE及肺功能等指标。结果慢阻肺组患者的血浆中AGEs (36.25±2.98) ug/mL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28.94±2.31) ug/mL,sRAGE为(338.41±194.26)pg/mL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871.50±226.49)pg/mL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阻肺组患者血浆AGEs与患者的FEV1%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94,P=0.000<0.001);慢阻肺组患者血浆sRAGE与患者的FEV1%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52,P=0.000<0.001)。结论慢阻肺患者血浆中AGEs、sRAGE水平发生显著的改变, AGEs与患者的肺功能呈负相关性、sRAGE与患者的肺功能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洪旭华;李儒佑;周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和病原分布,为其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7月呼吸内科3313例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感染例次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率为2.81%,明显低于全院医院感染率(4.13%)和社区感染率(22.70%);感染部位前3位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尿管相关,构成比分别为70.97%、15.05%、6.45%;感染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构成比分别为32.28%、25.68%、14.92%和13.06%;耐药性居前3位为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分别为83.24%、70.33%、70.19%。结论呼吸内科要加强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牛文凯;郑敬;翟红岩;苑鑫;刘慧莹;刘永辉;衡芝芝;柏长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PLR)以及C反应蛋白浓度在AECOPD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AECOPD患者51例和SCOPD患者53例。基于《201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 GOLD)》分类后,利用Fish精确检验和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特征差异,分析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PLR)以及C反应蛋白浓度间的相互关系,基于ROC曲线, NLR、PLR以及C反应蛋白浓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的诊断效能。结果 SCOPD和 AECOPD患者的分类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01),患者大部分为(78.4%) GLOD(D)组;SCOPD和AECOPD患者在FEV1(t=2.274,P=0.027)和动脉氧分压(t=3.312,P=0.002)存在显著性差异;NLR和C反应蛋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作用(r=0.531;P<0.001)。 PLR和C反应蛋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作用(r=0.275;P<0.001)。 PLR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值AUG为0.76,测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3%和81%。 NLR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值AUG为0.89,测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9%和88%。 C反应蛋白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值AUG为0.91,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1%和89%。结论 NLR和C反应蛋白可用于AECOPD诊断标志物。且NLR具有易于测量、成本低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倪高顺;牛永亮;陈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肺癌肉瘤( pulmonary carcinosarcoma,PCS)是一种既含有恶性上皮成分又含有恶性间叶成分的肺恶性肿瘤。其组织病理上呈双向性。2015年WHO肺癌分型中PCS的定义为一种由非小细胞肺癌及异源性的肉瘤成分(如纤维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组成的恶性肿瘤[1]。由于PCS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且缺乏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的特异性,普通的检查手段多易误诊,部分医师对其缺乏认识,造成较高的误诊率。因而,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国内外关于PCS的研究进展,增加对PCS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率。
作者:龚理;任庆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并对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95株,其中G-杆菌共274株,占69.4%,G+球菌共30株,占7.6%,真菌共91株,占23.0%。 G-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75株)、鲍曼不动杆菌(75株)、肺炎克雷伯杆菌(62株)为主要致病菌。 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为主要致病菌。所分离的主要G-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的敏感性较低,除肺炎克雷伯杆菌外,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在70%以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率均100%。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80株),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构成复杂,耐药率高,临床应动态监测病原体及其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
作者:严玉玲;朱代峰;钱晓君;荣光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 NTM)肺病的疗效及时机,为优化非结核分枝杆菌( NTM)肺病治疗方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以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胸外科2008年10月至2014年3月确诊的NTM肺病患者85例,其中观察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36.6±1.0)岁]给予手术治疗,术后根据药敏结果用药治疗12个月以上;对照组43例[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33.4±1.5)岁],根据药敏结果用药治疗18个月以上;随访24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病情无变化例数(率)、病情逆转率、死亡率,并对观察组组不同病程患者的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愈率、死亡率分别为41.9%(18/43)、16.3%(7/43);观察组治愈率、死亡率分别为83.3%(35/42)、2.4%(1/42),观察组治愈率远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病情逆转率分别为4.8%(2/42)亦低于对照组的18.6%(8/43),P<0.05。观察组不同病程分组比较并发症及治愈率,病程3年内明显优于3-6年及6年以上( P<0.01);病程3-6年优于6年以上( P<0.05)。结论对确诊NTM肺病,经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治疗效果不理想且病变局限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病肺,早期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手术治疗。
作者:黄朝林;倪正义;许俊;李磊;杨智峰;肖俊;左涛;张定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大鼠肺气肿程度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作慢阻肺大鼠4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两组大鼠肺气肿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细胞移植组大鼠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38.8±5.65 vs 45.6±6.78mmHg, P =0.017);氧分压显著增高(80.67±9.31 vs 68.85±8.42mmHg,P<0.001);内衬间隔显著降低(55.90±12.45 vs 83.20±11.32μm/个, P<0.001);平均肺泡数显著增多(350.21±54.21 vs 198.32±23.45, P<0.001)。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前后对比显示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38.8±5.65 vs 44.9±6.35mmHg, P =0.021);氧分压显著增高(80.67±9.31 vs 70.11±6.47mmHg,P=0.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改善慢阻肺大鼠通气状况和肺气肿程度。
作者:王玉清;所鸿;朱利峰;郑俊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的肺癌患者共6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的肺癌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后胸管的留置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效果显著,与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疗效相当,而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比常规手术短,对患者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临床上具有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国栋;方良伟;田小丰;贡力;王亚勤;朱逸;胡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治疗无效的3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结果22例患者支气管黏膜明显充血、肿胀,管腔狭窄,腔内可见中等量到大量粘稠分泌物,段支气管可见痰栓形成,其痰液粘稠非常容易堵塞支气管镜,需退出支气管镜冲洗后再次进镜清理,多1例反复进镜8次才清理干净,一般1-2次即可;5例患者黏膜表面有白色膜状物附着;2例可见支气管异物,为尖椒皮,分别卡在右中叶及左舌叶,并伴有轻度肉芽组织增生;1例由于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并发支气管结核,经抗结核治疗后症状缓解。灌洗液培养阳性率66.7%,使后续目标治疗成为可能。结论支气管镜下灌洗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可以起到:清理粘液栓,改善通气,缩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灌洗液培养结果,可指导临床治疗;发现影像学阴性的支气管异物;发现早期支气管结核;可以减少重症哮喘患者对机械通气的需求。而且不良反应少,患者可耐受,改变了以往认为重症支气管哮喘不能行支气管镜检查的观念。因此,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可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睿荣;徐曼;杨岚;魏亚芝;李彩会;巨芳萍;巨永利;李媛;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IK细胞维持治疗4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免疫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晚期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IK细胞维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CIK细胞维持治疗40例晚期肺癌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杨侠;李晓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进行性加重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是成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死亡率及发病率每年持续上升,到2020年可能成为全世界死亡率第三高发的疾病[1]。
作者:潘一琳(综述);朱慕云(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儿童呼吸衰竭常用且非常有效的措施,明显降低了病死率,但机械通气所致的肺功能受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现就1例儿童机械通气后肺损伤报道如下。
作者:孙平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的CT影像表现,加强对本病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搜集本院2008至2015年间经病理确诊的26例PC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6例PC患者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1-65岁,中位年龄48岁。 CT表现形态多样:(1)孤立结节或肿块型7例;(2)多发结节或肿块型7例;(3)实变型1例;(4)弥漫混合型11例。所有结节或实变均位于肺外带,呈聚集分布,结节或肿块边缘不规则,所有病例未见钙化,有20例病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11例出现厚壁空洞,11例呈宽基底状紧贴胸膜,4例周边出现“晕征”,2例小结节出现“胸膜凹陷征”。增强扫描:3例出现不均一强化,内见散在低密度坏死灶;1例孤立结节呈周边强化,中间密度稍低;2例实性结节呈均一强化。结论 PC的CT表现形态多样,病灶位于肺外带,呈聚集分布,病变内部多见支气管充气征,呈宽基底向外紧贴胸膜,厚壁空洞。
作者:冯瑞枝;林波淼;梁文;田霞辉;袁阳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良性气道狭窄患者Dumon支架置入中应用球囊导管扩张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经硬质支气管镜置入Dumon支架治疗20例良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前均予球囊扩张狭窄管腔,置入后再予球囊扩张使之完全膨胀。球囊压力3-5atm,每次持续1-3分钟,共进行3-4次。结果20例Du-mon支架均一次性放置成功,共置入支架20个,其中Y型6个,直筒型12个,沙漏型2个。支架刚释放时均存在完全或部分膨胀不良,予球囊扩张后完全扩张。术中、术后未见大出血、窒息、气道破裂、恶性心血管事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球囊导管可以安全、快速的扩张良性狭窄的气道及膨胀不良的支架,为Dumon支架成功置入创造条件。
作者:谢臻瑜;柯明耀;罗炳清;黄锐;李小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抗结核治疗前后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3+CD4+IL-17+)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Treg)平衡状态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感染科收治的肺结核患者80例,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前、治疗6个月以及对照组的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表达,ELISA检测外周血中IL-17A的表达。结果流式结果显示,治疗前肺结核患者外周血 Th17细胞, Treg 细胞表达率为分别为(1.18±0.74)%、(7.68±0.92)%,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3.95±1.17)%,(4.17±1.12)%,P<0.05);治疗6个月后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表达率分别为(2.98±1.42)%,(5.26±0.7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但仍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治疗前肺结核患者Th17/Treg为0.15±0.21,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0.95±0.45, P<0.05);治疗6个月后肺结核患者Th17/Treg为0.56±0.39,明显高于治疗前、但仍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 ELISA检测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肺结核患者外周血IL-17A表达水平为39.06±5.83 pg/mL,明显高于治疗前、但仍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可破坏肺结核患者机体Th17/Treg平衡,抗结核治疗可缓解患者外周血Th17/Treg失衡状态。
作者:武忠长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真菌性肺炎的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伴有继发性真菌感染肺炎的患者的真菌感染情况。另选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分析影响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伴有继发性真菌感染肺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样本中共检出475株真菌,其中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占63.58%。5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不同,其中抗菌活性好的是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高龄、机械通气、长时间入住ICU、长期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以及两种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等是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真菌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伴有继发性真菌感染肺炎主要为感染白色念珠菌,抗真菌药物活性好的是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对于此类患者应尽早发现病原性真菌、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同时减少影响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蒋红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降钙素原( PCT)水平,以期为AECOPD的抗菌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129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AECOPD患者入院时即刻采血测血清PCT,留痰行病原学检查,并对相关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9例患者痰液标本阳性69例,阳性率为53.48%,其中革兰阴性菌(G-)43例,占62.32%,革兰阳性菌(G+)26例,占37.68%,首位是流感嗜血杆菌(17.39%),对应PCT为0.64(0.41-1.50)。 G-感染组血清PCT水平较G+组明显升高(Z=-6.447,P<0.05)。随着血清PCT水平的升高,痰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也相应升高(χ2=18.94,P<0.05)。结论 AECOPD患者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的G-菌感染为主,且G-菌感染者血清PCT水平显著升高。临床上应在细菌培养和PCT指导下合理用药。
作者:池峰;张舒;姚晓阳;董宇超;白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氨溴索对恶性肿瘤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06例胸部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放疗加氨溴索治疗组(观察组)。观察组放疗第1天给予氨溴索15-30mg雾化吸入,3次/日,连用1个月,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比较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结果放疗结束后1-3个月,观察组的有效率(66.04%、71.70%、77.36%)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放疗结束后2、3个月,观察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9.43%、18.87%)明显低于对照组(22.64%、33.96%)。放疗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肺CO弥散量下降比对照组少,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早期放射性肺炎、晚期肺纤维化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贾洪菊;张瑜;宋波;董立新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