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黄朝林;倪正义;许俊;李磊;杨智峰;肖俊;左涛;张定宇

关键词:NTM肺病, 外科手术, 手术时机, 治愈率,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 NTM)肺病的疗效及时机,为优化非结核分枝杆菌( NTM)肺病治疗方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以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胸外科2008年10月至2014年3月确诊的NTM肺病患者85例,其中观察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36.6±1.0)岁]给予手术治疗,术后根据药敏结果用药治疗12个月以上;对照组43例[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33.4±1.5)岁],根据药敏结果用药治疗18个月以上;随访24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病情无变化例数(率)、病情逆转率、死亡率,并对观察组组不同病程患者的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愈率、死亡率分别为41.9%(18/43)、16.3%(7/43);观察组治愈率、死亡率分别为83.3%(35/42)、2.4%(1/42),观察组治愈率远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病情逆转率分别为4.8%(2/42)亦低于对照组的18.6%(8/43),P<0.05。观察组不同病程分组比较并发症及治愈率,病程3年内明显优于3-6年及6年以上( P<0.01);病程3-6年优于6年以上( P<0.05)。结论对确诊NTM肺病,经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治疗效果不理想且病变局限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病肺,早期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手术治疗。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97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肺部真菌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1例)和未感染组(56例),对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出现咳嗽、咳血等症状、听诊肺部有啰音、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肺结核初、复治情况、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肺部病变范围及病变特点是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肺部病变范围及病变特点是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既往糖尿病病史、使用抗生素时间≥2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肺部病变≥3个肺叶和以空洞及纤维化为病变特点,是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沈小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某三甲综合医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和病原分布,为其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7月呼吸内科3313例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感染例次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率为2.81%,明显低于全院医院感染率(4.13%)和社区感染率(22.70%);感染部位前3位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尿管相关,构成比分别为70.97%、15.05%、6.45%;感染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构成比分别为32.28%、25.68%、14.92%和13.06%;耐药性居前3位为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分别为83.24%、70.33%、70.19%。结论呼吸内科要加强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牛文凯;郑敬;翟红岩;苑鑫;刘慧莹;刘永辉;衡芝芝;柏长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分层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分层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149例入住我院病房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以入院时血嗜酸性粒细胞2%为cut-off值将患者分为阳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2%37例)和阴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2%112例),比较两组患者糖皮质激素使用量和住院时间。结果阳性组患者的糖皮质激素使用量(21.2±4.1)mg,住院天数(10.2±2.9)天均显著低于阴性组糖皮质激素用量(36.5±2.6)mg和住院天数(11.3±2.8)天(P<0.05)。结论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快,住院时间短。以血嗜酸性粒细胞作为标志物能更好地指导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进行分层治疗。

    作者:吴艳;赵寅滢;范晓东;汪家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肺癌全腔镜下两孔肺叶切除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肺癌全腔镜下两孔肺叶切除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在手术安全性及术后康复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1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为对照组,全腔镜下两孔肺叶切除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安全性和术后康复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全腔镜下两孔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手术时间少,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减轻,安全性好,且术后恢复较快。

    作者:马圣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对AECOPD患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94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32例)、口服组(32例)和雾化吸入组(30例)。均在抗感染、平喘、化痰及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静脉组:甲泼尼龙1 mg · kg-1· d-1,第1~3d,0.5 mg·kg-1·d-1,第4~7d;口服组:泼尼松30~40mg/d,第1~7d;雾化吸入组:布地奈德4mg/d,2次/d,第1~7d。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肺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各组血清各炎症因子均明显降低(P<0.05),而各组间治疗后各炎症因子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肺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静脉组FEV1%、FEV1/FVC显著优于雾化吸入组( P<0.05),而各肺功能指标在静脉组与口服组,口服组与雾化吸入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雾化吸入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静脉组、口服组(P<0.05),而静脉组、口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身性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但雾化吸入的并发症少。

    作者:吴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293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冠心病及吸烟史、手术中通气方式和手术方式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吸烟史和通气方式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合并糖尿病、吸烟史以及通气方式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田学涛;黄吉利;田文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电视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90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患者。观察组使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术。再采取Log-rank 检验和Kaplan-Meier法估计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和生存率,采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胸腔镜微创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分布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335,P=0.846);患者的肿瘤分期(χ2=46.593,P<0.001)与患者的预后之间的关系密切,而患者的年龄(χ2=1.229,P=0.268)、性别(χ2=0.389,P=0.533)和吸烟史(χ2=1.491,P=0.222)与患者的预后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患者清扫的淋巴结个数和肿瘤分期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的独立因子。而组织分化、是否辅助化疗、病灶长度以及支气管切缘的情况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的非独立因子,考虑这些因素协同作用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论使用电视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传统的手术方法疗效差异不大,且肿瘤分期和淋巴结的清扫个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孟祥宽;孙振宇;罗静娴;范伟;叶广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顺尔宁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顺尔宁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对气道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9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卡特罗联合酮替芬治疗,观察组应用丙卡特罗联合顺尔宁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多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顺尔宁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哮喘急性发作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并改善气道细胞因子水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欢迎订阅2017年《临床肺科杂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症NF-κB通路及气道炎症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NF-κB通路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92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观察组,每组46例。 p65、IL-6和TNF-α蛋白的表达检测使用ELISA法。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65、IL-6和TNF-α蛋白表达显著减低( P<0.05),但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生活质量评分、呼吸困难评分和痰量的减低作用,以及对FEV1%和FEV1/FVC的升高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急性加重1.54±0.28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0.46次(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4.8%(39/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33/46)(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为13.0%(6/46),对照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为10.9%(5/46),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罗红霉素可以抑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NF-κB通路,减轻气道高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作者:尹爱明;贺细梅;孙凯;江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CT、TNF-a、IL-6、IL-8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在胸腔积液及血清中的表达及在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肺结核并发胸腔积液患者56例,肺癌并发胸腔积液患者5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测定PCT、TNF-a、IL-6、IL-8在胸腔积液及血清中的水平。6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肺结核组患者血清TNF-a、IL-6、IL-8的水平均高于肺癌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结核组胸腔积液TNF-a、IL-6、IL-8水平均高于肺癌组(P<0.05),两组患者胸腔积液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收集胸水和血清标本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114例患者的胸腔积液TNF-a、IL-6、IL-8水平均高于血清水平( P<0.05),但胸腔积液与血清TNF-a、IL-6、IL-8均无明显相关性,而两者PCT水平存在正相关性(r=0.742, P<0.01)。血清及胸腔积液中3种相关因子联合检测灵敏性、特异性与各单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胸腔积液及血清中TNF-α、IL-6、IL-8的表达水平将有助于鉴别诊断肺癌及肺结核患者,但PCT在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无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闫凌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背部疼痛CT改变类似肺癌的肺隐球菌病1例

    本院近期诊断1例以背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CT改变酷似肺癌的肺隐球菌病患者。这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少见,特撰文和大家交流。

    作者:田胤纯;沈雁波;陈瑜;沈艳;周忠霞;唐建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应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段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比较有差异(P<0.05);临床有效率为72.2%,细菌清除率为61.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有效率为7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80%,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为66.7%,耐碳氢酶烯肠杆菌属为66.7%,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为100%;两药和多药联合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治疗( P<0.05),两药联合和多药联合相比无差异( P>0.05)。结论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但应联合用药。

    作者:刘英丽;李派;刘剑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干细胞治疗结核病的探讨

    干细胞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尤其是医学领域的热点。干细胞应用为难以治愈的疾病提供了一条独特的治疗途径。干细胞治疗结核病是近兴起的宿主定向治疗结核病( HDT,host-directed therapies)的重要内容之一[1],给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和严重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随着干细胞治疗结核病概念的热度提升,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在运用特定的干细胞治疗结核病之前,有必要进一步对干细胞与结核病的之间关系的研究与发展水平做一下梳理,为今后探讨干细胞技术治疗结核病提供参考。

    作者:廖莎;孙照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初治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同期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在初治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观察组采用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肺急性损伤、食管急性损伤和血液学毒性)、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31/44),显著高于对照组61.36%(27/44)的总有效率(P<0.05)。随访3-24月,观察组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21.4月、77.27%(34/44)、59.09%(26/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放疗,调强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更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而且不会显著加大毒副反应,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作者:杨大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纵隔气肿1例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5岁,因“反复发作性胸闷、气喘8年,再发3天入科。患者于2008年发病,发作前常有感冒、鼻塞、喷嚏等前驱症状,尔后反复发作性胸闷、气喘。症状以夏季为多,症状轻时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症状严重时端坐呼吸、不能平卧,症状缓解后如常人。近年上述症状频繁急性发作,每年发作至少3次,发作期间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可缓解。患者于2015年1月于我院门诊就治。查体:体温37.5℃、神志清楚,精神紧张,头部及胸部汗湿。皮肤无黄染、皮疹。颈部、锁骨区、腋下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气管居中。两肺呼吸活动度对称,叩诊清音,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无湿性啰音。血常规:白细胞23.03×109/L、中性比87.5%;初步诊断:支气管哮喘?行肺功能检查后,结果显示:FEV135.2%预计值,FVC 38.7%预计值,MVV 50.7%预计值,舒张试验后 FEV1占42.8%预计值, FEV1绝对值增加210mL,改善率21.8%。其数据提示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气道阻力增高,舒张试验阳性。胸部CT检查报告:右肺呈支气管柱状扩张,中叶见斑片状高密度影,下叶外基底段见微小结节,边缘光整。两肺门不大,纵隔内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纵隔广泛的积气,没有胸膜肥厚与胸水征。诊断:①右肺支扩并中叶感染;②纵隔气肿;③右肺下叶外基底段有微结节。给予抗炎等保守治疗1周后复查胸部CT示纵隔内气肿较前明显吸收。(见图1)。

    作者:郑向真;黄申晖;麦转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肺隐球菌病的CT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的CT影像表现,加强对本病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搜集本院2008至2015年间经病理确诊的26例PC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6例PC患者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1-65岁,中位年龄48岁。 CT表现形态多样:(1)孤立结节或肿块型7例;(2)多发结节或肿块型7例;(3)实变型1例;(4)弥漫混合型11例。所有结节或实变均位于肺外带,呈聚集分布,结节或肿块边缘不规则,所有病例未见钙化,有20例病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11例出现厚壁空洞,11例呈宽基底状紧贴胸膜,4例周边出现“晕征”,2例小结节出现“胸膜凹陷征”。增强扫描:3例出现不均一强化,内见散在低密度坏死灶;1例孤立结节呈周边强化,中间密度稍低;2例实性结节呈均一强化。结论 PC的CT表现形态多样,病灶位于肺外带,呈聚集分布,病变内部多见支气管充气征,呈宽基底向外紧贴胸膜,厚壁空洞。

    作者:冯瑞枝;林波淼;梁文;田霞辉;袁阳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肺癌组织中nucleostemin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检测肺癌肿瘤组织中Nucleostemin基因表达的改变,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92例,另取我院同期因良性肺疾病30例活检肺组织作为对照。Nucleostemin基因表达量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Nucleostemin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量分别为0.318±0.076,显著高于对照肺组织的0.142±0.043(P<0.01)。男女性别、不同年龄、肿瘤大小以及病理类型之间Nucleostemin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临床分期患者Nucleostemin表达量为0.364±0.077,显著高于Ⅰ、Ⅱ临床分期患者的0.286±0.051( P <0.05)。肿瘤有淋巴结转移患者 Nucleostemin 表达量为0.346±0.07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0.271±0.048(P<0.05)。肿瘤中、低分化患者Nucleostemin表达量为0.331±0.073,显著高于高分化患者的0.282±0.054(P<0.05)。结论 Nucleostemin基因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Nucleostemin基因表达量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熊峰;李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

    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是呼吸内科门诊病人常见的症状。目前对咳嗽患者的初始评估治疗着重于引起咳嗽的常见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 cough va-riant asthma,CVA)、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UACS)。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经过充分的检查和治疗后仍不能明确咳嗽的病因。近年来有研究者[1-3]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在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患者中有很高的发生率,且经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后咳嗽症状明显好转,提示OSAHS很可能是慢性咳嗽的一个重要病因[4]。本文就OSAHS与慢性咳嗽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飞燕;况九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外科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 NTM)肺病的疗效及时机,为优化非结核分枝杆菌( NTM)肺病治疗方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以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胸外科2008年10月至2014年3月确诊的NTM肺病患者85例,其中观察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36.6±1.0)岁]给予手术治疗,术后根据药敏结果用药治疗12个月以上;对照组43例[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33.4±1.5)岁],根据药敏结果用药治疗18个月以上;随访24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病情无变化例数(率)、病情逆转率、死亡率,并对观察组组不同病程患者的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愈率、死亡率分别为41.9%(18/43)、16.3%(7/43);观察组治愈率、死亡率分别为83.3%(35/42)、2.4%(1/42),观察组治愈率远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病情逆转率分别为4.8%(2/42)亦低于对照组的18.6%(8/43),P<0.05。观察组不同病程分组比较并发症及治愈率,病程3年内明显优于3-6年及6年以上( P<0.01);病程3-6年优于6年以上( P<0.05)。结论对确诊NTM肺病,经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治疗效果不理想且病变局限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病肺,早期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手术治疗。

    作者:黄朝林;倪正义;许俊;李磊;杨智峰;肖俊;左涛;张定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